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题

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题

2020-11-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会计的目标:提供会计信息(专业)。

2、会计的本质:会计既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3、1)社会经济环境,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它决定会计目标产生和发展变化;2)确定会计目标必须明确会计的本质和会计目标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3)会计目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会计目标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

5、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其他外部使用者。 6、内部使用者: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职工。

7、会计的分类:1)按信息的使用者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2)按服务行业不同可以分为多种行业会计;3)按服务的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会计;4)按服务的组织是否以获取盈利为目的分为盈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5)按核算的经济业务的特殊性质可分为多种专门会计。

8、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从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其服务重心在于对外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控制经济活动服务,其服务重心在于企业内部。(显著区别)2)从提供信息的约束条件看,财务会计主要受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而且往往具有强制性;而管理会计主要受经营管理决策中的成本与效益关系的约束,这种约束相对灵活。3)从会计核算的过程来看,财务会计程序方法固定,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灵活,主要面向未来和现在,预测决策信息。4)从信息的报告格式和时间来看,财务会计有规定或公认的格式并且要定期编制(每年1月1日);管理会计主要为管理者作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适时的信息,强调的是信息的有用性,并不注重信息报告的形式。联系:1)都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2)目标相同,都是提供会计信息。3)在信息源上互相沟通、联系,财务会计给管理会计提供主要信息。

9、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比较的特点:利用规定程序和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向企业外部提供信息1)在内容上,中级财务会计

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的一般的经济业务。2)在运用的理论上,中级财务会计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所依据的理论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3)在采用的方法上,中级财务会计所运用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会计方法。 10、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组织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预备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1)会计主题,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应当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为核算对象,反映的是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目的)。会计主体条件:a有一定物资、财产 b要独立经营、独立核算。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决定会计核算方法(非清算)。其作用是a可选择会计核算基础

b是会计分期的基础,也是主体的状态。3)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将公历时间作为会计期间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它是企业分期反映经营活动和总结经营活动的前提。4)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稳定。 1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2)相关性原则,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活动相关联,并且产生直接的影响。3)可比性原则,(横向企业之间同一事项的比较),是指财务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供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4)一贯性原则,是指一个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5)及时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6)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加以理解和利用。7)重要性原则,对企业有较大影响的事项在会计报表中加以说明。

12、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一般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

1

是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按照归属期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2)配比原则,是指一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配合,借以计算确定该期的损益。包括因果关系配比和时间配比。3)实际成本原则。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应从当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价值补偿;而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的发生是为当期、主要是为以后会计期间收入的取得,应由今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来补偿。5)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主义,是指某些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致虚增账面利润、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为准的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成本或费用)

13、财务会计的要素: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按其流动性划分,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2)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有义务,能用货币计量的,这种义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a平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确认;b取得时可确认。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同于收益,也不同于利得(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取得一般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一般确认、理论上的确认)5)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费用的发生往往会引起企业资产的流出和损耗,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需要以取得的收入来补偿,收入补偿费用后,才能形成一定期间的利润。(理论上确认、一般确认)6)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利润永远不能确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确认)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损益表

14、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2

计量是指为了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会计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15、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组成。

16、《会计法》:1)强调会计信息失真的承担者(即企业法人);2)对会计信息的制假负有行政、刑法处罚。 第二章 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货币资金在企业资产中具有最大的流动性。

3、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1)处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能分离。2)加强银行对货币资金收支的控制与监督。3)建立内部审计或稽核制度。

4、广义的现金(扣除长期银行存款,1年以上)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卡存款等内容。

5、我国会计惯例所称现金为狭义的现金,即库存现金。 6、现金日记帐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7、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开户银行的货币资金,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其流动性次于现金。

8、银行存款帐户分为基本存款帐户(只能开立一个)、一般存款帐户(每个银行开立一个;银行不限)、临时存款帐户(无限制)

和专用帐户(有专用款项)。

9、一家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帐户,不得在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帐户。 10、银行支付结算方式:成本低,结算迅速安全。 11、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和普通支票。

12、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帐,不能支取现金。

13、支票一律记名,起点金额为100元,有效期为10天。在制定的地区,转帐支票可以转让。

14、银行本票结算方式:不定额本票起点为100元,要用压数机压印金额。定期本票面额分别为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

15、银行本票一律记名,允许背书转让。银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为两个月,逾期的银行本票不予兑付。

16、银行汇票采用记名方式,允许背书转让,提示付款期限为一个月。 17、丧失的银行汇票,失票人可凭人民法院出具的其享有票据权利的证明,向出票银行请求付款或退款。

18、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收付双方, 必须签有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购销合同,必须具有商品确以发运的证件;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每笔金额起点为10000元,新华书店系统的托收承付结算每笔金额可降到1000元;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3天,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10天。

19、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同城异地均可采用,没有金额起点的限制,适用范围较宽;如果拒绝付款,应在付款期内填写拒绝付款理由书。 20、汇兑结算方式:按凭证传送方法不同分为信汇和电汇两种。 21、信用卡结算方式: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单位卡不得用于10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

22、信用证结算方式:最常用的是即期跟单不可撤销信用证。 23、未达帐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一方已登记入帐,而另一方尚未入帐的收支项目。

2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补充登记法,以对方为标准,对方增加我增加,对方减少我减少。

