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2-10-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武汉市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为大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践的重新规划提供依据,也为高校优化教育模式、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也是贯彻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调查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大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践的重新规划提供依据,为高校优化教育模式、更好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指明方向,同时也为教育主管部门适当调整招生规模,构建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做一些基础性的调研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数据收集与调查对象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制约,本文采取实地填写和网络填写两种方式相结合,共计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96份,成功有效问卷487份,有效问卷率为97.4%。本文

调查对象为武汉市应届且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问卷覆盖国贸、会计、营销、教育、新闻、水电、土木、机械、建筑、生物和计算机等专业学生。

2.设计因素分类

现实中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但其取值大多只有两种状态: 是与否,在计量经济学中称为“二元型响应”现象。 因此本文以logit模型中的“二元型响应”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的对比分析,找到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本次问卷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类:

个人基本情况:性别(x01)、户籍状况(x02)、专业与经济的适应程度(x03)、专业类型(x04)、四六级及其相关证书 (x05)、职务状况(x06)、奖学金(x07)、政治面貌(x08)。

个人能力:创新能力(x09)、沟通表达能力(x10)、社会经验(x11)、团队合作精神(x12),知识面(x13)。

求职技巧:学校活动(x14)、就业指导(x15)、参加招聘会经验(x16)、应聘技巧(x17)、就业心态(x18)、求职准备工作(x19)。

择业条件:工作区位(x20)、升职转岗空间(x21)、工作时间(x22) 、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x23)、职业类别与规模(x24)、工资期望值(x25)。

其他:经济拉动力度(x26)、就业形势(x27)、高校教育模式(x28)。

3.实证分析

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得到如下结论:(1)个人基本情况中是否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及其相关证书(x05)在10%显著水平下影响大学生就业,这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看作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体现。是否为学生干部(x06)在5%显著水平下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说明和那些没有担任过职务的学生相比,担任职务者由于在平常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能比较强,因而相对要好找工作一些。另外党员(x08)在5%显著水平下影响大学生就业,这表明入党者总体上比未入党者在找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究其原因在于大学入党需要在德智体各方面满足一些条件,如各科平均分必须在一定分数以上、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为大家积极服务的精神等。正因为如此用人单位也将职务状况和政治面貌看作是衡量大学生思想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个人基本情况中专业与经济的适应程度(x03)、专业类型(x04)、奖学金(x07)对大学生就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工科类的毕业生并不比文科类的毕业生存在明显优势,另外实证结果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并不十分看重获得奖学金的情况,由此可见单纯的只注重学习成绩并不是一定能增加就业机会。(2)个人能力中有无创新能力(x09)、社会实践经验(x11) 在5%的显著水平下影响大学生就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这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求职技巧中是否参加就指导培训(x15)、就业心态(x18)和就业前准备工作(x19)在5%的显著水平下影响大学生就业。这表明大学就业指导和就业前准备至关重要,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另外,大学生求职者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受到挫折后产生的消极心理因素对就业也存在较大影响。(4)择业条件中职业类别与规模(x24)、期望值(x25)分别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影响大学生就业。这反映出大学生求职时对工作性质、单位规模以及劳动报酬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较大差距

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毕业生由于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知,不顾自身的条件和人力资源市场规律,一味地追求大企业、高层次管理岗位以及高薪岗位而找不到工作,因此大学生择业时合理的定位十分重要。择业条件因素中工作区位(x20)、升职转岗空间(x21)、工作时间(x22) 、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x23) 对大学生就业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大学生就业首先考虑岗位、薪酬等关系到自身直接利益的因素,而对于升职转岗空间(x21)、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x23)这些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长期因素无暇顾及,这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特征。(5)其他因素中高校教育模式(x27)在1%的显著水平下影响大学生就业,这表明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决定毕业生的择业能力,这进一步凸显了高校教育改革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不仅来自于大学生自身,还与就业指导质量和现行教育模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这几方面有机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加以解决。

1.大学生合理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把个人愿望、爱好、特长等主观条件与就业政策、用人单位要求等客观条件相结合,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求职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成功了不狂妄,遇到挫折不气馁。其次,大学生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顺应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除课程学习之外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建立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和广泛关怀的责任心,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2.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对大一学生主要侧重于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对二三年级的学生主要侧重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等;对四年级学生则侧重在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对学生进行政策、技巧、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要教给他们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像如何写求职信,如何参加面试,如何注意仪表和举止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则应提倡开设诸如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思维、应变能力训练。

3.改变教育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提高学校和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静.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基于广东12 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

研究,2011,(6).

[2] 李颖.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等探索,2005,(2).

[3] 韦良.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