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教具:从制作到发现

幼儿园教具:从制作到发现

2024-04-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教具:从制作到发现

作者:李红英 王喜海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摘要]幼儿园的教具应该从强调制作转变为强调发现。对教具的理解,要从“工具”转变为“手段”;对教具的选用,要从单一“学具”“玩具”涉及到全部“教育资源”;对教具的寻找,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 [关键词]教具;制作;发现

一、教具运用中的一种偏颇:过分强调自制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从幼儿的这个心理特征出发,幼儿园教师在准备教育活动时,通常都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在这个环节中,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强调由教师亲自制作教具。我们对多所幼儿园实地调查后发现,过分强调由教师自制教具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是自制教具成了教师的一种沉重负担。一些幼儿园把制作教具视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还要求创意独特、构思巧妙、制作精美,能够起到启迪智慧、陶冶性格、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整天按照这种标准制作教具,教师该有多累。 二是自制教具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在一些幼儿园里,教师利用废旧物制作的一些观赏性较大的教具成了摆在桌面上或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却没有真正成为促进儿童操作和探究的工具。

三是过分强调自制教具,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具观”非常狭隘。对某些教师而言,一提到开展教育活动,就想到怎么制作教具,却忽视了对幼儿园已经购买的成品教具、能够作为教具使用的现成物品以及以前制作好的教具等的使用。相应的,许多具有教具意义能够发挥教具作用的现有资源,在一些幼儿教师眼中它们根本就不是教具。

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举措是从观念的转变人手,即在强调制作教具的同时要提倡发现教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教具运用的导向:提倡发现

提倡发现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教师而不使他们整日忙于烦琐的教具制作,是为了发挥教具所应有的教育作用,更是为了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提倡不仅要让教师锻炼出一双巧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思考、观察形成一双慧眼,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具”,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理解教具应从“工具”扩大到“手段”

人们对教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纬度:其一,把教具理解为工具;其二,把教具理解为手段。通常,大多数人是从狭义的角度看待教具,认为教具就是那些用来辅助教学或提高教学效果的物品或工具。从这个纬度给教具下的定义就是:“教具是教学过程中可借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用具,”或“教具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工具”。再如,对直观教具的解释为:“直观教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教学用具”。可见,坚持以上看法的人,只看到一些“物”的东西,他们罗列的教具就是诸如教科书、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东西,而直观教具不过是这些教具中的一种。这是第一个理解教具内涵的纬度。 理解教具内涵的第二个纬度,即对教具比较广义的看法,则把教具看成是教学手段,即把教具理解为实施教育活动的“手段”或“方式”。在有的教育工具书中,“教学手段”就是“教具”的同义语一“教学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教学活动所使用的物的用具”,其罗列的教学手段也就是通常意义的教具。同样把教具看成教学手段,另外一种解释与此稍有不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设备”。从这种定义的外延来看,教具只是教学手段的其中一种,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口语、动作、表情、个性等也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来使用,但是它们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工具性教具。综合起来看,二者都是把教具看成教学手段,因此都属于理解教具内涵的第二个纬度。从这种角度理解教具,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教具”的外延扩大为具有“手段”意义的所有东西,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具”相应地增多了。

应该说这种“教具观”对教师的视野有所开阔。如果从第一个纬度看待教具,那么教师可利用的东西是有限的、不充分的,除了图书、模型、标本、图表、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电影、电视、语音实验室、计算机等常规的物品、工具或设备之外,就是由他们亲手制作的一些供儿童操作、探究和学习的材料。看来,从这个角度理解教具,必然导致强调由教师自制教具。如果从第二个纬度看待教具,教师的视野就不会被锁定在狭义的教具上,反而会促使他们从教育手段的角度审视周围的教育资源,只要能够起到手段作用的东西,都可以当作教具来使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具就无限丰富了。在实际应用时,起到“手段”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不仅仅是指那些无生命的物品和工具,而且还包括那些有生命的动植物,甚至包括人本身在内。

因此,在理解和看待“教具”这个问题上,我们主张把“教具”的内涵和外延看得更加宽泛一些,应该把教具定义为“手段”而不是“工”。

(二)选用教具应从“学具”“玩具”扩展到各种“教育资源”

就历史发展来看,教学手段原本就不仅仅指学具和玩具,而且包括了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的发展历史对此做了证明,它的运用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和非语言类表达手段的运用。在人类最原始的教学活动中,最先采用非语言的表达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喊叫、动作等体态语。随着语言的出现,口头语言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开始了人类口耳相传的教学阶段。直到今天,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手段依然是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具。