25、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

26、其他货币资金:1)建立货币资金帐户:借:其他货币资金;2)使用:借:材料采购 贷:其他货币资金;3)撤销。 第三章 应收款项

1、应收款项:是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因经营或非经营活动而确认的,应在短期内收回的债权。一般分为应收帐款(主营业务债权)、

应收票据、预付帐款(主营业务)和其他应收款(辅营业务)等。

2、应收帐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3、应收帐款的范围:1)应收帐款是企业因销售活动引起的债权;2)应收帐款是指流动资产的债权(性质);3)应收帐款是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4、应收帐款应按买卖双方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计价入帐;由于存在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货退回与折让等,使商品交易的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应收帐款入帐价值的确定。

5、商业折扣:是指在商品交易是从价目单所列售价中扣减的一定数额(不影响商品销售价格),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如5%、10%等。 6、现金折扣:又称销货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付款而给予的价格优惠,折扣之多少由客户付款的早晚决定。(总价法影响商品价格,促进收款的策略)

7、总价法:是在销售业务发生时,应收帐款和销售收入接未扣现金折扣前的实际售价作为入帐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对购货方提前付款的鼓励性支出。(客户享受折扣不减少当期的收入,享受折扣作为当期的利息支出,作为销货方当期利息支出) 8、净价法:是将扣除现金最大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帐款和销售收入的入帐价值。(影响应收帐款,未享受的折扣不增加当期的销售收入,如对方未享受折扣,多收的款项作为当期利息收入) 9、坏帐: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及小的那部分应收帐款。由于发生坏帐而使企业遭受的损失成为坏帐损失,坏帐损失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性质:期间费用),故坏帐损失又称坏帐费用。 10、坏帐的确认:1)债务人破产;2)债务人死亡;3)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

11、直接转销法:是指发生坏帐时,将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直接从应收帐款中转销,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12、直接转销法的优点是:处理上比较简便,易于理解;缺点是:坏帐费用的发生与当期销售业务并无联系,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13、备抵法的优点是:1)体现了稳健原则,以避免企业虚增利润;2)体现了配比原则;3)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4、应收票据: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商业汇票所形成的债权,是应收款项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应收帐款具有更大的流动性。

15、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带追索权)和银行承兑汇票(不带追索权)。

16、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中国)和

带息商业汇票。

3

17、应收票据的计价,一般有两种确认方法:1)是按票据的面值确认;2)是按票据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认。 18、 本金*票面利率 票据有效天 票据利息= 12(360) * 数(月数)

19、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银行按票据的应收金额扣除一定期间的利息后的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

20、应收票据贴现的步骤:1)计算到期值(无息:面值;有息:本息和);2)贴现天数计算:从贴现当天开始到票据到期前一天为止实际间隔天数;3)贴现息;4)贴现净值。

21、1)票据到期值=票据票面金额+票据到期利息2)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3)贴现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22、拒付帐务处理:1)商业承兑票据:借:应收帐款 贷:银行存款(到期值);2)或 贷:短期借款(商业承兑票据的特殊帐务处理);3)银行承兑票据:借:应收帐款 贷:短期借款(到期值) 第四章 存货

1、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年以内的或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的,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 2、存货的特点:1)存货是一项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不同于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2)由于存货经常处于不断销售和重置之中,具有鲜明的流动性,是流动资产的一种;3)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3、存货的范围:凡是盘存日期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物品。 4、存货的分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商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按存放地点不同可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委托加工存货、委托代销存货;按存货

的来源可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和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 5、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企业平时只在帐簿中登记的存货的增加数,不记减少树,期末根据清点所得的实存树,计算本期存货的减少数。

6、实地盘存制通常仅适用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进出频繁的特定货物。优点:简便;缺点:失控,推迟成本计算。

7、永续盘存制:又称“帐面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有数量有4

金额的存货明细帐,根据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材料、产品、商品等的收发领退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帐面结存数量和金额。 8、永续盘存制的优点:准确,有利于监控;缺点:工作复杂,容易造成帐实不符。

9、存货如何计价:买价+采购费用 工业 (入库前附带成本)

入库后附带成本=仓储,计入“管理费用” 商业:入库前后附带成本,计入经营费用

10、存货不同的取得方式:1)外购存货:买价+采购费;2)自制存货:全部费用支出;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材料费+加工费+运费+税金;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协议价,评估价;5)盘盈的存货:重置价;6)接受捐赠的存货:对方提供价或重置价。 11、存货入帐价值的确定:事务中,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并不完全相同。

12、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购货价格和入库前附带成本两部分。 13、附带成分:1)一部分是外购存货入库前发生的除购买价之外的合理费用,包括购入存货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挑选整理费用等,即采购费用;2)另一部分是存货入库后到出库以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包括仓库租金、保管费用等,即仓库保管费用。 14、工业企业一般都将存货入库前发生的附带成本计入库存成本,而将仓库保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15、净价法也影响存货的入帐价值。

16、各种存货发出时,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选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

定其实际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方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接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另外商品流通企业还可使用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7、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价值高、数量少的产品;优点:清楚;缺点:复杂。

18、平均成本法:1)全月一次加权平均:适用于定期盘存,;优点:计算简便;缺点:延误成本计算,不准确;2)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永续盘存制,有一定计算基础的企业;优点:计算准确,能随时提供成本材料;缺点:计算复杂;3)先进先出

