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不合群,会使我们忧虑;亲友不合群,会使我们怨恨;可是如果我们⾃⼰不合群呢? ⼈是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群体。在⽣活中,如果我们⾃⼰不合群,会使我们孤独、痛苦;孩⼦不合群,会使我们忧虑不安;亲友不合群,能引发我们怨恨;旁⼈不合群,会让⼈讨厌。那么我们⼀旦不合群怎么办呢?
⿁⾕⼦说:“欲合者⽤内。”即要想合群,⾸要的是⾃⼰去努⼒争取。不合群的症结是⾃⼰与群体不适应,所以,适应群体,就必须改变⾃⼰。要改变⾃⼰,就应先了解⾃⼰不合群的症结,弄清楚不合群的原因:是⾃卑害羞⽽作茧⾃缚,还是⾃⼤⾼傲⽽⽬中⽆⼈;是孤僻恐惧⽽钻⼊套中,还是固执多疑⽽拒⼈千⾥……挖出病根,认识危害,对症下药。孤僻就要知道:“⼈间朋友远⾮⽆,世上⾃有真情在”;羞怯应该明⽩愈是注意就愈⽆法改善,千万不必太在意⾃⼰;⾃卑要懂得“天地本宽,卑者⾃隘”,⾃信是成功的秘诀;⾃⼤要清楚“梅须逊雪三分⽩,雪却输梅⼀段⾹”,⾃⼤⾜可戒,谦恭诚可学;多疑须知“信⼰不信⼈,此取败之由也”,应⼒求实事求是,严于责⼰,宽于待⼈,学会冷处理,避免以怀疑为基础的“合理推论”……
爱默⽣说:“找到朋友的唯⼀办法是使⾃⼰成为别⼈的朋友。”被⼈相容的⼈,⾸先是肯于相容。“要看银⼭拍天浪,开窗放⼊⼤江来。”⼼理上不再执着滞碍,拆除阻隔合群的篱笆,就容易通达事理,与⼈和顺了。
这⾥的“开合”,是指交际时⾔⾏情感的开放和闭合。不合群的⼈,⼤多是因为他们交际时该开放的时间和地⽅不开放,如不参与、不介⼊、不表达等,使⼈难于接近;该闭合的时间和地⽅不闭合,如不看对象、场合⽽⾔⾏随意、放肆,令⼈感到不近⼈情;或开放、闭合过度等所致。那么合群的开合应依据什么呢?
就⼀般的情况⽽⾔,交际的开合应以适应环境、遵循规律、合情顺理为原则。开放要考虑周详,应考虑开放内容、⽅式、程度,开放的对象、环境及结果等,要说于该说,⾏于当⾏,⾔⾏适度、得体。注意为他⼈的开放留⾜余地。闭合要求处事缜密,要考虑到闭合的⽅⽅⾯⾯,要使⾔⾏⽌于必⽌,⽌之适宜。为了共同的利益,为了团结、合作、和睦相处⽽有效地⾃我约束,或约束他⼈。
不合群者,要根据交际的实际,修正⾔⾏开合的失误。不妨请师长来加以监督、提醒、帮助,避开⾔⾏开合不当的“雷区”,在交际中学会闭合尖刻,开放包容;闭合炫耀,开放谦恭;闭合恶⾔,开放善语;闭合粗俗,开放⽂雅;闭合怪异,开放随和;闭合被动,开放主动;闭合放纵,开放克制;闭合冷漠,开放热情等等。使⾃⼰在不背离原则的基础上,同⼈们迎之、随之、和之、容之,步⼊合群的坦途。
在⼈际交往中,只有置⾝其中,才可能融⼊群体,为此,我们应遵循“⼀致”的规则。这⾥所讲的“置⾝其中”“⼀致”是存异求同⽽⼊乡随俗;是内⽅外圆,适应环境;是不背离原则的灵活机动;是保持⾃⼰的特⾊,⽽⼜处处与⼈际接轨。它需要我们把⾃⼰看作整体的⼀员,努⼒在穿着、⾔⾏等⽅⾯与群体合拍。它要求我们为⼈谦和、待⼈恭敬,不过于执拗,要善于通融,以祥和的态度、平等的⼼情去待⼈接物。它告诫我们⾏不要有意悖于常规,以免被视为异端;⾔不可故意追求怪诞,防⽌被视为邪说等等。
不合群的⼈由于不善与⼈相处,⼀下⼦置⾝于陌⽣⼈中,往往会更不适应,⽆所措⼿⾜,不知怎样应变。⽽只有调整其交际的序列,让他们从亲到疏,从近到远,从熟⼈到⽣⼈,从家⾥到家外,从了解到不了解,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掌握了同亲⼈、熟⼈和睦相处的⽅式⽅法,和外⼈、⽣⼈相处,合群也就容易了。另外,不合群者应先多与宽厚者、开朗者、有包容⼼者交往,以便在交往时学会适应,学会⽅法,学得优秀品⾏。“近朱者⾚,近墨者⿊”,⽿濡⽬染,他们也会渐渐合起群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