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送别诗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它没有一般送别诗的难分难舍之情,也没有那种因远离亲朋好友而产生的凄苦愁怨情绪。自始至终充满着昂扬的气概,充分体现了一个边塞诗人保家卫国、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切合了边塞诗人的创作风格,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首句写出了西北六月酷热的天气,第二句交代了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道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在《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中,作者已有“火山五月行人少” 的诗句,而六月火山的炎热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就与一般送别诗中的凄凉的情境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的另外一首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虽是塞外的奇寒,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依然给人温暖如春的感觉,如果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的是慷慨悲壮的离愁别绪的话,那么这首诗所体现的则是赤诚豁达的思想情感,景物描写烘托出了李
副使不畏艰苦,毅然赴命前行的豪迈气概。三、四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的“岂能”一词,暗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这两句写出了两个人作为知己的特点,作者深知李副使的生平经历和战斗生活。李氏不平凡的经历,他的一往无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作者,激励着作者。“岂能愁见轮台月”以反问句式表达了更加强烈的感情,这既是对李氏的赞颂,又是诗人自己的深深的自勉之辞。五、六句诗人以酒为友人壮行,送君到前线击杀胡人,可谓豪气冲天,这就摆脱了一般送别诗缠缠绵绵、依依不舍的情感。诗风豪迈雄健,意境旷达深远。末尾两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呢?这里虽然包含谋取个人功名的内容,但正如诗人所言,“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种理想是以爱国主义为其主线的,它所表现的不只是诗人自己,而且是一代有志文人的积极进取精神,感情是饱满而健康的。在马上取得功名,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男子汉大丈夫。在此作者将感情推向了高潮,读后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
这首诗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俗套,格调激越高亢。语言口语化,明白晓畅,如话家常,知己间真情得到充分袒露。声调悠扬流美,明快奔放。节奏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全诗激情飞扬,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