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初中化学实验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

2023-02-05 来源:爱问旅游网
对九年级《化学》上册几个实验的反思

会同县沙溪中学 赵庚

摘 要:初中化学教材采用新的人教版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演示实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们一线的教师无法按质完成实验。我从实际教学中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问题 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过去的化学教材版本中还是新的版本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实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这就凸显了实验的重要性。九年级从今年开始使用新的人教版化学教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实验的种类增加了许多,但是有些实验笔者认为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导致我们无法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且也不符合相应的精神,笔者在此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不符合环保的理念

在教材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这个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中,要求用到一定量的白磷,我们都知道白磷燃烧后所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剧毒的物质,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在没有一定的保护设施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做这个实验,是有一定的危害性的。所以这一实验的设计和提出是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值得我们商榷的。

诚然这个实验对于我们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某些方面对它进行改进。比如说我们许多的一线教师就已经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很好的改进,有的老师把白磷换成红磷,以增强它的安全性;有的教师把整个实验放在密闭性良好的容器里进行,防止五氧化二磷的扩散,这些都是很好的改进型实验,是值得我们使用的,是可行的。

二、不符合节约的原则

化学实验的药品在没有规定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取用最少量即可。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又可以节约药品。但是在教材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与原子》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用烧杯装5ml的浓氨水,配合酚酞实验演示分子不断运动,观察酚酞实验变红,从而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个结论。这个实验按照教材中的药品用量确实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但是实验完后,浓氨水的处理就比较麻烦了,而且实验是不需要这么多的用量的,最后剩余的浓氨水只有倒掉,这样就白白造成了浪费。

同样在几年以前我们的一线教师就对这个实验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把烧杯换成大试管,用吸管吸取适量的浓氨水,滴加到棉花上,把棉花放入试管底部,然后把用酚酞试液打湿的滤纸条放到试管口,最后用橡皮塞对试管进行密封。这样的一套装置在教材的原型实验上进行了改进,同样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而且节约了药品,起到了药半功倍的作用。

三、不符合易操作的原则

在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有个实验时探究蜡烛燃烧的火焰,其中需要我们用火柴梗来验证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从而得出外焰的温度最高这一结论。在教材中有这样的描述: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做过这个实验,但是真正能够做的非常成功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的应该不会很多。因为火柴梗放入火焰中后,时间长了,整个火柴梗会燃烧,看不到各个部分的不同现象;时间短了的话,火柴梗上不会留下蜡烛的火焰烧过的痕迹。

其实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两个:一是材料的选择,蜡烛既有易于燃烧的优势,但这同时又是它最大的劣势;而是这个一秒其实真的很难把握。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实验经常失败,所以这样一个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实验变成我们教师最头疼的实验,无法进行操作,不便于我们的教学,特别是有的年轻教师更是无从下手。

所以应该对这个实验进行有效的改进,最好的就是从它的实验材料入手,把火柴梗换成另外一样东西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便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上顺利完成。

总之,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只有把握好化学实验的教学,才可以说是真正完成了化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1何玲 《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2002年第8期 《化学教学》

2殷艳华 《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2009年第10期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3、《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