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名着导读
作者简介
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文物研究家。 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46 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着《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1988 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
其特异的 \" 生命形式 \"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
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
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
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 :《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 :《边城》、《长河》。
内容精要:
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
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
于是商量双双殉情。男的首先服了毒。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
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年纪
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但是老祖父不
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
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然而天保的事让傩送知道了。傩送同时也让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难兄难弟原来皆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傩送想了一个主意,在月夜两人同过碧溪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谁得到回答,谁就娶翠翠。
在那个月夜,翠翠被歌声打动了。老祖父都看在了眼里。可是,老祖父却不
知道,那晚只有傩送一个人在唱歌,天保没有生就一副好的歌喉。而老祖父却以为是天保赢得了翠翠的心。当他向天保说起翠翠听到歌声时的感受时,天保明白
了一切。于是,他驾船远行了。然而,他的船偏偏遇险,天保死了。天保的死使顺顺和二儿子傩送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他们都觉得这跟老船夫和翠翠有关。
就这样,傩送带着莫名的悲哀也下了桃源。老船夫在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那个暴风雨的夜里突然去世了。顺顺说接翠翠到他家,等傩送回来完婚。但是,翠翠更想留在溪边的小房子里等待。祖父的朋友老兵马陪翠翠渡过了几个夜晚,把她以前不知道的事,全告诉了她。祖父怎样为她的婚事奔波,两兄弟之间的争夺。老兵马与翠翠做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有关评价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
的美学理想, 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被人们誉为 “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
“田园诗的杰作” 。表现的是一种 “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即边地的小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品,《边城》是一个温
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写作背景:
沈从文是带着年青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于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
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人物形象分析
( 1)翠翠: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
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
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
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
情纯洁真挚。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
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
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
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
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着。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
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 2) 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
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
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 天保兄弟
天保: 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
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
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
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
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
,“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 ,可以 是 了 情和 情而死。
也正是他孤独的 宿。天保真 善良,但缺乏 送的 ,他 翠翠,可又犯 :
“翠翠太 ⋯⋯”在 情里 着世俗的 。
送: 外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 情不 任何物 得失。他也可以 孤独地追求 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 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 泊到什么地方。文章主旨
城描 了一幅民 淳朴的 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 情、 情、人与人之
的友 之情的美 ,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 是植根于当地悠 史土壤里的“ ”的那种自甘 苦而生性达 、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 是在古老 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 埃的“翠翠”“天保”
“ 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 雨而其志不渝的 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 的 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 的善意和坦 ,反映着他 美好人性的 和已被 代文明 和破坏的 美德的呼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
【可能考到的问题】
1、 述 《 城》 “美”与“ ”的理解。
《 城》以撑渡老人的外 女翠翠与船 的两个儿子天保、 送的 情
索,表达了 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 的社
会相 比, 直就是一 脱离 寰的“世外桃源”。在 世外桃源中生活
的人 充 了原始的、内在的、本 的“ ”。正因 “ ”才使得川湘交界
的湘西小城、酉水岸 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 在一 ,
各人 得的一份哀 , 人 ‘ ’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 明”。《 城》正是
通 抒写青年男女之 的 情 、祖 之 的真 、 里之 的善良互 来表 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 翠翠、 送的 情悲 ,去淡化 的黑暗与痛苦,去 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 ”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2、《 城》翠翠的形象分析。
要点:翠翠的品性美、童 美和 情美。
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 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 埃。她乖巧伶俐又 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 嫩,而她在恋 中所表 出来的情 美, 更是
真切感人。翠翠 “ ”的到来是 着既向往又担 的复 心理的。她“成熟中
的生命, 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而 正是一个情 初开的少女心理最 致入微的生 写照,洋溢着 和美的柔情蜜意。当
翠翠想到自己走后, 的孤独、凄苦、 心与焦 ,她又不免担 起来。于是 真地 :“ ,我一定不走⋯⋯” 是怎 一幅充 祖 之 的人 情画啊。
3、《 城》究竟是牧歌 是悲 ?
