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商隐《柳》赏析

李商隐《柳》赏析

2024-04-27 来源:爱问旅游网
李商隐《柳》赏析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已带斜阳⼜带蝉。

这是借咏柳⾃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七绝,⼤致是⼤中五年(851)诗⼈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

诗写的是秋⽇之柳,但诗⼈不从眼前写起,⽽是先追想它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这⾸⼩诗的前两句是说,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们在乐游原上游玩。

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联想起舞⼥的飘然舞姿。诗就抓住这个“舞”字,形象的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看到柳枝同舞⼥⼀起翩翩起舞的场⾯,分不清谁是舞⼥,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本来是东风吹动了柳枝,诗中却⽤⼀个“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动,写出柳枝的蓬勃⽣⽓。下⼀句从时间、地点两个⽅⾯加以重点描绘,补明这不是⼀般的舞筵,⽽是春⽇乐游原上的舞筵。“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断肠”即“销魂”,是说花的⾊⾹使⼈⼼醉神摇。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原上,仕⼥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道翩翩起舞——正是繁华到了极点!

“如何肯到清秋⽇,已带斜阳⼜带蝉。”⼩诗的后两句是说,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回到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种景象。“清秋”,喻秋⾊已深;清秋⼜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中却⽤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局中的“逐”字⼀样,⼜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是感叹,同时⼜是转折:既然到了秋天,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外是说不如不到秋天来,⼤有悲不欲⽣之痛。此处的转折,⽤了“如何肯到”这样顿挫有⼒的明转,增强了对⽐感。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之柳的枯凋;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描绘,来表现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这⾸诗句句写柳,⽽全篇不着⼀“柳”字;句句写景,⼜句句是情;句句咏物,⽽⼜句句写⼈。李商隐⼗六岁就“以古⽂出⼊诸公间”,青年时就考中进⼠,怀有远⼤抱负。那时的他,朝⽓蓬勃,充满幻想和信⼼,不正像曼舞于芳春、洋溢勃勃⽣意的杨柳吗?然⽽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写此诗时,妻⼦刚刚病故,⾃⼰不久⼜将只⾝赴蜀,去过那使⼈厌倦的幕府⽣涯。悼念妻⼦,悲叹前路,其⼼情之惨苦可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伤迟暮、⾃叹⾝世的⽣动写照吗?

附录《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 已带斜阳⼜带蝉。译⽂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销魂的春天。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庐陵陈模《诗话》云:前⽇春风舞筵,何其富盛;今⽇斜阳蝉声,何其凄凉,不如望秋先零也!形容先荣后悴之意。

《李义⼭诗集笺注》:姚培谦⽈:得意⼈到失意时,苦况如是。“肯到”⼆字妙,却由不得你不肯也。

《⽟溪⽣诗意》:玩“曾拂”、“肯到”、“既”、“⼜”等字,诗意甚明。晚节⽂疏,有托⽽⾔,⾮徒咏柳也。识者详之。

《⽟溪⽣诗集笺注》:⽥兰芳⽈:不堪积愁,⼜不堪追往,肠断⼀物矣。冯浩⽈:此种⼊神之作,既以事征,尤以情会,妙不可穷也。

《⽟溪⽣诗说》:四句⼀⽓,笔意灵活。只⽤三四虚字转折,冷呼热唤,悠然弦外之⾳,

不必更著⼀语也。《李义⼭诗辨正》:含思婉转,笔⼒藏锋不露……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故措词沉着如许,有神⽆迹,任⼈领味,真⾼唱也。《⽟溪⽣年谱会笺》:末句亦兼悼亡⽽⾔,凄婉⼈神。《诗境浅说续编》:此咏柳兼赋兴之体也……作者其以柳⾃喻,发悲秋之叹耶?抑谓柳之⽆情,虽芳时已过,⽽带蝉⽇,犹逞余姿,不知有江潭摇落之感耶?《唐⼈绝句精华》:⾸⼆句写其得意之状,三四句则衰落之况也。宋⼈晏⼏道有咏柳《浣溪纱》词⽈:“⼆⽉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过清明。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情。”⽤意正同,可以参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