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读书报告

2022-04-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题目:《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解放

姓名:袁文科学号:2015030041

专业(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院系:政治与历史学院 隶属课程:中国近代文化史指导(任课)教师:郭文深 指导(任课)教师评语 等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指导(任课)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解放

提要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起于十九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政治运动,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把妇女解放看做是维新变法社会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待妇女问题上,维新人士不再是仅仅的同情女性、反对男尊女卑,而是运用新的理论把妇女解放问题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他们积极宣扬天赋人权和进化论的思想,在具体行动上推行戒缠足、兴女学,使得近代妇女在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得到解放,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妇女的觉醒,同时在妇女解放中出现以社会革命为主题和以男性化较强、脱离广大劳动妇女的特点。 关键词 戊戌维新 妇女解放 思想准备 特点 社会革命

一、维新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想准备

十九世纪末开始的维新变法解开了近代妇女解放的序幕。维新变法作为一个爱国的变法图强的政治改革运动,在妇女解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维新人士都把妇女解放看作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运用新的理论,把妇女解放问题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考察。把西方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天赋人权”和进化论学说引到中国来为其维新改革运动提供思想支撑,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崭新的,指引着探求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并把有志青年引向斗争的道路。康有为在《大同书》的《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和《已部·去家界为天民》中对妇女问题进行专题论述。他强调“人者,天所生也,有是身体即有其权利„男与女虽异形,其为天民而共授天权一也”。他在“天赋人权”的思想基础上,深刻的道出了妇女一生的种种苦难:“不得自立,不得任公事,不得为仕官,不得为国民,不得预议会,甚至不得事学问,不得发言论,不得达名子,不得通交接,不得预享宴,不得出观游,不得出室门,甚至祈束其腰,蒙盖其面,削其足,雕刻其身。”这些苦处,反过来也是妇女解放的种种要求。康有为认为旧的家庭伦理的根基与核心就是夫权,它是产生男女不平等的直接原因,而封建宗法关系,是男女不平等的间接根源。因此力图完全否定旧家庭伦理以实现男女平等。他确信在大同之世,男女完全平等独立,婚姻绝对自由。康有为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戊戍变法前后就已经形成了。梁启超的有关妇女解放的言论,多和康有为相同,只是更多地把这个问题同国内外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之更切合实际,更富有社会意义。具有强烈反封建精神的谭嗣同更是对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摧残进行了抨击,指出:“故重男轻女者,至暴乱无理之法也”。他明确提出“苟明男女同为天地之著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业等相均”。把西方资产阶 [1][2]

[2]

[1]

康有为:《大同书》,第130页。 《谭用同全集》(下),第304页。

级提出的“天赋人权”的思想应用在男女平等之上。谭嗣同还提出“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他用“朋友”取代君臣、父子、夫伦封建伦常,以不失“自主之权”来改建夫妇间的主权关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观念。这里自然包括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应以朋友之道贯之,即男女平等,他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以平等为基础,“伦常亲疏,自然而有,不必严立等威而苛持之也。”\"“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时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平等相均”。谭嗣同没有把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孤立地或平列地加以抨击,而是把它看作封建伦常总体中的一个部分,重点则直逼君臣一纲,这一点他是超过康梁的。维新派极力倡导实现男女平等,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婚姻自由、婚式从简,反对买卖包办婚姻,主张兴办女学,倡导女权等一系列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从政治上、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倡导男女平等,主张妇女个人的自由解放是维新派妇女解放的主要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高压、封建宗法关系的束缚、封建纲常名教的钳制下,生活十分悲惨。她们“不得仕官,不得科举,不得为议员,不得为公民,不得为学者,乃至不得自主,不得自由,又甚至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维新派认为这一切皆因宗法制度的男尊女卑、以女为私属为玩物,妇女无独立人格的缘故。因此维新派提出了“去苦求乐”的“大同”理想,以彻底打破重重封建罗网,解除妇女的苦难,建立一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全世界人类尽为平等”的“大同”社会。康有为认为实现“大同”社会的关键在于“明男女平等各自独立峋,实现“人权、平等、独立”,“人权”的基平等独立,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对于唤起妇女起来争取平等独立的人权,实现妇女个人的自由解放具有进步意义。要实现男女平等,还必须革除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在封建宗法制度的压榨下,广大妇女成为听任男子役使的奴隶;封建士大夫提倡的所谓“贞节”观,是压迫妇女的罪恶根源。谭嗣同等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传统习俗深恶痛绝,主张实现男女自由平等和独立。维新派认为惟有男女平等方有妇女的独立之权。男女平等、自由、独立是“天赋人权”,“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予之体,即有自主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其有亲交好合,不过若朋友之平交者尔。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民主制度的追求。男女平等观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近代史上放射出的妇女解放的启蒙异彩,对于唤起广大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戊戌维新时期妇女解放的主要内容

(一)、废除缠足运动 [1]

