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9-05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叶虹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5期

摘要:网络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参与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已经发展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文章以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矛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实现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络 政治参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参与是近代政治的概念。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1]它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网络的便捷性、平等性和交互性,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并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散发性又可能引发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失范和思想的混乱。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从文化程度上看,网民中大专学生占11.8%,大学本科及以上学生占11.4%,达到总网民数量的23.2%,[2]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一支成熟又稳定的力量。

从网络的应用来看,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3.53亿人,用户人数年增长4,535万人,年增长率为14.7%。[3]可见,互联网已经发展为公民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而近年来手机上网、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加丰富,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另据报告显示,在国家不断加大互联网领域安全治理力度的情况下,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站已达191万个,几乎每个门户网站都设有BBS论坛。大学生可以通过BBS论坛、社区、博客等就国家的政策法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热门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同时,各地政府都相继开通了门户网站,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政府的政策与议案的讨论,直接进行网上投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选举,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共同进行民主管理,更为便捷和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1.网络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改变以往大学生群体中的“政治冷漠”现象。网络政治参与基本不受时间、地域、交通等因素制约,并同时具备低成本、高速度的优势,通过网络,大学生政治参与更加方便快捷;网络信息发布的自由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和其他网民自由、自主、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网络的交互性使大学生不仅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还能自由地创制和发布信息,自主地与政府进行交流,形成网络舆论,进而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影响政府决策;网络参与的可匿名性则增加了大学生发表言论的自由度和安全感。[4]网络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趣与热情,网络政治已融入高校学生的生活之中。

2.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大学生的政治意愿表达更加通畅。一般而言,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与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成正相关关系。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上要优于其他网民,他们对新观念和新事物接受的比较快,政治敏锐性强,关心国内外大事。大学生现实社会的政治参与主要通过现实中的政治投票、政治选举、加入政党和政治性团体、参加政治性集会和请愿、在集体场合发表政见等实现。然而,受物质和时间的诸多限制,大学生的政治表达并不十分通畅。相较之下,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便捷、低成本的言论自由空间。大学生利用网络论坛、新闻组、个人网页、专门的政治网站、博客、微博等来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意愿,发布政治信息、进行利益表达、观点讨论和评论等。政治网站、时事论坛、网民聊天室、贴吧、留言板等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时政、交流思想、引发政治讨论的重要渠道。譬如,“百度”网上设立的各类热点论坛,平均每天发布的新帖多达200多万条,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几十万条。网络拓宽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路径,成为大学生政治诉求的“新阵地”。

3.网络政治参与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参政意识,推动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社群化。网络政治参与的开放性,降低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门槛。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不同,通过网络,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大学生可以聚集在某一网络社区中,相互交流信息、知识,或者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和政治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并持续跟进事态的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社区,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开放的平台,从而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社群化。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取了政治知识,提升了政治参与能力,了解和感受到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体验了现代政治生活的民主性,民主参政意识不断得以增强。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大学生了解政治现象、交流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治经验、学习政治文化,并且获得网络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呈现的矛盾

1.相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与政治信息甄别能力相对匮乏的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矛盾。网络信息的发布,即通过网络上载信息,从登录到发布,都是由服务器自动完成的。[5]互联网的这种特性使巨大的信息量未经严格审核、过滤便进入互联网并得以迅速传播。网络上既有大量反映和揭示政治真相的真实信息和深度评论,也有众多歪曲事实的假新闻、假消息及政治流言;更不乏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宣扬西方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恶意诋毁我国的政治体制,就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造谣、污蔑、混淆视听,影响公众对特定事件的认识和判断。面对如此繁杂的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大学生很难甄别内容的真假,极易被网络言论所误导。他们或心存困惑、茫然不知所措;或人云亦云、失去了理性判断;或潜移默化接受并认同西方社会的腐朽价值观,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甚至形成畸形的政治态度。

