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态度积极向上,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总结与反思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学起来较轻松些;而对于学习困难生而言,究竟是自身原因还是外界原因还是其他,我们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学生“要我学”的观念转化为“我要学”的观念,通过生动的言语、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努力挖掘数学的实用性,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并体验其内在美,和学生成为好朋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听、看、画、写、算,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架构数学思维,才能够学好高中数学。
通过调查问题“你认为高中数学为什么难学呢?”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基础不好,题目太难了;上课听不懂,讲得不详细,练习少;公式记不住,不会用;“数学恐惧症”是天生的,没兴趣,没心态等。
追根溯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现状,“一听即懂,一看则会,一做却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学习很被动,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公式定理不会用,计算不过关。上课不集中,不喜欢动脑思考,缺乏钻研精神。课堂消化不好,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练习少、提问少,遇到难题就跳过,甚至抄袭作业应付检查,还错漏百出。
由此,日积月累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产生放弃学数学的念头,故学习数学很困难。这让不了解的学生和家长在初高中数学成绩落差大下感到极大压力,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数学呢?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我们探讨出了如下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 1. “自学式”进行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合作探讨的模式,互相交流,最后派代表发表观点,教师指出不足并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理念,自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
2.“兴趣引领式”进行教学
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克服“只为高考而学”之想法。因为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不仅热情饱满、干劲十足,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基本只让学生接触定义的解释、命题的证明及定理的由来,却往往忽视了实践,从而让许多学生觉得学数学没有用。因此,学生应认清自己,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的学习计划,才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自觉性的高度。
在学习课堂上,然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带动课堂气氛,来化解数字的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举行有奖竞猜、歌曲接龙等活动,增添课堂趣味;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概率题,由浅入深,并引導其体会当中蕴含的美、体会其中的快乐,并有意识地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3.“启发式”进行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师应熟悉书本的知识网络,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行经典案例分析,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数学不仅是记忆与模仿,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放手,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尝试解题,发散思维,延伸拓展,归纳总结反思。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做题时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宁读三分也不多抢一秒”。数学题目里基本每字每句都有其用意,拿到题目不仅要逐句逐字地审,还要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仔仔细细的推敲,化复杂为简单;化隐含条件为明显已知;呼应题设与结论,挖掘突破点,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切勿题意未清就仓促着手,往往粗心丢失基础分。
4.“因材施教式”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例题进行解析。比如,在分析两步应用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式进行解答。比如,给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求高,可以作辅助线。比如,市场卖猪肉我们何时能够获得最大盈利模型,可以构造方程等。引导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回忆一遍当天所学内容,用便利贴记录遗忘的知识点。独立完成作业,切勿不懂装懂,抄袭应付检查。每周一测,从基础题做题慢慢延伸,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每周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整顿知识网络、基本思想、学习方法(最好以典型的例题形式罗列出来)、错题集。尤其重视错题集,弄懂错因和正确答案后,挖掘其中最有用的思想、方法并再做相关例题。
最后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专题化、条理化。从而使学生更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深化他们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积累。
5.“谈心式”进行教学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在高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懈怠的情绪、消极的想法属实正常,我们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通过谈心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定时的反省和总结,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督促,对有良好表现者及时并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良表现者给予警醒。
二、案例跟踪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纠正学习困难生并逐渐摆脱学习障碍,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数学学习,我做如下案例跟踪与分析。
案例一
研究对象:张某,女,河源市某普通高中高二文科生 研究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
学生情况:该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从上了封闭式高中,变得自卑和内向,与家人缺乏沟通,时常闷闷不乐,烦躁不安。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也没有能力学好,不是学习数学的料。
通过观察,多次交流接触后发现,张某对数学有消极情绪,基础很薄弱,公式记不住,我会利用闲暇重新给她讲一遍所学知识,耐心引导并鼓励她,从理解开始。当她觉得怎么努力都徒劳时,现在懂了明天就忘了,一做题就犯困,一考试就做错,我便建议她用便利贴记下自己在作业中或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课后和同学讨论弄懂,利用闲暇时间找我一起分析讨论。通过5分钟课前小测,一旦做对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渐渐地,张某也意识到高中数学知识点很多,但可以灵活套用公式,单凭课堂上短时记忆容易遗忘,需要准备笔记本和错题本。做题时需要我们学会变通,不断尝试新解法,不断思考和总结。学不好不能全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智商不高等,还要综合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老师的教学水平、环境等因素。
得出结论: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挫败感越积越多)以及性格有关,主要是不断失败的学习经历导致她越来越没信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制造成就感,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希望,适时表扬,增强自信。鼓励其自我
总结,引导其分析自身原因,领悟每一次失败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从失败中反思自己。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指导,学生会主动去做题,由以往的步步带动到现在融会贯通,还会举一反三。由入学时的31分提到90分,由倒数第一名进到前10名(56名学生一个班)。
案例二
研究对象:刘某,男,河源市某普通高中高二理科生 研究时间:2018年5月—2019年3月
学生情况:刘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自从中考失利没能去到心仪高中,颓废,急躁,高中数学走下坡路,抱怨数字的枯燥乏味,抱怨各种不公平。
通过私下谈心,发现刘某抱怨老师不会教,不讲习题,没有考虑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不适应他的教学。因此我们决定要让孩子意识到问题不能停留在表层,引导他深入分析自己数学差的原因。刘某还认为其他同学考高分,是因为作弊。而自己考试不理想,是因为看错题,或者受同学影响。我们便引导他,对于平时作业和考试不会做的题目要课后想办法弄懂并找出原因,再放到错题本,隔段时间再复习。同时,合理评价每一次的考试,设定目标,增强竞争力和目标性。然而刘某很喜欢看小说,武侠穿越、都市玄幻,讲起故事栩栩如生。发现其闪光点,暗示他学习数学也一样,需要下功夫,努力过才能有收获。
得出结论:对于刘某,我们发现这孩子平时不肯下功夫,不主动学习还怨天尤人,总喜欢在外界找原因。建议刘某应该客观分析问题,既要认清自己的长处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督促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视每一次考试。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刘某考试开始提高并及格。渐渐地,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学习热情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始变得谨慎和稳重。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态度积极向上,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总结与反思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学起来较轻松些;而对于学习困难生而言,究竟是自身原因还是外界原因还是其他,我们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学生“要我学”的观念转化为“我要学”的观念,通过生动的言语、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努力挖掘数学的
实用性,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并体验其内在美,和学生成为好朋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万玲.高中数学学困生和数学优生差异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 [2]王路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调查与转化措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學,2003.
[3]陶兴模.数学优等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通报,2005,44(7):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