法:发出价格背离当前市价(是历史成本),适用于货价稳定,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4)后进先出法:符合稳健性原则,发出价格与市场价格接近,适用于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19、期末存货计价和利润成正比; 期末存货计价和当前生产成本成反比。 20、毛利率=销售毛利 / 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销售净额

本期销售净额=本其商品销售收入—本期 销售退回与折让 本期销售毛利=本期销售净额*毛利率

本期销售成本=本期销售净额—本期销售毛利=本期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前后期毛利率基本相同)

21、原材料:是指企业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购入物品,以及购入的用产品生产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物资等。 22、原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23、原材料明细分类核算的财务组织通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两套帐”形式,其核算的工作量较大,而且重复记帐;第二种,“一套帐”形式,亦称“帐卡合一”。

24、原材料收入的帐务处理:1)收到结算凭证的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2)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3)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假入库)。

25、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其优点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成绩;2)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和监督;3)有利于考核耗用材料部门的工作成绩;4)有利于简化会计处理手续。 简化成本计算;

对材料的收、发、存加强了监督控制。

26、采用计划成本计价适用于:计划成本资料核算比较健全准确,成本计划管理核算有一定基础。

27、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使用年限低于1年,单价价值低于规定标准。 28、低值易耗品在生产部门作为间接费用核算。

29、一次摊销法:适用于价值低、易损坏、数量少的产品。优点:

简便;缺点:不能进行监督核算。

30、分期摊销法:适用于价值高、时间长的产品。优点:有利于监督核算;缺点:复杂。(发出时间先调整实际,然后按实际摊销) 31、五五摊销法:按计划摊销,报废时调整成实际或领用月底调成实际。 32、包装物:1)一次摊销发出: 借:生产成本(组成成本) 营业费用 出借 不单独计价 其他业务支出 出租 单独计价 贷:包装物 2)租金押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金) 其他应付款(押金) 押金没收:

借:其他应付款(冲掉) 贷:其他业务收入(价内) 营业外收入(价外)

33、包装物:是为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34、加工成本 : 非应税消费品 材料费 加工费 往返运费

应税消费品 加工完直接出售(含消费税) 加工入库继续再加工(不含消费税)

35、企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计价时,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供选择:1)单项比较法;2)分类比较法;3)综合比较法。 36、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法:优点:主要表现为对存货的计价比较谨慎或稳健;缺点:1)该法违背了一致性的会计原则;2)该法的使用会导致存货数据的不可比性;3)该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歪曲前后各期的利润水平;4)该法的使用实际上是采用了与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相背离的存货计价基础。

5

第五章 投资

1、投资: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外的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期货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对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等;狭义的投资一般仅包括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

2、投资的特点: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相资产;2)投资于其他资产一样,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3、按照投资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4、短期投资:目的:保持流动性,持有期限短,易变现。特点:1)很容易变现;2)持有期限较短。

5、长期投资:目的:1)取得受益;2)控制;3)兼并。 6、按照投资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债权性投资(债券,风险小,收益较低)、权益性投资(普通股,风险大,投资收益不确定)、

混合性投资(优先股)。

7、短期投资的取得:买价

相关费用 手续费 利息股利 税金 8、1)短期帐面价值=买价+佣金—应计利息 2)一次还本付息,利息不计 (分次)

9、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有三种:成本法(中国过去)、市价法(直观)、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10、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一般按期末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作为市价。

11、我国投资会计准则对短期投资要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 12、短期投资的处置,主要是指短期投资的出售、转让及到期收回债券投资的本息等业务。 13、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1)购入: a购入时间、利息 一次(单独计入债券成本) 分次

b相关费用 费用少——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费用多——计入成本(单独) c折价溢价 单独计入成本 2)持有:

a摊销折(溢)价 方法 6

摊销时间(购入至截止日) b摊销相关费(直线法)

c计息(不改变每期利息额,但改变投资收益) 3)出售:

a未到期 冲折溢价,相关费

计息(前后)

b计盈(赔)“投资受益”

14、实质 每期溢价摊销减少当期投资收益 每期折价摊销增加当期投资收益 15、影响实际利率的原因及表现:

1)“两低一高”两低: 票面额、实际利息额 一高: 溢价摊销 2)“三高” 投资收益 面值 债券摊销

16、部分处置某项长期债权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处置的成本,并按相应比例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17、长期债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除债券) 18、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 19、控股超过20%,采用权益法核算; 控股20%以下,采用成本法核算。

20、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具体应按以下情况分别确定: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超过帐面价值,作为“资本公积”项目,低于帐面价值,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3)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或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为权益法和算时,按原帐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21、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

22、成本法的本质:一般不改变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特殊情况下可能改变(持有期间发以前年度的股利)。

23、成本法的缺点:投资企业在帐上无法反映出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

24、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游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25、权益法的本质:根据受资企业盈、赔、发调整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 26、我国投资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 27、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出现差额,增加或减少投资受益,分10年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应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 第六章 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2、固定资产的特征:1)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2)目的是供企业经营使用;3)长期使用但寿命有限;4)带来可衡量的未来经济利益;5)属于资本性支出。 3、按是否拥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两类;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可分为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两类;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可分

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三类。 4、土地:不提折旧 所有权归国家

5、固定资产计价:一般按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1)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置、建造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2)*重置价值,是指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状况下,重新购置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3)净值,亦称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价值减去已提价旧额后的余额。

