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2023-04-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16企业京天醺・理论数/2807/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张琳琳刘迪 (廊坊开发区地税局;河北,廊坊,065001;长春税务学院税务系;吉林,长春,1300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可以说是抓住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工作 的关节点。提高公共资源在农村的投入,不仅是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的问题,而且也是解决中国内需问题的关键。只有将公共 资源更多地投放到农村,才能充分发挥撬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平衡发展的“杠杆”作用,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才能 走上良性循环之道。 加大按WTO农业协定要求的直接投入.优化 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农业投入在很多方面都与WTO农业协 定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迅速改变这种局面。核心的一点,是要 尽快改革不能与农户直接见面的投入方式,将投入的资金尽可 能地纳入 绿箱”与“黄箱”的政策框架。近年来,由于WTO农业 协议将“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列入免予减让承诺条款中,一 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变相支持本国农业的政策,增加对“绿 箱”政策范围内的农业补贴,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费 用,稳定农业生产者收入水平,农产品的出12量仍逐渐恢复到原 有的水平。我国现有的农业国内支持(AMs)水平很低,有些年 份甚至是负值,更不用说达到发展中国家允许的10%的水平。 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政府农业投入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并且,在 加入WTO的谈判以及加入WTO以后不需要承诺减让农业国内 支持。但是,如此低水平的农业国内支持,无论与国外相比,还 是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考虑,明显不利于农业持续 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力度外,还要不断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农业补 贴机制。首先,完善补贴机制,改变目前补贴“政出多门,管理重 叠”,政策不配套,补贴效率不高的状况,逐步实行集中管理,依 法补贴,分类处理,责权利明确的财政补贴机制。其次,规范管 理,推行补贴项目预算管理办法,保证补贴资金到位,避免挤占、 挪用现象的发生。再次,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渐增加对农 业的补贴额度,提高补贴比率。最后,改进补贴方式,改“暗补” 有价值资源的因素不充分;第四,背景提供的保护或培育有价值 身体安全的关注优势、规则的信赖程度、足够的工作培训,证明 资源的途径不清晰。因此。企业中员工不安全感的概念应该是 了员工的安全取向与职业导向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研究组 企业员工对自身目前资源的占有状况以及未来失去与获得相关 织中的员工不安全感,不仅包括继续维持现有的职业或专业岗 资源的价值与可能性的综合认知。 位的不安全,还应该包括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与自己职业取向 (2)二因素理论 不一致引起的不安全,也包括对企业管理信任的不安全。 赫兹伯格的二因素理论,把“安全”作为一种外生的保健因 以上对于职业安全感的研究中。并未给出比较明确的关于 素,主要指收入的保障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保障。在此基础上,他 职业安全感的概念。为便于对员工的职业安全感进行深入的研 将工作安全定义为“能否继续在同一公司、同一类型或专业的岗 究,本文在综合上述诸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马丞红、黄蕾等学 位上工作的保证”,认为一份安全的工作应该“能够轻松而愉快 者的观点,提出员工职业安全感的定义:职业安全感是指企业员 地完成,能够为自己和家人提供足够舒适和安逸的生活”。这种 工对目前拥有资源的安全状况以及对未来失去或获得相关资源 观点把工作的连续性作为工作安全的核心,同时也强调了对组 的可能性的主观感受。具体可以表现为员工对公司环境、个人发 织安全与职业或专业安全的区分。因此,研究组织中的员工不 安全感,不仅应该包含对组织的不安全感(即能否继续留在同一 组织中)和对职业的不安全感(即能否继续同一类型的岗位上), 而且还应该包含工作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成就感或提高其生活 质量的不安全感。 (3)职业发展理论 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中,认为员工的不安全感主要以经济 为导向,“是一种有支配作用的需要,是员工选择工作的主要原 因”。Blum在Super的基础上,把安全作为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 因素,并且构建了一个安全的量表,明确了安全的几个方面,即 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安全感和控制感,并会随不确定事项的发 生或不发生而变化。 在职业安全感概念的基础上,作者编制了职业安全感量表 (CSQ),用于测量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待发表)。该量表包 含公司安全感、工作安全感、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四个因 子。经检验: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 价值。 (责任编辑:柳玉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为“明补”,以提高补贴效果。 二、扩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提高财政支农 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农业资金投入的规模对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力度仍显不够。数 据显示,在财政经济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每年财政对农业的投 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处于4%左右的水平,这一比例 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低的。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 投入的比重一直徘徊在7%一8%之间,如果扣除具有广泛外部 性的水利基础设施等投入,则这一比例更低,仅在4%一5%之 问,这种投入力度对于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的国际竞 争力,显然是不够的。WTO农业协议及我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 双边协议不仅未限制政府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而且还为政 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提供了一定的空问,即不仅可以争取没有 上限的“绿箱”政策,而且可以在农业生产总值的8.5%或某一 个产品产值的8.5%以内对农业或某一特定农产品进行“黄箱” 政策范围内的支持。