一、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
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中下等生及差生,造成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只好辍学而过早地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调整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是接受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环节要紧凑,知识过渡自然,有密度、有梯度,重难点集中优势加以攻破。教师必须把握一节课的“一”是什么,如何反“三”,“类”是什么,又如何“旁通”。这“反三”和“旁通”到什么程度为最适宜;另外,教师要明确一节课哪些知识自己讲,哪些知识由学生根据教者的设疑、点拔、启发去完成。把课堂变成学生用已学会的直接知识去认识探索新的间接知识的主要实践活动,而且发挥学生自己最大的潜在资源。使学生在探索中锻炼毅力,在探索中品尝劳动成果的甘甜,在探索中懂得群体的力量,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四、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一切从21世纪教育需要来考虑。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注意苦练教师基本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创新精神。这诸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穷的创造性,因此,应注重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能认识到教师的素质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知识的内化形成和积累的。
六、开拓教师业务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开展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知道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提高质量离不开科研。所以教师要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书来的理论外,还应注重注入有利于开拓性、打破常规旧框的思想,侧重于案例分析、研讨交流、收集信息资料、实地调研、实证性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技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动态等。如:现代教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现代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的教育技术,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七、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指导实践。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与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探寻教育理念的源头。运用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论,解决和说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问题,使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尝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演讲会等,在读书中系统地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教育思想的熏陶,把握教育思想脉络,进入“源头之水天上来,水满溢涨理念生”的境界。
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会运用,指导实践。只有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与同行多学习、交流,吸取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使教师在感性上获得他人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问题,学校教育一学期全天候向社会和家长开放,通过开放活动,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从我是教师,你要上学,一切都得听我的,转变为现在我教学,你要上学,愿意让我教你吗?使教师接受家长的监督,征求家长意见。
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创新的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时代俱进。
提高个人专业化素质 做幸福、快乐的教师
文登市实验小学刘芳
2011年8月21日-8月23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暑期培训,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让我对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化素质以及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又有了新的认识。 u 幸福的源泉是工作,让我们享受工作的幸福。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丁榕老师的报告了,不得不惊叹丁老师为学生所作的点点滴滴,她已经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并且这种奉献是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享受其中的,把职业当成了一种幸福,而不是一种累赘。
想想我们与学生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想想他们曾带给我们的一次次感动,是不是幸福感油然而生呢?把这份幸福延伸,当我们的学生见到我们主动地问好,幸福吧老师们;当我们的学生认真地听课,幸福吧老师们;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他以前不懂的知识,幸福吧老师们;当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还能在大街上远远地就和你打招呼,幸福吧老师们……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恐怕我们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幸福,所以,老师们,为我们拥有这样一份拥有幸福源泉的工作,幸福吧!让我们一起珍惜这幸福,享受这幸福!
可能有的老师要说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遇到学生犯错误,并且是已经犯过无数遍的错误时,谁又能压得住火气?我们经常是怒发冲冠、怒不可遏……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身为老师,如果能用爱的宽容,包容孩子们的错误,收容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那我们会幸福无比。
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老师上课没收了她的纸牌后,写下了“××老师你不得好死”的纸条。这位老师从举报人手中拿到这张纸条的时候,显的非常平静。她把这个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叫到办公室。出人意料的是,老师不但没有大发雷霆,而且还为孩子耐心地纠正错别字,因为这个孩子把“得”写成“的”,把“好”写成“号”了。她让孩子把写错的字抄写三遍,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或早或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到死的时候就会后悔。你现在还小,有些话可能还不懂,以后你会明白的。你现在可以回教室了,去上课吧!”这个孩子满脸泪水,连连说道:“对不起,老师!”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肯定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因为他已经从心里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的那声对不起是发自内心的。试想:如果那位老师不是用宽容的心处理这件事,而是大发雷霆,认为她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狠批一顿。我想后果一定是两败俱伤,不但那位老师自己会气得久久不能释怀,那位学生肯定会更加的不服气,更加怨恨老师,那么今后,类似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回击”可能还会发生。一个是圆满收场,一个是两败俱伤,相信我们都能看出宽容的力量。
