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到多地疫情散发、社会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不少信用卡持卡人的还款能力承压,代还、代协商延期、代理维权等黑灰产抬头,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形成了一定挑战。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不少不法分子打着流调、防疫的幌子进行诈骗,或利用数字人民币热点,骗取资金。
疫情期间,若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信用卡逾期”关键词,会出现许多包含“债务协商”、“债务处理”、“代还”等字眼的用户ID。部分持卡人为解决逾期烦恼,极其容易被此类内容吸引。
据《华夏时报》报道,“信用卡代还”业务一般要求客户下载其APP,注册后绑定银行卡进行“智能还款”,将卡内余额进行“循环消费”,就可以把当前账单推迟到下个月还。其过程的本质为套现,通过套现的方式将资金取出还给中间商,持卡人就免除了当期逾期的压力。
即便缓解了短期的还款压力,但代还不是一笔免费的生意。《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信用卡代还“中间商”往往要向持卡人收取不少的手续费,且需要提前收取点费以防止持卡人“跑路”。
除此之外,这类“代还”行为还存在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一方面,代还“中间商”本质上提供的是类金融业务,和小贷
等性质相似,在没有相关金融牌照的情况下,有非法经营之嫌;另一方面,为实现代还的操作,“中间商”通常需搜集持卡人个人身份信息,甚至包括信用卡核心信息。个人身份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带来诈骗、侵权、盗刷等风险,给持卡人造成经济损失。
但与此同时,多家银行也已开始出手遏制此类现象。今年上半年,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对信用卡还款通道风控手段进行了升级,主要包括限制非本人还款、发布用卡安全风险提示等。
事实上,今年4月以来,已经有多家银行推出保障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特殊人群无法及时还款的情况,提供账单延期、费用减免、征信保护等支持保障服务。若持卡人确有困难,应通过正规渠道与银行进行协商,避免陷入信用卡代还的陷阱。
除以上这类“代还”现象之外,还出现了各种以“信用卡代还”为名,行诈骗之实的情况。一种为以“帮助他人还信用卡欠款”为借口诱骗用户参与“兼职工作”,当用户开始接任务“代还信用卡”后,起初犯罪分子会按照约定支付本金和酬劳,骗取信任,让用户放松警惕,加大投入。在获取完全信任后,骗子就会以各种借口拒绝支付本金和酬劳。另一种则为以“信用卡代还”之名进行非法洗钱活动,不法分子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信息,首先帮助其还款后,再利用对方的信用卡进行“洗钱”操作。
案例聚焦
2021年12月10日,林女士在刷微博时,有陌生人私信向她介绍“代还信用卡兼职”。林女士答应后,对方发来一个链接,让林女士下载一款APP。下载后,林女士按照客服的指引,用自己的银行卡转账600元到客服提供的银行卡内。没多久,林女士发现自己的银行卡收到了600元的本金和27元的佣金,尝到甜头的她放松警惕。到了第二天,客服告诉林女士代还信用卡的金额提高了,任务金额是49999元。林女士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将钱转出。可这次,她没有收到自己期望的本金和佣金。客服“解释”称要继续做任务,林女士前后向对方指定账户内共计转账35笔,合计602902元。最后,林女士实在拿不出钱,才意识到可能被骗。
今年2月18日,陈某被警方抓获,其信用卡涉嫌非法转账汇款,涉案金额累计达70多万元。他回忆,1月16日,正在为信用卡还款发愁的他在某平台看到一条代还信用卡的广告,对方表示,只要帮忙进行转账操作就可以代还信用卡,免手续费。陈某相信了对方的说辞,并根据对方的要求约了一个朋友,两人各携带6张信用卡,于1月18日与对方见面。见面后,陈某和朋友将信用卡还款的事情全权托付给对方,还将自己所有的手机、信用卡支付密码交给对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