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ICS91.120.30

ICS91.120.30

2020-11-22 来源:爱问旅游网


ICS 91.120.30 Q 17

T/CBMF T/CBMF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团体标准

建筑防水涂料有害物质限量

Limit of harmful substances of building waterproof coating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 - ×× - ××发布 ×××× - ×× - ××实施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发布

T/CBMF ××××—××××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I

T/CBMF ××××—××××

建筑防水涂料有害物质限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防水涂料有害物质限量的相关术语、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用防水涂料应用前后的有害物质限量测试及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5 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 6750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

GB 18581-200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2-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5-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JC 1066-2008 建筑 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3 分类和标记 3.1 分类

本标准所适用的建筑防水涂料分为水性(S)、反应型(F)、热熔型(R)。表1给出了现有产品分类明细:

表1 产品分类及示例

分类 产品示例 水乳沥青基防水涂料、水性有机硅防水涂料、水性防水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性S 水涂料(含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等)、水乳型硅橡胶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浆料)、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反应型F 热熔型 R 聚氨酯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环氧树脂改性防水涂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防水涂料等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热熔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等 3.2 标记

产品名称、分类和标准编号顺序标记。 示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标记如下:

1

T/CBMF ××××—××××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S T/CBMF XXXX-****

4 一般要求

产品中不得人为添加表2中所列的物质。

表2 产品中不得人为添加的物质

类别 乙二醇醚及其酯类 邻苯二甲酸酯类 二元胺 表面活性剂 酮类 有机溶剂 物质 乙二醇甲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 醋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 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已二胺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 3,5,5-三甲基-2-环己烯基-1-酮(异佛尔酮) 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烷、四氯化碳、正己烷 5 技术要求

5.1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有害物质含量限值

项目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VOC)含量/(g/L) ≤ 游离甲醛含量/(mg/㎏) ≤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 /(mg/㎏) ≤ 苯/(mg/㎏) ≤ 甲苯+乙苯+二甲苯/(g/㎏) ≤ 苯酚/(mg/㎏) ≤ 蒽/(mg/㎏) ≤ 萘/(mg/㎏) ≤ 氨/(mg/m³) ≤ 游离TDI/(g/㎏) ≤ 可溶性重金属 铅(Pb) ≤ 镉(Cd) ≤ 铬(Cr) ≤ 汞(Hg) ≤ a aS 10 20 20 —— —— —— —— —— 0.20 —— F 40 —— —— 10 20 10 10 10 —— 3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R 40 —— —— 10 20 10 10 10 —— —— 仅适用于聚氨酯类防水涂料。 5.2 应用后的防水涂料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4的要求

2

T/CBMF ××××—××××

表4 应用后的防水涂料有害物质含量限值

项目 甲醛/(mg/㎏) ≤ 苯酚/(mg/㎏) ≤ 蒽/(mg/㎏) ≤ 萘/(mg/㎏) ≤ 氨/(mg/m³) ≤ 可溶性重金属 铅(Pb) ≤ 镉(Cd) ≤ 铬(Cr) ≤ 汞(Hg) ≤ S 不得检出 —— —— —— 0.20 F —— 10 10 10 ——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R —— 10 10 10 —— 6 试验方法 6.1 取样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取样应按GB/T3186的规定进行;应用后的防水涂料取样试片应清理干净,表面无异物,保持密封包装。

6.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VOC)含量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按JC 1066-2008附录A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对热熔型防水涂料干燥温度为(145±2)℃。 6.3 游离甲醛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的游离甲醛的检测按GB 18582-2008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

应用后的防水涂料,裁取(30±1)mm×(50±1)mm试片若干,应最大限度地往吊钩上挂试片,检测按GB18585-2001中6.3规定的方法进行。 6.4 可溶性重金属含量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中的可溶性重金属的测定,先将防水涂料涂覆制备成(0.2~0.3)mm厚的涂膜,在(23±2)℃,相对湿度(30~70)%条件下养护72h,将其剪成(5×5)mm的小块,称取2.0g样品(精确至0.0001g)。检测按GB 18582-2008附录D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应用后的防水涂料中的可溶性重金属的测定,将样品剪成(5×5)mm的小块,称取2.0g样品(精确至0.0001g)。检测按GB 18582-2008附录D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5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含量

