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育教育考试

保育教育考试

2022-06-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3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1

1、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是( )提出的。 A.格赛尔B.华生C.班杜拉D.皮亚杰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创立了着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2、帮助儿童学习新词,理解词语的意义,教师应采取( )教育活动方法。 A.描述法B.故事法C.表演法D.直观对应法 参考答案:D

3、对幼儿园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

A.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B.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紧张的心理氛围C.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D.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2)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4)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4、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

A.10~15分钟B.8~10分钟C.5~8分钟D.15~20分钟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5~8分钟。

5、应答评价模式最初是由(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 A.斯塔克B.泰勒C.斯克里文D.斯特弗尔比姆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应答评价模式最初是由斯塔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以后由美国学者古巴、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完善而成。 6、( )既可以评价学生展现某种技能的水平,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创造的成果。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表现性评价D.档案袋评价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表现性评价既可以评价学生展现某种技能的水平,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创造的成果。表现性评价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任务,面对任务或问题时,学生必须自己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答案)或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7、能体现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科学、合理性的一项是( )。 A.中、大班幼儿在老师提醒、帮助下喝水、入厕B.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C.托班、小班幼儿独立喝水、入厕D.可以无需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科学合理就是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又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比如对入厕喝水的要求:托班、小班幼儿在老师提醒、帮助下喝水、人厕;中、大班幼儿独立喝水、入厕。对于托、小班的幼儿来说,主动意识处于发展时期,一定需要老师来提醒完成喝水、入厕活动;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以培养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为目标。

8、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

A.感知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中班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即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

9、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10、语言活动的材料收集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

A.从儿童文学、动漫作品中去寻找材料B.从生活中收集材C.从与同伴的游戏中收集材料D.从大自然中收集材料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教师可以利用各季节收集的材料开展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材料来源丰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收集:(1)从生活中收集材料;(2)从大自然中收集材料;(3)从儿童文学、动漫作品中去寻找材料。

1、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

本题详解:(1)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4)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5)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2、简述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本题详解:(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它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的需要的课程,从而全面和谐地促进儿童在生理、情绪情感、社会性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儿童的个别兴趣、个别需要和发展水平进行定期观察、记录、评估和总结,充分了解每名儿童的长处和弱点,据此为他们提供具备\"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的环境和活动。 (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使儿童通过对环境的积极探索,通过与周围事物、成人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而学习。幼儿的学习实质就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学前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如果在游戏中能够经常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打交道,这对幼儿以后学习数字和文字等抽象符号和观念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简要回答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

本题详解:(1)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 (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身差异评价。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4、简述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本题详解:(1)动作与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能、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等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盥洗的基本顺序、衣服的穿脱与整理、持筷的方法,都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具体帮助、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2)感知体验法。感知体验法是指导幼儿感觉器官认识、判别事物特征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同时由于加入身体动作,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 (3)口令信号法。熟练机智地运用口令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技巧。教师的口令要洪亮、清晰、准确,语气要果断,声调要有感情。信号是指通过拍手、鼓声、音乐、呼数、哨音等声响来帮助幼儿做练习的方法。注意信号运用要及时,声音高低要适当,音乐、鼓点等连续信号的速度和节奏要根据动作和游戏情节的需要而变化。 (4)情境表演法。教师或幼儿就特定的生活情景加以表现,然后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比如,就\"有些食品幼儿不宜吃得太多\"这一实际问题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分析判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能控制饮食才有利于健康这个道理。

1、论述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容。

本题详解:(1)生活方面。通过生活技能的培养树立儿童正确的生活态度。其内容包括:学习扣纽扣、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自己洗手、洗澡、刷牙、剪指甲;自己吃饭,会使用筷子、汤勺、餐巾,会正确进餐;自己叠被子,整理自己的床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物品等。 (2)动作方面。教师要注意让儿童学习控制自己的动作,从而使儿童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首先,学习各种各样的基本动作;其次,培养儿童运用高级神经中枢(大脑)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其内容包括:走直线、曲线,起立、坐下,开门、关门,搬运碗、盘、家具以及走、跑、跳、爬、平衡等基本动作,此外,还包括\"安静\"的学习。\"安静\"的训练内容:控制肌肉的训练,控制声音的训练,控制呼吸的训练以及最高层次的心态训练。当然这些训练不是僵硬的动作训练,而是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儿童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来完成的。 (3)关注环境。儿童通过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培养责任感。儿童在团体生活中,必须清扫教室、清洗桌椅、擦洗器皿、浇花、锄草、饲养小动物等。 (4)待人接物。培养儿童与人相处的社会行为。见到长辈要问候。见到同学要问好,离开时要说再见,用餐时要注意餐桌礼仪等。因而,凡一切待人接物应有的礼貌,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训练。 (5)学习的自立性。在学习方面除让儿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外,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从小\"做学习的主人\"。

