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普惠性金融结构优化
2020-04-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4年第1期 (总第143期)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No.1。2014 (General No.14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普惠性金融结构优化 程 宇 (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转型提出了顶层设计和系列要求。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探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及其普惠性优化对于破解城镇化的资本约束、建立城 镇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金融结构约束问题, 提出基于平等、安全、包容性、均衡化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能有效提高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资本 供给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普惠性金融的四维功能和农村普惠性金融的优化结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二元金融结构;普惠金融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14)01—0107—0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别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和建立多元资金保障体制。普 惠金融的理念是让每个人都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经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深入 探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约束及其普惠性优化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约束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性约束,有两种理论解释框架:第一种解释框架是金融抑制论(Finan— cial Repression),该理论认为由于政府的人为干预、过高的利率限制了资金融通,导致金融水平低下。_1] 罗纳德・I.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早就意识到了在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中,中国农民在土地制度改 革以来“存多贷少”的现象。由于经济的“被分割”(Fragmented Economy)所导致的金融结构的二元性现 象,使得城市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来自农村的“金融剩余”(Financial Surplus)。¨2 从经验数据上看,我国确 实存在着由于“父爱主义”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管制所出现的金融领域抑制现象。突出表现为:农村资金的 外流、农业资金投放的“非农化”、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撤出、城市对农村的资金“虹吸”、农民贷款难、民间 金融活跃等问题。 另一种解释框架是新结构主义学派(Neo—Structuralism Schoo1),该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风险控制以及相互筛选(filter)、横向监督(horizontal supervision)和履行合约(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3一l2—17 基金项目:2012—2013年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13HzKT147) 作者简介:程宇(1981一)。男,福建连江人,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讲师,福州大学管理学院O9级博士研究生。 ・ 107 ・ of contract)成本差异.从结构性分析和制度性解释两个层面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正 如Hoff和Stiglitz所指出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往往存在着典型的二元信贷市场。在农村正规金融市场 上,银行金融机构向借贷双方提供中介,发挥间接金融的作用,并收取很低的利率,而这个利率通常能获 得政府的大量补贴;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上,资金是由民间个体进行循环的,包括职业放贷者、交易者、 中间人、地主、亲戚和朋友等之间的借贷。[。 同时,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产权瑕疵导致农民缺乏可 抵押的稳定资产,使得正式金融机构无法实施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筛选和监督职能,其信贷功能不能正常 发挥,最终导致农民贷款难。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不断 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我国农村金融 市场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 结构的二元性分割仍然存在。如图1所示,D 是农 村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曲线,S 是农村正规金 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曲线,Q 是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 均衡点(贷款量);D 是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 需求曲线,S 是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曲 线, 是民间金融市场的均衡点(贷款量);均衡利 率r 低于r ,Q 大于Q 。 图1 农村二元金融市场资金供求曲线 二、新型城镇化与农村金融的普惠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己经证明,金融资本的扩大是城镇化的原 始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从金融资本的属性来看,资本作为占支配地位的现代生 产关系,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其追求扩张和积累的本性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城镇化的时空秩序及 进程,城乡面貌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l4 同时,以“土地财政”为重心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不适应新型 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这就需要优化金融结构,改变传统二元金融结构的约束。换言之,在城 市转型的过程中,农村金融系统结构的角色转换尤为重要,一个有效的金融系统不仅应该为“城市的增长 而融资”,也应该为“城市的转型而融资”。[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机制。截止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 。相较 于经济发展同等程度的美日韩等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偏低,若以户籍口径统计的数据来衡量,则我国的城 镇化更应大力发展(见表1)。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 衡配置是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实施城镇 化战略己成为地方政府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 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表1美日韩中城镇化率比较 美国 日本 韩国 中国 中国 年份 人均GDP(美元) 城镇化率( ) 1973 1977 199O 2O12 2O12 6462 623O 6l53 6000 6000 73 75 73 52 35 当前,各地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正加快,各地富 有当地区域特色的城镇化路径也在逐步形成。新 型城镇化两头各连接着城与乡,对于县域经济转 型升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突出的 注:中国 城镇化率是常驻人口口径,中国:城镇化率是 户籍口径。 现实价值。城镇化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适合城镇化阶段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尤努斯(Muham— mad Yunus)把贫困农户的信贷权视为一种基本人权:“贷款不仅是商业交易,而且如同普通食物那样是 一种天赋权利”。 信贷权赋予了包括贫困农民在内的所有穷人都能拥有根据其需要取得基本信贷资源 的“公民权益”,而且还是提升应有生活品质并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机会的“自由发展”权利。在这种理念 ・108・ 下,2005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CGAP)在宣传“国 际小额信贷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时便提出要通过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inclusive fi— nancial system)来保障包括农民在内的穷人摆脱贫困的基本信贷权利,从而能高效、针对性、全覆盖地为 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联合国希望通过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的发展,实现为社 会所有人群特别是贫困、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目前该理念和体系正被国内外广泛 使用。 由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发布的Global Resource Centre for Microfinance2004年的一份调 查报告称,从事小额信贷的商业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有225家,包括花旗银行(Citibank)、德意志银 行(Deutsche Bank)等,其中有些已经获得较高回报,甚至超出本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l7 该机构估计,在 整个发展中国家,具有部分社会使命色彩的金融机构大约为7.5亿人提供服务,这其中包括邮政银行和 国有零售储蓄银行等国有银行。