部小 通 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 送的 情悲 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 。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 也是如此,她 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 脱 种命
运的途径。 人与人之 的隔膜与相互不理解 , 最 落得“翠翠在渡口孤独地等候
送的 来 \" 。悲 情 又是同作者的泛神 的哲理感悟相融 的 , 具体表 在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日 似乎通人性 , 黄狗也写得极富灵性。作者是有意将自然力的破坏同善的不幸布置在一起 , 生 烈的悲 效果。沈从文通 《 城》 部 情悲
,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 美了 民淳良的心灵。关于《 城》的主旨,用
沈从文自己的 就是,“我要表 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4、 述关于翠翠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翠翠在祖父的安慰中睡着了。第二天,翠翠 渡船不 了,白塔塌了,老人也死了。在葬礼上,翠翠明白了之前所不知道的 多
事,她哭了一个夜晚。最 ,渡口只剩翠翠守着那个破碎的梦:那人也 永 不回来了,也 “明天”回来。
5、作品所描写的 境表 出哪些特点?
景美 :湘西山城充 了安静活 、生机盎然的 景美,天朗、 、水清。
个健康、自然、 美的世界。
俗美 :中秋夜,青年男女用 歌的方式在月夜下 吐 慕之情;每到端午 ,家家 到河 、上吊脚楼 看 舟 ,参加在河中提 子的活 ,正月十五夜晚,舞 、耍 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 之中⋯⋯ 些山花流水般的 俗画笔,散 着泥土的清香, 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人性美: 湘西民 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 送, 有士兵、水
手、 往的商旅,尽管物 条件并不相同,但 朴、 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
的,都具有一种 的善良、原始的可 ,他 表 了一种“ 美、健康而又不
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 文明的 染, 寂寞,
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6、作者 何要把 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作者创作的用意在于要把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
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
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他主张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
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性美做了理想化的表现。小说灵气四溢,犹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曲古
老人性的绝响。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
7、艺术成就
牧歌田园风格
现代批评家常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生活相对照的作品,都称作牧歌式的作品。
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 风景画,溪边的碾坊、水车,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河岸的白塔、青崖、黄狗,山
上的翠竹,丛林,鸟语,乃至自然界的雾霭风雷,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置
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
《边城》还充分地描绘了湘西边地 风俗。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沟下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这一幅抒
情诗般的风景风俗画卷,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这风景美与种种光
彩夺目的 人情美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淳朴、美好的天性。。
沈从文以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
化小
沈从文的 献在于 造了 意的抒情小 文体。他 上是把 和散文引 了小 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 大了小 的表 域及其 美的功能。他注意意境,表 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 重在 俗,重在人情,使 美与平
庸交 ,淳朴,健康与原始,蒙昧并存。他的 法是“ 化”,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景的描 尽是融入 朴的生活情致之中,人和自然合一,或者自然 境
成了人性的外化。如《 城》自然景致如此之美,就 和着作者的情感,回 ,想象,无 不在体 作者的 美追求。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
的投射、 情人物的 置、流 的抒情笔致等,共同造成 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看小 中写翠翠梦里听到 送在山崖上 她唱歌一段,糅想像、幻境、
想于一体,字里行 灌注着流 的意 ,是沈从文的抒情韵致的典范。
出色的心理描写。
作者关于以一种 致入微、逼真 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的 秘。心理描写(如第六章最后她望云遐想),“⋯⋯她有 仿佛孤独了一点,受坐在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 星凝眸。祖父若 ⋯⋯她 点害羞情 , 地 :在看水打
架。“ 里展示了一个山村少女 天真,害羞迷惘的心灵: 萌 的 情 着她,她感到有一种新的 西 了她 的生活,但又因涉世不深,感情幼稚, 必引来她内心的迷乱和孤寂,也羞于 任何人 出,哪怕最 近的
也休想知道。”梦中灵魂 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 , 仿佛 的各 着 , 上了白塔 , 下了菜园 , 到了船上又复 崖半腰 -- 去作什么呢 ?摘虎耳草 ! “ 是翠翠的梦境,也是 情的梦境; 种大胆奇特的想像,梦境正是翠翠 送 情的
真实感受。 这样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美的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