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期刊编辑理念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

新闻期刊编辑理念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

2023-01-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新闻期刊编辑理念与身份认同研究 ——以 南方人物周刊 为例 芳 盛(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衡阳,421008) 【摘要】《南方人物周刊》作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新闻期刊,富有人文关怀,肩负社会责任与使命,努力谋 求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创刊以来,既得到知识分子的肯定,又获得了丰厚的市场收益,其编辑理念为中国 期刊的成功运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南方人物周刊》人文关怀公共精神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3)03-0040—03 [Abstract]As 0 large powerful domestic news journal,with rich humanistic care,Southern People Weekly should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and strive to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ublic sphere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2004,Southern PeopM Weekly has been recognized by Chinese intellectuals,and got strong earnings.Its editorial ideas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 journals’successful opemtion, 【Key words】 Southern People Weekly Humanistic care Public spirit 在媒介多元化与受众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受众 定位和功能定位成为影响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环 节。“我为谁服务?我为他(她)们提供什么?”媒 1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 《南方人物周刊》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 方周末》出品,刊物的宗旨是“记录我们的命运”, 体在长期的报道中会传递什么样的价值,媒介所建 构的符号现实与社会文化各层面的观念现实之间是 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 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 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菩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 魅力的人”。在经历过“假大空”“高大全”时代的 国人眼里,这本期刊的确“在这个个体被形形色色 的宏大事件、观念所遮蔽的时代”,“触摸到了具体 的、生动的、能够与这个时代相互印证的个人,将 他们真实地、生动地呈现给了读者”。所谓“重新打 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党和政府的喉舌曾是中国媒体的集体自我身份 认同,政治属性成为媒体主导并且是唯一的认同来 源。这使得中国媒体的角色地位和社会期望及媒体 行为之间取得了空前的一致,身份不成为问题。但 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政 治民主化进程的提速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原 量每个生命”,即抵达人的真实、时代的真实。在记 录人的命运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十七大强调“以 人为本”,突出尊重人的发展,突出对人的关怀。近 有的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角色意识要求得到表 达和认可。由于目前还暂时缺乏一个具有整体性的 身份界定来统一这些新的角色力量,因此媒体身份 失去平衡,面临危机…。对于媒体来说,“我是谁” 几年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大行其道,也反映出媒体 对“人”的日益关注。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事物都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南方人物周刊》无 论是宏观上的定位,还是具体的内容采制,都很好 地诠释着这些理念。 以人为本首先体现为对普通老百姓的个体生活、 作为一个身份问题就被提出来,与此同时,建构新 的中国身份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创刊于2004年6月的《南方人物周刊》历经九 年的发展,以其独特的报道视角和内含的人性关怀 逐步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新闻期刊。在当代中国的 媒介场中,它以什么样的编辑理念建构自我身份认 精神世界的本真展示,对他们人格与生命的尊重。 以人物报道为例,转型时期的中国,新闻报道发生 了范式革命,人物报道由过去的“高大全”还原为 同?它渗透着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扮演了什么角色?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1 1CXWO02)、湖南省社科基金项 目(201 OYBB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盛芳,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一个真正的人,即由宏大叙事回归到细节与温情。 以人为本还体现为杂志平等的精神气质。《南 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曾说:人物周刊的应运而生, 正是要找到一条超越于权力和金钱之上的人的尊严, 那就是弘扬平等、宽容和人道的价值观。我们承认,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人一出生就带着不平等的烙 印;人的能力也有大小,地位有差别,财富有多寡, 但我们要强调的是人格是平等的。人物周刊更多地 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精神产品,希望人物身上人性的 力量和思想的光芒能给这个物欲尘上犬儒流布的社 会一点精神的滋养,他们的地位固然有高低,但他 们的精神价值和人格魅力则在同一维度上照亮了人 类的前路 。。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格的平等是一把 能打开所有人心扉的钥匙,是弘扬真善美、引领人 们提升精神高度、追求理想人生境界进而建构和谐 社会的秘密通道。 2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今日之新闻即明日之历史。当然,要使得新闻 与历史产生如此密切的关联,意味着媒体要有责任 与抱负。古今中外,严肃的媒体往往以历史档案记 录为追求目标,期待着未来能成为可靠、权威的历 史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业经营 家史量才曾提出“史家办报”的思想,其核心即在 于社会责任。作为国内人物类综合新闻期刊的领头 羊,《南方人物周刊》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使命 感,致力于“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在此目标下, 刊物尽量全面地呈现完整的社会环境,各个领域各 个行业各个阶层均有涉及,协调社会各子系统关系, 发挥整合作用,既引导舆论又监督环境。 在该刊封面人物中,国学、历史、经济、美学、 性学等专业领域均有学者代表,这既符合刊物倡导 的多元价值取向,更体现了刊物的文化责任。要营 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在媒介运作商业化的今 天实属不易,美学、物理学、国学等较为冷僻的学 科知识要顺利进入公众视野并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更是难以做到。