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化产业,目前国际国内均未做出明确界定,有的将其作为产业门类来计算,有的将其分解为若干个领域,分别并入其他产业。如美国,将出版业和音像制品生产划入制造业。如美国,将出版业和音像制品生产划入制造业,将电影生产编入服务业,有时则纳入信息产业,将电影生产编入服务业,有时则纳入信息产业。在日本,文化产业则被理解为能满足人们文化和爱好的产业部门。在我国,文化产业在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被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因此文化产业的\"事业性\"、\"公共性\"与\"市场性\"并存。在这种历史前提下确定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一要着眼于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它必须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性质;它应是\"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或部门的集合\";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上,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其目的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全面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文化产业外延的确定基于内涵的确立。遵循上述原则,它既包括原有文化事业体制下的一些行业,也囊括了活跃于市场经济中的新兴行业;它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并把跨越于二、三产业的一些行业归纳于文化产业的体系中来;其体制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个体、股份、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多种类型。请见下列结构框架图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文化产业结构中,纳入了文化旅游业、广告业、竞技体育与博彩业,这在各项研究中是前所未有的。文化旅游业是国内近年来成长迅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国内旅游已成为重中之重。何以划入文化产业,道理很简单。旅游看什么?看文化。它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文化旅游理应纳入广义文化产业体系,这种划分方式在国外仅有一、二例;而竞技体育已失却往日单纯比赛的意味,成为赢利颇丰的娱乐项目;博彩更不待说,已以其鲜明的博取利润和文化休闲的特性而受到百姓青睐。于近年兴起的网络业、文化经纪与代理、装饰装潢业,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特性和市场潜力,因而也列入文化产业结构体系之中。
现在我们将各业内涵表述如下:
新闻出版业包括:印刷业、图书报刊零售业、出版业、出版及记录媒介复制、报刊杂志。
广播电视、电影业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含有线台)、电影制片厂、电影院。
娱乐业包括:歌厅、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城、保龄球馆、旱冰场、综
合娱乐场所、工艺美术品拍卖、画廊。
艺术业包括:演出表演团体、表演场所。
群众文化业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村镇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室)等。
图书馆业包括:图书馆、档案馆。
文物业包括:文物保护机构、文物拍卖机构、文物商店、文物科研单位。 博物馆业:博物馆、管理机构。
文化旅游业包括:旅游纪念品生产单位、旅游景点经营单位、旅游管理机构。
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彩票管理机构、彩票销售点。
竞技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团体、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场所、竞技体育管理机构。
广告业包括:广告公司、广告制作室、设计室。
其他包括:网络业、文化经纪与代理、文化科技与科研、文化交流、装饰装潢业。 二、指标体系构成及指标解释
(一)指标体系的框架及构成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对文化产业属性、特征的考察,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中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该框架由六个部分构成,它包括:政府投入指标、总量指标、发展水平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市场化程度指标、对国民经济贡献指标,请见下图。
图2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在由24个初选指标构成的源体系中,我们选出了最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11个指标构成了目标体系,请见下列表一、表二。
评价内容 指 标 名 称 1.总产值 2.增加值 相 关 指 标 总量规模 3.从业人员 4.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5.文化事业财政补助 政府投入 发展水平 经济效益 9.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增加值 市场化程度 对国民经 11.国民经济贡献率 济的贡献 10.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比重率 6.文化事业基建投资额 7.增加值增长率 8.资金利税率 基期增加值、报告期增加值 利税总额、资产总额 增加值、年均固定资产原值 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人均总消费支出 增加值增量、GDP增量
表二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源体系) 评价内容 1.总产值 2.增加值 总量规模 3.从业人员 指标名称 相关指标 4.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5.文化事业总收入 6.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全部财政支出 7.文化事业财政补助占全部财政支出的财政补助、人口总数 比重 政府投入 财政补助、文化事业总收入 8.人均文化事业财政补助 9.文化事业基建投资额 10.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11.财政补助占总收入比重 12.增加值年增长率 发展水平 13.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的构成率 14.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构成率 15.资金利税率 16.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益 17.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增加值 增加值、年均固定资产原值 基期增加值、报告期增加值 从业人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利税总额、资产总额 增加值、从业人员 18.增加值率 增加值、总产值 19.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在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企业从业人员、从业人构成率 员 市场化 程度 20.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人均总重 支出 21.文化事业单位经费自给率 22.国民经济贡献率 对国民经 23.国民经济支持率 济的贡献 24.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
下面我们将对六部分指标的评价方向及组成分别加以说明:
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文化产业总产业、总就业和总固定资产存量规模的总体指标。该类指标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该类指标反映了文化产业发展在人、财、物方面的最基本概况,其次该类指标是构成大多数其他评价指标的基础。在源指标体系中,除作为核心总量指标的增加值外,还包括:总产值、从业人员、年末固定资产净值、文化事业总收入四个指标。
2、政府投入指标
政府投入不仅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始基础,而且在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投入
自筹经费、文化事业总支出 增加值增长量、GDP增长量 增加值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 从业人员增长量、第三产业人员增长量 仍然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事物发展的规律使我们坚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政府投入仍将不断加大。为了从流量和存量等不同角度反映政府投入对文化产业的贡献,我们选定了3个总体指标、2个相对指标和1个平均指标,构成了源体系中的政府投入指标群。它们分别是: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年末固定资产原值、文化事业财政补助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补助占总收入比重、人均文化事业财政补助。
3、发展水平指标
从一个产业的总体增长率可以直接看出该产业的发展水平及趋势。另外,由于文化产业的主体行业包含在第三产业内,因此,测量文化产业人员与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构成情况也是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这里选取了增加值年增长率、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的构成率、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构成率三个指标作为该部分在源体系中的构成。
4、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类指标是反映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状态的关键类指标。经济效益低下不仅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堪忧,而且其自身的生存也将受到现实的威胁。相反,文化产业则不乏发展动力。我们从众多经济效益指标中选取了四个作为源体系指标,它们为: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增加值、增加值率。
5、市场化程度