应用前和应用后的防水涂料中的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检测按JC1066-2008附录B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6 苯酚、蒽、萘含量

应用前和应用后的防水涂料中苯酚、蒽、萘的检测按GB 18581-2009附录B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6.7 游离TDI

3

T/CBMF ××××—××××

聚氨酯类防水涂料的游离TDI的检测按JC 1066-2008附录C中的规定的方法进行。 6.8 氨

应用前的防水涂料中的氨的检测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应用后的防水涂料试片尺寸应尽量接近300㎜×300㎜,氨的检测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项目

7.1.1 本标准所列的全部要求为有害物质型式检验项目。

7.1.2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最初定型时;

——生产配方、工艺、关键原材料来源及产品施工配比有较大改变时; ——停产三个月后又恢复生产时。 7.2 检测结果

7.2.1 多组分产品报出检验结果时应同时注明组分配比。

7.2.2 检验结果达到本标准第5章的技术要求时,产品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8 包装标志

2019 年 x月 x 日起,执行本标准的产品,除原有产品说明外,需要在包装标志上补充标明以下内容:

——产品类型和用途; ——执行标准号;

——由双组分或多组分配套组成的产品,须明示各组分的配比。

4

T/CBMF ××××—××××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性防水涂料氨释放量的测定

原理

将样品涂覆在300㎜×300㎜水泥板上,立即放入温度控制在一定值的恒温箱内。氨从样品中释放出来,与箱内空气混合,6h后抽取箱内空气,将抽出的空气通过盛有硫酸溶液的吸收瓶,空气中的氨全部溶入硫酸溶液中;测定吸收液中的氨量及抽取的空气体积,计算出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氨的含量,以毫克每立方米(mg/m³)表示。 A.2 仪器

体积为1m³的恒温箱,温度控制为(40±1)℃。恒温箱的内壁、管道及试验有关的的各种装置应采用具有低散发、低吸收性的材料制造,对氨的惰性尽可能大,尽量不吸收氨。箱内壁应具有光滑表面,试验前可以用水洗进行有效清洁。恒温箱中氨的背景浓度应足够的低,确保不干预样品氨的结果。

A.3 试验样板的制备

将样品按照理论的的配比或者施工的实际配比混合搅拌均匀,涂覆在300㎜×300㎜的水泥板(厚度为施工成膜厚度)的一个表面,立即放入设备稳定且已经测完箱体空白的恒温箱中进行试验。氨释放量为扣除箱体空白值的测量值。 A.4 氨的释放量

A.4.1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A.4.1.1 原理

空气中的氨被稀硫酸吸收,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条件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的靛酚蓝染料,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A.4.1.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所用的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

A.4.1.2.1 无氨蒸馏水:在普通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至浅紫红色,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至呈碱性。蒸馏,取其中间蒸馏部分的水,加少量硫酸溶液呈微酸性,再蒸馏一次。

A.4.1.2.2 吸收液﹝c﹙H2SO4﹚=0.005mol/L﹞:量取2.8mL浓硫酸加入水(A.4.1.2.1)中,并稀释至1L。临用时再稀释10倍。

A.4.1.2.3 水杨酸溶液﹛ρ〔C6H4﹙OH﹚COOH〕=50g/L﹜:称取10.0g水杨酸和10.0g柠檬酸钠﹝Na3C6O7·2H2O﹞,加水约50mL,再加55mL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用水(A.4.1.2.1)稀释至200 mL。此试剂稍有黄色,室温下可稳定1个月。 A.4.1.2.4 亚硝酸铁氰化钠溶液(10g/L):称取1.0g亚硝酸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溶于100 mL水(A.4.1.2.1)中。贮于冰箱中可稳定1个月。

A.4.1.2.5 次氯酸钠溶液﹝c(NaClO)=0.05 mol/L﹞:取1 mL次氯酸钠试剂原液,根据碘量法标定的浓度用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稀释成0.05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贮于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标定:称取2g碘化钾(KI)于250mL碘量瓶中,加水50mL溶解,加1.00mL次氯酸钠(NaClO)试剂,再加0.5mL盐酸溶液﹝V﹙HCl﹚=50%﹞,摇匀,暗处放置3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1/2NaS2O3)=0.100 mol/L﹞滴定析出碘,至溶液呈黄色时,加1mL新配制的淀粉指示剂(5g/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按式(A.1)计算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