u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选择一份工作,就等于选择了一份责任,就等于作出了一份承诺。”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工作的责任有教师这个职业所担负的责任重大,班级里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如果我们疏于管理,他们就不会成为参天大树。是成为大树还是成为一棵不成材的小苗,我们有着很大的责任,我们好比他们人生航线上的舵手,我们应该担负起为他们保驾护航的责任。一个个孩子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我们选择了这份责任,就是选择了一份承诺,一份对家长、对社会的承诺。
u 提升个人专业化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2日上午听了两节课,课后又听了韩博士的评课和报告,我对小组合作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很多老师都很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是因为,小组合作确实有着其他学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既流行又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它能节约相当的时间与精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学生自己很难实现的目标和急需的成果,而且还能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树立信心,养成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可能能实现1+1>2的结局,而且还能为学生们未来的社会活动创造一个合作者。
其次,它能让学生们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与队友间的思维得到互相交流,极易生产智慧的火花,能互相学习彼此善长的一面,提高自己潜在不足的地方;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在一个小组里面通常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学习好的同学机会就比较多一点,而对于那些学成成绩一般的同学就会因为怕出错之类的原因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第二,还会有学生认为学习好的同学的观点就是正确的,从而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己的观点,时间长了反而懒得自己动脑思考。第三,如果是在课堂上讨论合作,还会给一些不懂得自律的学生偷懒和起哄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韩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就是创建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建立多元、双向的对话关系;开放、民主的人文关系;和谐、促进的合作关系;平等、互助的团队学习。追求真实、高效的课堂。
总之,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不能走向一个极端,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学生的小组合作应该起到为课堂服务的作用。因此,如何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让课堂步伐提速,以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还是我们教师今后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与学生真正对话
2012-05-21 20:14:59 来源:文汇报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正逐渐被老师们接受,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表达机会,但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仍是按着教师的预设在进行,课堂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对话。近日在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和虹口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上,如何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成为关注焦点。 “选择性耳聋”引发不平等交流
“我们的课堂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对话。”建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一语指出当前课堂师生关系的尴尬。很多课上我们会看到,老师问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预设有距离,老师会委婉地说:“你坐下再想一想,我们请班长来回答。”“这样的交流其实是‘伪交流’、‘伪民主’,它不是真正的心灵沟通。”郑朝晖说,“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会‘选择性失聪’,他所需要的是和自己所设定的标准答案相一致的答案。”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必须先学会听。”郑朝晖认为,这种听是倾听,是真心地听。“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或许有点杂乱,表达不一定到位,但他在努力表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必须用极大的专注去理解学生思维的脉络和轨迹,才能发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华东师大一附中副校长李支舜眼里,教师身兼两种身份,其一是授业之师,其二是学生的心理沟通之师。“如果学生和老师有距离,无法进行沟通,课堂要想达到目标是很难的。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是忙于教授知识,疏于与学生建立感情。”李支舜说,老师们还是习惯于“我讲你听,我写你记”的教学方式,一堂课40分钟,学生大多数时间是作为观众。但事实上,课堂中学生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需要审美。 “运动员”把学生逼到观众角色
华东师大一附中政治教师江源刚刚经历了一次课堂上的“跌宕起伏”,对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体会深切。她从教20多年,是学科带头人,曾在全国教学评比大奖赛上得过一等奖,对自己的教学充满自信。上学期她送走高三毕业班,回到高一课堂,原本以为可以暂时远离高考束缚,有更大空间和时间来开展教学改革,便设计了很多环节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学生们能从中感受政治学科的独特魅力。但一个月后的调查结果却让她遭受沉重“打击”,在“你最喜欢的课”一栏,全班40个学生只有8人选了政治课,江源一时无法相信自己竟然成了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课后江源与学生交流,她发现了问题的症结,“90后”学生信息量非常大,但处理信息的能力却很薄弱,因此当她在课堂上提高教学难度,追求思维深度时,学生们因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感到紧张,进而害怕上政治课。教学到底该从教学目标出发,还是照顾学生的实际需求?江源选择了后者,她降低教学难度,调整教学方式,在课上增设“新闻播报”模块,让学生轮流担任播报员,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进行评论。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受到学生欢迎,课堂讨论高潮迭起。而更让江源欣喜的是,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关注的议题和思考的深度也逐渐上了台阶。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江源深刻意识到,只有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尊重他们的课堂表现,课堂才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对于课堂教学,我们现在讲得最多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教师主导不是说让教师去独霸讲坛,去满足自我表现。”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顾志跃说,现在一些老师上课喜欢自己上场做“运动员”,一堂课从头讲到底,“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傻,只能把学生逼到观众的角色,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可以满天飞。”顾志跃认为,老师真正需要花功夫的是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始终带着一种兴奋、积极、参与的心态投入课堂,这样,有效教学才有实现的可能。(记者 王柏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