2.网络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与大学生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之间的矛盾。在网络空间里,网络成员的身份被数字化,网民能够隐藏自身身份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自由、自主、不受束缚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网络政治参与的这种自由性和自主性,大大减少了大学生参政的不安全感,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减弱了承担责任的意识,越发放纵自己的行为。当前相关网络法律尚未建立健全,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渴望自主选择又缺乏应有的政治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可能仅凭着心中激荡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一些有悖政治参与原则和规范的活动。他们或是仅仅出于一时的义愤或一时的冲动而传播一些对国家政治决策或领导人的恶语中伤;或是根据无中生有、未经任何考证的“政治谣言”来指责政府的行为;或是在热门贴吧、论坛里宣泄对学校、教师及同学的不满情绪,甚至发布虚假消息以泄怨气。这些情绪化、片面又非理性的言论一旦经由网络传播,就可能引发一些难以预计的突发事件。大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稳定,比较容易情绪化,容易受网络动员开展群体活动,甚至进行非法集会,导致聚众闹事行为的发生。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组织活动的隐蔽性,学校一时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也很可能已经错过有效控制的最佳时机,增加了学校控制危机和突发事件的难度。

3.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性与现实政治参与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网络是一个平等的平台,网民不分身份地位,彼此平等相待,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平等的政治权利,都可以通过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利益表达,对国家大事自由发表见解,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然而,以电脑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在“人机交流”中形成的,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种被机器阻隔的交流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人际交流”上产生障碍。作为社会公民的大学生,是“网民”更是“社会人”,大学生获取政治参与知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形成正确的政治参与态度和立场,网络只是其中一条重要渠道,更重要的途径仍然是现实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现实政治参与实践活动中,其政治环境和政治关系要比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复杂得多,习惯于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政治参与的大学生,一旦回到现实生活实践中来,可能会因为脱离了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技术而变得无所适从。过分依赖网络这个平台,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政治能力的退化和现实政治参与能力的弱化。

高校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呈现的种种矛盾,高校必须要重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重视大学生的政治表达,及时跟进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疏通大学生政治情感宣泄渠道,避免非理性政治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现实的政治参与。

1.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疏导功能,因势利导,将不同的思想言论引向正确轨道。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网络信息发布的匿名性和传播的快捷性使得网络社区、论坛及BBS上常常会见到一些偏激的观点和强烈的情绪发泄。排除少数别有用心的恶意攻击,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释放。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释放可以及时暴露现实中具有一定隐蔽性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它们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具有爆发性、破坏性的危机事件发生。针对颇具争议的社会热点事件和政治问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学生把各种观点和意见都充分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2.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面对越来越热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学校应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渗透民主、法治、责任等观念,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教育。自古以来,道德就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网络法律未建立健全,类似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之类的管理型部门规章又难以应对复杂的、发展迅速的网络违法案例的情况下,[6]网络道德的约束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政治判断力,树立正确的政治责任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对社会上正面政治信息的吸收学习能力与对社会负面政治信息的批判能力。同时,教育者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正确的思想理性地分析问题,积极引导形成网络中正确的舆论导向。

3.积极开展网上集体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目前,网络社区越来越多地与现实社会中的集体结合起来。作为现实集体的网上映射,校园BBS上的院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级、社团协会、高校学生网站上的电子校园以及班级QQ群和博客等网络社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网络载体。在这些网络集体中,辅导员、班主任、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论影响其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可开展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网上及时发现网络舆论热点,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性与交互性,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在网下及时进行形势政策课教育,适时组织针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会与辩论会,通过开展班会、党团支部组织生活以及社团协会的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开展思想交流的工作,帮助学生澄清认识,解决思想政治认识中的困惑。这种基于网上网下互动的交流和讨论容易形成集体舆论的合力,营造出良好的自我教育的集体氛围。在此基础上,推动大学生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和实习,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现实的国家和政治。通过体验生活让他们深切地体验到政治的真正含义,从而达到帮助大学生提高现实政治参与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广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http://tech.sina.com.cn/z/cnnic27/,2011-01-19.

[4]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83-85.

[5]宋志国.浅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及产生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8): 268-269.

[6]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学院椒江校区医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