5

A.1

T/CBMF ××××—××××

cNaClOc1/2NaS2O3V ··········(A.1)

1.002式中:

C(NaClO)——氯酸钠试剂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1/2Na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摩尔每升(mol/L); V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单位为毫升(mL)。 A.4.1.2.6 氨标准贮备液[ρ(NH4)=1.00g/L]:称取0.3142g经105℃干燥1h的氯化铵(NIH4Cl),用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A.4.1.2.2)稀释至刻度。此液1.00mL含1.00mg氨。

A.4.1.2.7氨标准工作液[p(NH3)=1.00mg/L]: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A.4.1.2.6)用吸收液(8.12.2)稀释成1.00mL含1.00μg氨。

A.4.1.3仪器和设备

A.4.1.3.1大型气泡吸收管:有10mL刻度线,出气口内径为1mm,与管底距离应为3mm~5mm。 A.4.1.3.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L/min~2L/min,流量可调且恒定。 A.4.1.3.3具塞比色管:10mL。

A.4.1.3.4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为697.5nm,狭缝小于20nm。 A.4.1.4采样

A.4.1.4.1用一级皂膜流量计对采样流量计进行校准,误差≤5%。

A.4.1.4.2用一个内装10mL吸收液(8.1.2.2)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样5L。 A.4.1.4.3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及大气压力。

A.4.1.4.4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24h内分析。 A.4.1.5分析步骤

A.4.1.5.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0mL具塞比色管7支,按表A.1制备标准系列管。

表A.1氨标准系列 管号 吸收液(8.1.2.2)/mL 氢含量/g 0 10,00 0 1 0,50 9.50 0.50 2 1,00 9.00 1.00 3 3.00 7.00 3.00 4 5,00 5,00 5,00 5 7.00 3.00 7.00 6 10.00 0 10.00 标准工作液(8.1.2.7)/ml 0 在各管中加入0.50mL水杨酸溶液(A.4.1.2.3),再加入0.10mL亚硝基铁氯化钠溶液(A.4.1.2.4)和0.10mL次氯酸钠溶液(A.4.1.2.5),混匀,室温下放置1h。用1cm比色皿,于波长697.5nm处,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以氨含量(μg)作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斜率。标准曲线斜率应为0.081±0.003吸光度/μg氨,以斜率的倒作为样品测定时的计算因子(Bs)。

A.4.1.5.2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内,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10mL。再按A.4.1.5.1的操作步骤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10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如果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则可用空白吸收液稀释样品液后再分析。

A.4.1.6结果计算

A.4.1.6.1采气体积换算:将实际采气体积按式(A.2)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气体积V0

V0VtT0p273Tp0

···········(A.2)

V0——标准状态下的采气体积,单位为升(L);

Vt——实际采气体积,为采样流量与采样时间乘积,单位为升(L); T——采样点的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6

T/CBMF ××××—××××

T0——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K;

p——采样点的大气压,单位为千帕(kPa); 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kPa。

A.4.1.6.2浓度计算:空气中氨的质量浓度按式(A.3)计算

AA0BsV0k ···········(A.3)

式中:

ρ ——空气中氨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s——计算因子;

V0——标准状态下的采气体积,单位为升(L); k——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A.4.1.6.3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采样点质量浓度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A.4.1.7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

A.4.1.7.1本法灵敏度为12.3μgNH3/吸光度。 A.4.1.7.2当采气体积为5L时,本法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1mg/m3,测量范同0.01mg/m3~2 mg/m3 A.4.1.7.3当氨含量为1.0μg/10mL、5.0μg/10mL、10.0μg/10mL时,本法变异系数分别为3.1%、2.9%、1.0%,平均相对偏差为2.5%;样品溶液加入1.0μg,2.0μg,5.0μg,7.0μg的氨时,其回收率为95%~109%。

A.4.1.8干扰与排除

+++++

对已知的干扰物如Ca2、Mg2、Fe3、Mn2、Al3等多种阳离子,本法已采用柠檬酸络合的方法予以消除,2μg/10mL以上的苯氨和30μg/10mL以上的H2S对本法有干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