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教案(第一课时)
灵璧中学 张夫梅
教学目标
一、了解乡土情结的深刻内涵;
二、梳理文章内容,体味散文的语言美
三、探究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一、乡土情结的内涵
二、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乡土情结”的内涵、形成、发展与升华。
三、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感是另一种意义的乡土情结。
二、体味散文的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
(1)《乡土情结》的第一课时
(2)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导语设计:
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千万游子的心声。只要热爱祖国,每个中国人的心都是一样的,不论他身在何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散文大家柯灵的文章《乡土情结》。(展示课题)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班级内交流。(教师提示)
教师总结、明确(多媒体展示)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梳理文章内容,体味散文的语言美 。
3、了解乡土情结的深刻内涵,探究文章主题。
(多媒体展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预习检测
1、简介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柯灵,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
他的散文文字精致清雅,立意高调极品。
2、字、词 :
解释划线的字、词(多媒体展示)
魂牵梦萦( ) 悠邈( ) 翘首 ( ) 烙印 ( 安土重迁( ) 桑梓( ) 田塍( ) 发轫(方兴未艾( ) 褪色( ) 濡染( )千丝万缕(3、重温一种文体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体裁。
) ) )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突出特点)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四、配乐朗读,欣赏美文
男女生Pk,配乐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画出你感觉最美的句子或者让你最感动的句子。
(朗读结束后 ,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
五、梳理文章内容,感悟乡土情结
1、乡土情结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提示:结合第一段回答)
乡土情结指的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一种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这种情结总是让人对故乡魂牵梦萦,随时随地想到她,即使是跨越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2、第二段写在家乡度过童年,童年时期打上了家乡的烙印,作者认为会打上哪些烙印?(注意“哪些”,不只一点)
父母亲族的爱 家乡的山水草木 悲欢离合的家史 邻里乡情
3、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
两种情况:
(1)、仗着年少气盛,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主动 追求理想,闯世界。(浪漫主义)
(2)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却串演各种悲剧。------------ 被动 谋生存(现实主义)
4、赏析文章第四段。
最重要的乡土情结------民族向心力。
问题探究:
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作者从历史说到当今,由“小家”说及“大家”,归结一点: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里特别说到近百年无数创业者浮海远游,讲述了人对故乡、家园直至对祖国的感情,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乡土情结中最重的一份情感。)
(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3)、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举例:A.丽水滩坑水库五万人大移民 B.三峡大迁移
C. 2006年台湾新党领袖宋楚瑜大陆寻根之旅。 寻根问祖,表现的是强烈的乡土情结;不管是何时何地,都说自己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表现的是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时刻呼吁民族团结,表现是不会因时因地而变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一种更深意义上的乡土情结。为了祖国的建设需要“舍小家,为大家。”)
学生阅读余光中的《乡愁》:
探究:
在这首诗里,作者用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预测答案:
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情感-----思乡、爱国
作者抒发的是思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那么这爱国之情又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呢?(升华)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在对亲人的思念的基础上,表达了爱国情感,是情感的升华。
柯灵的《乡土情结》和余光中的《乡愁》都表现了一种思乡、爱国的感情,而且后来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5、分析文章第五段,归纳全文,呼应首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交融越来越充分的角度对乡土情结作了新的阐释,人已不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就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强调新时代背景下,“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6、探究文章主题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逐步深化主题的?概括出本文的主题。
格式:作品以 作为线索,
由 到 ,由 到 ,
将乡土情结升华为 的思想感情。
(乡土情结——人类无法超脱)
总结全文:
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作这篇散文的,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因此,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再加上香港回归这一特殊的背景,作者从家到国展开联想就十分自然了。
六、探究文章的语言美
在听读的时候,你一定有许多倍加感动的句子,或优美的句子,从中任选1—2句加以欣赏,探究文章语言之美。
(预测答案)
1、“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的包裹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两个比喻,说明了童年的烙印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特点。生动形象。
2、“人一离开家乡,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这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七、巩固练习
仿写要求:句式不变,修辞手法相同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有一句话说的好,子不嫌母丑。有一片土地曾经养育了你,使你长大成人。有一天你会走出这片土地,会云游四方,或许衣锦荣耀,或许潦倒失意,都别忘了回乡看看,到故乡走走,你会得到很多的。他日,你有了能力也不忘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八、作业设计:
父母亲族之爱,邻里乡亲之情,悲欢离合之家史,家乡的山水草木,这些童年的烙印如春蚕作茧,有着自己,又似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请以“童年的烙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乡土情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