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任氏传》和《青凤》中狐女形象的比较 湖州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

《任氏传》和《青凤》中狐女形象的比较 湖州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

2024-08-09 来源:爱问旅游网


湖 州

毕 业 论 文

2011届

题 目 《任氏传》和《青凤》中

狐女形象的比较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黄伊莎 学 号 07041113 指导教师 周期政 论文字数 10850 完成日期 2011年4月

师 范 学 院 教 务 处 印

《任氏传》和《青凤》中狐女形象的比较

07041113 黄伊莎

摘 要:作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任氏传》“开后世赋予狐精以美好形象的风气”,狐妖任氏美丽善良,她忠于爱情,是一位独立顽强又有女性传统美德的女子,给后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之后,狐女形象就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聊斋志异》继承了《任氏传》的风气,塑造了大量正面狐女形象。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枝奇葩的《聊斋》,其狐妖故事是最富光彩的一部分,人狐恋达到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狐妖故事是狐意象创作中部巅峰之作,它们各有千秋又相映成辉。虽然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相隔近千年,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任氏传》和《青凤》这两个两个文言小说作品狐女性形象的比较,来探究当时的时代、作家的文化心态等异同。

关键词:《任氏传》,《聊斋志异》,任氏,青凤,狐女形象,探究

文言小说在唐代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唐代传奇作家开始在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观,审美观。沈既济笔下以异类身份出现的狐女任氏,外貌美艳,善良聪慧,忠于爱情,具有鲜明的特性,体现了对传统的反叛和个性的张扬。《任氏传》虽然“开狐女美情之先”[1]成为后世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众多狐精形象的最早祖源”[2],但是任氏与蒲松龄笔下的狐精又不尽相同,试以《聊斋志异》中《青凤》里面的狐女——青凤与之比较。

一、任氏和青凤之同

(一)美貌。《任氏传》中的任氏是由狐妖变身的绝丽美貌女子,她与贫穷无财,落拓无能,只靠托身于妻族过活的郑六相爱,并成为郑六的外室。整个故事情节委婉曲折,缠绵哀怨,动人心弦。郑六初见任氏时,作者并不重笔墨:“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郑子见之惊悦。”而当写道韦崟派家僮去观察任氏姿色后,作者大用衬托:“崟迎问之:‘有乎?’又问:‘容若何?’曰:‘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崟姻族广茂,多识美丽。“崟遍比其佳者四五人,小僮皆曰:‘非其伦。’”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任氏的无双美貌,绝丽容颜。此外,当买卖人张大看见任氏后,惊谓崟曰:“此必天人贵戚,为郎所窃。且非人间所宜有者,愿速归之,无及于祸。”张大把任氏看成仙人贵戚,认为这样的女人不是人世间所应有,足见其容色之动人也。

《青凤》讲述的是狂生耿去病为狐女青凤的美貌所打动,千方百计进行追求,最后终于克服重重阻力与青凤喜结良缘。在故事中,蒲松龄首先赋予青凤的特征就是她超凡脱俗的美貌。使得耿生一见青凤,便感慨她“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瞻顾女郎,停睇不转,还隐蹑莲钩,神志飞扬,不能自主,最后不禁拍案曰:“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正是因为千娇百媚使人间粉黛皆无颜色,才使耿生心萦萦,不能忘情于青凤也。

美貌是任氏和青凤的共同之处,其实也几乎是所有狐妖所共有的特征,狐被视为一种善于幻化蛊惑的精怪,而且多为媚态惑人的美女艳妇,这应该和狐狸在多数的动物中显得特别美丽可人,有着曲线优美的身姿,尾巴蓬松漂亮,眼睛圆溜溜如一汪泉水纯洁而清澈,鼻子细挺,又时常有非常聪颖的行为有关。

(二)聪明才智。任氏和青凤都表现出了相当的聪明和机智。《任氏传》中当郑六知道任氏的身份后再次巧遇任氏,任氏立马“侧身周旋于稠人中以回避,当郑子连呼前迫,

1

方背立,以扇障其后问道:‘公知之,何相近焉?’郑子曰:‘虽知之,何患?’对曰:‘事可愧耻。难施面目。’”我们可以看到,任氏对于和郑六的再次相遇,十分理智聪慧谨慎。人鬼殊途,狐媚历来被人所不齿,任氏“背立,以扇障其后”并回答说:“事可愧耻,难施面目”,“惧公之见恶耳”表现出了任氏的顾虑和她连连退却,自惭形秽,想要亲近却又怕被戏弄厌恶的心理表现了出来。当郑六情深意切,对天发誓后,任氏才转身拿去扇子的遮挡,向他袒露明确的说明了自己虽为异类,却并无伤人之心的立场,并提出自己“愿终己以奉巾栉”来相报。这番行为之中任氏大方的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进而维护了自身的尊严,表现出了任氏自尊自爱,聪明大方的品行。

