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昕
我国的海洋面积广阔,其中海洋贝类种类丰富且年产量巨大。随着污染加剧和赤潮情况,逐渐生成被生物毒素所污染的形势,严重影响相关海洋产品的出口并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情况。由此可见,建立相应贝类毒素多残留检测方式将成为保障贝类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国际贸易的迫切需求。
一、贝类毒素基本情况概述
贝类毒素也称为藻毒素,是贝类摄入毒海藻之后在体内形成生物毒素富集的情况,因此贝毒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几十种贝类毒素,按照中毒症状和毒素传播介质可以分为腹泻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和神经性贝类毒素四大种类。其中腹泻型和麻痹性贝毒最为常见,亦是被有关部门重点监测的两种毒素。麻痹性贝毒会造成神经系统障碍,会产生头痛、皮疹、发热甚至呼吸停止,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贝毒;腹泻性贝毒虽然没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但个别种类的腹泻贝毒有致癌可能。贝毒危害突发性大、毒性大,且无适宜解毒剂,因此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管,做好贝类监测工作对人们的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贝类毒素检测技术分析1、小鼠生物检测法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在70年代首次被提出,是当前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贝类毒素检测方式之一。该技术将贝类样品的酸性提取液注射到小白鼠的腹腔中随后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该方式使用通用的单位“Mu”来表达。西方化学家协会将鼠单位定义为体重为20g小白鼠腹腔注入完毕后十五分钟内死亡毒素的最小剂量。针对PSP,1个单位的毒素相当于0.18毫克的STX。通过给小白鼠腹腔注射毒素来测定其死亡的方式灵敏度相对较低,其中PSP检出限制在160ngSTX/ml,DSP的检出限制在0.5Mu/g。该方式虽然比较容易掌握不需要专门的测定仪器,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若不具有特异性便不能确定样品毒素的结构和成分、不同类别的小白鼠对毒素敏感性的差异、离子和脂类对毒素产生干扰等等。
2、细胞生物检测法
贝类毒素的细胞生物检测法亦被称为组织培养分析法,它是以实验鼠的小脑神经细胞来检测PSP的含量。根据麻痹性贝类毒素可以阻断钠离子的通道,该检测法需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的拮抗作用和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剂量效应关系。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经稀释的标准毒素或者不同浓度的提取物,选取二乙酸荧光素和溴化乙锭等完成细胞处理。存活的神经细胞在荧光灯下呈现亮绿色,死亡的呈现红色。细胞生物检测技术中细胞生长状态十分重要,细胞活跃性好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但无法提供正确的毒素成本信息。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生物法特异性较强,而该方式主要依靠细胞形态学及存活率的变化而开展,若缺乏特异性比较容易出现最终效果的混淆。
3、其他生物检测法
其他生物检测贝类毒素的方法包括家蝇生物测试法和蝗虫生物测试法。其中家蝇生物检测法对PSP的检测更加灵敏,其最低限制为20pgSTXeq/100g的贝类组织,其操作比较困难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注射。此外,蝗虫生物检测法需要在蝗虫第二节和第三节体之间沿着腹腔进行注射,并记录出不同时间段内昆虫被麻痹的百分数,计算出ED50的值进而检测出样品所含有的贝类毒素。该技术操作比较简单和方便,并且成本比较低廉,其检测结果与小鼠生物检测法及液相色谱检测法的结果相差不大。
4、液相色谱串联法
崔桂静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因快速、灵敏度高、监测限制性低、可提供待测物结构限制等优势已经成为一种理想的贝类毒素分析方式,该技术几乎可以分析到所有的贝类毒素。质谱分析法主要通过对离子质量和强度的检测完成化学成分及结构的分析,该分析过程不需要实现待测物质与干扰物质的色谱分离。根据质谱信息将各组分的离子峰值荷比筛选出来,就能够得到单一组分的色谱图并通过二级质谱分析完成结构验证。根据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贝类毒素检测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5、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从普通液相色谱法发展而来的,该技术的灵敏性比较高、检测范围广、专一性较强,因此90年代的贝毒研究领域高效液相色谱法发展比较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离子交换层分析毒素及后置柱反应器氧化洗脱液产生的稳定衍生物后通过柱前反应法或柱后反应法开展相关毒素的检测。前置柱氧化法根据碱性介质的高碘酸或过氧化氢的氧化和反向C18柱氧化物分离。该方式得到大量学者的广泛研究,如某学者曾使用麻痹性贝毒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近岸海域贝类的主要毒素进行研究。
6、毒素免疫测定法
贝类毒素检测的免疫测定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及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等等,上述方法均需要使用特定抗体来完成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根据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根据测定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的吸光值完成曲线绘制后的定量计算。这种酶联免疫吸附测试盒经研制至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使用测试盒检测贝类组织中的PSP含量时灵敏度非常高,最低可达到0.2μgSTXeq/kg。由于不同毒素对抗体混合物的亲和力存在差异,比较容易发生交叉反应;不同毒素组成样品的测量结果波动将比较明显,进而很难完成样品的准确定量。
三、贝类毒素检测现状分析
近些年通过建立贝类毒素以及残留物的检测技术,实现贝类产品安全性的进一步保障并促使贝类产业得到稳健发展。其中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已经得到世界认可,并且作为经典的贝类检测技术经不断完善将作为可持续性毒素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法具有便捷和快速的优势,是当下快速筛查毒素的最佳方式;化学仪器分析法能够一次性检测多种贝类毒素,未来上述几种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将成为检测行业的全新发展趋势。
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贝类毒素检测技术保证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贝类食品的安全,同时促进我国贝类产业的稳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贝类毒素检测工作应将各项检测技术的优势不断发挥出来,全面保障贝类食品的安全为我国贝类外贸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11604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6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