那些学识与人品均令人钦佩的前辈 们,其一生之思想精华要到达读者眼前,往往要越 过当前消费文化热点的重重阻隔。媒体的双重属性 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传媒生产力,但对利益的追逐 也导致媒体品位、格调降低,比如为迎合读者需要, 对影视红星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报道,而严肃的文化、 科学、艺术问题乏人问津。正如许多人感叹,今天 的媒介大环境是: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 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 了端庄。媒介过分娱乐化、商业化、媚俗化,单纯 着眼于经济效益和所谓的“吸引眼球”,缺乏起码的 社会责任感,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丧失了正确的判 断力和社会良知,带给受众的是碎片化的八卦与谈 资。面对娱乐泛滥的低俗弊病,《南方人物周刊》塑 造积极向上的文明形象,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引导上 不遗余力,志在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的盛宴”,而 这精神盛宴的制作其实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过程。 《南方人物周刊》关注中国人的命运与国家前 途,虽未将“爱我中华”等宣传语挂在嘴边,但心 之所系永远是国家与民族。诚如该刊在推出《百年 家族》系列的策划语中所言:“当我们回顾历史,我 们最想弄清楚的是,我们从哪里来,以便知道我们 想要和可以往哪里去: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在哪儿 前进了,又在哪儿倒退了,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 哪些方面却原地踏步。”无疑,审视与反思历史是 为了更好地发展。 因为责任与使命,杂志在经济利益、市场追求 之外,自觉地承担起监督与引导之职。2006年,《南 方人物周刊》即因出色的表现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 性的媒体。面对众多的荣誉与期待,该刊表示:它 (杂志)不会改变初衷,不会将视线从人物转移到 物质那儿去,转移到资本那儿去,转移到任何时髦 的泡沫那儿去。 3公共精神的倡导 《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认为:在复杂的现 实环境中,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其价值判断应与时 代潮流文明进步相契合,尊重关怀基本的人性 。 《南方人物周刊》定位于中高端读者,突出从人物 故事中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魅力,兼具《南方 周末》“精英式”和《三联生活周刊》以文化视角 与人文关怀的思路处理新闻信息、温文尔雅的叙事 风格。在中国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公信力、 权威性和可读性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理性色彩。尽管 新闻性周刊的文化也脱胎于大众的、市民的电视文 化和报纸文化,但是它们自觉致力于“影响有影响 力的人群”,普遍有着更高层次的社会关注、经济 关注和文化关注,在传播现代文明,推动民主化、 法制化进程,主张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强调“人性” “人权”等方面有着更加自觉、频繁而又深入的报 道。这些报道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象层面,而是立 足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富有洞察力和思辨色彩。 41 公共精神的倡导体现在对教育、环保、医疗等 公益事业的报道与相关活动的策划组织上。当社会 各界人士纷纷组织发起乡村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 行动时,《南方人物周刊》希望借助自己的宣传平台 让更多人关注乡村青少年的智力、心理发展以及当 地的文化建设,于是联合其他机构发起“乡村启蒙” 图书馆计划,为乡村青少年打开看世界的窗,进而 霉 形态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既赢得市场又赢得身份, 同时确保政治上的正确性。 以该刊打造的“青年领袖”为例。自2005年推 出“青年领袖”评选活动以来,截至2010年,人物 构成比例分别为:娱乐体育明星13人,占24%;传 媒人9人,占l6%;企业家7人,占13%;学者l4 人,占25%;文化艺术工作者7人,占12%;公共 改良乡村地区的文化土壤。公益事业的报道、组织 能服务社会公共事务,又能实现媒体品牌价值的增 值,可谓一举数得。 公共精神还体现在人物报道的价值取向上。无 领域人物5人,占9%;其他占1%。从这些数字可 以看出,该刊有强烈的主流话语表达倾向,体现在 人物选择上,官员、经济界、知识界人士这三类可 以影响国家走向的人群所占比重较大。媒体定位的 理想状态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主流媒体共同的 野心均在于此。对志愿者、环保人士的关注可以看 出该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琳琅满目的消费读物 中有点曲高和寡的意味。文体明星所占比重之多, 反映出刊物在话题的选择、热点的追逐方面,注重 对市场的快速捕获,以及对以“80后”为主体的年 论报道对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该刊的价值取向都 倾向于找到个体与社会的关联点,倾向于解读人物 身上的公共意义。《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第7期 推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特别策划,人 选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 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 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其推选的“青年领袖”涉及 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从科学家到政治改革家,从 轻一代读者需求的满足。《南方人物周刊》尝试在精 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游走,努力建构起自身的媒 体身份认同,在当下文化形态中占有一席之地,各 大网站对该刊文章的重视即是明证。 法律从业者到普通民间志愿者,他们关注老百姓的 教育、健康、个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等系列问题,其 奋斗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保障 成功的媒体必然离不开成熟的编辑理念与受众 定位。《南方人物周刊》坚持平等、正义、良知、理 性的原则,站在公民立场上,坚持发出自己独立的 声音,提供给受众新的生活理念与思想,通过挖掘 公民基本自由,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实现自由。 4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契合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南方人物周刊》擅长在精 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游走,并巧妙地与主流意识 人物故事引领社会变革,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注释 …邱戈.媒介身份论: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和重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47 【2]徐列.重新打量每个生命:南方人物周刊的企业文化建设【c]//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广州:南方 日报出版社,2009(20):69—76 【3]朱学东.媒体的底色【c]//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 1(31):21 7 (收稿日期:2012—11-10)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