《任氏传》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男二号——韦崟,郑六要安置好任氏,就向自己的堂妹夫韦崟“假什器”,这显示了韦崟仗义的一面。但当他的家僮汇报任氏容貌“天下未见之矣”后,他大感惊奇,迫切想一睹任氏芳容。当两人见面时“崟爱之发狂”,欲对任氏做出兽行,而任氏严词反抗,用智慧捍卫了自己的清白,守护了自己的爱情,甚至是郑六和韦崟的友谊。同时,她坚贞不屈,忠于爱情的性格,不卑不亢的态度也赢得了韦崟对她的敬重和友谊。

任氏两次帮助韦崟猎取美色,虽然我们从道德层面上讲,这种行为当然应予以否定,但任氏出于对韦慷慨解囊和豪侠仗义的感恩,和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置身于唐代较开放的性思想中,做出这种事并不难理解。任氏用计使那个被韦崟看上的婢女得了病,又暗中贿赂巫师,指明自己的住处,叫他对婢女主人、母亲说明让婢女到这边来住就会吉利。之后,如任氏所愿,宠奴被送到任氏那里。不久后,任氏就偷偷带来韦崟和她私相授受,报答韦崟,了了他的一桩心愿。

《青凤》中虽然没有过多描写温柔淑德的青凤运用智慧的地方,但在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找到青凤其聪慧之处。在出场时,其叔父向耿生介绍她时就直接指明:“颇慧,所闻见辄记不忘。”后来其叔父遇难,她相求耿生救人,后来又对叔父讲明始末。使叔父放下了对痴狂书生耿氏的偏见和怨恨,认可了耿生与青凤间的爱情,并因着救命之情放下过去的过节,化解两家的原来的不和。文章最终在青凤以报反哺之恩的请求下,耿生答应了青凤亲人搬来和他们住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而狐男孝儿更是做了耿生孩子的老师,这不能不说是青凤从中周旋的功劳。

(三)善良无害。任氏在郑生发现自己身份后向郑生坦白自己“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非他,为其伤人耳。某则不然”,讲清了自己虽然是狐妖,却并不伤人。她从来没有表现出来有害人的邪念,也没有施展过半点祸害人的妖术。此后与郑、韦的交往也证明了她对人无害甚至是有益。特别饿是她抗拒韦企图用暴力侮辱她的那个场面,在她明明有超人能力的情况下却只用人力反复抵抗,这应该也是说明她善良的一个方面。

任氏成为郑六外室时,郑六并不是一位值得依附的良人,他一无所有,还托身妻族。但是任氏不要名分,深深爱着郑六,默默为他奉献守贞,甚至唯一一次使用法术也是为了帮助郑六通过倒卖马匹来增加经济收入,任氏完全以一个尽心伺候丈夫,贤良淑德的形象出现。

在《青凤》中,对于耿生醉心于青凤,让以狐叟为代表的青凤家庭持一种反感和反对的态度,为了阻止他们,狐叟采取了躲避的方式。看到耿生和青凤在一起时,狐叟对青凤大加斥骂,对耿生采取了一种很不友好的态度。后来狐叟被耿生的世交猎得,孝儿为狐叟救情时,耿生却故意难为他说:“楼下之羞,耿耿在念,他事不敢预闻。必欲仆效绵薄,非青凤来不可!”反观青凤,尽管叔父曾阻挠她的爱情,但青凤绝没有对叔父产生什么隔阂,当得知叔父蒙难的消息后,央求耿生救人,感人深切的说:

2

“妾少孤,依叔成立。”后来又尽心抱着叔父的尸体整整三日,才使他复活,表现了青凤温柔善良,孝顺可亲的品性。

(四)对爱情忠贞不渝。当郑六得知任氏为狐妖后,仍“词旨意切”的发誓,这使得任氏由感恩到敬重,慢慢萌发了爱慕之情。如果说郑任最初是情欲的满足,那么后来经过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便开始建立了一种恋爱关系。“任氏愿终己以奉巾栉,而郑六许与谋栖止。任氏要求在门巷幽静,税以居。”任氏这种要求,折射出任氏对这份爱情的责任和呵护。

郑六是一个托身妻族,寄人篱下的没落士族子弟,并没有出众的才气,也没有潇洒的外表。对这样一个既没什么才又没什么财的人,任氏一见他有意于自己,言语行为表现出不在乎自己是狐妖异类时便做出反应,对他“时时盼睐”,并立刻把他带到居所相幽会。任氏这种只在乎心意相通,不离不弃而不盼富贵,不攀豪门的爱情是着实可贵的。

郑六妻族、少落拓又好饮酒的韦崟初见任氏时,便想要拥而凌之。从这一举动中不难看出,韦崟这时根本不把任氏当有尊严的女人来看待,只是想要玩弄一番。而任氏因对郑六的顾念而对清白坚决捍卫,她长叹息道:“而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郑六啊,却是贫贱的人。所称心喜爱的人,只有我而已啊。你怎么能忍心以您的有余,去夺他的不足呢?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使她时刻念着郑六的无奈,处处替郑六着想,郑六依附于妻族才能生活,在韦家屋檐下,郑任两人不得不低头。她这番苦涩的肺腑之言,激起了韦崟的正义感,使其大感惭愧,同时也对她的忠贞钦佩赞赏不已,韦对任的欣赏参合了男女之跃,朋友之亲,两人相互敬重,帮衬良多。崟曾笑着对郑说过:“观子之貌,必获诡陋。何丽之绝也。”从而可以看出韦的容貌应在郑之上,加上韦还会特意“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一番,无论钱财还是权势,郑六都比不上韦崟,但两人“发乎情,止乎礼”,并不越界。任氏很好的守护着对郑六的爱情,“每相狎暱,无所不至,唯不及乱而已。是以崟爱之重之,无所恡惜,一食一饮,未尝忘焉”。

任氏感念郑六的知遇之恩,忠于他们的爱情,用自己的通神能力帮助他做生意,在明知西行有凶险的情况下,面对郑六的恳求,跟随他西行而丧命,可见其爱的力量。

和《任氏传》相比,《青凤》中的恋爱推进相对慢得多,可能会觉得情节有些拖沓,但这恰恰是符合青凤家庭环境的,为下文埋下伏笔。蒲松龄笔下缓缓道来的爱情和青凤的家长——其叔父的封建做派有关。老狐狸自称“义君”,其子名“孝儿”,以祖上功德为荣,俨然是富有礼教的正统派。青凤虽然在长辈的压制下不敢大胆示意,因为叔叔的管教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她发现耿生大胆热情的注目时就低下头,听到耿生述说情意时就道 “惓惓深情,妾岂不知?但吾叔闺训严谨,不敢奉命”,当耿生苦苦哀求之后,她就大胆放开“启关出,捉其臂而曳之”,足见她的深情,她勇于对爱情对幸福的追求。

叔父化厉鬼吓人,却终挡不住有情人最终的情牵一线。耿生在清明救下被犬所追的青凤,青凤再见耿生两人这才终成眷属。青凤作为接受传统礼教极深的女性,一面不敢私自和耿生有过分的接触,紧守家规,而另一方面又“生隐蹑莲钩,女急敛足,亦无愠怒”,被救后却愿不回到叔父身边,而是与耿生长相厮守,这也说明了她对耿生是有深情的,她对耿生说:“此天数也,不因颠覆,何得相从?然幸矣,婢子必言妾已死,可与君坚永约耳。”青凤为了爱情,放弃了亲情,放弃了家族,这难道还不够说明她对耿生的浓浓爱意么?