6、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即原始价值)入帐。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其入帐价值的确定也有所差异。1)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含增值税+关税)加上支付的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附加费用作为入帐价值记帐;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帐价值记帐;3)股东投入的固定资产,可以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

协议约定的价格记帐(双方协议嘉);4)用其他资产交换的固定资产,其入帐价值应按换入或换出资产中选取较为可靠的公允价值来确定;5)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帐;6)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即更新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记帐;7)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证记帐,(按对方提供价格,若没有,则按市场价或评估价记帐);8)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帐。 7、固定资产借款利息的处理: 筹建阶段:计入“开办费”

建设阶段:计入“在建工程”(增值税金资本化) 生产阶段:计入“财务费用”(费用化) 清算阶段:计入“清算费用”

8、已入帐固定资产价值的调整:通常不得任意变动,担当某些情况发生时,可以按规定对其帐面原价作出调整,如: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评估;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之;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9、固定资产价值减值的处理:冲减固定资产价值减值准备,并确认为当期损益。

10、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的来源方式,主要有购置、自行建造、股东投入、用其他资产交换取得、融资租入、接受捐赠和盘盈等。不同来源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帐务处理也不尽相同。 11、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可以采用以现金购置和赊购两种方式。 12、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13、在存在补价的情况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含25%),则是为非货币性交易;高于25%时,仍应作为货币性交易。

14、非货币性交易可以分为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两种。

15、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帐价值。

1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承租方应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

7

特点: 1)提折旧 2)入报表 3)登帐本

17、折旧:这部分随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因实物磨损而转移的那部分价值,称为折旧。其实质是:损耗的价值补偿。 18、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1)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2)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在价值上的损失。

19、从本质上讲,折旧也是一种费用。

20、影响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基本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和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1、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1)我国企业会计实物中,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2)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规定:

当月增加,当月不提下月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a房屋和建

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c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e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f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g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 22、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1)直线法:a按某项固定资产计算的,称之为个别折旧率或单项折旧率;b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c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以上三种折旧率各有其优缺点,会计实务众多采用的是

分类折旧率)2)工作量法:a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单位工作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时折旧额 预计总工作小时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小时 b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折旧额 预计总行驶里程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行驶里程 8

c按台班计算折旧(工作班次法): 单位台班=(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折旧额 预计总工作台班数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台班数

3)加速折旧法:a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残值):(原值—残值+清理费)/2;b年数总和法:用不变的净值作为各年的折旧积数。 23、加速折旧法:支持这种方法的理由在于:1)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逐年递减的,而固定资产的修理维护费用却是逐年递增的,如果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提折旧,一方面可以使用固定资产的服务效能与费用相配比,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各期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得以均衡;2)这种方法更能体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形损耗对折旧的影响,采用该法将固定资产价值的大部分在其使用的早期收回,可以减少固定资产因其技术被淘汰而提前报废时发生的损失,同时也可承担未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影响等;3)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加速折旧法可以递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间,这符合谨慎性原则。

24、固定资产的改良:更新改造、改变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的修理:不改变固定资产原值,不改变折旧年限。 25、对企业改良后的固定资产成本,应按原有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改良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改良过程中的支出来确定。 26、固定资产大修理,其特点是:每次修理间隔时间较长,修理范围比较大,修理费用支出较多,发生次数较少。 27、

固定资产清理

支出 1)清理净值 1)清理收入 2)清理费

3)营业税 2)转净损失 4)转清理净收入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第七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有偿取得或自创的,

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但不具有物质实体的资产。 2、无形资产的特征:1)无形资产没有事务形态;2)无形资产是为企业使用、而非为销售所持有的资产;3)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受益;4)无形资产必须是企业有偿取得的;5)(购买)价值不易确定。

3、无形资产的分类:1)按能否辨认划分,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2)按其取得方式划分,可分为外来的无形资产和自创的无形资产;3)按其有无期限划分,可分为有期限无形资产和无期限无形资产。

4、已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按照取得无形资产时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入帐。

5、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

1)时间的确定: a孰短原则 法律 时间上有规定 合同 文件 b如无规定,按不短于10 年摊销

2) 方法上: a直线法折旧 平均折旧 不设折旧帐户 b不留残值

6、无形资产的转让: 1)出售所有权,要冲减净值 (二者都属于辅营业务)2)转让使用权

7、商誉:是指企业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由于商誉好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以及由于有效的广告宣传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8、商誉的特点:1)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的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2)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3)在企业合并分立时可以确认的商誉的未来经济效益,可能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关系,商誉的存在,未必一定有为建立它而发生的成本。

9、商誉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外购的,但按照各国公认的一般会计原则,只有当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个企业时,所支付的价款

超过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才能作为商誉入帐。 10、商誉价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观点:1)一是认为商誉是潜在超额利润的价值,商誉价值的计算应按直接法计算;2)二是认为商誉是净资产的购买价与其现行价值的差额,商誉价值的计算应按间接法计算。

11、负商誉:如果当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个企业时,所支付的价款低于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差额即为负商誉。(负商誉普遍存在于经营不善的企业)

12、递延资产的特性:1)递延资产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2)递延资产具有集合费用的性质。

13、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以外的各项资产,主要包括特种储备物资、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和诉讼中的财产等。 第八章 流动负债

