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出色论民间特色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
作者:徐惠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11期
摘 要:将民间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墙之中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指导精神,更符合保护、继承与发扬民间特色文化的城市建设精神。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民间历史文化”“民间工业文化”两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打造出特色、出色的幼儿园主题墙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墙;民间特色;历史文化;工艺文化
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设置能带给幼儿形象、色彩、线条等直观的感官冲击,进而使幼儿产生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可以说,主题墙是幼儿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有力手段,能促进幼儿朝着预期方向获得更好的发展。民间文化带有较多的传统文化色彩,是一个地区人们审美认识的集中体现。因此,将其融合在幼儿园主题墙中不仅能给幼儿以美的无限感官享受,还能加深幼儿对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从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出发,就如何在幼儿园主题墙中恰当融入民间特色文化发表一些个人观点与看法。
一、将民间历史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门常乐人杰地灵,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至今仍鲜活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此,我们幼儿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将常乐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主题墙中,以此达到环境布置与开阔幼儿视野范围的双重良好效果。
张謇是我们常乐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为整个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实业救国第一人”。历史悠然而过,但我们常乐并没有忘记这位推动历史发展的先人,而是先后创建了“张謇工业园”“张謇宛”“张謇广场”等一大批纪念场所。在此基础上,笔者在育儿的实践中,也积极将与张謇相关的信息纳入到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之中。如,将张謇求学、创业、发展教育等相关事迹都以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来,并辅之以恰当的真实图片,随后便带着班上的幼儿逐一观赏、浏览,在笔者细致的讲解中,在直观的信息刺激下,幼儿对张謇这一历史人物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也逐渐由内心形成了尊敬、崇拜之情。这样一来,便很好地起到了借助主题墙丰富学生见识、熏陶其情感及价值观的良好目的。
二、将民间工艺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墙
民间工艺文化是一个地区人民大众生活的通俗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体现着地区经济、地区文化两个方面的丰富内涵,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由此出发,我们教师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地挖掘民间工艺文化中契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内容,并将其精心融入幼儿园主题墙中。
常乐地区的红木产品质量上佳,雕刻技艺精湛,手工艺术特色明显,也正因为如此,常乐被评为“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在深感自豪之余,笔者认为要想增进全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红木文化、红木艺术的了解,继而将红木文化艺术传承好,发展好,还需要从幼儿做起,即让他们从小接受并深刻了解红木雕刻这一民间工艺文化。
对此,笔者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积极进行实践,幼儿的反映异常良好。首先,我们将各式各样的常乐红木雕刻品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单介绍其雕刻工艺流程。此外,还鼓励幼儿与父母一起进行雕刻作品的创作,对一些富有创意的优秀作品进行拍照,并将照片同样粘贴在主题墙上。在动脑、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幼儿对于雕刻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诱发,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对于红木雕刻这一常乐地区的优秀工艺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充分表明了将民间工艺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墙设计之中切实存在着可行性。
将民间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墙之中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指导精神,更符合保护、继承与发扬民间特色文化的城市建设精神。为此,我们幼儿教师在平时的育儿实践活动中一定要认真观察、积极实践,将常乐更多的民间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之中,如此,才能创造出既有民间特色同时也非常出彩的主题墙,进而促进幼儿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以上是笔者个人关于民间特色文化与幼儿园主题墙设计融合的一些初步见解,旨在抛砖引玉,诱发更多幼儿基层教育者的教学共鸣。关于幼儿园主题墙与民间特色文化融合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育儿实践中,笔者仍将对此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以期能真正推动民间特色文化与幼儿园主题墙的融合力度,进而促进所教幼儿身心的和谐、茁壮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裴佳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7).
[2]刘金虎.主题墙饰:承载幼儿教育的理想与智慧[J].浙江教育科学,2012(2).
[3]林晓丰.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教育价值及其优化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
编辑 孙玲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