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管理大全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的本身,决定了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而设备状态的好坏则直接影响设备的效率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管理得好,设备发挥的效率就高,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大,相反,再好的设备也不会发挥作用。
设备管理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在现代化生产中,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由人们操作机器设备来直接完成的,生产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搞好设备管理,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维护、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2.设备管理是提高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
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设备维修时间和维修质量,必须看到,现在本企业维修作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除了维修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排不妥,备件供应不佳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3.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1.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是认真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预防维修及改善维修工作,管理思想要从以修为主改为以防为主,尽量减少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突发性设备故障。
2.提高设备维修技术,学习和推广应用设备维修的新技术,并且做好备品备件的供应工作。
3.做好技术业务培训,采取各种方法培训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设备管理的新要求。
设备维修管理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代:
一.第一代设备简单,设备维修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设备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实行的是事后维修。
二.第二代设备比较复杂,出现了单机和系统联合使用。企业内部实行设备系统专业性管理和预防维修、计划维修。
三.第三代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单机与系统控制功能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用计算机操作管理,实行多专业,企业全系统全员参加的设备维修。
四.第四代设备现代化和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采用了社会大系统的设备预知维修。
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管理思想现代化——以人为中心
现代化设备要管好、用好,就一定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2.管理目标现代化——故障少、费用低
3.管理方针现代化——安全第一
4.管理组织现代化——强化企业设备的基层管理,积极推进全员参加的自主维修活动。
5.管理制度现代化——实行全员维修,做到生产设备一体化
6.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
7.管理手段现代化——计算机 对原始记录、各种标准、基准、常规工程、备件、资材订购用计算机,并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及状态检测技术,实现设备劣化的倾向管理,使设备由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
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必要条件
点检定修制是实现预防维修的一种新体制。既然是制度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如维修资料、技术、维修人员素质等。
必须准确使用、维护设备。有许多突发事故、恶性重大事故有70-80%的原因是出于
误操作或日常维护不周。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三点:
1.操作、使用标准化。要求每个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使用设备。
2.维护、保养标准化。应将设备逐太按设备要求、工作条件制定维护保养标准,有关人员必须遵循分工对设备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维护保养。
3.全员参加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现代化企业设备拥有量大,要维护保养的点也很多,若不破除“设备维护只是设备人员的事”的旧传统观念,仍还靠少数人去做,势必是做不好的。对此,必须牢固树立全员维护保养的思想,特别是生产操作人员的责任,共同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主力。
(生产操作人员要负有用好、紧固、调整、小维修和日常点检业务)
点检和点检制
将护理婴儿的方法移植于管理设备,采用定点、定标、定法、定人、定期的“五定”方法。实施对设备的检查,通过定点来检查设备的轴瓦是否过热……
1.定点
要详细设定设备应检查的部位、项目及内容。
2.定法
这是对各个检查项目制定明确的检查方法,如采用“五官”判别,还是使用某种工具、