1、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现时存在的、由过去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所形成的一种义务;2)负债是一项能用货币计量或确切估计的债务;3)负债是企业在将来要以转移资产或者提供劳务等方式予以清偿的义务;4)负债只有在偿还,或债权人放弃债权,或情况发生特殊变化后才能消失。

2、将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区别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负债还可以按其偿还形式分为货币性负债和非货币性负债。 4、根据将来应付金额是否肯定,将流动负债分为以下三类:1)应付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2)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3)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

5、应付帐款: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等物资或接受劳务等而发生的债务。

6、应付帐款的帐务处理:1)应付帐款入帐时间的确定(一般入帐时间),应以所购买物资的所有权已转移或接受的劳务已发生为标志;2)应付帐款入帐金额的确定,一般按实际应付金额即发票价格入帐,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帐(总价法、净价法)。 7、应付优先股股利和利息;普通股股利金额无法确定。 8、我国向企业开征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7%)、(资源税等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9

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等其他税金。) 成本费用税

9、在应交增值税会计核算上分为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分别核算。

10、小规模纳税企业的特点是: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11、小规模纳税企业在会计处理上的规定是:1)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无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均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由销项税额抵扣,而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2)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算;3)小规模纳税企业仍然使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但不需要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中设置专栏。

12、消费税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一旦出了生产环节,进入流通领域不再交纳增值税。

13、应付工资总额: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具体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非工作时间的工资以及其他工资。 14、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应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核算。

15、应付福利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医药费(个人消费)、医疗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以及按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16、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17、或有事项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2)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4)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

18、或有事项的计量:1)最佳估计数的确定;2)预期可获得补偿的处理。

19、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的会计处理:1)产品质量保证;2)未决诉讼。(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即预计负债,不仅要通过“预10

计负债”科目进行核算,而且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20、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21、或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或有负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而形成的;2)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22、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23、对于或有资产一般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还应作相应披露。在进行或有资产披露时,企业应特别谨慎,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误以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 第九章 长期负债

1、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其在一年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2、长期负债除了具有负债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债务偿还期限长、债务金额达等特点。

3、举债的优越性:1)举债不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能保证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2)举债的成本通常较低,而且还能达到节税功效;3)举债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4、举债的不利一面,主要有:1)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减少股东的剩余收益;2)必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应债务的增加而上升;3)影响企业财务运作的灵活性。

5、长期负债一般根据长期资金筹措方式的不同分为应付公司债券和长期应付票据两类。

6、借款利息: 筹建期间计入“递延资产” *建设期间计入“在建工程” *生产期间计入“财务费用” 清算期间计入“清算损益”

7、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对外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8、公司债券的实质:是一种长期应付票局。

9、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

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2)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3)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4)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10、公司债券的分类:1)按发行方式分类,可分为记名公司债券、

无记名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2)按有无担保分类,可分

为有抵押公司债券(公司债券)、信用公司债券(银行国库券和金融券);3)按还本方式分类,可分为定期还本公司债券、分期公司还本债券。

11、债券其凭证要素主要有:1)债券面值;2)债券利息;3)付息日;4)到期日。

12、债券发行价格=到期偿还本金市场利率计算的现值+各期票面利息按市场利率计算的现值

=债券面值*1/(1+市场利率)期数

+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年金现值系数 =F*1/(1+i)n +A*[1—(1+i)—

n]/i

13、 溢价=票面利率>市场利率 折价=票面利率<市场利率 平价=票面利率=市场利率

价格=债券 * 复利现 + 每期 * 年金现 面值 值系数 利息 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1 复利现值系数<1

14、如果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是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债券发行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造价,其他债券发行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15、 债权溢价摊销投资收益减少每期利息支出 债权折价摊销投资收益增加每期利息支出

16、剩余的发行费折价或溢价一次全部摊销,计入营业外收支科目。 17、提前从证券市场上用现金收兑 一次还本付息,注意:持有期间全部利息。 18、 摊多长时间 剩余多长时间

时间问题 一次还本付息

分次偿还(不存在利息问题)

19、 1)相关费 数量少 财务费用 长期负债 数量大 递延资产 2)利息 购入时:发行出售不是 同一个月 持有期间利息 提前出售利息 3)摊销 折价=增加每期财务费用 溢价=减少每期财务费用 相关=增加每期财务费用 20、*(计算)债券 发行价格计算 实际利率法摊销

21、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22、债务重组的方式:1)以资产清偿债务;2)债务转为资本;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

23、债务重组的帐务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债务重组日的确定;债务重组日是指债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2)区分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 24、债务转为资本,其帐务处理步骤如下:1)第一步,确定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2)第二步,确定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债务重组收益(同损益)。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也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2、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关系:1)联系:二者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2)特征区别:a所有者权益既是一种财产权利,又是一种剩余权益;负债是一种债权,是一种优先索偿权;b所有者权益是一种来自于投资行为的权利(决策管理权、盈利权);负债只有对本息的索偿权;c所有者权益具有长期性;负债具有固定期限;d所有者权益取得时有计量的直接性,在持有期间有计量的间接性;负债确认(计量)具有直接性;e所有者权益构成内容复杂,要素多,价值变化,可增值;负债价值量

11

较稳定;f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与企业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负债与企业组织形式无关系。

3、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1)独资企业,是指由单个出资者出资设立的企业,业主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的清偿责任;2)合伙企业,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3)公司,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企业法人。

