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2023-12-22 来源:爱问旅游网
山东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喧腾(xuān) 嫩芽(nèn) 斫痕(zhuó) 阒不见人(qù) B.眸子(móu) 箱箧(qiè) 蔷薇(qiáng) 迥乎不同(jǒng) C.颠沛(pèi) 面颊(jiá) 酷肖(xiào) 颔首低眉(hàn) D.荣膺(yīng) 敦厚(dūun) 契机(qì) 润如油膏(r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B.门楣 城隍庙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D.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对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进展其长。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多页。

二、诗歌鉴赏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三、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泰戈尔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你积累的这一部诗集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证方反方展开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

五、默写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2)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4)《诫子书》中有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1.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菩,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组加粗的词。

(1)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_____________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______ (2)或问“三余”之意 意: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读过[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

B.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D.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②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⑤ 隰⑥衍⑦沃⑧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之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⑨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的巫者。②弭谤:消除指责。③壅:堵塞。④宣:宣泄,引导。⑤原:宽广的平地。⑥隰:低湿的地方。⑦衍:高处肥沃的地方。⑧沃:低处肥沃的地方。⑨与:赞同。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 (2)民不堪命矣 命:_____________ (3)乃流王于彘 流: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3】[甲]文中邹忌为什么讽齐威王?[乙]文中召公为什么谏厉王?这一讽一谏有何相同之处?

【4】[甲]文中齐威王怎样对待邹忌的讽谏?取得了哪些效果?

【5】齐威王有邹忌,周厉王有召公,邹忌和召公都是忠心辅政的大臣,然而仅为诸侯国的齐国能“所谓战胜于朝廷”,贵为天子的周厉王却落得个被人民驱逐的下场。请结合两段文字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1.乌镇的时光 岑亚芳

关于旅行的去处,我一直偏好古镇,仿佛总有些割舍不掉的心绪,觉得那里还生活着原先,还能看得到旧时的月色,还有一些被称作回忆的东西。

去乌镇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到西柵的时候临近傍晚,阳光穿过深深的巷子,落在廊桥上,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

莹剔透,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下来,我惊艳于逆光下这唯美的景象。居然忘了要拿背包里的相机。

预订的民宿临水而筑,我的那间还有个小小的阳台,两把藤椅,一张小几、放着青花瓷茶具,倒也清雅别致。简单整理了下,摄友们便各自出发寻找美景去了。相较于一大群人聚集在一处猛拍出来的照片千篇一律,我倒是更喜欢这种方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乌镇,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

西栅果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大气的,沉稳的,朴素的。在这里,找不到一处西塘那样灯红酒绿的颜色,就是路灯,也是最简朴的灰白色调。青藤从斑驳的墙面垂下来,谁家的屋沿下,还挂着开满小花的盆栽?凹凸的青石板路蜿蜒而前,路面却非常干净,干净得好像我不是走在旅游景点中,而是在穿越一段长长的旧日时光,思绪很容易就陷入飘渺中去了。

西栅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里的小巷,石桥,河道,青瓦白墙.雕花木门,还有廊桥下长长的美人靠不知不觉,就会把你的脚步带入深远的记忆。沿街也有不少的商铺,从吃的到用的都齐全,却绝没有嘈杂的喧嚣。你可以进去看,没有人向你兜售什么,仿佛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展示,喜欢,可以带走;不喜欢,它还在那里,静静地封存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街上有个乌镇邮局,青砖外墙,乌漆墨黑的邮筒。走到这里,时光一下子倒退了百十年,脑海中突然闪现这样的画面:藕色的斜襟上衣、黛蓝的长裙,女孩撑着油纸伞,抿嘴轻笑……呵!那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翻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我特别喜欢那些小小的书店和里面挂着的照片。照片都是当地的摄影师拍的。乌镇的春夏秋冬、暮色晨景,每一帧都是极美的画卷。聪明的人们把它们制成明信片发行,填好地址马上可以寄出去。我挑了几张,却没有邮寄。营业员帮我简单包装了下。素色的纸上印着他们的LOGO—“当年”,不经意间心又被轻轻地拨动了。