第二阶段:文字书籍的出现。文字、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的教学活动发生了质的飞跃,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成了传播人类世代积累的思想文化的主要工具,教科书也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今天.儿童从出生以后就开始接触某种形式的书籍,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其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专门教具的广泛采用。随着教育活动的独立,专门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具开始出现,并被广泛采用。为了弥补语言和文字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的不足,增加学习者的感性经验,直观教具首先被采用了。直观教具除了有生命的活体动植物、真实的用品、工具之外,还有专门为了教学而制造的工具,如模型、图片、标本、挂图等。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视听媒体和高新技术工具也开始作为教具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包括幻灯、电视、电影、收音机、唱片、录音机、录像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卫星和因特网,等等。各种形式教具的综合运用,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以上历史发展来看,专门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具,是在教育活动从其他活动中独立出来以后才出现的。而这种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而专门设计教具(学具、玩具)的做法却影响至今。福禄贝尔创造的“恩物”,蒙台梭利设计的“蒙台梭利教具”,它们都是教师自制教具的典范。然而,从教具总体来看,教师经常使用的自制教具只是无限丰富的教具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现有教具还有待于教师的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也有更多潜在的教具有待于幼儿教师去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东西,如地上的一片落叶、教室里偶然飞入的一只蝴蝶等,其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被当作教具来使用。因此,在选用教具时,教师的视野应该从“学具”“玩具”扩大到一切“教育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可以选择的教具也都是异常丰富的,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是由于观念使然,许多东西在一些教师的眼中并不是什么“教具”,对于人物、植物、动物、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可以当作“资源”使用,没有意识到它们是“教具”。一提到“教具”,许多教师只能想到一些非常有限的东西,如书本、黑板、粉笔、挂图、标本、录音机、录像机,等等。然而,这些东西在教育实践中被反复地运用,连教师自己都感到腻了,儿童当然更加腻烦。因此,在充分利用自制教具以外,教师还要睁开慧眼,看看幼儿园里现有的教具可以怎样使用,看看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教育资源有待于去发现。

(三)寻找教具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 先来看一个案例:

从9月开始,某班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多次去郊区参观。水田里金黄的稻子,菜园里的各种蔬菜,果园里的累累硕果,公园里枯黄的草皮、色彩缤纷的落叶、草地上爬着的昆虫等,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经过上述活动,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水墨、水彩、油画棒、剪刀、各种纸张及其他用具,请他们把活动室布置成“秋天的画廊”。孩子们忙开了:有的用画笔描绘“秋天”,稻田、菜地、草皮、果树林、忙着储存食物准备冬眠的小动物等,纷纷展现在孩子的笔下;有的把捡来的各色落叶压制成标本,再用这些叶子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还有的用手工制作表现“秋天”,用电光纸折树叶,比照银杏树、山楂树、枫树的叶子画出轮廓再剪下来,把青蛙、蛇、蚂蚱、蚂蚁等小动物画好后剪下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制作装饰品,等等。到这个方案接近尾声时,活动室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秋天的画廊”。

从教学手段的纬度看这个教育活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稻田”“菜地”“果树林”“草地”“青蛙”“蚂蚱”“蚂蚁”,以及常用的“水彩”“油画棒”“水墨”“剪刀”“纸张”等,都是教师在运用的“教具”。虽然这些东西并不都是由教师亲自动手制作的,但是他们要么直接给儿童提供了感知的材料,要么成了儿童表达、操作的工具,因此它们都有“教具”的意义。不过,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他们未必把“稻田”“菜地”“果树林”“草地”等看成教具,或者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具有教具意义的环境资源。实际上,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还是利用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只是尚未有意识地把它们看成教具罢了。

可见,教师能够意识到而又常常使用的,往往是一些“显在教具”,教师由于没有意识到而不曾使用的,就是一些“潜在教具”。事实上,那些常被教师使用却没有意识到的教学手段,也是一些“潜在教具”。为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我们就有必要去发现这些“潜在教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幼儿园已经购买来的各种书籍、教辅用品、教辅用具、儿童的学具和玩具,教师亲自制作并保存的教具,由于它们都属于“显在教具”,一般来说教师在选用时不存在“发现”的困难,只存在合理使用的问题。对于周围环境中蕴涵的一些教具,由于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往往被教师忽视。因此,寻找“潜在教具”,就意味着要充分地挖掘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教工作者要有一种“资源”意识,为了给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所提供的榜样、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家庭”“自然环境和社区”。就当前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显然它们还没有被所有教师意识到其教具意义,因而大都还是潜在的教具。为了使这些“潜在教具”成为“显在教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挖掘儿童共同体、教师集体的教育意义;

2.注意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尽可能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3.积极开发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一起促进儿童的发展;

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多从自然环境中寻找现成的“教具”来使用,并为儿童接触大自然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5.充分利用社区场馆的教育价值,有些教育活动可以走出幼儿园的狭小天地,在更加广阔的社区里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