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型升级,服务集聚——“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解析

转型升级,服务集聚——“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解析

2023-04-15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一 城彰规姆J 帮撼 骧职 鼍 转型升级,服务集聚 ——“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解析 朱悦凡,母冠桦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 围绕宜居宜业的目标,成都市在2012年提出了《成都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确定 了“双核聚集、三区辐射、两带带动”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引领成都像其他大城市一样走上了服务业产业转型 升级的道路。文章简述成都市服务业在“转型升级”这条道路中发现的问题与从中找到解决路径,并解析新 版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如何引导成都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城市规划;转型;升级;服务业;集聚区;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志码】A 与地区的比较,成都的公共设施占比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略 低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但与有“国际大都会”之称的纽约 (37%)还有较大差距。 表2成都与世界发达城市公共设施占比一览表 1 成都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机遇 1.1 近年服务业发展回顾 2008~2012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扩大1倍以 上,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商贸业年均增速18%,金融业年 均增速25.5%,商业服务业年均增速l6.3%,旅游业直接 排名 城市 公共设施 用地占比 1 2 3 4 备注 2006年数据,居住用地占比最高,公 共设施用地其次 2007年数据,居住用地占比最高,交 通用地其次 2000年数据,居住用地占比最高,公 共设施用地其次 2009年数据,居住用地占比最高,交 通用地其次 性收入年均增加约29%,会展业直接性收入同比增长 26%。成都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以及在全市从业人员中的 纽约 香港 新加坡 成都 37% 19% l8% 17% 比例也在稳步增长,从业人员年均增长4.5%,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比例由2008年的44.9%提高到2012年的47.4% (见表1),从业人员比例远高于全省从业人员3%的增速和 33%的从业人员比例。这显示出成都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不 断扩大,服务业支柱地位不断强化,服务业集聚态势不断显 现和服务业载体品质不断提升的现状。 表1 2008年~2012年成都市服务业总体发展概况 指标 2008正 2009拄 2010拄 2011正 2012正 5 5 伦敦 悉尼 东京 12% 12% 5% 2005年数据,绿地占比最高,居住用 地其次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947.08 2233.03 2785.34 3479.42 4025.22 服务业占GDP比重/% 49.4 49.6 50.2 5O.1 49.5 2005年数据,居住用地占比最高,交 通用地其次 2007年数据,居住用地占比最高,工 业用地其次 7 服务业增速/% 11.2 13.4 11.8 12.4 l1.5 从业人员比例/% 44.9 45.8 46.5 46.7 47.4 1.2.2与国内主要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对比及分析 在全球国际经济形势逐步转好、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转型 的大环境下,“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与 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成都市服 务业实现增加值2 785.3亿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2009~2013) 2008年初,成都市在全域规划布局了26个现代服务业 重点集聚区。由于“5・12”汶川I大地震后全市工作重心转向 灾后重建,当时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对集聚区建设模式 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共识,除少数区域外,首批集聚区大多 没有系统推进建设。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五大兴 第五,但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却排名第十三位,增速较慢 是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 市战略”促进服务业尽快倍增的要求,市商务局组织市发改 委、市规划局和市国土局专题考察并借鉴上海、杭州等发达 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于2012年5月联合启动了新一轮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工作。 2010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50.2%,排名第 八,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市服务业仍需加大发展力度。 1.2现状及对比分析 1.2.1 与国际主要城市产业用地结构对比 服务业空间载体为公共设施用地,通过与世界发达城市 [定稿日期]2014—08—22 [作者简介]朱悦凡,硕士,助理工程师;母冠桦,硕士,高 级工程师。 4 四川建筑第35卷2期2015.4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撕 懈 m ■一翟务行业比重—◆一赧务业增速 图1 2010年副省级城市服务业比重及增速比较 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全市金融业发展快速,但2012 年740亿的金融业增加值与广州955亿增加值差距较大,金 融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成都市2013年会展业发 展迅速,会展数量达到502个,其中国际性展览达到157个, 图2上海市“十二五”服务业集聚区布局示意(来源于网络) 金融、贸易和新闻为主的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了区域在伦敦 乃至欧洲的地位;最后高密度的发展和以数百家商店、精品 店、餐厅、俱乐部等组成的高端业态为区域提供了大量人气 与经济效益(见表3)。 