4、公司具有如下特征:1)公司具有营利性;2)公司具有社团性;3)公司具有法人性。

5、公司可依不同标准,分为:1)有限责任公司,特征:第一,股东责任具有有限性;第二,股东出资具有非股份性;第三,公司资本具有封闭性;第四,公司组织具有简便性;2)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特征:第一,股东责任具有有限性;第二,资本募集具有公开性;第三,股东出资具有股份性;第四,公司资本具有证券性。 6、股份公司设立有发起式和募集式两种。

7、发起式设立的特点是:公司的股份全部由发起人认购,不向发起人以外的人募集股份。

8、募集式有定向募集和社会募集两种。

9、采用募集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本,其发起人认购公司发行股票不得少于股份总额的35%。

10、在不同的企业组织,所有者权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1、股份依照股东享有的权利义务和承担风险的大小,可将股份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12、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1)收益分享权;2)参与管理权;3)剩余财产分配权;4)优先认股权。

13、优先股具有以下特征:1)优先分得股利权;2)优先分得剩余财产权;3)优先股不享有公积权益;4)通常没有表决权;5)具有双重性质;6)优先股股票通常设有面值。

14、按照持有股份的股东是否具有参与公司经营表决权,股份可以分为有表决权股份和无表决权股份两种。

15、按照股份是否以确定的金额表示,可将股份分为额面股和无额面股(中国不允许)。

16、按照股票上是否记载股东姓名,可将股份分为记名股(中国)12

和不记名股。

17、核定股本:亦称授权股本,指公司章程中所规定的股份数与每股面值乘积之和。 (理论)

18、实收资本:亦称为已发行股本,指公司在核定股本范围内实际发行的股本。(实践)

19、未发行股本(没上市):指核定股本中尚未发行,但在公司认为必要时仍然可以继续发行的股本。

20、流通在外股本:指公司已经发行股本中在外流通且没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

21、库藏股票,亦称库藏股本,指已经发行而因特殊原因又由公司收回,但并未注销的股本。

22、已认购股本:指未发行股本中已经由认购人认购,但因股款尚未收取或者收足而尚未发行的部分股票。

23、股票发行由三种情况:1)溢价发行;2)折价发行(中国不允许);3)面值发行。

24、包销股票方式:首先核算手续费 1)平价发行:手续费从当期收入中扣除,计 入当期“财务费用”或“递延资产”; 2)溢价发行:手续费从溢价额中扣除。 数额大计入“递延资产” 数额小计入“财务费用”

25、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认股款”科目的借方余额可以列入流动资产项目之下,“已认股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可以列入股东权益项目之下。

26、证券合并发行,其分配方式可以按照如下三种情况进行:1)如果联合发行的各类证券都有公允市价,应当按照公允市价比例进行分配;2)如果联合发行的几种证券种只有一种证券有公允价值,那么,可以按照市价首先确认该种政权的入帐价值,并将它从发行总收入中扣除(有市价按市价,无市价按面值比例分配);3)如果联合发行的证券均无市价,应按面值进行分配。 27、认股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规定价格向公司认购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28、如何取得优先股 1)老股东

2)拥有认股证

29、拥有优先认股权是股东的一项权利,当股份公司增发新股时,股东行使认股权,一方面可以保持老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保证老股东在公司应得的权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可以获得额外的利益。 30、我国股份公司增发新股是按照老股东所持有股数的一定比例配给的,即增资配股。

31、含权股是具有认购新股权利的股票; 除权股是指没有认购新股权利的股票。

32、由于认股权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所以公司在决定增发新股时,一般都向老股东发行认购股证。认股证是指证明拥有认购新股权利的一种书面凭证。老股东可以凭借认股证认购新股,也可以将认股证转让他人,从中获利。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低于其市价越多,那么认股证的价值也就越大。

33、虽然认股证具有价值,但如果公司仅仅向股东发放认股证,则公司只需做备忘记录,注明认股证的数量、可认股的股票数及其价格即可,不必进行帐务处理。如果公司在发行诸如公司债券、优先股等其他证券时附发认股证,那么公司需要作相应的帐务处理。此时,公司应当设置“已发认股证”科目,该科目如有余额,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入投入资本的一个项目。 34、成本法:收回库藏股不考虑发行价格,收回后再发行考虑收回价格(计盈赔)

面值法:收回库藏股考虑当时发行价(计盈赔),如果再发行不考虑盈赔

35、采用成本法时,库藏股票的成本应作为股东权益总额的减项;而采用面值法时,库藏股票应直接列为股本的减项。 36、股本 比例中冲减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全部局部中冲减 未分配利润

37、公司增加资本的途径主要有三条:1)一是资本公积金转赠资本;2)二是盈余公积金转赠资本;3)三是股东投入资本,它可以是公司原来的股东再投入资本,也可以吸收新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本。

38、公司减少资本的原因大体上有两种:1)一是资本过剩而减子;

2)二是企业发生严重亏损因而需要减资;3)三是违法经营、国家有特殊规定。

39、减资要考虑股票发行成本(股本、盈余公积)。

40、如果购回本公司股票所支付的价款低于股票面值,那么,差额部分应当列作资本公积。 41、因严重亏损而减资:

1)放在帐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方); 2)当年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补亏;

