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并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化的方式展示,真正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坡度,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度,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实践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微课教学三个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得分能力上,并不注重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角度入手,进行相应数学方面的授课,造成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数学学习兴趣度淡薄的状况,而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长远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就感的过程中,更为积极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运用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几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即运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而是从实践角度入手,打造属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天地,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相应的实践问题,去分析,去观察,去操作,真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打造属于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提升他们数学知识综合学习能力,真正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问题:请运用教师提供的工具,完成长方体的制作,并回答如下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各个面以及各个棱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点,分发工具。教师分发如下的工具:特制的木棒以及橡皮泥。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观察身边的长方体,并分析长方体的特点,从而进行相应的制作!”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走入学生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实践更具有方向性,辅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长方体制作规律。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结合我的观察,发现:长方体两两相对的面全等,两两相对的棱等长。与此同时,我结合铅笔盒,进行相应长方体的制作。在制作成功后,我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6个面以及8个顶点。”通过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他们掌握相应的几何体学习规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观察以及相应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究,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观察,分析,促进他们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
1.
采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俗语讲,“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这句话既体现出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又表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合作的本质,即弥补人们思维的漏洞,充分运用人们思维的差异性,从而获得相对完善的结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充分运用他们思维的差异性,让学生通过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提升合作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此部分知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升他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考虑实际的教学需要,在小组中设置出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以及发言员四项角色。第三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尝试找出30的公因数。与此同时,教师提醒学生:一定要找全,不要出现遗漏的状况。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发表探究过程、结果以及感想。小陈说:“在讨论的初期,我们找到的30的公因数有5、6、30、1。在即将宣布讨论结束时,记录员又找出了3、10,而发言员发现了15、2。这让我们小组真正感受个人思维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数学问题,在弥补学生思维漏洞的同时,增强他们思维的全面性。
1.
使用微课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课下,结合微课的知识,解决相应数学问题,真正让他们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法,进行此部分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展示微课内容。教师运用文字,简要介绍部分微课内容。在微课的前半部分,教师主要讲授简易方程的计算规则,并以天平作为连接学生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媒介,促进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微课的后半部分,教师
出设相应习题,让学生练习,考察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第二点,适时沟通。为了激发整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重点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并运用现代通讯技术,时时和此部分学生保持沟通,并结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第三点,展示成果。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均掌握了此部分内容。教师在此,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小洛说:“我认为解简易方程的实质与让天平保持平衡相似。即,当左边加上或是减去一个数时,等号的右边也应进行同样的运算……”与此同时,教师发现仍旧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掌握此部分内容。为此,教师结合此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制作更为详尽的微课,促进此部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真正让后进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打造属于学生数学学习天地,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去交流,去反思,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对个人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保持教学中的优势,弥补授课中的不足,真正在反思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为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雒红梅.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7(22) [2]王柳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7) [3]高玲.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