二、任氏和青凤之异

3

(一)身份不同。任氏和青凤都是狐妖,但在性质上仍有不同。《任氏传》开篇第一句就是:“任氏,女妖也”,她初遇郑六,便“白衣时时盼睐,意有所受”,说明任氏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妖迹,狐的淫性没有完全脱去。她为了报韦恩,两次施展计谋招来女子供韦来享受,这一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任氏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还是具有动物妖异的一面。

任氏曾对韦说过:“某,秦人也,生长秦城;家本伶伦,中表姻族,多为人宠媵,以是长安狭斜,悉与之通。”,加上她初见郑生就意有所受的样子,分明是狐媚惯技,她的身份显而易见为狐妓。

耿生大胆闯入旧宅,偷偷窥探,“见巨烛双烧,其明如昼”,“一叟儒冠”,“酒胾满案”,这就是青凤的家庭背景:灯火通明,酒菜满桌。说明她家境富裕,男子穿着儒服就能看出家庭氛围应该比较正派庄重。青凤和耿生私会,被老叟抓到后,“女羞惧无以自容,挽手依床,拈带不语。”而叟大怒,斥责青凤:“贱辈辱我门户!不速去,鞭挞且从其后!”,足可看出青凤家教森严,紧遵男女授受不亲的教诲,要求自重自尊,端庄重节,俨然一派大家闺秀的教养。可以得出,青凤作为一家小姐,社会地位远高于“伶伦”的任氏。

(二)性格不同。郑六骑驴在市郊游逛,遇见“有白衣者,容色姝丽。郑子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而“白衣时时盼睐,意有所受。”郑六收到这隐隐的邀请,大胆上前戏之,两人相视大笑。才一见面就有了情,这种情实际上不能脱离任郑两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性和欲的满足,这能反映出来郑六的放荡不羁和任氏的开放的一面,说明她做为狐妖不受三纲五常限制的洒脱。

任氏为韦氏猎艳,大大方方的对他说:“或有姝丽,悦而不得者,为公致之可矣。愿持此以报德”,当韦氏很快厌烦第一个物色来的对象后,任氏又提出:“市人易致,不足以展效。或有幽绝之难谋者,试言之,愿得尽智力焉”,为人猎色却这样理直气壮,也体现了任氏放浪不羁,开放泼辣的一面,以及不为世俗所约束的性格。

与任氏相比,家教颇严的青凤就显得比较温柔顺从。当耿生“隐蹑莲钩,女急敛足,亦无愠怒。”出于“闺训严谨”和对耿生的喜爱,使她既不迎合也不拒绝。“惓惓深情,妾岂不知?”对于耿生的狂爱,青凤虽也有所心动,但表现的含蓄而有节制,直到当她化为狐形,被犬所逼后为耿生救下,才与耿生结为同好。

青凤虽然爱耿生,但不像任氏那样果断坚决,总是瞻前顾后,她性格温顺恭良,缺乏与封建家长抗争的勇气,常常屈服于安排。在叔父的斥责下,“女羞惧无以自容,挽手依床,拈带不语。”一边还啜泣着。青凤性子失于软弱,没有任氏那种大胆开放的豪气,一开始对叔叔的管束不敢大胆抗争,但在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她孝顺长辈,尽管叔父曾阻挠他们的爱情,但当得知叔父蒙难的消息后,抱着叔父的尸体整整三日才使他复活,这展现了青凤善良而又孝顺的性格。

(三)结果不同。任氏美貌多情,并没有对人造成什么伤害,但她始终还是以妖物的身份立世的。作者沈既济以一种“渊识之士”,高高在上的优越之态来写这段异物之情。文章开篇首句便是:“任氏,女妖也”,即使任氏忠贞聪慧,“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却也带着“狐妖”的称谓,被世人不屑看轻。任氏最终在西行路上被猎犬所害,不得有一结果,容身与世,“适值于道,苍犬腾出于草间。郑子见任氏歘然坠于地,复本形而南驰。苍犬逐之。郑子随走叫呼,不能止。里余,为犬所获。”

作者一方面为任氏抱怨不值,认为郑生不够对她妥帖细心,只是喜欢任氏的美貌却不能深刻挖掘她的性情,只停止在欣赏她的风情姿态上“惜郑生非精人,徒悦其色而不征其情性”,“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但反观作者自己,他对任氏的悲剧结局虽也表现出了同情惋惜之情,而更多的是在万分可惜郑生不能够“揉变化之理,察神

4

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任氏的死对于他来说无关紧要,如一阵风拂过,没有留下什么印记,在这种把人狐之情看成一场短暂艳遇的情况下,任氏的结局其实是必定的。