就这样边走边摄,看两岸枕河人家,人们三五成群坐在窗前品茶喝酒,怡然自得。不断有桨声划过水面,摇碎了老屋和桥的影子。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这样的时光很容易过去,等发现肚饿的时候,已是七点多了。民宿的饭菜都需要预约,也再没有空的桌子可以腾出来给我们了。结果,几个人只好走进一家茶楼,在月光和蕉叶下静静地享用了晚餐。

夜深了,大部分游人已散去,我们又去拍了几张夜景.月色朦胧,灯光朦胧,露天电影已经散场。

第二天坐船出来时,摄友们讨论此次拍摄的过程。我拿出包里的明信片给他们看。都说,这样的片子其实我们也可以拍出,只是,作者生活在这里, 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而我们之于她,只是红尘中一行色匆匆的过客...

是的, 也许那个晚上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摄影时间,也错过了一场可能非常好看的露天电影,好在并没有错过第二天的晨曦。当阳光笼着枕水人家、古拙的石桥、轻轻摇过的乌篷船,那种宁静、恬淡、惬意悄悄温润了身上每一个细胞。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在乌镇的时光非常美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1】阅读全文,概括“乌镇的时光”的特点。

【2】文章第三段说“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结合全文,说说我感受到了小镇哪些特有的韵味?

【3】本文语言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

(2)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4】试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八、其他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山东初三初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喧腾(xuān) 嫩芽(nèn) 斫痕(zhuó) 阒不见人(qù) B.眸子(móu) 箱箧(qiè) 蔷薇(qiáng) 迥乎不同(jǒng) C.颠沛(pèi) 面颊(jiá) 酷肖(xiào) 颔首低眉(hàn) D.荣膺(yīng) 敦厚(dūun) 契机(qì) 润如油膏(rùn)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A.正确B.迥乎不同(jǒng)改为(jiǒng)C.正确 D.正确。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B.门楣 城隍庙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D.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B(A项“口头蝉”改为“口头禅”,C项“消声匿迹”改为“销声匿迹”,D项“因地治宜”改为“因地制宜”)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对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进展其长。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A(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多页。

【答案】C

【解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A滥用否定词;B搭配不当;D重复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二、诗歌鉴赏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项中“繁华不再”错误。颈联“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的意思是:上方山悠扬的钟声传遍林间,放眼望去,扬州城十里之内奏乐唱歌的画舫清晰可见。作者所见还是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此项理解不正确。

三、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泰戈尔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你积累的这一部诗集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吉檀迦利 飞鸟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证方反方展开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

【答案】参考示例: 城市书房, 家一般舒适的阅读天堂!? 城市书房,24小时不打烊/城市书房,书籍的海洋。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注意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

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辩论反驳型要注意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题目设定的情境是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证方反方展开辩论,要求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所以首先应该标明观点,是正方还是反方.标明立场之后,要注意阐述理由,具体说出碎片化阅读的利弊,能够做到以理服人。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五、默写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2)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4)《诫子书》中有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乡泪客中尽 灵旗空际看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六、文言文阅读

1.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菩,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_____。

【答案】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从“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可以看出写作的目的在于勉学劝善;从“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的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即要抓紧“三余”来读书。

【2】解释下面两组加粗的词。

(1)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_____________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______ (2)或问“三余”之意 意: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

【答案】(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被坚执锐”的“被”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醉翁之意”的“意”是“情趣”的意思。

点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意对即可)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恐”是“担心”的意思;“书”在这里作动词,是“写”的意思;“岁”的意思是“年”。

【4】谈谈你读过[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答案】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 【解析】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从“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可知应该抓住空闲时间来学习,而“苦于无日”只是借口。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

B.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D.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