从实践来看,当今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一批成功运作的普惠金融机构, 其主要业务是以信贷方式扶持农村地区的贫困或低收入家庭摆脱贫困。如以小额贷款业务创新著称的 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村银行部(Unit Desas of Bank Rakyat Indo— nesia,BRI—uD)和村级信贷机构(BKD)、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olivia Yang Guan bank,BancoSo1)、坦桑 尼亚的微型金融(Akiba Commercial Bank)以及乌干达FINCA(The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lnl— nunity Assistance,国际社会资助基金会)的村银行(Village Banking)等农村小额贷款机构。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处于金融服务缺失的状态,而小微企业则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 问题,需要银行为其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和帮助。普惠金融的提出正适应了这种需求。Remenyi和Qui— nones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其研究结论证明了当特定人群获得微型金融 (microfinance)信贷服务后,其收入可以得到明显提高。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的短缺问题, 还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社会效益作用明显。l8]Burgess和Panda通过实证研究了作为后起国家的 印度在1977~1990年间的数据,发现农村新设立银行机构与农村贫困率呈相关关系,即前者的数量每增 加1 ,后者将降低0.34 ],农村银行业的变革将极大地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产出。可见,普惠性 农村金融结构的建构对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革新性价值不仅体现对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还体现在普 惠性农村金融结构所塑造的高效、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将有限的资源和相应的风险配置到那些最具生 产效率和风险承担能力的使用者手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持续、收入分配的改善、贫困问题的解决和社 会福利的增进o[IO]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也需要为不发达地区、农村的中低收 入农户和小微农业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为包括贫困农户在内 的全体农户提供更加完备的融资环境。正如Sarma所言:普惠性金融体系能有助于减少那些具有剥削性 质的非正规信贷资源的增长0[11]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能确保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所有参与主体能够容 易获取、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正规金融部门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并规范、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结构的 大力发展,以获取全面、合适的金融服务来促进城镇化的资本形成。因此,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提供 平等、安全、包容性、均衡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来有效地提高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资本供给效率。 三、面向普惠的农村金融结构优化策略 新型城镇化,亟需构建普惠城乡的金融体系,让农村能够享受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能够平等地享 受到便利的、适宜的农村产品与服务。普惠城乡的金融体系构建和金融服务创新,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 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可以预见,普惠金融在消除二元金融结构,推进新型 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农村普惠金融结构主要包含四维功能:一是服务对象的包容性。致力于为服务对象如“三农”、小微 企业等相对弱势群体提供无歧视性金融服务,有效改善城乡金融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性。二是服务渠道的 便捷性。要积极推出“惠农贷款”、“城镇化金融平台”,形成金融支持“三农”、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新举措。 ・ 1O9 ・ ●-●●●●●--●-●--__●●--__●-- ! : 惠性金融 功能 ; 许懋性金融 结构 / /// /———、\ \\ 高// 、 目标 向: /构建农村特 惠金融结构 ’’、~ f ———、、\ 、 蒜要 善豢 簇 裴差 \、 一// 图2农村普惠金融的功能与结构 未来,要使普惠金融惠及城镇化各阶段、各领域,各金融机构还需在农村金融合作社、社区银行、农商助保 贷、创业电商金融等各相关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三是产品的全面性。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搭建多层次 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体系,如以村镇银行为主的中长期金融服务体系,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 当行为主的短期金融服务平台和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的合作金融服务渠道。四是经营模式的市场化。 发展普惠金融并不是无偿或者低代价地提供金融服务,而是要通过健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充分发 挥市场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信贷 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实现融资市场化、贷款管理商业化。加快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农业 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邮储的服务“三农”信贷业务,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金 融市场化金融服务新形式。 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需要合理化、高级化和梯度化三个维度的推进。农村金融结构高级化是指针对 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封闭到开放的转换和提升的过程。具体表现 为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日益成熟、金融工具的不断丰富、交易价格的逐步合理、交易组织方式手段的不断 创新和农村金融结构的纵向阶梯提升等方面。农村金融结构合理化是针对扭曲的农村金融结构,克服农 村金融排斥问题,农村金融结构中的各部门和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的过程。 农村金融结构梯度化是针对单一的农村金融结构难以满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需求,在规模、区域、 层次上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层、由垄断到竞争、由低到高等渐次发展的过程。 农村金融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梯度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它们共同决定了农村 金融结构的优化程度。具体而言,要针对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禀赋差异,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 (一)加快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转型发展 1.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落实国家宏 观调控政策、扶持“三农”事业发展的使命,应加强与中央农村金融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引导、鼓励 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拓宽支农惠农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并且要落 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2.农村信用社。农信社具备Berger et.a1.所提出了“小银行优势”[1引,即小银行由于管理层单一,在 处理“软信息”方面比大银行更有优势,更加倾向于向中、小、微企业放贷。具体而言,农信社的优势主要 体现在凭借乡镇以下网点广覆盖、人员本土化、掌握大量的“软信息”和卓越的信誉优势,对家庭农户、种 养大户发放小额贷款具有突出优势。 3.邮储银行。邮储银行成立的初衷就是“发挥社区银行功能,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要积极发挥 其基层网点多、布局广泛、无不良贷款和坏账风险等特点,通过小额质押贷款等形式加快实现邮储资金回 ・1 1 0・ 流农村。小额贷款重点对农村地区的种植户、养殖户、农产品加工业主、畜牧业主进行扶持。 4.农业银行。农业银行具有网点遍布广大县域、经营管理较为规范化和网络化、经营成本较低的优 势,且长期以来服务于“三农”事业,具备信誉度较高的品牌优势。要落实细化《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 施方案》,拓展试点范围,健全城乡联动经营模式,针对城乡金融业务上的不同特点,以县域支行为平台, 再造一套适用于“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有别于城市业务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5.