2、试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本题详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教育对经济的影响。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中的生产与消费关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 教育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教育并非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教育的过度扩张不仅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甚至还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高、社会动荡不安等。目前各国经济学家和教育界人士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等理论观点,试图来平衡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解决教育改革和经济生活中的矛盾。

1、这一周冯心怡连续几天不肯睡,老师觉得很头疼。只见她一会儿仰着睡,一会儿卧着睡,不一会儿又侧着睡。老师叫她快睡,可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时间在悄悄流逝,声音也几乎没有了,老师以为睡着了,凑过去一看,两只眼睛睁得滴溜溜圆,正在被窝里认认真真地玩棉线。棉线不知哪儿来的,可能从棉被上扯的吧,她的棉被拉链坏了,里面露出了几根线头。老师看到她这么喜欢玩线,就说:\"冯心怡小朋友喜欢线,是吗?老师家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线,明天拿来送给你。不过,你要现在就睡。\"时间到了,别的幼儿已经醒了,而她睡得正香。 根据以上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师,你该怎么做?

本题详解:(1)提高幼儿的认识。教师应该在幼儿园经常与它单独谈话,让她明白中午睡觉有利于自己的生长。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她睡觉,并适时地表扬她。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幼儿不睡觉,居然在聚精会神地玩棉线,而当老师叫她快点睡,明天就会给她很多漂亮的线,她竟不一会儿睡着了,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 (2)与家长取得共识。对幼儿的教育要靠家庭、社会的支持,为了让幼儿能健康地成长,教师应该特意与她的父母、祖父母交换意见,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请他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让幼儿中午时睡觉,养成爱睡午觉的好习惯。

1、请为大班幼儿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小脚真棒\",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本题详解:《小脚真棒》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赤足玩的乐趣。 2.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材料并尝试进行探索游戏。 3.培养幼儿积极活动、勇敢、坚韧、进取等良好品质,并且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活动准备: 布袋六个(分别装海绵、海洋球、筷子、插片、洗衣板),红、黄、蓝信箱,球、沙包若干,塑料筐四个,红、黄、蓝标志报纸若干份,音乐磁带,布置好场景。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1)幼儿赤脚走入活动场地。 (2)师生一起做生活健身操。 (3)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用脚做不同动作(用脚尖走路、跳舞、见面打招呼、互相拥抱、碰一碰等)。 2.提供活动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游戏。 (1)小脚不仅可以单独游戏,而且还可以运沙包和球,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分散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鼓励幼儿合作。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玩法,鼓励幼儿模仿学习。 (4)用刚才的玩法把沙包和球全部运到对面筐内(老师和幼儿一起运沙包和球)。 (5)带幼儿散步:探索奇妙的小路,感受多种材料。 (6)请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袋子,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并请幼儿打开袋子看一看猜对了吗? (7)游戏:送报纸。 幼儿分红、黄两队,从每队筐子中取出带颜色标志的报纸一份,轮流经过小路,送到对面相应颜色的报箱里,再经过小路回来,每队下一位幼儿依次送,直到筐内报纸送完为胜(幼儿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小路,平坦的小路或崎岖的小路)。鼓励幼儿勇敢尝试。 3.放松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放松动作。 (2)讲一讲身残志坚的无臂大哥哥的故事,并说一说小脚的重要性。

2013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2

1、不属于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内容的一项是( )。

A.有关身体生长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B.有关师生关系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C.有关安全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D.有关日常健康行为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健康领域不同内容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包括:(1)有关日常健康行为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2)有关饮食营养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3)有关身体生长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4)有关安全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5)有关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6)有关体育锻炼的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

2、以下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论述错误的是( )。

A.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B.发展幼儿的美感C.促进幼儿纪律性的发展D.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6)发展幼儿的美感。

3、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在( )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B.婴儿晚期C.幼儿初期D.胎儿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新生儿期已经具备感知和相对成熟程度的神经系统。

4、在外观评价模式中,评价活动主要由描述和( )构成。描述主要指考察教育计划打算实现的内容和实际观察到的事实之间一致或差异的状况,它包括意图和观察两个部分。 A.想象B.判断C.论述D.操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判断是指将实际获得的结果与某种标准相比较并对比较的结果作出判断的活动,它包括根据既定的标准的判断和根据实际情况的判断两种。 5、属于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的是( )。