【答案】D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前句句意为: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然,然而。后句句意为:光彩照人的样子仿佛神仙一般。然,……的样子。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B项,前句句意为:多于堤畔的草。之,的。后句句意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之,去、往。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相,依次。后句句意为:惠子在梁国当宰相。相,当宰相。选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D项,前句句意为:石篑多次告诉我。数,多次。后句句意为:扶苏因为多次上谏的缘故。数,多次。选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答案】(1)我这时被桃花所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这种快乐只能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意为:我这时被桃花所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为……所:表示被动用法。去:离开。(2)句意为:这种快乐只能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安:怎么,哪里。

【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乐,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 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表现手法的意义与作用,分析文章主旨即可。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本文虽然以《晚游六桥待月记》为题,但是却不仅仅拘泥于对西湖桥边等待月出进行描述,通过描绘西湖花开盛景作为切入点,在写人写花过程中烘托出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通过花开之灿烂与游人之欢快,从侧面暗示人们对于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作者由对众人的描述回归到自己的心意,从而流露出作者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②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⑤ 隰⑥衍⑦沃⑧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之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⑨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的巫者。②弭谤:消除指责。③壅:堵塞。④宣:宣泄,引导。⑤原:宽广的平地。⑥隰:低湿的地方。⑦衍:高处肥沃的地方。⑧沃:低处肥沃的地方。⑨与:赞同。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 (2)民不堪命矣 命:_____________ (3)乃流王于彘 流: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

【答案】使……听到政令 流放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闻”在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的意思;“蔽”是“受蒙蔽”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答案】(1)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期年”指的是“满一年”,“虽”的意思是“即使”,“目”在这里作动词,是“以目示意”的意思。

【3】[甲]文中邹忌为什么讽齐威王?[乙]文中召公为什么谏厉王?这一讽一谏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甲]让齐威王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

评意见。[乙]让厉王明白要广开言路,接受百姓的意见并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能壅民之口。

相同:直言不讳进尽忠言,都用比的方法,邹忌用家庭琐事类比国家大事,指出君王受蒙蔽的现状。召公用类比的方式指出厉王弭谤的危害比用堵的方法来治理水患还严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从“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的目的在于提醒齐威王不要被表象迷惑,多多听取群臣正确的意见,从而达到“战胜于朝廷”的效果;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可知召公用类比的手法突出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而厉王不停,最终导致“乃流王于彘”的结局。邹忌和召公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进行了劝谏。

【4】[甲]文中齐威王怎样对待邹忌的讽谏?取得了哪些效果?

【答案】积极接受并鼓励百姓进尽忠言。最后成为一方霸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提炼出答案。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王鼓励人们提出意见的态度和决心,“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就是这一举措的明显效果。

【5】齐威王有邹忌,周厉王有召公,邹忌和召公都是忠心辅政的大臣,然而仅为诸侯国的齐国能“所谓战胜于朝廷”,贵为天子的周厉王却落得个被人民驱逐的下场。请结合两段文字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

【答案】齐国战胜与朝廷的原因:齐威王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齐国有邹忌这样懂得劝谏艺术的贤臣;周厉王被流放的原因在于他暴虐无道(“不听良言”,“见识浅陋”皆可)。

【解析】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齐威王“战胜于朝廷”是因为他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周厉王被流放的原因不仅在于他的暴虐,还因为他不能接受正确的建议,所以才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七、现代文阅读

1.乌镇的时光 岑亚芳

关于旅行的去处,我一直偏好古镇,仿佛总有些割舍不掉的心绪,觉得那里还生活着原先,还能看得到旧时的月色,还有一些被称作回忆的东西。

去乌镇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到西柵的时候临近傍晚,阳光穿过深深的巷子,落在廊桥上,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下来,我惊艳于逆光下这唯美的景象。居然忘了要拿背包里的相机。

预订的民宿临水而筑,我的那间还有个小小的阳台,两把藤椅,一张小几、放着青花瓷茶具,倒也清雅别致。简单整理了下,摄友们便各自出发寻找美景去了。相较于一大群人聚集在一处猛拍出来的照片千篇一律,我倒是更喜欢这种方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乌镇,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

