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
2、机体的环境是指 。
A.细胞液 B.血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3、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负反馈调节
4、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 B.分娩 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5、环境与体细胞的关系是 。
A.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 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6、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7、体液是 。
A.细胞的液体 B.细胞外的液体 C.细胞液加细胞外液 D.血液
8、机体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细胞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代水平稳定
9、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分泌功能 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1、 B 2、 D 3、 D 4、 D 5、B 6、D 7、C 8、C 9、 B 10、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
A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部;
2、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
A 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部; B 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融发Ca2+的释放;
C 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增大
3、一般认为肌肉作等收缩时 。
A 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4、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
A 只做等长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 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收缩;
D先做等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5、与快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 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
B 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立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6、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 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 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 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7、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 800M跑; B 1500M跑; C 10000M跑; D 100M游泳
8、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 100M跑; B 跳高和跳远; C 马拉松跑; D 800M跑
9、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 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 对肌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D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10、骨骼肌的收缩蛋白是指 。
A 肌球蛋白;B 原肌球蛋白;C 肌动蛋白;D 肌钙蛋白
1、D 2、C 3、B 4、C 5、B 6、C 7、E 8、C 9、C 10、B
第三章 血 液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使血液有一定的粘滞性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参与细胞免疫
2、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机体本身坏死组织及衰老细胞功能的白细胞有: 。(A.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和B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3、常说的血型是指 。( )
A.血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
C.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4、血液是 。( )
A.液态的结缔组织 B.细胞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5、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 )
A.4% B.6% C.8% D.10%
6、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 )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α1-球蛋白 D.α2-球蛋白
7、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 )
A.葡萄糖 B.镁离子 C.钠离子 D.血浆蛋白
8、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 )
A.白细胞数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血浆量减少 D.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9、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 )
A.保持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
1、C 2、D 3、D 4、A 5、C 6、B 7、C 8、D 9、D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 )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D.当心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5秒
2、左心室壁壁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 )
A.每搏输出量较大
B.射出的血液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C.心指数大于右心室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3、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回流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 。(
)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
C.心房收缩
D.心室舒的抽吸作用
4、在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A.等容收缩末期 B.心室收缩末期
C.快速充盈期 D.快速射血期
5、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 )
A.快速充盈末期 B.快速射血末期
C.心室收缩末期 D.减满充盈期
6、人在卧位时运动,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 。(A.心率增加 B.每搏输出量增加
C.静脉回流增加 D.胸压增加
)
)
7、异常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 )
A.平均动脉压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C.心力贮备的调节 D.心室舒末期容积的调节
8、正常人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减慢射血期缩短
C.快速充盈期缩短 D.减慢充盈期缩短
9、平均动脉压是指 。( )
A.(收缩压-舒压)/2 B.收缩压+1/3舒压
C.舒压+1/3收缩压 D.舒压+1/3脉搏压
10、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 )
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
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C.当颈动脉窦压上升到27000帕斯卡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
D.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右重大变化
1、B 2、D 3、D 4、D 5、D 6、A 7、D 8、C 9、D 10、C
第五章 呼 吸
1、呼吸是指 。( )
