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竞赛试卷(二)
答卷说明: 1、本套试题适用于科研工作者对工作中所接触的危险化学品技术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职业危害控制和国家法规、制度等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采取闭卷答题,答题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40道题,每题1分,共40分。要求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为答案) 1. 200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 A 。
A. 治理隐患 防范事故 B. 综合治理 保障平安 C. 安全责任 重于泰山 D. 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2. 消防工作贯彻 C 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A、谁主管、谁负责 B、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 安全需要是人最基本的 A 需要。
A. 生存 B. 生活 C. 精神 D. 其他
4. 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了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 D 。
A. 1:100:500 B. 1:10:300 C. 1:10:100 D. 1:29:300 5. 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 D 等标志。
A. 通行、禁止通行、提示和警告 B. 禁止、警告、指令和通行 C. 禁止、警告、通行和提示 D. 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 6. 氢氰酸的主要危害在于其 A 。
A. 毒性 B. 燃烧爆炸危险性 C. 放射性 D. 腐蚀性 7.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不属于第4类的是 D 。
A. 遇湿易燃物品 B. 易燃固体 C. 自然物品 D. 压缩气体 8.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D 。
A.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闪点 B. 可燃物质、引燃物质和闪点 C.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燃点 D.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 9. 对液体可燃物起始燃烧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着火—燃烧—气化 B. 气化—着火—燃烧 C. 气化—燃烧—着火 D. 燃烧—气化—着火 10. 危险化学品 B 属于遇空气燃烧物质。
A. 甲醇 B. 黄磷 C. 丙酮 E. 硫酸 11. 氢氟酸的主要危害在于其 D 。
A. 毒性 B. 燃烧爆炸危险性 C. 放射性 D. 腐蚀性 12. 过氧化氢与 C 混合将会出现爆炸燃烧的严重后果。
A. 甲醇 B. 乙醇 C. 丙酮 D. 乙醚 13. 化学品泄漏事故,下面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C 。
A. 报告(报警) B. 采取危险部位进出限制 C. 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 14. 下列科研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C 。
A. 真菌 B. 病毒 C. 工业毒物 D. 辐射 15. 稀释浓酸时,下列哪种方法比较安全 A 。
A. 将浓硫酸缓缓注入到水中,并慢慢搅拌 B. 将水缓缓注入到浓硫酸中,并慢慢搅拌 C. 将水和浓硫酸同时慢慢倒入另一容器中
16. 下列对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F 。
A. 燃烧性 B. 爆炸性 C. 毒害性 D. 腐蚀性 E. 放射性 F. 还原性 17. 装有液氯的气瓶受到火焰威胁时,应向钢瓶浇水冷却,发现漏气可用 A 吸收或置于碱液池中,同时注意参加处置人员戴防毒面具的保护。
A. 石灰水 B. 干粉 C. 土 D. 沙
18. 气瓶的安全检验周期规定: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检验周期分别为__ B 年检验一次。
A. 2,3,5 B. 5,3,2 C. 1,2,3 D. 3,2,5 19. 使用 B 时,操作者的双手、手套及工具等不得沾染油污或油脂。
A. 氢气瓶 B. 氧气瓶 C. 液化石油气钢瓶 D. 氮气瓶 20. 根据火灾分类,石蜡火灾属于 D 类火灾。
A. D类火灾(金属火灾) B. C类火灾(气体火灾)
C.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D. B火灾(液体火灾或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21. 瓶阀冻结时,应把气瓶移至较温暖的地方,用 A 解冻。
A. 温水 B. 开水 C. 蒸汽 D. 明火.
22. 气瓶使用时瓶内气体不能用尽,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 B Mpa。
A. 0.03 B. 0.05 C. 0.08 D. 0.1
23. 实验中常用的丙烯充装系数分别为 A 。
A. 0.42公斤/升 B. 0.53公斤/升 C.1.25公斤/升
24. 实验室常用的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瓶表面漆色分别为 C 。
A. 深绿、黑、铝白、天蓝 B. 天蓝、黑、铝白、深绿 C. 深绿、天蓝、黑、铝白 D. 铝白、深绿、天蓝、黑 25. 实验室常用的氢气爆炸极限为 D 。
A. 12%—19% B. 5.0% --15.0% C. 6.0%—36% D. 4.0%—74%
26. 有关实验设备、装置需要动火维修前,置换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可直接使用空气进行置换
B. 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入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所有设备和管道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都应该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 C. 由于检修设备,不便使用注水排气法 D. 设备置换后,应尽快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