西栅果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大气的,沉稳的,朴素的。在这里,找不到一处西塘那样灯红酒绿的颜色,就是路灯,也是最简朴的灰白色调。青藤从斑驳的墙面垂下来,谁家的屋沿下,还挂着开满小花的盆栽?凹凸的青石板路蜿蜒而前,路面却非常干净,干净得好像我不是走在旅游景点中,而是在穿越一段长长的旧日时光,思绪很容易就陷入飘渺中去了。

西栅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里的小巷,石桥,河道,青瓦白墙.雕花木门,还有廊桥下长长的美人靠不知不觉,就会把你的脚步带入深远的记忆。沿街也有不少的商铺,从吃的到用的都齐全,却绝没有嘈杂的喧嚣。你可以进去看,没有人向你兜售什么,仿佛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展示,喜欢,可以带走;不喜欢,它还在那里,静静地封存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街上有个乌镇邮局,青砖外墙,乌漆墨黑的邮筒。走到这里,时光一下子倒退了百十年,脑海中突然闪现这样的画面:藕色的斜襟上衣、黛蓝的长裙,女孩撑着油纸伞,抿嘴轻笑……呵!那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翻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我特别喜欢那些小小的书店和里面挂着的照片。照片都是当地的摄影师拍的。乌镇的春夏秋冬、暮色晨景,每一帧都是极美的画卷。聪明的人们把它们制成明信片发行,填好地址马上可以寄出去。我挑了几张,却没有邮寄。营业员帮我简单包装了下。素色的纸上印着他们的LOGO—“当年”,不经意间心又被轻轻地拨动了。

就这样边走边摄,看两岸枕河人家,人们三五成群坐在窗前品茶喝酒,怡然自得。不断有桨声划过水面,摇碎了老屋和桥的影子。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这样的时光很容易过去,等发现肚饿的时候,已是七点多了。民宿的饭菜都需要预约,也再没有空的桌子可以腾出来给我们了。结果,几个人只好走进一家茶楼,在月光和蕉叶下静静地享用了晚餐。

夜深了,大部分游人已散去,我们又去拍了几张夜景.月色朦胧,灯光朦胧,露天电影已经散场。

第二天坐船出来时,摄友们讨论此次拍摄的过程。我拿出包里的明信片给他们看。都说,这样的片子其实我们也可以拍出,只是,作者生活在这里, 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而我们之于她,只是红尘中一行色匆匆的过客...

是的, 也许那个晚上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摄影时间,也错过了一场可能非常好看的露天电影,好在并没有错过第二天的晨曦。当阳光笼着枕水人家、古拙的石桥、轻轻摇过的乌篷船,那种宁静、恬淡、惬意悄悄温润了身上每一个细胞。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在乌镇的时光非常美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1】阅读全文,概括“乌镇的时光”的特点。

【答案】乌镇的时光的特点是宁静、恬淡、惬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从“那种宁静、恬淡、惬意悄悄温润了身上每一个细胞”这句话可以很轻松地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文章第三段说“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结合全文,说说我感受到了小镇哪些特有的韵味?

【答案】①感受到西栅的美是大气的,沉稳的,朴素的;②感受到西栅是个充满诗情_意的地方;③感受到乌镇的宁静、恬淡、惬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西栅果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大气的,沉稳的,朴素的”“西栅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那种宁静、恬淡、惬意悄悄温润了身上每一个细胞”这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乌镇的韵味。

点睛: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

【3】本文语言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

(2)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答案】(1) 比喻,用“玉石般晶莹剔透”比拟常青藤的叶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常青藤叶子的质地和色泽,富有表现力。

(2) 通感,将自由和欢快的感受以触觉的形式表现,仿佛是空气带来的]引人遐想.富有表破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词语的妙用注意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和拟人化的词语,语境来赏析词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即可。“像玉石般晶莹剔透”是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叶子的光泽和生命力;“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是通感的修辞,极其新颖,展现了空气带给人的快乐。

【4】试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

【答案】本义是错过了当天的精彩,但幸运的是赶上了第二天的晨曦。蕴含的深意是只要用心,不会错过美好的,因为希望总在前方。

【解析】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错过了最佳的摄影时间,也错过了一场可能非常好看的露天电影”指的是错过了一部分精彩,“并没有错过第二天的晨曦”指的是希望还在远方。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用心感悟,美好就在身边。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

