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刘沛
71094017
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又占这些原因中的多少呢?
这是我们本次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2. 了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后,提出改进方案,使我们自身更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
3.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已不单影响大学生自己,这一问题已慢慢演变成一个
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4. 大学生就业难自然会有其自身问题的影响,我们从这些问题中也可以反映
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改革教育体系,使学生能更好的受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的意义:
1. 我们的调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我们还是非常有实际意
义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我们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2. 对于社会来讲,这一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急需一个解决方案的提
出,而我们的调研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毕竟社会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连年增加就降低对于人才需要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找原因了。我们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不再需要人才的程度,大学生只要知道了怎样提高和完善自己还是有就业机会的而我们的调研也正是为了这一问题而寻找答案,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健康、有序和稳定。
3. 最后是教育意义:大学生是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
育自然逃不了干系。我们的调研就具体提出了对教育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及建设加强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关起门来搞是没有前途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适应社会的教育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三、调查的价值:
1. 使大学生能更好的给自己定位,使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毕业后能在自己的
岗位上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 社会更好的发展,学习与工作结合,促进社会的发展。 3. 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为社会做贡献。
四、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五、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大半来自乡村和城镇,另一半来自城市,35.17%的学生是干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92.86%)的人没有仔细而有条理地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国营企业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只有不到0.1%的学生愿意在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稍显缺乏。针对就业难这一现实他们仍希望工作能一步到位,不太愿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新观念,大多数人(62.29%)的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在自身事实方面,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参加过关于就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全部拿下这些证书。67.13%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85.2%的人承认自己不能经常去自习。通过访谈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形 象以及表达能力在就业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所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
六、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自身因素分为
三种:
1. 知识方面:
在校期间,虽然绝大多数人参加过或有打算参加与考证有关的培训和考试,但通过率较低,67.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这直接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加之,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导致就业率下降
2. 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学历等于就业能力。这是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
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