27. 作业场所氧含量低于 A 时,严禁进入以免造成窒息事故。
A. 18% B. 21% C. 30% D. 15%.
28. 检查实验室在用的各类气体管线是否泄漏的最有效安全的方法是 B 。
A. 用打火机检查漏气处 B. 用肥皂水涂在检查处 C. 用鼻子闻泄漏处 D. 用仪器检测 29.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 C 。
A. 闪燃 B. 自燃 C. 火灾 D. 阴燃
30. 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是 D 。
A. 沸点 B. 燃点 C. 自燃点 D. 闪点 31. 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 被人践踏 B. 窒息 C. 烧伤 D. 高温 32. 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C 。
A. 越小 B. 无关 C. 越大 D. 无规律 33.下列物质爆炸危险度最高的是 D 。
A. 氢气 B. 苯 C. 汽油 D. 乙炔 34.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 A )逃生。
A. 安全出口 B. 乘坐客梯 C. 从窗户跳出 D. 乘坐货梯
35. 实验室动力、照明等用电设施的电气安装、维修、拆除等一律由 C 负责。
A. 专业人员 B. 本组人员 C. 持有电工特种作业证人员 D. 临时人员
36. 有毒有害材料、化学药品使用后的污染物及废渣、废液的正确处置方法是 B 。
A. 自行倾倒或烧掉 B. 集中贮存、标识清楚后及时送到废旧化学弃物库 C. 稀释后排入下水道或倒进垃圾箱 E. 集中贮存并送到废旧化学弃物库
37. 在工作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 A 。
A. 意外事件 B. 工作疏忽 C. 潜在危害 D. 可能性 38. 职工在下列 C 情形,不应当认定为工伤。
A.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B.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辆事故伤害的 C. 醉酒导致伤亡的 D.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39. 根据骨牌理论提出的防止事故措施是 D 。
A. 防止人、物运动的时空交叉 B. 从事故模型中移走最后一个表示事故发生的图形 C. 防止能量失控转移 D. 从骨牌顺序中移走某一个中间骨牌
40. 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做好安全工作,这种管理是人本原理中的 D 原则。
A. 监督 B. 保障 C. 动力 D. 激励
二、多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一分,共20分。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 每天下班前最后离开现场的工作人员认真做好 A B C D 等有关安全检查。
A. 水、电 B. 门、窗 C. 各类气源 D. 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
2.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 A B C ,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
A. 易燃易爆 B. 有毒有害 C. 腐蚀性 D. 氧化性 3. 实验工作中要做到“三不伤害”是指 A C D 。
A. 不伤害自己 B. 不伤害设备 C. 不被别人伤害 D. 不伤害别人 4. 毒物通过 A B D 进入人体。
A. 呼吸道 B. 皮肤 C. 眼睛 D. 消化道
5.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A C D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 化学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生物因素 D. 物理因素 6. 从事剧毒品工作中要做到“五双”制度是 A B C D E 。
A. 双人保管 B. 双人领取 C. 双人使用 D. 双人把锁 E. 双本帐 7. 放射工作防护三原则是 A C D 。
A. 时间 B. 限量品种 C. 屏蔽 D. 间距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根据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 A B C D E 。
A.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 B火灾(液体火灾或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 E类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 F其它火灾
9. 防火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做到“四懂”是 A B C E 。
A. 懂得火灾的危险性 B. 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 C. 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 D. 懂仪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E. 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
10. 防火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做到“四会”是 A B C D 。
A. 会报警 B. 会使用灭火器 C. 会灭初期火 D. 会逃生 E.会用防护用品 11. 燃烧三要素是 A C D 。
A. 可燃物质 B. 温度 C. 助燃物质 D. 火源 F. 闪电 12. 工业毒物危险化学品对人的危害有 A B C D E 。
A. 刺激和过敏 B. 中毒和窒息 C. 麻醉和昏迷 D. 致癌、致畸、致突变 E. 尘肺等
13. 火灾逃生的方法有 A C D E 。
A. 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 B. 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C. 寻找避难处所
D. 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E. 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或床单撕条),雨水管,雨棚等 14. 对于氧气瓶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D 。
A. 氧气瓶冻结时可以用温水解冻 B. 氧气瓶应远离高温场所和明火 C. 为保证氧气的纯度,氧气瓶再次充装时,应将氧气全部用尽 D. 氧气瓶严禁接触油脂
15. 工作中使用下列手持和移动式 A B C D 电动设备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A. 手砂轮 B. 电吹风 C. 手电钻 D. 电风扇 E. 电冰箱等 16. 以下属于特种设备的是 A C D E 。
A. 压力容器(含气瓶) B. 电气设备 C. 电梯 D. 客运索道 E. 起重机械 17.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 A B C D E 。
A. 燃烧性 B. 爆炸性 C. 毒害性 D. 腐蚀性 E. 放射性 F. 还原性 18.任何盛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或系统在必要时或动火前都必须 A C D 。
A. 符合安全条件的用清水清洗 B. 用空气置换彻底 C. 用惰性气体置换彻底 D. 用抽真空方法处理 E. 用氧气置换彻底
19.危害职工健康的有害物理因素主要有 A C D E 。
A. 电离辐射 B. 化学毒物 C. 噪声 D. 振动 E. 激光
20. 《安全生产法》不但赋予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也设定了相关的法定义务是 A B C D 。
