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萎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蒋山:即钟山。②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立”三句描写与友人醉饮钟山时的情景,“日暮”“天寒”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出离别时的伤感。
B.“雪”象征纯洁,“梅”象征清高傲岸,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说明两人志同道合,友谊纯洁高尚。
C.“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借哀景写哀情,白石岗芳草萋萋,景物美丽,却没有同游之人,心中充满了愁绪。
D.“多情山鸟不须啼”,是对“一片闲愁”的强调,意思是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悲啼,心中自然会惆怅不已。
15.这首词的上下阕结尾各用了什么典故?借助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6分) 【答案】 14.C
1
②
①
15.(6分)①“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直接引用《诗经•采薇》中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接引用司马迁赞颂李广的话,赞颂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每点3分,陈述典故各一分,分析感情各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 “断云”
句写水面上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
①
②
③
开阔、苍茫的画面。
C. 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 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
2
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15.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
14、A 秋天景色有误 15、
①拟人手法的运用。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 ②远近结合(视觉)
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每点两份,手法一分,分析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汉水东流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注】①淳熙四年(1177)年春,稼轩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官江陵知府(今湖北省江陵县)兼湖北安抚使。此词为是年送李姓友人去汉中前线担任军事要职而作。 ②飞将,指西
④
⑤
③
②
①
3
汉名将李广。 ③王郎,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④汉坛,指刘邦为拜韩信为大将而筑的坛。 ⑤马革裹尸,语出东汉名将马援之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三句,描写战争的惨烈,汉江水被髭胡的血染红了,表达作者对胜利的欢呼。 B.上阕后八句,借赞颂李广的将才功业,并以王粲为喻,赞勉友人继承祖功奋发有为。 C.下阕前四句,以战国时冯谖弹铗为喻,叹息自己报国无门,只能聊以杯酒为友饯行。 D.下阕五六句,暗用刘邦筑坛拜将之事,喻友人新膺重任,定能像韩信一样一展抱负。 【答案及解析】A(以滚滚东流的汉水起兴,写战争过去,汉水冲净了胡人尸体上的膏血,人们敌情意识薄弱了,表达作者对抗金主张不被采纳的内心不平。)
16.下阕最后四句与前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谈谈这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最后四句,与前文以典为喻间接抒情不同,虽也用典,但直抒胸臆。(2分)这四句表达了作者勉励友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休恋儿女私情,同时也希望友人莫忘知己的感情(2分),并借此寄寓作者坚持抗金、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友人深切关怀(1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