3)如当年有盈利,用利润补亏,不作会计分录。

42、资本公积在转增资本时,按各个股东在实收资本或股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转增各个股东的股份。

43、资本公积的内容包括:资本溢价或股票溢价、资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实物资产等。

44、接受货币资金捐赠为资本公积特例。

45、留存收益:是指公司在历年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净利润留成于公司内部的积累额,包括盈余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 46、盈余公积的种类: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公司制企业均提)和

任意盈余公积两部分。

47、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但以转增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为限。

48、盈余公积的用途:1)弥补亏损;2)转增资本;3)分配股利。 49、弥补亏损的来源大体有三个:1)由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企业亏损在规定期限(现行税法规定为五年)内可由税前利润弥补

(国有企业一旦亏损,经税务部门批准,5年内以税补亏,不再交税);2)由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超过规定的亏损弥补期限,

如仍有未弥补亏损,应用税后利润弥补);3)用盈余公积弥补。 50、公益金在总帐上不允许减少,只允许明细帐上增减。 51、发放股利形式较多,较为常见的股利形式有现金股利、财产股利(中国不允许)、负债股利、清算股利(不算常见)、股票股利等。

52、股利的会计处理还与几个特定的日期有关:1)宣告日;2)股权登记日(又称除息日);3)付息日。

13

53、发放股票股利只是减少留存受益,增加了股本,既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也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的款项。

2、收入的特征:1)收入的来源应是企业的日常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2)收入的表现形式,包括a、各种资产或资源的流入b、负债的清偿c、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两者兼而有之;3)收入的结果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 4、收入与利得的区别:1)形成的来源不同,收入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而利得来源于企业偶发的经济业务;2)揭示的形式不同,收入要以总额并按照配比原则,与其相关的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反映;而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在会计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

5、按照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主次分,可以将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6、收入的确认实际上是指收入在何时入帐,以何种价格入帐,并在利润表上反映。

7、收入确认的方法:1)生产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完工时确认收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型设备和工程,如水电站);2)销售法,是指在销售成立时确认收入的一种方法;3)收款法,是指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的一种方法。

8、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9、销售退回,应分别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处理:1)第一种情况,若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这时只需将已记入“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转回“库存商品”科目;2)第二种情况,若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后,不论是当年销售的,14

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一般均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如该项销售已经发生现金折扣或销售折让的,应在退回当月一并调整;企业发生销售退回时,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当期销项税的,应同时用红字冲减“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销项税额”专栏;3)第三种情况,若销售退回属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商品并在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日之间发生的,则除应在退回当月做相关的财务处理外,还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冲减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和税金;如该项销售在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已发生现金折扣或销售折让的,还应同时冲减报告年度的相关折扣、折让。 10、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收益减少或增加 (1)收益增加或减少 亏损 亏损 (2) (2) 11、因以前月份或以前年度销售退回,对退回产品的入库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1)本月退回的商品,如本月有同种或同类商品销售的,销售退回商品,可以直接从本月的销售数量中减去,得出本月销售的净数量,然后计算应结转的销售成本;2)单独计算本月退回商品的成本。退回商品成本的确定,可以按照退回月份销售的同种或同类商品的实际销售成本计算。

12、费用:狭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财务会计中的费用通常是狭义上的概念。 13、 费用

生产经营费用 非生产经营费用 (罚款、所得税、 生产费用 经营费用 营业外支出) (期间费用) 完工产 在产品

品成本 成本 管 财 营 理 务 业

材 人 制 材 人 制 费 费 费 料 工 造 料 工 造 用 用 用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用 用

14、成本和费用的区别:1)从费用发生的表象看,顺序不同:费用在先,成本在后;2)实质不同:a对象不同,生产费用面向的是产品;b遵循权责发生制不同。

15、费用的特征:1)费用代表企业资源的流出,与资源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正好相反,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支出;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16、按费用的经济内容(会计要素)分,可分为:外购材料费用、

外购燃料费用、外购动力(前三种称劳动对象)、工资及职工福利费用(劳动力价值)、折旧费用(劳动手段)、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后三种称其他)。劳动对象+劳动力价值+劳动手

段=理论成本

17、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可分为;1)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18、按照费用与产品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费用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分为基本费用和一般费用。 19、费用的确认原则: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因果关系确认费用;2)采用一定的分摊程序,系统和合理地分配费用(待摊、预提、累计折旧);3)在支出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

20、费用的计量原则:这里的历史成本所依据的是企业发生的实际成本。 21、费用的核算主要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22、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1)对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应否开支,开支的费用应否计入产品成本;2)将应该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要素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成本;3)对于有月初、月末在产品的产品,还应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即将本月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费用,计算各种完工产品的成本。

23、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24、企业在计算出应补贴数额后,应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实际收到补贴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补贴款”科目;结转利润时,再将补贴收入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25、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差额,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回。

26、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1)会计核算时作为收入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不作为收入处理,如购买国债;2)会计核算时不作为收入处理,不计入当期损益,而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作为收入,需要交纳所得税,如自产产品用于工程或用于捐赠;3)会计上作为费用或支出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予以扣除,

而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不予扣除或只能按比例扣除,如餐饮费。 27、递延税款:

规律 1)年限从长 短: 借:递延税款 应交税金先 + 在核销时 – 2)年限从短 长: 贷:递延税款 应交税金先 – 在核销时 + 帐: 递延税款

(1)少计费用 (1)多计费用 (2)结转 (2)结转

28、时间性差异:是指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差额,在本年度发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 29、应付税款法:永久性差异的核算方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方法

30、纳税影响会计法,当税率发生变化时,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15

31、递延法:当开征(或启用)新税率时,一律按新税率处理。 32、递延法的优点:比较简单;缺点是:在税率变动或征收新税之后,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递延所得税可能不表示所得税的实际结果,即企业在以后年度承受的将于以后年度转回的现存的时间性差异的结果。

33、债务法:对纳税的影响额=Σ差异额*(旧税率-新税率) 直线法下:

(旧税率-新税率)= 1)括号为正: 贷:递延税款 2)括号为负: 借:递延税款

34、利润分配的步骤:1)亏损的弥补;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提取法定公益金;4)向优先股股东分配股利;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6)向普通股股东分派股利;7)利润分配的年终结转。 第十二章 会计报表

1、会计报表:是以表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2、会计报表的作用:1)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2)反映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3)有助于评价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4)有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3、按照会计报表的编报时间,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又称中期报告)和年报。

4、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5、按照会计报表反映财务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会计报表和动态会计报表。

6、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7、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简洁、报送及时、手续齐备。

8、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动态报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9、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包括表首标题,报表主体和注释三部分。 10、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两种格式:一种是账户式;另一种是报告式。 11、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如16

年度、季度、月份)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2、利润表常见的格式有两种,即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中国适用)利润表。

13、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14、现金流量表的作用:1)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能力;2)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3)现金流量表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15、现金:不仅包括“现金”账户核算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现金=货币资金—长期存款)

16、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三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17、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1)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2)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也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重要理财、也可反映,但不影响表内计算);3)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这些变动会引起现金流入和现金支出。

18、现金流量的分类:1)经营活动及其现金流量:a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Ⅱ收到的租金;Ⅲ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Ⅳ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回)b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Ⅰ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Ⅱ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Ⅲ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Ⅳ支付的增值税款;Ⅴ支付的所得税款;Ⅵ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2)投资活动及其现金流量:a投资活动流入的现金(Ⅰ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Ⅱ分得胜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Ⅲ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Ⅳ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b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Ⅰ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Ⅱ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Ⅲ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3)筹资活动及其

现金流量:a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Ⅰ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Ⅱ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Ⅲ借款所收到的现金)b筹资活动流出的现金(Ⅰ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Ⅱ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Ⅲ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Ⅳ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Ⅴ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Ⅵ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

19、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资料;2)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确定本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数额;3)分析除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外的所有账户资料的增减变动,并通过具体的账簿纪录,查明是否与现金流入或流出有关;4)将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结果与步骤2中的本期现金净增加(减少)额相核对,如果两者相等,表示编报数字正确无误,据此可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5)根据充分揭示的原则,对于非现金投资、筹资等重大理财事项以及会计政策的变化,要以附表或其他方式加以充分披露。 20、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排列)方法:1)间接法,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直接法,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为起算点,分别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本期各项收支,分析推算为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以现金收支表达各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凡帐上原分录借记或贷记现金的,在分析中应视其生产原因或运用去向,分别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取代。

21、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程序(方法):1)工作底稿法;2)T形账户法。 现金流量表(附表)采用分析法编制。 22、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是:1)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2)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3)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法中的相应部分;4)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5)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23、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程序,具体步骤如下:1)第一步,将资

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2)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主营业务收入”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p510---517p) 24、 **现金流量

(1)现金流入 (1)现金流出 (2)结转 (2)结转

第十三章 会计报表附表和注释

1、会计报表附表有以下几类:1)反映有关经营成果的附表,如

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2)反映有关财务状况的附

表,如存货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在建工程明细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2、会计报表的注释可采用为尾注说明、括弧说明(旁注)、前后参照、备抵与附加账户、补充报表等方式。

3、会计报表注释的内容:1)基本会计假设;2)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和呈报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a合并政策b外币的折算c收入确认d所得税e存货的计价f长期投资的接算g坏帐损失的核算h借款费用的核算i其他;3)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具体内容:a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b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c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认的理由;4)会计估计变更(或有负债);5)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a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b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c会计估计错误d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e漏记已完成的交易f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g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h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6)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可分为两类,a一是调整事项b二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称作非调整事项;8)或有事项;9)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情况。 第十四章 会计报表分析

1、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在于: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2、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2)评价

17

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1)趋势分析法:a横向分析法,(不同时间)又称多期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b纵向分析法,(同一时间、不同内容)又称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垂直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

4、财务比率分析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指标;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指标;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 5、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1)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a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b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速动负债

年初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年末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c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2)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a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b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 *100% 所有者权益总额

c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d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 e有形净值负债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无形资产净值) *100%

6、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赊销净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 回、折让、折扣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0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18

3)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4)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总资产平均余额 7、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 *100% 销售收入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2)销售利润率= 净利润 *100% 销售收入

3)投资报酬率= 净利润 *100% 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 产总额)/2

投资报酬率= 销售收入 * 净利润 总资产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 =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净利润+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100% 总资产平均余额

4)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 益平均余额)*100% 5)每股收益=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利 6)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净收益) 7)股利发行率= 每股股利 *100% 每股净收益

8)股票获利率= 普通股每股股利 *100% 普通股每股市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