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面对创新教育我们要做些什么

面对创新教育我们要做些什么

2021-08-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对创新教育我们要做些什么

作者:苏学平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2年第04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过程和方法是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之一。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能使创新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创新的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但今天,这种关系需要彻底改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里,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创造性学习。”教师要设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挑动学生的向往心。经常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因为来自教师的肯定和赞赏是启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动力。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受到束缚,从而大胆地去探索、创造。 二、设计开放的教学模式,提供创新的机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学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也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设计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空间;要精心扶植学生的创造火花,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中肯客观,对他们的错误见解要科学引导,切勿“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学定教,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讨论、乐于探究。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总会增加创新、创造的机会。 三、鼓励标新立异,开发创造性思维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与众不同,推陈出新。要想标新立异,必须破除“常規思维”和“思维定式”。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事物发现、发明的基础,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虽然可能有天壤之别,甚至是错误的,但却是学生自己的见解,都闪烁着强烈的独特性,这些都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規,沿着不同思路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教师要率先垂范,做标新立异的表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为了追求真理敢于奇思妙想、别出心裁,甚至异想天开。 四、善于设疑启思,培养创新精神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很重视学习中的质疑。这种质疑,不光是提出惑而不解的问题,还包含对某观点、结论提出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创新的起点是质疑。牛顿是从观察到苹果落地,提出疑问,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质疑,才能有新的发现。质疑是扎实求知而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可靠途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科学的发展首先要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教材中不少地方留有想象的余地,教学过程中也有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对这些地方做合理、大胆的想象,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重视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其实其他学科也不例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这实际上体现了唯有实践才能创新,脱离实践就会扼杀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新性想象和创新思维成果。 六、抓好“五个结合”,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1.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相结合。全员参与是教育面向全体的表现。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值得每一位为师者好好思量。教师要走出“择优教育”的误区,树立人人学习、人人都得到发展的育人观,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存私心、不偏袒优生、不放弃差生,保证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全程参与要求教师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学定教,始终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来,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教学时间,不浪费任何教学资源。二者相合,使人人学习、人人创造成为可能。

2.主动参与和引导参与相结合。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其中,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才能在学生意识中产生进取和创新的火花。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启发和传授,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但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未成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就会盲从、走弯路或迷失方向。可以说,主动参与和引导参与互为补充,二者相合,相辅相成,学生既学到知识,学会学习,也学会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结合。有关研究表明,创新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情感为动力。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过程,也是师生精神情感融合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使之成为认知教育的开路先锋和创新人格的催化剂。

4.“教”的创新与“学”的创新相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并受到教师创新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学生适应教师,教师依赖教材”跃进为“教师适合学生,靠本但不唯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5.多种思维方式训练相结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是别的什么思维。创新的过程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抽象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求异思维。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绝不仅仅是凭着阿基米德瞬间的顿悟,瞬间的顿语为他开启了思维之门,接着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唯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创新教育是一个事关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和核心因素。它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创新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并通过努力实现自身创新,然后在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创新精神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和教学环节中,并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走诸如“大语文”“大数学”教育之路,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把他们打造成具有独创精神、敢为人先、敢于创新也能创新的新型人才。 (责编 陈剑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