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2)班 姓名:邓勇
主讲老师:罗斌
一、试分析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1.只要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要素未达到充分就业,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2.待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 3.但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增长率很难
达到使潜在资源被全部利用的程度。
二、试论利率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及条件。
(一)利率的作用
① 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降低利率可以增加居民消费;
② 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
③ 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④ 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利率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受利率影响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否对利率的变动存在敏感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所以很大,基本原因在于,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经济体——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组织——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基本的准则,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们的收益。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也就有了广泛而突出的作用。
三、联系实际,试述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① 原因分析: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比较多;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商品流通秩序混乱,哄抬物价等。
权威专家云集的中国经济年会刚开始,通货膨胀问题就成为大家激烈争论的焦点,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认为源于成本推动。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有4种
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第二,农产品供不应求。第三,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价的上涨。第四,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在世界各种大宗商品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在通货膨胀生成机理方面,它总是货币。
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两种原因都存在,但货币现象应该是主因。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万亿元,为705倍。2010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万亿元(增长%),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840倍。2010年12月末,我国GDP为万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09倍。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万亿元,是GDP
的倍,多出了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万亿元是GDP的倍,比差多出了万亿元。2010年,我国GDP为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万亿元,是GDP的倍,相比多出了万亿元。
2002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历史上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时期。从2002年到2010年,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万亿元,货币供应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GDP增长幅度,存在较为严重的货币超发问题,成为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之一。
2010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万亿元,比上年少增万亿元,但仍然突破了年初所确定的万亿元控制目标。
美元下跌(2010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贸易顺差和国际投机资本流入而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当可观,会刺激通货膨胀。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出口15779亿美
元,增长%,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和我国货币当局提高人民币利率,2010年在严格监控下,仍然有355亿美元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入我国。
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泛滥而持续性贬值,导致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从而推动了中国的通货膨胀。由于中国是原油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会上升。因此在需求量和价格都将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原料输入性通货膨胀将会上升。
② 治理对策
1、提高银行体系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4、严格控制银行信贷
5、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增加农产品
供应
6、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
7、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扩大内需,以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8、加大商品流通秩序管理力度,大力打击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
9、防控国际投机资本流入
四、试论金融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功能。
(一)聚集资金功能
金融市场能提供一个理想场所,利用自己的独特形式、多样化工具把闲置分散的、小额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具有投资能力的巨额可用资金,并在期限构成、规模数量、收益与流动等方面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要求,这就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职能——聚集资金功能。
(二)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配置,二是财富的再分配,三是风险的再分配。首先,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金融市场通过将资金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利用的部门,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利用的部门,最终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其次,金融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会使得政府、企业及个人以金融资产方式持有的财富数量发生变化。这样,社会财富就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再次,金融市场同时也是风险再分配的场所。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厌恶风险的人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厌恶风险程度较低的人,从而实现风险的再分配。 (三)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国家调控经济提供极好的场所和途径。一方面金融市场是国家货币政策传导的必要的中间环节。当中央银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时,首先要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各种变量,然后再传递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各国中央银行调控经济
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施展。
(四)实现风险分散和转移功能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买卖金融资产转移或者接受风险,利用组合投资可以分散那些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
(五)定价功能
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往往要通过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发现”。 (六)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这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反映功能的写照。
浅 谈 金 融 学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
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1.货币的起源
根据历史记载,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都有用牛、羊作为货币的记载。
关于货币起源有种种解说:
中国古代货币起源学说。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两种观点:
(1)先王制币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
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2)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西方经济论着中的货币起源学说。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创造发明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2)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2.(3)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中说明货币产生的必要性,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货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的分析首先从商品入手。马克思认
为:在人类社会产生初期的原始社会中,人们结合为一个个的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当时,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商品要进行交换,就要有交换的比例,但交换比例怎么决定呢能够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只能是所有商品有具有的某种共性的东西,对商品来说,这种共性的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然而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来表现。通过交换,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个形式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不多,随着一些偶然的交换行为的出现,价值也就偶然地表现出来,马克思把这个阶段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产生,用于交换的物品越来越多,一种物品不再偶然地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同许多种物品相交换;
这时,一种物品的价值就不再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物品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表现在许多与之相交换的物品上,有多少种物品与之相交换,就会相应地有多少价值表现形式,马克思称之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在众多参与交换的物品中,人们逐渐发现有某种物品较多地参与交换。并且能够为大多数人所需要。于是人们就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这种物品,再把它换成自己想要的物品,从而这种物品也就成为交换的媒介。这样,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发展为由某种物品充当媒介的间接交换了。与此相适应,价值表现形式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再是一种物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其他许多物品上,而是许多物品的价值经常地由一种物品来表现,价值的同质性通过一种物品更准确的表现出来。这个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就是一般等价物,这种价值形式被马克思称之为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交替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必然会分离出一种商品经常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
用。这种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当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表现时,这种价值形式就成为货币形式。货币产生以来某形式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币材,接着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存款货币,最后是电子货币。 2.金融和信用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以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信用是指一切货币的借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即贷者)和债务人(即借者)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3.金融机构的构成体系及其功能
金融学中金融机构的功能有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改善信息不对称、风险转移与管理。 国家金融机构。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 管理性金融机构。管理性金融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目前各国的金融管理机构主要有四类:一是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委员会,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和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其中,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
经营性金融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
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如各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 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一些国家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府见国际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多国银行集团等。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分为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全球性金融机构。目前,全球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
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清算银行等。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间的
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于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在成立初期,只有39个成员国,到1992年底增至156个国家。
(2)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银
行,是1945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联合国专门金融机构,于1946年6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华盛顿。它有三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和1988年成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四个机构合称世界银行集团。
(3)国际金融公司。国际金融公司是专门
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和
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属世界银行集团,总部设在华盛顿,1956年建立,它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最多的多边金融机构。
(4)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是专门
对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属世界银行集团,1960年建立。它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国家贷款问题而成立的,其中工业发达国家为第一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第二组,总部设在华盛顿。
(5)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多边投资担保机
构成立于1988年,其宗旨是通过向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包括征收风险、货币转移限制、违跃、战争和内乱风险在内的政治风险担保,并通过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投资促进服务,加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从而促使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
(6)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是西方
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和若干大商业银行合办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30年5月,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初建的目的是为了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款的支付和解决协约国之间的债务清算问题。 区域性金融机构
(1)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
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的金融机构。1966年在东京成立,行址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其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促使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2)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国家政府合办的互相性国际金融机构,它成立于1963年9月,1966年7月正式开业,行址设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它的主要任务是向成员国普通贷款和特别贷
款。
(3)泛美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
洲及美洲以外的国家联合建立的向拉丁美洲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959年,1960年10月正式营业。行址设立华盛顿。其宗旨是集中美洲各国财力,对需要资金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发展成员国的经济。
(4)欧洲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于1998
年7月1日正式成立,宗旨是维护货币的稳定。总行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组建的欧洲中央银行主要承担组织和推动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在1999年1月1日的如期启动,负责有关欧元的发行及管理等事物。
4. 金融学学科体系
金融学可分为三大学科体系:微观金融学、
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而形成的交叉学科。 微观金融学。它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三个大的方面。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它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和国际学界差距最大的领域,急需改进。
宏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又可分为两类:一
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等等。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涵养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是金融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金融工程学”将物理和应用数学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的延伸,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度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目前,这门学科尚属空白,还需要学术界付出巨大努力:从头做起,使“法和金融学”有一个质的飞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