仪器进行测量。
3.定标准
如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另外,为降低设备磨损而规定给油脂种类以及给油脂量,以及在维修作业标准中规定维修步骤、工种、工时标准等。
4.定期
如检查周期
5.定人
首先要确定,哪些点检项目应该由操作人员实施,哪些项目由专业点检员承担。
点检的实施:
在实施点检作业时,每个点检员应做到认真点检,一丝不苟,不轻易放过任何异常的迹象,认真进行分析处理,并做记录。
按电检周期分:
一.日常点检:主要依靠五官对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检查,包括设备清扫、螺栓紧固、给油脂、良否检查等项工作
良否检查:是检查设备的好坏,即对设备的劣化的程度进行检查,以判断设备的维修
时间。
这些工作通常大部分由操作人员承担,周期在一周以下。
二.定期点检:这是由专业点检员承担的工作。通常对重要设备的重点部位实施,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或运转前后,用人的 五官判断及简单仪器进行检测,判断设备状态的良否。
在维修和生产部门之间有业务担当区域的基本分工,但双方本着设备稳定运转的宗旨,共同扩大业务范围,使边缘业务得到交叉和重叠,即分工不分家的主人翁态度,为保持设备的完好而共同努力。
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1.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
2.专业人员的专业点检
3.专业人员的精密点检
4.设备技术诊断
5.设备维修
点检系数:决定设备是否采用预防维修的方法。该系数越大,则设备的重要性也越大,就更需要采用点检的方法。
决定是否采用点检维修的方法: 按照设备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程度来区分。即设备本身价值,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损失,以及修复故障所需费用的大小等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三方面考虑,将设备分为若干级,然后再确定需要点检的设备范围,以及点检周期的长短。
点检的具体内容
日常点检的内容:
①主要依靠看、听、嗅、味、摸触等感觉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设备的振动、异音、温度、压力、联接部的松弛、裂痕、导电线路、电器的损伤、腐蚀、异味、泄露、气味,液体管道的跑、冒、滴、漏等。
②螺栓、指针、片(块)、销及油封等的更换,以及其他小零件的更换几修理。
③弹簧、皮带、螺栓等松弛的调整和紧固,制动器、限位器、液压装置、液压失常的调整,其他机器的简单调整
④电缆沟、工作台、楼梯、地面、墙面的清扫,各种设备的非解体拆卸清扫。
⑤对给油装置的给油、加脂,各给油部位给油作用的检查及油脂的更换。
⑥排除储气罐、管道过滤器、各配管中的积水,以及设备中的无用积水。
⑦对各项点检内容的检查结果作好记录。
定期点检的具体内容: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2.设备的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检查
4.设备的精度测试
5.系统的精度检查极其调整
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
7.零部件更换、劣化部位的修复(熔丝的更换)
设备分工
一.分工原则
1.按设备性质专业分工、机械、电气、仪表
2.操作方和设备方(机、电、仪)的分工,主要指设备使用、操作权、维修保养机器备件管理的分工,设备由生产操作方使用,负责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方负责检修及更换备件,生产备件由操作方准备和更换,设备备件由设备方负责。
3.一单机设备的电气品及仪表品,原则上由电气、仪表分管。
二.分工细则:
1.电气——计算机 日常保养、维护由操作工负责,由电气负责点检,提出点检项目。
2.电气——仪表 日常保养、维护由电气负责
3.电气——机械
①液压系统 电磁线、线圈、小插件板调整修复,更换由电气负责
②随机仪表 带电接点的流量表、压力表、温度表由电气负责
③电磁抱闸 整体由机械管理,线圈损害由电气负责
④齿轮电机 电机由电气负责,减速箱由机械负责。
⑤电气——操作
1.操作台电气操作器具,整体是电气管理,由电气提出点检项目由操作员执行,备件更换由电气负责
2.重点电气设备,电气提出点检项目,操作员点检
点检实施
一.
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是设备点检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点检作业。
①操作点检:即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他们每天12小时操作、接触设备,最熟悉设备的性能与运转状况。
②每天上班前15分钟进车间,进行日常点检工作,和当班操作人员一起,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正常与否,并需进行设备的加油、紧固、清扫以及简单故障的处理等作业,并认真做好点检记录。
二.专业点检员:
1.班前会 下达当日点检的设备内容,做好点检前的准备
2.了解生产方、运行方设备运转状态信息。用打电话与查阅当班作业记录本的形式了解夜间设备运行情况,从而确定重点检查的项目内容。点检员查阅后必须在生产操作工作记录本签名,提出问题,并对此作出书面答复。
3.利用吃饭休息时间进行情况交流,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4.认真记录处理结果
5.认真写好当天点检、检修、故障(事故)作业内容,作出分析
6.认真开展会议活动 a.安全活动 b研讨会 c合理化建议活动
一个点检员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专业设备维护经验
3.熟悉点检设备性能、结构和生产工艺理论的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及能力,善于协调部门工作和果断处理业务中的难题
5.具有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点检工作的要点:循环一次有成效,多次循环会提高
1.调查现状
2.发现问题 3.制定计划 4.措施保证 5.实施管理
6.实绩统计 7.巩固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