部分文化事业向产业化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文化产业能否走入市场,并在市场环境中成熟起来,是文化产业能否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该部分包括如下三个指标: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在文化产业中的构成率、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文化事业单位经费自给率。
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指标
就一般意义而言,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远胜于服务业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一些国家,部分文化产业已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产业部门。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我们特选了三个强度指标组成源体系指标,即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和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
(二)源指标体系中指标涵义及说明
1、文化产业总产值:指一定时期内文化产业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或总规模的货币表现。它既包括转移价值,也包括新增价值。在计算文化产业总产值时,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应先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计算,最后进行加总。
2、文化产业增加值: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文化产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增加的价值总和。该指标反映文化产业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全部最终成
果。对该指标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可能因文化产业统计范围不同而造成不同期间(或不同地域间)的口径不一致,在具体运用时应加以说明和调整;二是计算方法因产业单位的经济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各有其不同的计算方法。
3、从业人员:指在文化产业单位或县以上文化单位办的非文化产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4、年末固定资产净值:指年末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已提取折旧后的余额,它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该指标也称为折余价值或现值。
5、文化事业总收入:即文化事业单位本年收入合计,该指标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六部分。其中: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当年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不包括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
7、文化事业财政补助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该指标反映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另有文化事业费占文教科卫事业费的比重与该指标用途类似,可作为替代指标使用。
8、人均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是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的人均值。该指标可用于地区间财政补助力度的比较。
9、文化事业基建投资额:指每年国家用于文化事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该指标1953年至1980年间系国家预算内投资,1981年以后系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家预算内投资、自筹投资和银行贷款等。该指标着重反映了国家对文化产业基本建设的投入情况。
10、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反映文化产业年末全部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的合计数。指企业的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的汇总。该指标反映文化产业原建规模的总价值。
11、财政补助占总收入比重:指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与其总收入的比。该指标反映了财政补助在文化产业总收入中的重要程度。
12、增加值年增长率:是指本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额与上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率。该指标从总产出的增长速度角度反映了文化产业生产能力的增长水平,是评价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13、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的构成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在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率。该指标从劳动力资源公布角度反映了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能从就业方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4、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构成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文化产业部门生产的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率。该指标从生产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角度反映了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该指标能从总产出方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15、资金利税率:指文化产业一定时期内已实现的利润、税金总额与同期的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和流动资产总和)之比。该指标直接从生产方面体现文化产业整体投入与获取收益的能力,是评价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
16、劳动生产率: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单位为元/人。该指标是文化产业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考核、评价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17、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增加值: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与以百元为单位的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之比,单位为元。该指标反映生产用固定资产利用情况,说明每百元的固定资产一年内能获得的增加值量,是反映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18、文化产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文化产业部门增加值占同期文化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从中间消耗方面反映经济效益水平,有利于与其他产业部门在经济效益上进行横向比较。
19、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在文化产业中的构成率: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在整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率。该指标从就业方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20、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支出中的比重: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文化产品或劳务方面消费支出与总人均消费支出的比率。该指标从消费支出角度反映文化产业服务于社会的情况,是评价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21、文化事业单位经费自给率:指文化事业单位年自筹经费占全年所花费总支出的比率。该指标显示文化事业单位经费自给程度,是反映文化事业单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22、国民经济贡献率:是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量的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了文化产业增长规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评价其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核心指标。
23、国民经济支持率:指文化产业以增加值计算的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速度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相对支持程度。
24、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量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量的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文化产业在就业方面对第三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结 论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文化产业的属性、特征而建立的一套描述文化产业总体状况,客观反映政府投入力度与市场化程度,从总量、速度、结构、效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等多层面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政府掌握、了解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和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