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课题阶段性总结
——批注式阅读教学体会
郝艳峰
本学期学校把我班定为主题单元阅读课题实验班,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我认识到了要顺利进行主题单元阅读,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虽然一切都处于学习和摸索的阶段,但我仍感到自己和学生都获益匪浅。现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简要谈一谈自己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第一,给学生自主批注阅读的空间。
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具体要做到:
1.内容自主
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第二,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学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彻的地方。第三,思维困惑处。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第四,求异创新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要敢于对课题或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
2.形式自定
形式上可分为:第一,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第二,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如用单横线表示比较重要,用波浪线或双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加着重号表示关键词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必要时还可以变换不同的颜色。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第三,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第四,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
第二,扎实高效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课堂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课中专题批注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
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进行一次作补充批注。两次批注由浅入深,去伪存真。但课外阅读量较大,一般只要求批注一次。
3.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
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像作业本那样全班上交批阅比较麻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互评:第一,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第二,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互评可以取长补短,让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更趋于合理和科学化。
4.课末扩展批注
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拓宽途径选择合适的批注材料。
现代语文教材论对教材外延的界定更宽泛了,一切教和学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教材,所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可以是教科书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包括单篇文章和整本书。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掌握批注的要领,这样做可与教学同步,既照顾了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阅读需要的不断加强,批注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课文,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大阅读面。这时,就可精选一些课外读物用于批注,它们可以是学校印发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规定的名家名篇。那么如何在众多作品中选择出用于学生批注的材料呢?我认为可遵循三条标准:
1.文学性。选文要有文学性,没有文学性,就不能进入语文的视野。文学性强的作品能够以自身的文学艺术魅力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境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文学性是选择批注材料的首要标准。
2.思想性。选文应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被文中的某些人物或情节所感动,能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并对产生兴趣的原因作理性的思考。通过这种思考,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会因作品思想的影响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3.可接受性。选文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批注者。文章若太深,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若过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批注就无益。因此,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和他们接受程度大致适应的文章,体现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
遵循这三条标准,选择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能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为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对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进行个性化激励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批注后应该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不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自评。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大小、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且解读文本的过程本来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过程,任何观点都可能有它成立的道理,所以在具体实施评价时,应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评价,做到两个“不”:
1.不搞一刀切。学生的程度不一样,不能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各自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算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既不骄傲自满,又不灰心丧气。对程度高、批注得好的学生,评价尽可能客观些,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使
他们能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防止滋长骄傲情绪。对程度中等、写得一般的学生,应鼓励其多向批得好的同学借鉴,有了学习目标,更会有的放矢。对程度低的后进生,要求他们尽力而为,多多益善,使他们觉得自己在进步,激发他们成功的情感体验。
2.不一棒子打死。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绝对地认定孰是孰非,绝不可凭教师的权威将其一棒子打死,而应尽可能求同存异。当然,学生的批注有时会出现真正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在反馈交流中修正。若不能改,就将问题悬置,学生阅历丰富后,自然就懂了。至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误读,不一定就是“不懂”或“歪曲”,它往往蕴藏着一种新的理解、新的发现。这时老师可以讲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尽量争取学生的同,及时学生不认同,只要不是完全错误的思想和观点,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学生真的用心思考了,会阅读了,这就值得肯定。
总之,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样一句话,一个词语,每个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感受也有变化。所以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当时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只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结合阅读内容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并注重对学生的批注进行检查和评价,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这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使他们终生受益。
2014年6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