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结合中医,对EFT情绪释放法敲打各个穴位详细说明
EFT这套经络释放法其实是从中国5000年的经络学发展而来的,它通过用手指轻轻敲人体固定的经络点来调节身体自身的治愈能力,从而使身体能量达到平衡。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能量体,本身的自愈能力是相当强的,通过经络释放法,你能够轻而易举的激活身体这个天然的疗愈能力。简而言之,EFT是传统经络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结晶,它所关注的是我们的心理穴位点。
EFT敲打穴位一共有9处地方,我结合中医穴位进行详细讲解这些穴位,大家在敲打穴位,结合手稿释放情绪的时候,可以对方法多一份了解,多一份信任,相信效果会更好.
1.手刀点:腕骨穴,后溪穴
腕骨穴
定位取穴: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简便取穴法:后溪穴赤白肉际向上推,有高骨挡住,凹陷中即是。
类属:中医腧穴。
类别:1)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2)手太阳小肠经原穴。
功效:舒筋活络,泌别清浊。
主治病症: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疭,惊风,疟疾。
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耳聋、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配天柱主治颈项强直、落枕;配翳风、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备注: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2.眼眉:晴明穴
别名:泪孔泪空
晴明:足太阳膀胱经俞穴,位于目内眦外,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半分的地方。穴主目视不明,故名睛明;用手指按在穴位上挤压、上下移动,可以感觉到鼻粱深处有隐痛。临床上常用按摩此穴位以解除眼睛疲劳。
取穴方法:于目内眦外上方陷中取之
主治:寒头痛,目眩,迎风流泪,内眦痒痛,胬肉攀睛,目翳、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
3.眼角:瞳子髎穴
别名: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
取穴方法: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穴义: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4.眼下:承泣穴
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取穴方法:人体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
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穴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5.人中:水沟穴
水沟穴为督脉经穴,别名人中、鬼宫,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 3与中1/3交界处。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该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水沟为督脉经穴,又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督脉为督辖诸阳之经络而长于阳,以拇指掐压水沟穴,其内应龈交,龈交穴为督、任、足阳明之会,具有宁神镇痉之功,任脉统诸阴之血。指压水沟穴,实际上是一指取两穴,任督二脉,一阴一阳,能统领人体经络之阴阳,具有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敛阴固脱之功,此法不失为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方法。
6.嘴下:承浆穴
别名:天池穴,鬼市穴,悬浆穴,羕浆穴。
承浆穴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用,主治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齿,癫痫,面瘫。赤神经痛,癔病性失语,糖尿病。
取穴方法: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疾病: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7.锁骨:气户穴
取穴方法:气户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穴义: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
8.腋下:极泉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
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作用: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9.头顶:百会穴
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百会穴,人体穴位,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