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银监会在继放宽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后,又下发了《关于允许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其自身机构创新、 机制灵活的优势,扬长避短,树立为广大县域中小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瞄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部分地区 分支机构和调整经营策略的时机,抓住机遇,抢占广袤农村市场,并不断实现业务创新。 6.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很多外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进军农村市场。继汇丰银行2007年 12月在湖北随州设立村镇银行后,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其他外资银行也积极开设村镇银行。与国内 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法人治理、运营理念、管理手段和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汇丰银 行,其在巴西、印尼、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成功发展了不同的农村金融模式,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 有益借鉴。 (二)规范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 长期以来,非正规金融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和监管之外从事金融活动,容易发展成为高利贷,扰 乱农村金融秩序。从金融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非正规金融机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Kellees.Tsai对中 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作为实现金融普惠性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在于正规贷 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以及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 度性缺陷。[13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作为就地城镇化地区的农村,对资金的需求逐渐旺盛。由 于我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发展的滞后,金融产品和服务跟不上需求,导致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在抑制状 态下呈现出规模大、风险大、缺乏监管的特点。应该看到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非正规金融具有其独特 的优势,即制度优势、信息优势、成本优势、速度优势,使其与正规金融形成了强烈的功能互补和耦合效 应,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对依法运作、操作规范的民间金融,要依法保护各方的权益。对涉嫌非法集资、危害金融安全的,要 依法处置,坚决打击。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根植于广大农村地区,拥有着广泛的社会资本,服务于特定的目标 客户。而村镇银行是按照公司制组建起来的企业法人,具有机制灵活、公司治理规范的优势,能有效满足 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使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竞争结构迅速改观,并提高农 村金融信贷供给的效率。在城镇化大转型进程中,要落实一行三会、财政部等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放 宽准入、财政补贴、宏观管理的文件精神,逐步降低设立门槛,同时加强监管,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各类资 本到快速城镇化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农村土地信托、城 镇化金融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解决现阶段突出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 充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cKinnon R.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65—79. [2]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第2版fM1.周庭煜,尹翔硕,陈中亚,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65. [3]Hoff K,J Stiglitz.Imperfect Information in Rural Credit Markets:Puzzl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VM'].London:Ox— ford Unlversity Press,1 993:28—46. 1-4]武廷海,张城国,张能,等.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f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2):1—23. [5]巴曙松,杨现领.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V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78. [6]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I-M].吴士宏,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218—227. ・1 1 1・ [7]Isern j.Commercial banking and microfinance evolving models of Success[J3.CGAP Focus Note,2005(6):28. Is]Remenyi Joe,Benjamin Quinones.Microfinanc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Case Studies from Asia and the Pacific[M]. New York:Pinter Publishers,2000:29. [9]Burgess R,Panda.Do Rural Banks Matters Evidence from the India Social Banking Experiment[J].CMPO Working Paper,2003(4):104. [10]Demirguc—Kunt A,Levine R.Finance and Inequality:Theory and Evidence[EB/0L].(2009—02—25).http://www. nber.org/papers/wl5275.pdf. [11]Sarma M,Pais J.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0(3):1—16. [12]Berger A N,Udell G 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 (68):35】一381. [13] Kellee S.Tsai.Imperfect Substitutes: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J].World Development 2004,32(9):1487—1507. [责任编辑:郭艳云] Research on the Inclusive Financ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CHENG Yu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j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Fuzhou 350001,Fujian,China) 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 8th CPC and The Central Working Conference on Urbanization put forward urb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series of top—level design and requirements.In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the new urbaniz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rural dual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ts general optimization in cracking the capital constraint in the urbanization and setting up the urbanization mechanis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By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financial structure constraint to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products based on equality,safety,inclusiveness and equilibriu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capital suppl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refore,it advances the four dimensiona1 functions of the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ural inclusive finan— cial structure.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financial dualism;inclusive finance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一一数字 化期刊群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 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 刊上述声明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