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2020-08-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节余多少钱

学习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编写说明

从这节课开始,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具体到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本节课侧重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本节主要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对于连加、连减法的问题而言,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要稍微复杂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既要思考解题策略、弄清运算的顺序,同时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科书以“节余多少钱”这一情境为依托,相继呈现了两个问题,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但第一个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对简单些,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道理;而第二个问

---

题则相对复杂,比较抽象,也难理解,因此突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教科书在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上,者5比较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主要是在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教科书呈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其共同特征都是把原来的问题变成两个简单问题来解决。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也是一个加减混合的问题,数量关系稍微复杂,教科书呈现了两个学生在分析理解问题过程中画的直观图,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了此题的数量关系。目的是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突破难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列式解决问题。

试一试

“买洗衣机”的情境是“节余多少钱”的延续,随着情节的展开,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的关键,是会选择合适的估算单位。教科书虽然没有给出学生估计的方法,但是教师心中要有合适的估算单位,如以“百”为估算单位,即1个月大约结余200元,需3个月;也可以选择“十”为估算单位进行估算:每月节余不足250元,2个月节余不足500元,所以2个月节余的钱还不够买一台洗衣机,3个月的节余就够了。

---

算一算,几个月结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解决策略:第一种是利用线段示意图依次列举每个月积累节余的钱数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利用加法运算,依次加上225元,从而得出结论:第三种是用洗衣机价格依次减去225元,算出结果。这三种方法都合情合理,又各具特点。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法,也不必一定用算式呈现,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如画图、列表等)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呈现出来,并能做合理的解释即可。

教学建议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教学时,建议参考以下环节。

(1)独立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意,初步了解进城工作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再说说情境中呈现的数学信息。

(2)出示问题,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完成后,可以先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组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计算方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即算式中的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和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

交流的过程中,运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多,即先求每月共收入多少元,再减去生活费用,求出节余多少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怎么想的。即可以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减去八月花去的钱,再加上奶奶的补助,最后求出这个月节余多少钱。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时,建议参考以下环节。

(1)出示题目,独立思考。教学时,直接出示问题,在独立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哪个信息已知?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个信息能求出?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头思考问题。

(2)尝试理解,集体交流。可让学生根据上述问题,先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题意,然后集体交流,说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

可能会出现教科书中的两种方法。

第一幅图重点理解“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的实际含义,也就是十月结余的钱“比260元少30元”,教学时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幅图直观表示出此题的数量关系,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教学时,注意引领学生理解此图的意义,建议全体都尝试画一画,并在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说清楚每部分的实际意义。

---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是否能用条形图来表示对题意的理解,不做统一要求,但要能看懂图意。

(3)总结反思。可让学生结合理解题意的过程,谈谈自己的感想。如“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听了同学的理解方式之后,有什么启示”,逐步学会反思,学会学习。

(4)独立尝试列式解决问题。重点理解并解释:“260”为什么需要用两次?教学时,可结合条形直观图解释理解。

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可事先准备同类的题目,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做一做,巩固理解题意的方式方法,逐步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试一试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教学时,可以将情境图和问题同时呈现,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感受亮亮孝敬奶奶的良好品行。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最后组织集体交流,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和结果,解释清楚自己是如何估算的。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方法和结果,只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至于哪个更接近准确结果,可以在解决完下一个问题后再来判定。

算一算,几个月结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在上一个问题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借助画图、表格、列式等方式。再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把侧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地说

---

一说各自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不要过分强求算式的规范。

教科书中呈现的三种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全部想到,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直接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有的方法,只要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即可。

练一练

“练一练”一共6道题。第1~3题是配合第1课时内容的练习;第4题是配合第2课时“试一试”内容的练习;第5~6题可作为两节课的综合练习。

第1题配合问题,借助直观图,让学生再次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第2题选择了新的情境,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3题侧重运用运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

第4题配合“试一试”的问题展开,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

第5题则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所学的有关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读懂题意、找准已知信息、弄清数量关系,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根据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第6题将计算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