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论语》、《大学》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第1课 《论语》(八则) 1 第2课《大学》(二则) 2 3 第3课《中庸》(二则)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4 5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第6课、马 援 6 第7课、诸葛亮 7 第8课、岳飞 8 第9课、李清照 9 10 11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第10课、辛弃疾 12 第11课、蓬莱仙境 13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14 第13课、趣味诗歌 15 16 17 18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 《论语》(八则)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中庸》(二则)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马 援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 七、成长阶梯:第35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诸葛亮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岳飞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辛弃疾
教学过程: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蓬莱仙境
教学过程: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 七、成长阶梯:第57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教学过程: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3课、趣味诗歌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64页:
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 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 3、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0页: 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页: 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5、67、69、70、73页 六、活动广角:第65、67、69、71、7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