表3 加纳利码头2000年~2009年就业人口数变化 万人 但是境外参展厂商比例与上海26%的境外参展厂商比例具 鼢 l毫 有很大差距,缺乏国际性品牌;物流业集聚态势显现,但成都 市物流园区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力; 商贸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但2012年进出口贸易额度475 万美元与南京的550万美元具有一定差距,商贸业外向度不 够;商务机构集聚度高但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商务 区;新业态的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企 业与中西部主要城市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上版《成都 2Ooo 2Oo5 伦敦金融城 加纳利码头 年份 金融服务 业就业人数 l5.8 l3.5 就业总 人数 33.0 3O.6 金融服务 业就业人数 1.1 4.7 就业总 人数 4.6 8.7 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心城占17个服务业集聚区, 现状主要集聚区如人民南路和盐市口商圈产业用地比例仅 37%和50%,产业用地比例普遍偏低,新规划集聚区发展缓 慢且集聚区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缺乏带动区域的副中心集 2Oo6 20o7 l3.1 13.5 3O.3 31.2 5.4 5.7 9.6 10.5 聚区;成都缺少如杭州市服务业促进局这样的服务业管理机 构和由政府与相关机构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及推进措施。 1.3经验借鉴 2O08 20o9 14.0 32.8 31.7 6.0 lO.9 l0.5 根据以上案例借鉴,本轮修编应合理规划集聚区空间范 围和主体功能。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CBD或商务 集聚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按照城市发展多中心微 CBI) 和产城一体规划建设思路,依托轨道交通干¨城市交通节点, 将集聚区空间尺度基本确定在1~3 km 范嗣左右,作为城 市规划的产业空问单元,集聚区布局在相对均衡的原则卜嘘 1.3.1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经验借鉴 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了以黄浦江、苏州河沿 岸、延安路一世纪大道为轴线的三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罔 2),集聚区规模普遍为1~3 km 。在“十二五”期问,上海市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基本形成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功能完 善的发展格局,强化集聚区作为发展服务经济和提升城市功 能的区域功能,带动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并在 建设中引入智慧城市与低碳发展的理念。上海市将在“十二 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以会展业为主的世博园集聚区和依托第 结合城市发展轴线布设,并确定各集聚区的主导功能 集聚 区业态应向高端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并注重城市史脉延 续和特色文态的形成。居住功能原则.L在集聚区周边区域 配置,以增强集聚区产业承载能力和集聚效果,提升城市综 合服务功能和运行效率。新增政府指引与监督,明确约束与 鼓励条款,确保集聚区的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 围绕成都市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区逐渐走向成型和天府 新区的加快建设,崭新的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呼之欲出 、 二产业形成产城互动的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等集聚区。 1.3.2香港中环发展经验借鉴 香港中环用地面积1.57 km ,建筑面积400 X 10 m ,写 字楼建筑面积约168 X 10 m ,办公机构3.7 X 10 个,占全 港12%,集中全港l3%的就业人口,办公机构密度是香港 平均水平的94倍,中环核心建筑主要以功能广泛的CBD构 成。配合轻轨、大量公交与地铁的高效率交通组织,高度集 聚的服务业态势给香港中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3.3伦敦加纳利码头发展经验借鉴 2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2012—2020)解析 2.1突出重点和产业优势 本轮修编按照“双核集聚、产城一体、一区一特色”的原 则进行产业布局,依托各个集聚区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 业基础,以商务楼字和城市综合体为主要载体,以轨道交通 节点和交通枢纽为核心区域,考虑适宜的服务半径、以产城 占地1 km。的伦敦加纳利码头是由英国政府来进行规 划改造的,它在改造的同时新增了高档住宅、商务公寓等,完 善了区域配套的同时提升了区域的价值;其次重新构筑了以 融合为理念,构建以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会展业、文化 四川建筑第35卷2期2015.4 5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创意产、№、信息服务业等为先导服务业,商贸业、金融业、旅 游业等为支柱服务业,电子商务、数字新媒体、健康产业、环 保服务业等为新兴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见图3)。 图3 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2012—2020)产业布局示意 2.2区域联动和彰显特色 图4 “一核”服务业集聚区 问布局上充分体现“舣核聚集、三区辐射、两带带 动”的总体空间格局。此次规划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服 务业发展重点区域,以城市副中心为服务业产业纵深地带和 经济腹地,实现区域联动的发展模式。规划既突出中心城区 和天府新区“双核”地位,又体现圈层融合、三产联动、“两 化”互动和“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 此外,本次修编对成都市六城区及区市县的特色主导产 业进行了梳理,依托现有的基础,明确“一区一特色”,例如锦 汀区以总部经济、高新区以软件与信息服务色、双流县以空 港服务业为发展特色等。彰显各区特色,促进各区产业转型 升级并确立特色产业存成都乃至全国的地位。 2.3优化布局 以“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中、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布局”为 原则,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未来将构建以中心城区、天府新区 为核心区域的“双核、十一副、十九片”服务业空间布局模式 (图4、图5)。 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未来以楼宇经济为主,不发展商贸 物流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同时,以“中调”和“北改”为 契机,推动中心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转型升级。