A.活泼好动B.思维具体形象C.好学、好问D.认知依靠行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A、B项都属于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C项是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6、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是( )。 A.安全型B.回避型C.矛盾型D.混乱型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儿童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7、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 )。 A.学习B.游戏C.劳动D.生活 参考答案:B

8、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是( )。

A.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B.知道自己的形象C.能准确用\"我\"表达愿望D.能进行合理的

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与言语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能准确地用\"我\"来表达愿望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

9、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10、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一抬头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B.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C.翻身一抬头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D.抬头一翻身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爬一站一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熟的。

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积极接纳、引导和鼓励。 (4)帮助幼儿控制情绪。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2、简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行为的措施。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 (1)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意志行为的环境。 (2)巧妙运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4)抑制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自制性。 第13题 简述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平衡性原则的内容。

3、简述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平衡性原则的内容。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1)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平衡。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平衡。 (3)各种感官发展的平衡。 (4)知识的平衡与系统。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您的答案:未作答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1、论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1)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内在潜力\")。 蒙台梭利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2)儿童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 (3)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

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埋没其某些特殊才能。 (4)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5)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批评传统教育理论把纪律仅仅看作是\"维持教育和教学的外部秩序的手段\",从而制定出一整套威胁、监视、惩罚、命令和禁止的方法,以压制儿童天生的\"野蛮的顽皮性\"。 (6)教师。 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 (7)课程组织结构。 蒙台梭利的课程组织结构是按照领域进行的。为3~6岁儿童设计的蒙台梭利学习环境分为四个基本领域:实际生活领域、感觉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此外,音乐、艺术、运动和戏剧等也包括在蒙台梭利课程中。

2、论述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使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德国的福禄倍尔,他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着作,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及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 (1)他指出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他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学前教育也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他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成长着的儿童给予全面的关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行全面的引导\"。 (3)他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他批判地继承了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以及裴斯泰洛齐提出的只有适当的教育\"才能使人成为人\"的思想,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 (4)他指出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福禄倍尔认识到活动对于儿童的成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5)他指出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福禄倍尔认为要使游戏等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儿童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教育儿童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育原理,为儿童设计、安排许多不同的活动。

1、\"女儿上幼儿园1个月了,这几天上幼儿园之前总是哭,并且哭的很厉害,感觉好像特别害怕幼儿园。老师说,女儿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早上在幼儿园哭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孩子回家之后稍有不顺心,就哭个没完,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苗苗的妈妈问老师,女儿这样实在让人伤脑筋,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心理有了阴影? 根据上述材料,如果你是苗苗的老师,你该怎么跟家长沟通?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入园意味着孩子踏入社会,开始集体生活,这种生活不比在家里可以为所欲为,孩子在这个集体中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孩子对爸妈非常依恋,所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就会显得相当无助,因此,绝大部分的新生在幼儿园都有郁闷、焦虑、紧张等情绪出现,可是他们有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的不满,唯一的方式就是哭,通过哭闹来缓解内心的分离焦虑。还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一回家却动不动哭鼻子、发脾气,其实,这也是一种发泄内心情绪的方式,当孩子说不出自己的不满时,就期望得到父母加倍的重视和关注。 一般来说,新生的分离焦虑情绪会持续1~2星期,由于情绪紊乱,有的孩子回家后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症状,比如胃口很好、疲惫想睡觉等,家长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饿了,哭的厉害没睡好,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在幼儿园情绪紧张,回家之后,能让自己彻底放松了,所以食欲

好、睡的香。 建议: (1)一定要让孩子有发泄不安情绪的途径,和孩子多谈谈幼儿园的新鲜事。 (2)坚持送园,哪怕孩子小感冒,不要随意打乱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规律。 (3)心理越安全,分离焦虑就越弱,多与孩子肌肤接触。

1、以\"我爱我家\"为主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的活动目标。参考要点:目标体现出现情感、态度、知识、经验和能力素质即可。 本题详解:【设计案例】《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乐于大胆地与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2.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家是什么》;钢琴曲音乐《我爱我家》;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自己的家吗?\"幼儿回答。\"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注意让幼儿充分地讲述。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爱家里的某一个房间、有的爱某一物品、有的爱某一宠物、有的爱某一亲人......\"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教师出示字\"我爱我家\",领幼儿读一遍。 2.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读诗歌《家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家是什么――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有问题想问吗?\"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为什么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再次朗诵诗歌。 3.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家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轮流回答(家是××),教师用一句话讲解幼儿所说的话的寓意。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4.请听一首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唱的特别好听的歌《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说一句话或给一个拥抱,让家长感受到对他们的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