因此,国家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不断增加的 同时。需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在未来5年内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需达到5%以上,1O年内需达到 lO%的水平(含“绿箱”投入);财政对农业投入额占财政支出总 额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近5年需达到10%以上的规模。l0 年内需达到15%以上的规模。 三、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结构集中反映出财政资金在农业 支出中的分配构成,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重点和投入方 向,是财政支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优化财政支农资金 投入结构是财政投入政策追求农业投入效率的主要途径。一 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 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二是注重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引进 和推广的投入。三是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世界贸易组织农产 品国内支持政策原则,逐步扩大对农业事业性投入的比重,压 缩对农业生产性投入的比重,注重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业病 虫疫情防治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建设的投入。 四、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 金使用效益 一是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资金用于农业公共项目建 设。二是完善支农项目储备库管理制度。三是理顺投资体系, 归口安排农业投资项目。四是实施阳光工程,使支农专项资金 的使用透明化。五是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 方面对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强化监督检查。六是规范 会计核算,实行重点项目资金财政直拨,积极推行财政国库集 中收付制度。另外,还要建立明晰的农业投资形成的资产产权 关系。 五、探索建立农业灾害保障机制,支持农业保险业 镣 台/ 217 的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面临严峻态势,保险业务全面萎缩,因赔付 率过高,又不能获得政府补贴,保险机构不愿经营农业保险业 务,致使农业保险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这与我国农业发展不相 适应。与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不相适应。农业保险 作为支持与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农业比较优势战略中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 法规制度,选择世界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以政府组建农业保险公 司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由中央政府统一组建专业 性保险公司,公司宜隶属于农业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 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具体业务由县农业保险支公司组织办理。 六、建立地方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强化地方财政对 农业、农村的投入 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地方财政的投入至关重要。中 央财政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将“三农”问题解决,更多的是要依 靠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的投入对地方农业和农 村发展而言,其效用具有引导性和间接性。直接的推动作用较 小。而地方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规模、结构、效率等直接决 定着地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要探索建立地方财 政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 本质量 农村社会保障范围窄,力度弱,一直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主 要障碍。农民看病难、就业难及养老缺乏保障,是我国目前城 乡差距扩大化的集中表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没有养老 保障,一些体弱多病、伤残和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十分贫困。 因此,从长远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较完备的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可从建立农村医疗保 障体系着手,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出资,先行建立农村医 疗网络,然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基金。保障基金的构成以政府 出资为主,农民所缴保费宜低于城市居民享受医疗保障所缴保 费额,让农民以较少的支出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提高农村 人力资本的质量。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 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不仅在农民,更 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对农村贫困 家庭子女实行免费上学,保证农村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完 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医药 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上,应由政府 出资,派出专人负责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工作。文化、医疗卫 生方面,可鼓励和动员一些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深入基 层,进行多种形式如“送书下乡”、“送医药下乡”等活动,加大文 化、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并可考虑制定相应的规 章制度,使深入基层宣传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等工作形成一定 的制度固化下来。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帅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