[1]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4页。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恶俗,自南唐以来在我国民间流传了近千年的,很多人认为女子缠足可以束其身,禁乱步,敛性情,这从肉体上对妇女进行摧残。清初曾下过戒足令,但没有认真执行。致使广大妇女成为半残疾而依附于男人。女子缠足,除了供男人玩弄之外,其主要目的就是出于“礼防”。在西学东渐大潮的不断冲涌下,缠足首当其冲地受到进步人士的攻击。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华的西方传教士也宣传过戒缠足,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上也发表文章反对缠足,但其影响是十分有限的。戊戍维新时期,维新派在《时务报》、《湘报》、《国闻报》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纸上,大量刊载关于戒缠足的文章和报导。一些论著还选印成册,广为散发。维新派从强种保国的角度揭露缠足的危害,提出缠足如同作茧自缚,使广大的妇女成为残废,成为无用的人。认为国家积弱,缠足未尝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康有为曾上书请禁缠足说:“妇女缠足„„流传孙子,奕世体弱„„赢弱流传,何以为兵乎„„当今举国征兵之际,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因此“欲救国,先救种,欲救种,先去害种者”,而害种之事,莫过于缠足。只有不缠足才能使母亲和婴儿都健康,这样种族就可以渐趋强。维新人士把不缠足同强种保国挽救危亡联系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和参与不缠足的活动;从维护妇女“自有之权”出发,痛斥缠足对妇女身心的残害,从人权平等的高度来认识缠足问题,使戊戍时期的不缠足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在大造舆论的同时,维新派还致力于不缠足团体的组织工作。1887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仿照外国传教士,与南海的开明绅士组织不缠足会,但遭族人、乡人的反对而失败。1895年康有为与康广仁再于广东成立“粤中不缠足会”。康有为之女康同薇、康同壁带头不缠足以示风范,使“粤风大移”。1897年后不缠足运动迅速发展,在上海、天津、江苏、福建、长沙、广东和新加坡的华侨中,纷纷出现天足会和不缠足会。上海的不缠足会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不缠足组织,人数最多时达到三千以上。唐才常、黄遵宪在长沙办《湘报》,宣传放足,免送《不缠足歌》,发动鞋店出售新款式的放足鞋。《湘报》还组织不缠足会,并陆续刊出不缠足会题名录,发起者达1300多人。不缠足会在湖南比较偏远的地方也有出现,如善化县东乡仙庚岭也成立了不缠足会。各地不缠足会还制订《不缠足章程》,相约自家女子永不缠足,男子不娶缠足女,违者罚款。当时的进步报刊还对放足进行具休的指导,介绍放足的办法。一时间,不缠足成为舆论的中心之一。不缠足运动建立在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融汇于当时思想解放的洪流之中,它的开展,有力地抨击了千余年来残害妇女的恶习,开拓了社会新风尚。 (二)、兴办女学

兴办女学也是维新派进行维新事业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说:“然我推及天下积羽之本,期必自妇人不学始。”妇女不学习,没有知识,期没有职业,进而就没有生存的条 [1][2]

[2]

[1]

康有为:《请禁妇女缠足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戍变法》第二册,第243页。 曾继辉:《不缠足驳议》·《湘报》第511号。

件,必然要依附于男子,这造成男子贵女子残的状况,致使妇女永远没有社会地位。梁启超还从增加国力,改良家庭,儿童成长,强国保种四大方面,阐述振兴女学的迫切性。他说:“今之优天下者,则有三大事,日保国、保种、保教„„妇学为保种之权舆也,必使其种进,而后能保也”。对此严复讲得更明白:“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维新派不同程度地把西方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作为他们维新的理论基础。维新派把妇女问题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使妇女的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同等的受教育权力变成了当时的爱国行动。在维新派的大力提倡下,维新派人士经元善在上海正式开办颇有影响第一所女学一一经正女学。招收女生,教授中西课程,教师都是女性。中国近代兴办女学的风气却从此开始。从经正女学开始到辛亥革命前夕,兴办女学成了当时的一种高尚事业。由于社会各界的努力,女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教育本身不能彻底解决妇女问题,但教育培养了一批知识妇女,把她们从旧礼教的束缚之中逐渐解放出来,促使了妇女的觉醒。