“搬迁一批、 转型一批”,将中心城区的80余户工业企业调迁至二三圈 图5“双核”服务业集聚区 行修正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成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2.4.2规划原则的引导 按中心城规划800×10 人口考虑适宜的服务半径,以产 业为基础、以交通为支撑、以产城融合为目的来对中心城区和 天府新区的服务业点位进行了增删。并结合以上确定的集聚 区基本规模,对集聚区的布局原则及选取标准进行了确定。 层,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原工业厂房、仓储用地等存量资源,大 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与科技、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 城市产业、城市业态和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 2.4解决问题的策略 2.4.1合理预留规模、强化产业用地比例 本文以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 为例,从空间布局上分析 如何体现服务业集聚区的布局原则与选取标准(图6)。 在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有一项为产业用地 比例普遍偏低,这是冈为在上版集聚区划定较粗泛,部分集聚 区没有划出其核心产业集中区域,造成住宅等用地大幅占用 (1)生产性服务业相集中:片区聚集了小商品和々业批发 市场,确定了片区以商贸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 (2)中心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北部以小商品和专 业批发市场为主,对原散乱、经营不规范的各经营户进行了 了集聚区用地比例;近年新编的北改规划和部分控规调整也 部分集聚区用地产生了较大变化。根据这些问题,并成都 市实际城市规划情况提出了每个集聚区的基本规模要求:规 模1~3 km ,服务业占可开发用地②比例70%以上。根据这 资源整合和规范化管理,为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南侧商业商务配套引领片区向高端服务业发展。 (3)以交通为支撑、产城融合为目的:片区有地铁l-号 线、5号线及北新大道作为交通支撑,集聚区南部周同规划 两组数字,对接成都市最新控规及相关专项对集聚区边界进 6 四川建筑第35卷2期2015.4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有大量住宅用地以求达到产城融合目的。 (4)面积1 km 以上,有国土指标:两片用地面积都在1 km I:。根据法定规划,都是可以进行开发建设的用地 的领导机构,已规划集聚区的各f;(=(市)县政府是集聚Ij(推进 工作的责任主体。 (2)建立集聚区服务业重大项目准入评审机制。市政府 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拟进入集聚 内的建设项目, 按照产业定位和其它约束性指标进行准入评审,规划【司土部 门将评审意见的相关内容纳人规划条件和}fJ让条件。 (5)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规划集聚 北侧用地i面积2.8 km ,南侧用地面积约3.7 km ,现状除北部东侧已经建成各 类批发市场约1.5 km ,其余产业用地给区域商贸业和南侧 待发展的商务服务业预留了约4.5 km 的发展空问。 (3)当年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集聚区服务业瞳大 项目的用地需求。 (4)集聚区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结合规划实施与产业推 进考核情况,实行弹性管理,做到“有进有}Ij”。 (5)各区(市)县政府应组织编制集聚区实施规划或城 市设计,集聚区服务业用地规划指标可在区域内总体平衡。 (6)为增强集聚效益,位于第三分区的服务业设施用地 指标可提高一个强度分区。 (7)集聚区内产业用地原则l 占町开发用地比例不低于 70%。 (8)集聚区内原则上不新增住宅川地.集聚 内服务业 重大项目中非商业面积不小于总建筑面积的70%。 (9)项目建成后,业主整体持有物业比例不小于建筑面 积的70%。 (10)尽快会同各区(市)县梳理完成一批近期(2~3a) 有条件实施的地块。 在政策和相关机构的管理监督下,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 的建设会更加有序的加速推进。 3结束语 图6 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示意 服务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成都市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规划电在不断更新完善,服务业 2.4.3活用资源与抓住区域文化特色 伴随成都市l_f:业布局规划和“一区一主业原则”,将中心 集聚区规划不仅应该引导其所在片区控规更新,也应在政策 和以宜居、宜业的目标对本规划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通 过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的修编,二、三圈层区市县服务业发 展态势缓慢和集聚度过低的情况也不断 现,二、三圈层区 城区的部分T业企业调迁至二、三圈层。成都市中心城区可 以利用原工业厂房、仓储用地等存量资源,大力发展本区的 特色优势产业。例如成华区的新成华大道集聚区,凭借东郊 :【业同区的搬迁和及时对片区控规的修改,利用既有资源发 市县应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特点以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 划为指导编制适合自己区县的服务业相关规划以追赶成都 市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脚步。 注释: 展了文化创意和会展业为主的现代服业园区一东郊记忆。 片区将在园 的引领下逐渐建设成为以文化创意和商贸服 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Ⅸ(陶7)。 ①曹子坚、田立军(2010)认为产业能级是指一定时期的 某个区域内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产业对经济 发展成都和在国内外市场中所拥有的竞争能力的综合衡量 ②本文中的“可开发用地”特指集聚区范围内除去道路、 水域、绿地及公用设施用地后的城市建设用地。曹子坚、田 立军(2O10)。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图7新成华大道服务业集聚区示意 (2012—2020)[R].成都:成都市规划管理局,2013 [2] 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郝市服务业发展报 告2011[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4.4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与监督 (1)市政府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是推动全市集聚区建设 四川建筑第35卷2期2015.4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