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的准确性分析
唐 璞
(常州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应用冠脉CTA诊断的价值,并分析对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技术诊断并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中,筛选出其中40例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将CAG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或“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冠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将CAG诊断结果与CTA诊断后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CTA诊断后,其特异性为90.00%,敏感性为87.50%,同CAG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CAG诊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给予准确判断,可在临床中普及和大力推广。【关键词】冠脉CTA;CAG;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8-0098-02冠脉临界病变是指在治疗心血管病中,冠脉造影发现的直径狭窄50%~70%的病变[1],是发展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定过程。在临床中,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早发现和判断血管直径的狭窄程度是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质量的关键所在[2]。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9年07月收集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冠脉CT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CAG扫描检查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患者中,筛选出其中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占比60.00%(24/40),女性患者占比40.00%(16/40);患者的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61.59±3.60)岁;前降支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各占一半例数,各20例。本研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书。
纳入标准:CAG直径测量冠脉的血管狭窄程度在50%~70%之间。
排除标准:碘过敏者;肾功能障碍者。1.2 方法
CAG:采用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FD20)进行诊断,注射对比剂50ml碘克沙醇(显苏),在Seldinger技术下实施桡动脉穿刺,并选用合适的冠脉造影导管,确认导管位置合适后,分别实施左右冠脉造影,在血管左右前斜位投影上取45度角及头脚轴状位投影,观察冠脉分支的病变数量、狭窄程度,并给予准确判断,最后计算出狭窄率。
CTA:采用64排西门子CT扫描仪进行诊断,检查前,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取仰卧位,连接心电图导联线,控制心率低于每分钟80次。检查定位上界为气管隆突下1cm,下界为心脏膈面下1.5cm,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优维显,流速控制5.0~5.5ml/s,总剂量控制70~90ml。在处理原始数据后,给予多平面图像重建,并将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2
表示,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将CAG诊断结果(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90.00%)作为判断依据,结果显示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36/40),特异性为87.50%(35/40),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中具有风险性大、病情不稳定等特点,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急症,在冠心病发生率上占比50%。有研究指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原因可能与冠脉临界病变有关。所以,予以冠脉临界病变准确判断,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将冠脉临界病变定义为经CAG诊断出的血管狭窄程度一般为50%~70%的病变。有研究发现,30%左右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见,及早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随着近年来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CTA在影像学技术诊断中应用广泛。临床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有CAG、血管内超声等,其中CAG是判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创伤性较大,风险性高[3]。近年来,CTA在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越来越广泛,可以对其进行筛选、诊断以及动态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出多支血管以及血管病变的情况,同时进行多角度数据采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4]。CTA采取的是多平面重组技术,可用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血管的情况,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性[5]。
在本次研究中,将CAG诊断结果作为判断依据,结果显示CTA诊断的敏感性(90.00%)和特异性(87.50%)与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
9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8期 影像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王肃敬
(睢宁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徐州 221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来我院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是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观察组是3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后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肿块特征发生率以及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肿块特征发生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出患者体内的影像学肿块特征以及血流情况,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超声诊断技术;乳腺癌;早期诊断;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8-0099-02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女性患者居多。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有一系列的表现:酒窝征、乳房肿块和乳房大小不一,乳房周边瘙痒发红、淋巴隆起或乳房疼痛等[1]。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患者带来帮助。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6月来我单位诊断的60例乳腺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0~68岁,平均(48.01±3.07)岁;对照组年龄35~70岁,平均(50.89±3.09)岁。通过对比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在诊断前,将探头的频率调至5~12MHz,建议患者呈仰卧位,双侧手臂向上伸展,让患者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2]。以患者的乳头作为中心点,横向与辐射扫查患者的整个乳腺以及腋窝,查看乳腺的病变位置以及血流信号,按照顺序依次检查,避免漏诊。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影像学肿块发生率进行对比,影像学肿块特征包括: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后方回声减弱,沙粒样钙化,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影像学肿块特征越多。对血流情况进行对比,血流分布越多,分值越高,说明肿块的恶
性程度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
2.1 影像学肿块特征对比
观察组影像学肿块特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影像学肿块发生率对比[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
例数3030--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后方回声减弱沙粒样钙化15(50.00)17(56.67)19(63.33)16(53.33)3(10.00)4(13.33)11.420.00
12.380.00
5(38.46)13.610.00
6(20.00)7.170.01
P2.2 血流情况对比
观察组血流情况分级Ⅱ或Ⅲ级比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血流情况对比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
例数3030--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3(10.00)4(13.33)11(36.67)12(40.00)11(36.67)14(46.67)2(6.67)3(10.00)
5.960.01
7.930.00
7.950.00
7.200.00
P临床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方面,CTA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均较高,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临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应用冠脉CTA诊断可准确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王国良,马光,滕伟,等.冠脉CTA在评估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6):10-12.
[2]陈亮,赵文,杨柳,等.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
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7):54-55.
[3]张晓艳.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5):193-194.[4]朱丽丽,郑玉飞,徐辉,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2):167-170.
[5]王承胜,段青,薛蕴菁,等.双源CT血管造影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N].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3(3):53-56.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