A、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线粒体膜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2、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A、呼吸 B、呼吸 C、肺通气 D、肺换气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 。 ( )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胸负压的周期性变
)
4、维持胸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
A、呼吸道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吸气肌收缩
5、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 )
A、吸气初 B、呼气初 C、吸气末 D、以上都有
6、用力呼气时,呼吸肌的收缩情况是 。( )
A、肋间肌 B、膈肌 C、腹肌 D、肋间外肌
7、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错误叙述是 。( )
A、吸气时膈肌收缩 B、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气肌膈肌舒
8、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 。( )
A、功能余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时间肺活量
9、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 )
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C、等于深吸气量 D、最大吸气后尽力所呼出的气量
10、对肺泡气体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 )
A、深吸气量 B、补吸气 C、功能余气量 D、余气量
1、B 2、C 3、C 4、B 5、D 6、A 7、C 10、C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 )
A.胃泌素的激活 B.盐酸的激活
C.促胰液素的激活 D.乙酰胆碱的激活
3、三种物质在胃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
A.蛋白质、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 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4、胆汁中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的成分是 。( )
、D 9、C 8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胆汁酸
5、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消化 B.供能 C.排泄 D.代
6、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7、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
8、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钠泵的是 。( )
A.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水
9、下列关于糖类吸收错误的叙述是 。( )
A.在小肠吸收 B.己糖吸收很快
C .K+对单糖的吸收也是必需的 D.单糖吸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10、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 。( )
A.心脏 B.脑组织 C.肾脏 D.骨骼肌
1、C 2、A 3、B 4、A 5、D 6、D 7、B 8、C 9、C
10、B
第七章 能量代和体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
10.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B 2.C 3.D 4.A 5.D 6.D 7.C8.C 9.B 10.D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
A.产生肾素 B.浓缩、稀释尿液
C.排泄Na+和Cl- D.释放血管升压素
2.有关肾的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分泌前列腺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肾上腺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4.在一定血压围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多种调节
5.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 )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减少后增多
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 )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9.关于抗利尿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
A.8~9 mmol/L B.9~10 mmol/L
C.10~11 mmol/L D.11~12 mmol/L
1.B 2.C 3.D 4.C 5.B 6.A 7.B8.D 9.C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1、关于视野的错误叙述是 。( )
A、指整个视网膜的感光能力
B、鼻侧与上侧较小
10.B
C、颞侧与下侧较大
D、绿色视野比蓝色视野大
2、关于视敏度的错误叙述是 。( )
A、视敏度又称视觉
B、视敏度通常以视角大小表示
C、视敏度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大小无关
D、与光源情况有关
3、在光照下能迅速实现的反应是 。( )
A、视紫红质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
B、全反型视黄醛还原成全反型维生素A、
C、全反型视黄醛和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D、以上都是
4、远视为 。( )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的折光能力过强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 D、原点较正常眼更近
5、声音传向耳最有效途径是 。( )
A、外耳-鼓膜-听骨链-园窗-耳
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耳
C、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卵圆窗-耳
D、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耳
6、破坏耳蜗基地部主要影响 。( )
A、高频听力
B、低频听力
C、中频听力
D、所有频率的听力
7、关于高噪声危害的错误叙述是 。(
)
A、时间久了易出现听觉疲劳
B、生理功能紊乱
C、出现听觉适应
D、运动员在比赛时,易出现过分紧
8、运动员判断运动器材表面是否光滑是依据 。(A、皮肤触觉
B、皮肤压觉
C、肌肉本体感觉
D、触压觉同本体感觉和视觉
9、当α运动神经员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 )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梭外肌收缩
C、梭肌收缩 D、梭外肌和梭肌同时收缩
10、当γ运动神经员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 )
)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梭外肌收缩
C、梭肌收缩
D、梭外肌和梭肌同时收缩
1、D 2、C 3、A 4、C 5、B 6、A 7、D 8、D 9、B 10、C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 )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2、突触传递的生理机制显示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增大
C.选择性增加或提高突触后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可呈现抑制性突触效应;
D.同一突触由于迅速而重复活动,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表现空间总和;
3、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 增加。( )
A.Na+﹑K+﹑CI_(尤其是Na+)通透性
B.Na+﹑K+﹑Ca2+ (尤其是Ca2+)通透性
C.K+﹑CI_(尤其是CI_)通透性
D.Na+﹑CI_﹑Ca2+ (尤其是CI_)通透性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5、突触前抑制主要发生在 。( )
A.传出途径中 B.感觉传入途径
C.中间神经元之间 D.植物性传出途径中
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
超射
)
D.超射
D.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表现为 。( )
A.“全或无”式;
B.电位的正向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C.类似于负后电位
D.突触后膜电位较静息时更负
8、传入侧枝性抑制的生理学基础是 。(A.优势现象 B.膝跳反射 C.交互抑制 9、突触后抑制的性质是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
10、抑制性突出后电位的发生机制 。( )
D.腱反射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高
1、A 2、C 3、C 4、 5、B 6、C 7、8、C 9、C 10、B D 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