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答案】(1)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2)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 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3)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

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3)示例: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儿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留意奶奶和苗苗的细小行为的描写。“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苗苗对爸妈的思念,暗示苗苗会去接站。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可结合事件来分析。(1)句因为在突然儿子和媳妇要回家接苗苗时,找不到孙子的无比惊恐害怕,也为 自己只顾在厨房忙活而忽视孩子的心里而自责,自我感觉事情重大,所以“瘫坐”。②句得知孙子下落时,他知道了孙子在车站,心里如释重负,所以“瘫倒”。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3)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一处写雪花,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衬托出奶奶的焦虑和恐慌心里;第二处出现在结尾,此时苗苗已找到,火车已进站,用雪花来渲染了轻松、

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考点定位】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是一道半开放性试题,同意第一种说法,可抓住奶奶和苗苗的行为阐述理由,同意第二种说法,可从寻找苗苗的过程阐述,抓住邻居们的行为分析;同意第三种说法,要从分析人物的深层原因入手。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八、其他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本来我可以做的更好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去一家公司应聘,老板问了他许多问题,他都回答得很不好。后来,老板问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他心里很高兴,因为他的成绩是很不错的。于是,他抬起头大声地回答道:“我是几千个人里的第67名,先生。”“那么,你做到最好了吗?”老板说道。青年人愣住了,是啊,我做到最好了吗?从此,这个青年人时时刻刻用“做得更好”激励自己,包括他在任美国总统的时候。

做得更好。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初中生的我们每次考试就想着及格,仿佛及格就是我们的目标,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就别无他求。我们学习只是为了及格吗?只是为了赚钱来养活自己吗?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条路,没有谁可以说自己什么都懂.芝诺曾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比作一个圆圈,而未掌握的部分就是圆圈外不可知的部分。而我们至今所掌握的知识只是凤毛麟角,我们就得过且过了吗?漫漫的学习长路,需要我们留下那段一直延伸的脚印,证明我们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着更高远的目标。

殷海光先生说过人生的意义不应只停留于生物逻辑层,甚至是生物文化层,而是“真、善、美”!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吗?我想,只要我们去做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人们每天营营役役地生活着,忙得不可开交,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而活。如果赚钱只是为了果腹,只是为了延续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和其他生物又有什么区别呢?古人说,“知足常乐。”的确,知足也许是可以在自我的空间里得到放松,可一旦走出自己的那扇门,外面世界的忙碌又会使你停不下脚步.难道我们这样忙碌地生活着,只是在随波逐流吗?囿于现状的人们从来不考虑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是什么,他们只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做着,享受着那一成不变的生活。

我想,有追求的人其实会活得更快乐吧。每一天早晨醒来,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有着一个详尽的计划,我要做的只是比昨天更好而已。“昨天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树叶。”比昨天更好,这个信念如果可以伴随我们的一生,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成功的顶峰永远藏在云端,我们都是那一个登山者,不同的是,有人到了山腰就停了下来,而有人却能站在云朵上看着下面的风景。

人是在进步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追求理想的完美境界,更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我们不做只会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而是要那冲向天空的雄鹰。

“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能延伸人生的长度,却能拓展它的宽度,就让不停的追求,和成功之花开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吧。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这个作文是半命题类型,提供给学生的是对比性质的材料“本来可以,但我……”。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切入,对自己生活中原有的选择机会进行材料梳理,贴合学生的生活,可以引发学生许多思考。材料选好后,需要学生进行主题提升,能够落脚到“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是生命中特别重要的经历和财富,能够把“咬牙坚持”“勇敢”“烦恼”“喜悦”都作为生命中的必需品。

“比如学生写放弃保送,经历中考,经受煎熬和历练,并把这些当作生命的喜悦,就是挺好的题材。总的来说,这个作文题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心,写出每个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情绪,促进生命提升。”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