(三)、提倡婚姻自由

维新派认为,买卖和包办婚姻是践踏妇女人格与尊严的突出表现。在封建时代,广大妇女在婚姻上深受其害,她们失去人身自由,受尽侮辱和折磨。程朱理学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是使妇女愚昧落后的封建毒瘤。在这种精神枷锁的下她们不能离婚或改嫁,只有永远忍受精神的痛苦和生活上的折磨。同时“贞节”压力给妇女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维新派在猛烈抨击“重男轻女”、“夫为妻纲”和“贞节”等封建陋习的同时,坚决主张妇女婚姻自主,强调女子在法律上应有独立人格,所有从夫限禁都应删除,不需父母尊亲代为子女包办婚姻。男女平等,人权自由,婚姻自主,是维新时期解放妇女的时代要求。维新派在主张婚姻自主的同时,严禁早婚早育。封建社会的广大妇女被看成传宗接种的工具,早婚之风盛行,不仅使青年男女深受早婚早育之苦,而且导致民力衰弱,种族退化,国势不强。因此从保国保种出发,维新志士坚决反对早婚早育。梁启超不只从男女双方来看早婚问题,而是把它作为一大社会危害,为了强国优种,必须严禁早婚,提倡晚婚晚育。维新派还倡导婚式从简的原则,反对婚姻嫁娶中论财、铺张和夸富的习俗。在谭嗣同拟定的《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规定:订婚之时„„无论家道如何丰富,总以简省为宜;女家不得丝毫索聘礼,女家置备嫁仓,亦应简省,男家尤不得以嫁仓不厚,逮存菲薄之意吻。维新派的主张对开创良好的社会新风尚具有进步作用。

(四)、倡导女权、提高妇女的参政意识

维新派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同时,主张政治上选贤举能,让妇女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梁启超认为“人 [1][2]

[2]

[1]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第38页。 严复:《原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戍变法》,第三册,第55页。

权运动”不应把妇女摒弃在外,他把争取妇女权利的人权运动称为“女权运动”。女子和男子同样能为社会作贡献,因此女子和男子应同样享有教育、职业和政治的平等权利,进而达到女子参政之目的。他认为“女权运动”有两个条件:一是要“自动”,二是要“有阶段”。他认为要自动就是要女子自觉行动起来,争取自身的解放和自由;“女权运动能否有意义有价值,要看女子切实自觉自动的程度如何。妇女解放不能只靠男人们替她们去争取,而应由妇女自觉争取。梁启超妇女解放的“自动”主张给妇女解放运动注入了新活力。

三、维新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特点

(一)、鲜明的社会革命色彩

社会革命是中国妇女运动的起点和重点。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而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维新志士投身到“救亡图存”、“保国保种”的维新变法运动中。他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指斥缠足恶习是国家积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出“欲救国,先救种,先去其害种者而已。夫害种之事,孰有过缠足。只有学习西方妇女,改变缠足恶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许多地方都出现“天足会”、“不缠足会”等组织。禁缠足成为妇女形体解放的标志,它和辛亥革命前夕男子剪辫一样,具有同等敢要的政治意义。维新派同时特别强调兴办女学对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女子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国家的盛衰。欲强国,必兴女学,把兴女学看成强国之本,未免失之偏颇,但其保国图强的强烈愿望却是可以理解的。历史表明,禁缠足与兴女学都是维新改良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其根本以的在于强种、强国。维新派以禁缠足、兴女学这两项重要措施揭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序幕,同时影响到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呈现出强烈的社会革命色彩,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放足是整个社会革命的一部分。 (二)、男性化倾向较强

妇女解放是社会和妇女自身的事业。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是妇女群众,没有广大妇女的觉醒和对自身解放的迫求就不能有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功。近代妇女解放中兴女学、禁缠足、办报刊、组团体、反抗旧的婚姻习俗,离开了妇女的参预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总体上却呈现出鲜明的男性化特色。男性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直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戊戌维新时期最早的不缠足会,就是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女学堂也主要由男子筹办管理。以妇女为对象的报纸《女学报》的创刊发行,也离不开男士的筹办支持。在这男性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倡导推动下,才使得戊戌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得以进行。另一方面,走向社会的先进妇女们仍然以获得男性那样的权利地位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当她们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时候,她们扮演的其实是模拟男性的角色。男人的某些传统特权被当做妇女解放运动中要得到的权利,所以从妇女解放的主体

性别考察,戊戌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具有较强的男性化色彩。 (三)、远离广大劳动妇女

近代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劳动妇女群体,劳动妇女数最多,所受压迫深,理应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主要力量。但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实际却远离了广大劳动妇女。因为在旧中国这样长期专制的宗法社会里,被统治者的思想被严重禁锢,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深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加上长期生活在狭小封闭的范围内,不自觉地形成顺服、自卑、迷信、愚昧、冷漠等劣根性。这些又使她们充当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加之长期的奔波战乱,除了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其它。同时,当时妇女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男女平权等主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不彻底。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来清除封建思想的毒害,没有唤起普通劳动妇女的解放意识,远离了广大的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四、总论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同顽强的封建势力作斗争之时,戊戌维新运动着手近代的妇女解放问题,提出男女平等、妇女参政、婚姻自主、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等一系列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并进行废除缠足、兴办女学、自由婚姻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实践,逐渐唤起了的妇女的觉醒,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同时,戊戌维新时期把妇女解放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把妇女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使得这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它虽存在不足,但却有很大的启蒙意义,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解放揭开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为辛亥革命和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大同书》,第130页。 [2]《谭用同全集》(下),第304页。

[3]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4页。

[4]康有为:《请禁妇女缠足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戍变法》第二册,第243页。 [5]曾继辉:《不缠足驳议》·《湘报》第511号。 [6]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第38页。

[7]严复:《原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戍变法》,第三册,第5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