反观青凤的结局:与婢子郊游遇犬,仓皇逃窜中现出狐形,适得耿去病救护,于是对耿去病说:“此天数也,不因颠复,何得相从?婢子必以妾为已死,可与君坚永约耳。”让青凤对耿生之情在爱慕外再加上感救护之恩,于是与耿去病在一起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后来叔父在耿生的帮助下得救,也改变了观念,承认两人的情感,“由此如家人父子,无复猜忌矣。生斋居,孝儿时共谈宴。生嫡出子渐长,遂使傅之,盖循循善教,有师范焉”,人狐两家竟两家人和睦共处,同其乐融融,狐男孝儿更是做了耿生孩子的老师,以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

青凤任氏形象差异原因探究

第一,时代背景。《任氏传》是唐代婚恋观富有自由、开放时代气息的反射。本来唐朝皇族就是属于西北胡化很深的集团,在统一中原的时候,胡化也随之而来。所以与前朝相比,唐朝的比较民风开放,保留了一些胡人的风俗习惯。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我们知道的如“唐代王室中的太宗纳弟媳杨氏为妃,高宗以父亲宫中的才人武媚娘为后,玄宗强占儿媳杨玉环,武则天登基后,公开招面首等失礼之事” [3]都反映了当时的风气。这也直接影响了士人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任氏的悲剧结局更是唐代名门望族中门第观念的间接反映。唐代人妖婚恋小说的结局绝大多数是悲剧,这种悲剧情节耐人寻味。唐代人妖婚恋小说的结局不是人死,便是妖亡,或是缘尽而散。导致这种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传奇出现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背景,作品是传统男权文化体系下的产物,也是由男性作家想想创作的。在门第观念的存在下,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成为门阀制度的牺牲品。

从唐代的社会状况和婚姻观念、女性地位来说,郑六与任氏的结局不外乎两种:第一种,郑六真情相待,两人喜结连理,任氏成为郑六的妾。但是不管是任氏的狐妖出身还是娼妓身份,与韦氏这样的豪门大族来说都相距太远,况且郑六本不是达官显贵,只是托身妻族没有什么权利,在婚姻上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压制束缚。作为一个公子哥,肯为任氏这么个“狐媚女子”而招致妻族不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门第观念,古来有之,可谓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门第观念和出身不仅在仕途还在婚姻诸方面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魏文成帝于和平四年下诏:“今制皇族肺腑王公侯伯及士庶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4]唐朝虽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自由,却也讲究门第,重视贵贱、士庶之别。在唐代,娶五姓女是士人的梦想。自汉魏六朝以来,便显赫非常、权倾天下。因为与五姓女联姻可以提高个人身份以及家庭地位,所以人们才乐此不疲。《隋唐嘉话》卷中:“(薛元超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5]在这种门第观念的重压之下,与下层女性,尤其是与妓女结婚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二种可能就是郑六抛弃任氏。这种男子最后以各种理由抛弃女子的结局在唐传奇中并不鲜见,比较著名的有《莺莺传》中张生之于莺莺,《霍小玉传》中的李益之于霍小玉等。但这种结局“对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是一种损害,会大大破坏其伦理道德上的无辜” [6]。所以,作者沈既济巧妙的将任氏的终结安排在随郑六赴任的途中被犬所毙。从情节来说被犬所杀的任氏死的不冤枉,为狐所化,遭到犬的攻击也是自然天理,这个结局并不显得突兀。而对小说中的男性来说,他们也就可以彻底清白的结束一段婚外性关系却又不必担负任何的内疚和罪责,抹去了真正可能发生的负心结局,为女性的悲剧结果找了一个无关男人的借口。保证了男性形象在伦理道德上差强人意的无过失的清白状态。

而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程朱理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禁锢着人

5

们的思想,即是耍人们按照封建等级地位做应做的“仁、义、礼、智、信”之事,把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视为至高无上的“天理”,要人服从。身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深受封建伦理教条的束缚,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毫无自由可言。但随着社会的渐渐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长期貌似平衡而实则保守封闭僵化的封建自然经济,遭到了新生商品经济的冲击。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社会观念诸多方面引起连带反应。” [7]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思潮慢慢开始兴起。在婚姻、爱情方面,表现出了男女自由恋爱,自由结合,不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态度。受明清进步思潮和个性开放的影响,小说家们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女性观,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画有了新的创作观念。青凤这个美丽多情的狐女不同于那些生在郊外野地的狐女,她如大家闺秀般在一个深受人间封建礼教熏陶浸染过的狐世界里生活,出场便十分胆怯、羞涩,丝毫没有狐媚妖娆的感觉。而当她和耿生相爱而不得叔父允许后便开始了对这个封建家庭的反抗。蒲松龄创造了这个自由恋爱的美丽爱情故事也是象征了“久锁深闺的女性一旦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发生关系, 就会爆发

