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 修改

工作报告 修改

2022-04-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绵竹实验学校德阳市普通教育科研课题

《“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原有的评价方式 “重智”“不重德”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原有的评价方式,说是 “综合考核”,实际上由于“学业考核”易于操作,“德育考核”指标的模糊、不便操作而大多变成了单一的“成绩考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评价体系由于目标的单一、方式的唯权、手段的专制,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原有的德育评价更多的属于“人治”,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法制”社会的时代要求。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由于可以直接定量为分数,相对来说评价起来较为容易、较为客观,也容易为大家所接受。而在学生的德育评价上,由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如何,是否重视对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是否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都将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由于缺乏定量的指标,也因为老师个人的喜好不同,世界观不尽相同及素质的参差不齐,而对学生的评价出现较大的偏差,乃至根本性的不同,让学生、家长无所适从,不利于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

(3)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始进行“四步一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在组建“课堂学习小组”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单一以学习成绩来组建小组肯定是不行的,于是老师们尝试着从学生的成绩、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编组,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接着,老师们又尝试着将本是为课堂学习而组建的学习小组的管理延伸到对学生德育的管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延伸到对学生德育的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规范。但我们觉得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系统、全面、客观,于是,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德育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相较于成果颇丰的教学研究,德育研究明显属于“欠发达地区”。纵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大多是“见子打子”的针对单一情况(相对于建立体系而言)的“点”上的研究,如“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对问题学生教育的研究”“对学困生帮扶的研究”“对学生早恋的研究”等,都是属于这种“单一情况”的“点”上的研究。许多省市也在德育评价体系上进行了研究,如天津市的《天津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技术规范》的信息系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桂扁窖学校也在开展研究,北京门头沟区育新学校、上海海定实验学校、湖塘教育集团的研究等。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还几乎没有。

3、我校研究情况

“四步一体”课堂学习方式实施三年以来,各年级、各班、各科初步形成了对学生个体、学生小组的评价方式,如初2013级的“学生成长手册”、各班的小组课堂学习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等,但尚未形成“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为我校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第 1 页 共 6 页

建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提高我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加固依法治校的内在基础,为我校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2.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挥德育的灵魂统帅作用,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模式:指我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推行的“四步一体”课堂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和“反馈补救”。

“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指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形成一套系统完整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指构建一套适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德育评价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

马克思在给出席国际工人协会的总委员会代表写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所指出的,“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而这里的“智育”,其实质含义是精神教育,它包括智育、德育、美育等。所以,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概括为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3)我国的教育方针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要“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这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2.实践依据

天津市的《天津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技术规范》的信息系统对学生的评价有初步成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三年来,各年级、各班围绕这一方式采取了多种德育评价形式,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确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学生德育评价新内涵。 2.构建“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学生校德育评价体系。 3.构建“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学校德育评价实施方案。

第 2 页 共 6 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确立绵竹实验学校学生的行为准则。

通过研究,确立我校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几个维度的准则。

(2)建立起一套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期评价和毕业评价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3)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评价方法。

根据小组学生实际,尤其针对个别特长学生或者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评价项目或办法,使整个评价既具有普遍性,又对特别的学生具有特别的针对性。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原则、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重视对全体老师的思想教育和意识转变,以统一思想;重视具体活动的实施与检查、督促,以落实行动;加强榜样示范作用,以专业引领;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体现育人目标规定的人才质量标准,这是关系到育人方向的大问题,也是德育的基本准则。

2.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传统的学生鉴定模式的误导。

3.可测性原则:具体目标分类要系统而不可交叉覆盖,要体现单项独立性、具体化、可操作、可评价,便于评估人员检查、指导、量化。

4.简明性原则:指标不要过于细化繁杂。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使考核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少而精,使管理和被评对象有章可循。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定义之一)。

3.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体学生

五、实施步骤与研究问题

课题研究拟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3年2月)

主要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研究前期论证,拟定“学生(初中)德育评价(研究)体系方案”及实施(草案)细则,并开展日常德育工作实践;实施教师培训;开展校内外研讨活动。

第 3 页 共 6 页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7月) 主要研究工作:

(1)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商讨课题阶段目标、任务及实施计划。 (2)间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开展德育评价实施情况交流。

(3)每期至少一次请本校及市级或省级有经验的优秀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讲座,推进我校德育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4)对所拟定的“初中学生德育评价(研究)体系方案”及实施(草案)细则进行进一步修正,并付诸实践。

(5)开展校内外研讨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课题研究经验文章。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5年7月)

主要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日常德育工作实践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经验文章,总结经验与不足,修正并形成“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进行课题结题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实践。

六、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

在研究中完善小组合作模式下德育评价的新内涵;在研究中加深对构建新型德育评价体系的意义及价值等的认识;在研究中加深对新型德育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

2.技术性成果

形成绵竹实验学校“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德育评价体系。

七、预期效果

1.对学生的效果:通过对形成的“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实施,重视对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素养。

2.对教师的效果:通过研究形成的“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具有规范性,克服对学生德育评价的随意性,做到公平公正,能真实的反映学生实际状况。

3.对学校的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校风校纪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学质量更进一步的提高;家长、师生及社会对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给予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极大提升。

八、课题组组织结构

1.课题组顾问小组

罗涛 曾生辉 胡克明 罗大文 陈加禾 代志荣 范俊 卢尚华 2.课题组领导小组

吴顺安 肖俊华 吕兴华 王军 3.课题主研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吴顺安 男 47 中学高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肖俊华 男 45 中学高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吕兴华 男 43 中学一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吴天芬 女 45 中学一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胡 超 男 31 中学二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范小琼 女 35 中学二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第 4 页 共 6 页

冷济勇 男 39 罗 斌 男 47 杜正蓉 女 41 4.课题组协研人员 姓名 宾 龙 范元怡 刘雪梅 刘 庭 杨开川 全校班主任老师 性别 女 男 男 男 男 年龄 35 39 47 25 41 中学二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职称(职务) 中学二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工 作 单 位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实验学校 5.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发表刊物或出版成果形式 单位或公开交流的场合 发表、出版 或交流时间 2011年11月 2011年11月 2005年-2011年 成 果 名 称 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理科学习方式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理科学习方式研究》课题资源网站 著作者 德阳市科 吴顺安 研成果一吴天芬 等奖 德阳市科 吴天芬 研成果一等奖 班主任 绵竹市全市班主肖俊华 培训讲座 任培训 唐军祥 德育讲座 冷济勇 德育讲座 刘旭东 德育讲座 4.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曾经承担的市级及以上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理科学习方式研究》 课题类别 省级课题 省级课题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完成情况 于2011年7月结题 已研究2年 2006年7月 四川省教育厅 《“四步一体”教学课改研究》 2011年3月 四川省教育厅 第 5 页 共 6 页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与保证

1.课题计划使用经费三年共计15000.00元,学校给大力支持,能够确保课题费用及时、足额到位。

2.对教师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培训,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进行专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大力推进校本研究。

3.学校配备有专用电脑,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汇总。

九、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 2003年2月23日

陶西平 《教育评价辞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李萍 《现代道德教育论》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 黄向阳 《德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蓝维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教育导刊 2008年 姜凤华 《全方位的教育评价和素质教育》 中华硕博网

朱小曼 《中小学德育专题》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绵竹实验学校“小组合作”模式下构建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组

2012年12月12日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