A.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B. 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C. 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D. 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的义务
三.判断题(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 √ 错的打 X ) (注:打 X 题涂 为错误,红字为对)
1. 各级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应定期的对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2. 盛装危险化学品容器的标签和物品不一定要相符。( X )
3. 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相同的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可以混合贮存。( √ ) 4.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氯、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尾气必须用碱液吸收处理后方可排放。( √) 5. 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人员死亡。( √ ) 6. 实验室存放化学药品、试剂的冰箱中不可以存放个人饮料和食品。( √ ) 7. 实验室在用的普通冰箱是(不)可以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X )
8. 科研区和实验室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不必(必须)通知综合处办理用火许可手续。(X ) 9. 所内防火通道禁止堆积任何杂物,不得封堵消防安全通道的安全。(√ ) 10. 电加热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监督,离开时不必(必须)要切断电源 。( X ) 11. 实验室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不必(必须)及时清理,(不)可以堆积到一定量后再清理。( X )
12. 易燃液体在实验室的存放量不受(受到限制)限制,(不)可以随意存放。(X ) 13. 辨别瓶、罐装危险化学品时,应检查容器外的标签内容,不得用嗅觉或经验判断。(√ ) 14. 任何带电设备凡未经验电、放电,都应认定是带电的。( √ ) 15. 静电电压最高可达万伏,放电所产生的静电火花能引起火灾的发生。(√ ) 16. 人体触电后,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瞳孔放大、脉搏和呼吸停止等现象。( √ ) 17. 要做到及时控制和消灭初起火灾,主要是依靠公安消防队(现场工作人员)。(X ) 18.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不应认定为工伤。(X )
19. 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 )
20. 机械设备的皮带轮、转轴、明齿轮、靠背轮、砂轮或对人体有危害的转动部位,不必(必须)安装安全防护罩。(X )
四、问答题:20分
一、某研究组所在的位置在多层建筑内,内有乘客电梯,实验室内有一台3吨的单梁葫芦吊车,科研工作中经常使用氯气、氨气、氢气、甲醇、乙醚、石油醚等危险化学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等病原微生物,常用X衍射仪和含有Co-57放射源的分析仪器,实验室还经常使用100mL—500mL反应釜进行3MPa以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该研究组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3分):(注:列出6种就可得满分,1种得0.5分) 答:用电安全、电梯、起重机械、氯气、氨气、氢气、甲醇、乙醚、石油醚、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X衍射仪和含有Co-57放射源、反应釜等。 2、科研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是(3分):(注:每栏举出两种危害因素就得1分)
化学因素 氯气、氨气、甲醇、乙醚 物理因素 X射线、Co-57放射源、 噪声、震动 生物因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3、特种设备和承压设备有哪些?(2分):(注:列出4种得满分,列出1种得0.5分)
电梯、起重机械、氯气瓶、氨气瓶、氢气瓶、反应釜 4、使用反应釜前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检查(2分)? (注:列出4种得满分,列出1种得0.5分)
答:紧固螺栓、密封圈、 压力表、 安全阀、泄爆片等
5、实验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和液化石油气钢瓶是否符合所安全管理制度要求?(1分)
答:不符合所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和液化石油气钢瓶。)
6、实验室内存放一级易燃液体(闪点≤28℃,如苯、丙酮、乙醇、乙醚、石油醚等)小于三立升是否符合所安全管理制度要求?(1分)
答:符合所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实验室易燃液体的存放量为:一级易燃液体(闪点≤28℃,如苯、丙酮、乙醇、乙醚、石油醚等)不得超过三立升,二级易燃液体(28℃<闪点≤60℃,如乙二胺,丁烯醇、丁醚、松节油等)不得超过四立升。连续进行实验用量较大的题目班组,房间内不得超过一天的用量。)
二、某研究组招聘的工作人员没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使用金属钠时遇水着火燃烧,处置不当又将室内未及时清理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引燃,此次火灾事故造成了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8分) 1、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是什么?(4分)
答:直接原因:工作人员使用金属钠时不慎遇水着火燃烧。
间接原因:1、招聘的工作人员没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 2、未及时清理的废弃危险化学品;
3、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本组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2、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防火、防爆、防止急性中毒和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预防工作?(4分)
1、要通过各种形式主动自觉的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
2、工作前要了解和掌握所接触和使用的各种危险化学品的特征、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
3、在防火工作中要做到“四懂、四会”;
4、严格遵守国家各项安全法规、化物所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5、发现违章和隐患及时处置和报告; 6、自觉按要求使用和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7、积极参加本单位、本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科研的宣传教育活动; 8、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