[8]

潜在的生命力, 萌生追求自由幸福的原动力。”作品最后写青凤的叔叔得救后向耿生下拜,深表歉意,不仅承认了耿去病与青凤的爱情,还把全家迁来一同生活,这就表明: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在与封建礼教的较量中,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也正是作者对无数青年男女的共同祝愿。从青凤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了“真情”、“真心”,便可以生死与共,无往而不利,破除万难,将人世间的一切隔阻克服。

第二,作家心理。文学作品就是一种情感和心理的体现。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奥

[9]

秘在于满足艺术家个人得不到满足的愿望。” “每部作品都是作者自我的显现,是作者心声或情态的表露。”[10]从唐以后,随着小说文体逐步发展独立,小说中作家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小说成为了作家心理精神的体现,是情感和内心思想的载体。

《任氏传》开了人狐恋小说的先河,作品突出了狐意象人性化。但从《任氏传》以及后来的狐妖小说来看,最后都以狐妖的死亡或者离去为主要结局,以人类与狐妖的分离做为终结。“按照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学者的论断,狐狸化为女子与人结婚的一类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结构,就是当人们发现她们的原形之后,她们便离去,再也不回来了。”[11]从这类小说出现以来,人狐的结合是终归要分离的,但是《聊斋志异》则完全推翻了这种命运的安排。蒲松龄驰骋想象,创造了一个与人间世界迥然不同的自由浪漫的幻想世界。

蒲松龄他终其一生,拼搏于科场,然而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之后,就再也没有中过任何功名,封建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功名对他而言遥不可及,只是一座美丽的海市唇楼。为维持生计,他长年远离家庭,孤身一人,寄人篱下,过着“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 (家居》诗)的生活。对于一个有强烈功名心,也渴慕荣华富贵、娇妻美妾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生活现状给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他那孤高而又寂寞的心却很难找到能懂他的知音,甚而对一般文人所期盼的红粉知己,对他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奢望。这种知音难觅的现实与他对实现人生理想强烈渴望的内心苦闷构成了十分强烈的矛盾。这种现实中的孤愤之情,不能得到解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只好超越现实,把他笔下的狐女成为心灵中的安慰,把人生的大部分期待寄托于这个用文笔营构的妖鬼这样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不受约束的自由天地。落魄失意的才子进入妖境与狐女相爱相恋,使自然欲望的酣畅的宣泄出来。这种相爱慕之情不受礼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的约束,因此往往是张扬的肆意的。通过这种幻化的氛围和意境的营造来抒发自己的孤愤,同时也是一种对自然欲望的酣畅淋漓的宣泄。他在幻想的世界,那一个个美丽多情、会向穷书生投怀送抱的灵性狐女,正是对他孤寂灵魂的自我慰藉。青凤在美丽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敏感、通情以及含蓄的心灵,有着不可言传的脉脉深情。这不正是不满于现状的蒲松龄之类的知识分子所梦寐以求,恨不一遇的千古知音吗?无怪毕怡庵“每读《青凤传》,心辄向往,恨不一遇”了。对这些狐精故事的杜撰,实际上也就是他们对自己一个心理补偿的过程。

6

《任氏传》作者沈既济是唐代小说家、史学家。“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任太常寺协律郎。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荐其‘经学该博’,‘有良史才’,召任为左拾遗、史官修撰。”[12]

“沈既济当为吴兴人” [13],吴兴沈氏家族从六朝以来就是江南望族,文化的积淀也非常丰厚,曾经还出现了沈约这样多才多艺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既济出身于这样的大家族,学养丰厚且又曾居官位,结交过几个朝廷德高望重的重臣,如杨炎、陆蛰等,并得到他们的赏识。这样一位才子自然带着些唐代士子所特有的风流气。

“唐代士人狎妓之风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歌妓的进一步增多而愈演愈烈,士人中间声色享乐和冶游狎妓之风盛行,浮华放荡的士人与歌妓舞女的交往相当频繁。”[14]如杜牧《感怀诗》说:“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这一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风流才子无不热衷爱好于狎妓冶游,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杜牧、温庭筠等中晚唐著名诗人都有着与青楼女才子们相吟诗作乐的经历。在当时,文人狎妓不但不被人所诟病,甚至还被称道。在这种狎妓冶游的生活中,文人们暂别兼济天下的壮志宏图 ,抛却了儒家教义和尤物牵情、红颜祸水的道德伦理,彻底放纵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在温柔乡里沉溺。这种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沈既济这类士人在婚姻之外的内心情感和性欲的需要,或是出于对真挚爱情的追求或只是随波逐流、附庸风雅的爱好,在生活的另一个面中实现了男人所有的豪强掠夺的征服感和才子佳人的相知相爱。

我们从字里行间能够窥见沈既济据以塑造出她的人物原型的社会地位和出身。任氏是“多诱男子偶宿”的狐精,又是“家本伶伦”,其原型应该是倡优女子。郑六与任氏在大街上初次相识就大胆的相互挑逗:“白衣时时盼睐,意有所受„„ 任氏更妆而出,酣饮极欢,夜久而寝”。整个过程无异于娼妓拉客。任氏虽为了郑六守贞抗拒了韦崟的强暴,后来他们之间的交往多带豪情义气但也有些许的暧昧不明;“自是凡任氏之薪粒牲饩,皆崟给焉。„„崟日与之游,甚欢。每相狎昵,无所不至。”虽然“不及于乱”,但也脱不了几丝娼家之气。除此之外,任氏也曾自道她与娼妓的关系。她曾对郑六说过:“某兄弟名系教坊,职属南衙”。也坦白对韦崟说过:“家本伶伦„„以是长安狭斜,悉与之通”,还曾为韦崟策划使计猎艳一个美貌婢子,以报答韦崟对自己的钟情和对郑六的恩情。凡此种种,明显说明狐妖任氏与郑六、韦崟的交往其实就是名门出身的沈既济心中当时人世间妓女与文士生活的投影。

结语

任氏和青凤同为上千年间里狐女作品中的典型代表,两者都有着狐狸形象的聪慧狡黠和美丽容貌,她们深情款款,敢于追求爱情,在她们背后我们间接看到了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和作家的情感和心理。任氏虽于郑生恩爱情深,但终成为门阀制度的牺牲品,青凤与耿生虽历尽考验但终有情人成眷属,故事这样那样的构思有太多的原因可以去追寻,给我们予启示。她们美好的身影在历史的岁月里经久不退,在今天依旧那样巧目盼兮,语笑嫣然,留给我们色彩丰满,千娇百媚的一袭倩姿。

参考文献:

[1][2]田同旭、王增斌,中国古代小说通论综解[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23 [3] 程国赋,唐传奇与元杂剧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M].学术研究,1997年2期:3 [4]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M],1986

[5] [唐]刘餗,隋唐嘉话朝野佥载.中华书局[M],1979

[6]周艳,唐传奇《任氏传》的女性主义解读.楚雄师范学院学报[N],2008:6 [7]冯保善,凌津初小说创作与晚明哲学思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N],2001:4 [8]常昭,《聊斋志异》狐女的社会化特征.济南大学文学院[N],2007:7

[9]麦清等,弗洛伊德与文学治疗.《天津市教科院学报》[N],2005年6期:6

7

[10]张御球,《聊斋志异》中的妖魅形象看作者创作心态[N].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5:3

[11]刘颖慧,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陕西师范大学[N],2002:15

[12]廖大国,沈既济和他的传奇小说[N].《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 [13]甘忠宝,吴兴”二沈”及其传奇研究[N].西南大学 ,2009:16

[14]刘艳萍,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N].《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1

From the and Comparison of the Female Foxes

Huang Yisha

Abstract: Fiction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creation of legendary writer demonstrated a strong sense of self-expression, expression from my values and aesthetics. They create a series of characters distinct personality, especially women image. Female fox set the appearance of beauty and beauty of the soul in one, loyal love, fully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treason and individuality. Tang Tales and \"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 is China's two major masterpieces of classical novels. Although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 have at different times, but to varying degrees, but the two have many similarities. Through the \"Ren Biography\" and \"Qingfeng\" These two women both classical novels, Fox compared the image to explore the age at the time, writers and other cultural mindset

Keywords:,<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Rensi,Qingfeng,Female Foxes, Explore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