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一、勇气:
名言:1、懦夫未死之前,已死过数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莎士比亚
2、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培根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廉颇蔺相如:
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怒发冲冠,警告秦王将“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无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不弯腰的勇气;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这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即改的勇气;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不敢声张,后来写信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同样是一种勇气,是诚实带来的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是面对不可预测结局的勇气;科学探索是人类战胜未来的勇气。勇气能最大限度地让生命焕发光彩。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勇气吗?
二、毅力:
名言:1、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和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间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车尔尼雪夫斯基
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3、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践,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茨威格
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斯大林(可以写在最后部分:层进)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的地是美好的,那里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达到目的的道路却是艰难的,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蛇蟒出没,暗流汹涌。要从道上经过,护身符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
张学良戒毒
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公子的张学良年纪轻轻就染上了毒瘾。在日本入侵东三省、国难当头的时候,少帅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奋起救国,并决定首先从戒毒开始。1933年3月,他把自己关在房内戒毒,把手枪放在床边,“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谁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头,就一枪把他打死。”张学良成功了。
议论:
这是凤凰涅槃以后的重生,是要经受烈火的考验的。这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在顽强的抵抗,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成功的背后是毅力: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大英图书馆马克思常坐的座位底下留下了清晰的脚印;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翻遍悬崖,尝尽百草;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历时20年,随贝葛尔号在大海上颠簸航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完成对生命起源的真正的探索……(适用“时间与不朽”、“人生需要恒心”“忍受成功前的寂寞”)
议论:
恐惧、害怕,崎岖、艰难,厌倦、懈怠,困惑、迷茫,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矢志不渝,这里有什么?一分信念和热爱,再加上九十九分的毅力和勇气。
三、坚持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英】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中国】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池田大作【日本】
成语:铁杵成针、滴水穿石
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做事要有长性,要坚持到底。小山羊种菜,先种菠菜,菠菜没有长成就不耐烦了,改种萝卜;萝卜刚长出两片叶子,又改种其它……最后什么也没有做成。
杰克·伦敦 的《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在广袤的荒原上。他没有食物,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老人与海》 海明威 :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
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老人于海》硬汉子精神,与自然、与命运作斗争,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倒。
议论:
春种夏实秋收冬藏,自然界的孕育有一个过程;同样的,在生活中,要想成就某一件事情,同样需要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没有耐性,急功近利,不是导致失败,就是造成隐患。最终都会自食苦果。喂人工饲料、打生长素的鸡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任何事情的达成都需要等待,等待需要坚持。
坚持是意志与挫败之间的对抗,尤其在对抗性强的竞争中,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坚持到底的一方。《群鸟学艺》,所有的鸟都向凤凰学搭窝,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小燕子,因此,只有“燕窝”成了品牌。
四、意志:(有信念而产生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
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大门前,有一行字,刻在大理石廊柱上:“石头啊,你要像人一样坚强!”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彼得堡被整整围困了三年,仅饿死的人,就有一百万!可德国人却一直未能打进这座城市。 “石头啊,你要像人一样坚强”。这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意志,让任何坚硬的东西臣服、弯腰。
五、个性:
名言:1、所谓个性,就是一套掌握牢靠的见解,就是一部别出心裁的辞典。——高尔基
2、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那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3、个性乃是精神优越的要素。谁要是完全陷于、完全同意和模仿别人,谁也就不能具有多大的思想能力和思想的正确性。——葛德文
庄子:
楚王许诺将一个楚国的治理大权委派给庄子,请庄子出来做官。庄子说自己不愿意做一只被楚王供奉起来的乌龟,而愿意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的乌龟。庄子不受束缚的个性使得他的思想得以天马行空,扶摇万里;使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有人对庄子作了这样经典的比喻:“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其实,庄子的确孤独但不是绝唱。高尚的精神是会辐射和传承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个性的体现。(寒韩、比尔·盖茨放弃读名校,因为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有什么,自己更需要什么)
其实,不单是人,即使是动物,也有自己的个性。“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你就永远得不到千里马。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
议论: 个性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有的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有的狷介自傲蔑视权贵,有的恪尽职守赤胆忠心;有的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有的天下事事事关心,呕心沥血死而后已。颜渊的大智若愚,子路的奋勇争先……而一个天才的本质特征就是与众不同。要充分展示你的个性,
相信世界之大,总有你的舞台;如果失去了个性,那你也许真的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六、目标、信念:
名言:1、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谚语
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要明确目标)
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唐僧取经:
1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27年,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为了普渡苍生,唐朝和尚玄奘走上了去印度取经的道路。一路上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历尽磨难,于公元643年春,回到长安。16年的艰难跋涉,玄奘带来了佛经74部,又用19年的时间,翻译出经卷1300多卷。同时,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
唐僧对信念的追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吴承恩。他据此写下了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为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也可用在“读经典”、“克服困难”、“毅力”、“脚印”:在大漠、在沙滩、在藻泽,在泥泞的小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行行、深深浅浅、迂回曲折,伸向远方)
议论:为理想而献身(追求)——精神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力量,可以作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业绩,战胜难以克服的困难(意志)
唐僧:为了到西天求取真经,一个凡夫俗子,历尽艰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
理想主义者(乐善好施,普渡众生),有着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慕荣华富贵,不受情色引诱,舍生忘死,百折不挠,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是不可战胜
题目:
有关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的命题
观点:人是要有一点追求的
信念的伟力无穷、精神的辐射能使弱者变强
对精神追求的力量有时候更胜于对物质的追求
对物质的追求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对精神的追求可以超越生死:
孔子:杀身成仁
孟子:舍生取义
苏武牧羊:节操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惜)残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七、克服困难
观点:人生处处都是“坎”,要跨过这些沟沟坎坎,
必须要有理想、有追求,心中要有“真经”
必须要敢于面对困难,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必须要经得住炼狱的考验:强权、美色、奉承、背叛、成功、失败……
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腐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尽艰辛,赤胆忠心
题目:有关是非、正义、嫉恶如仇
观点: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憎爱分明)
正义和力量的象征
除恶务尽,决不妥协
热心助人,扶弱济贫
有关重读经典的命题
这道“坎”:障碍、困难,一般是指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抽象的事务用具像化的词语来打比方
诚信方面的命题、毅力方面的命题、自卑自大等心理方面的命题
材料和立意是紧密相关的
从经典上找例子:贾宝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林 冲:同样的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从现实社会中找例子:改革开放,反腐败
“坎”在生活中、生命中的关键性一定要体现出来
“坎”的形象性、可视性一定要体现出来
跨过“坎”以后的新气象可以描述一番:生命经过炼狱的考验、凤凰涅槃、雏鸟破壳的新生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了解救国民于水火之中,进行了举世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据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可用在“爱国主义”方面)
议论: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追求救国救民而能够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精卫填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炎帝神农有一个女儿叫女娲,有一次,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海浪吞没。女娲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叫“精卫”。“精卫”为了不让后人有和自己一样惨痛的经历,于是每天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树枝,发誓要填平东海。(正面理解:人要有信念。虽然这是一则神话传说,但是它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志者为实现目标、信念而不懈努力。反面理解:理想、信念、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
鉴真东渡:唐代高僧鉴真,为了到日本传扬佛法,56岁时带弟子、工匠百余人从扬州东渡,一连四次都没有成功。60岁时,他第5次出海,不幸遇到风浪,无淡水,无粮食,又迷失方向漂到海南岛。鉴真本人因病双目失明,几经周折又回到扬州。5年后,鉴真毅然再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奈良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中日友谊。(理想、意志、毅力、克服困难)
愚公移山: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愚公率领全家子孙每天挖山不止,相信终有一天,会搬走挡在门前的大山的:毛泽东以此激励中国人民要有这样的精神来推翻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我们真的做到了。(反过来,也可以用在要学会“变通”上。你想,是搬山容易呢还是搬家容易呢?打破常规,开拓思路,事情就变得容易起来。牛顿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海边拾贝壳的孩子:一群孩子在海滩上捡贝壳。海滩上的贝壳真多呀!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篮子里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伙伴们十分兴奋,唱着歌儿回家了。夕阳快要落山了,海滩上........只剩下一个孩子,她手里的篮子还是空空的,她还在找心中最美丽的那枚贝壳(一般的两种主题:..1、不懈追求;2、目标要以现实为基础要切合实际。要仔细阅读,从作者的褒贬倾向,最后的结局等方面去思考。可参考加标记的字眼。原题无记号。如果从“孤独的身影”做文章,认为“有超凡脱俗追求的人一般都是孤独和寂寞的”,这也是可以的。追求的高远,境界的高远,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因此要耐得住“寂寞”,要“永不放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作:沙滩上,孩子是孤独的,热闹离自己远去,孤独(寂寞)从四面八方向自己汇聚拢来。但是,心中那枚五色闪光、耀眼夺目的贝壳在激励自己,在召唤自己。成功也许就在最后的努力之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要周游世界:1818年一个夏天的晚上,九岁的达尔文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奥秘,将来我要周游世界。为此他一直在作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学生。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了“贝格尔”战舰,开始了环球生物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物种起源》就是他这次环球之行的结晶。
孔子目睹春秋大乱,决心为恢复西周礼治而奋斗。为此,他周游列国,但始终未能如愿。刘备的理想是“攘锄奸凶,兴复汉室”,但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复杂的缘由,他最终只能饮恨白帝城。周恩来立志“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他奋斗一生,终成为共和国伟业的缔造者之一。
电磁学之父法拉第说: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牛顿晚年的愿望是用科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可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分析:这是一组关于人生理想的材料,这些名人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好似一艘远航在大海上的巨轮缺乏罗盘。由是得出论题:人生须树立远大的理想。 孔子、刘备以及晚年的牛顿,他们为理想奋斗不止,但均未能如愿,周恩来、法拉第的理想却实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它是否顺应了人民的意愿、历史的必然及科学的规律。由是得出结论:应树立正确的理想。
八、责任:
1、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姆昌德
2、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列夫·托尔斯泰
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美】
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80年后的一封信:20世纪末,武汉市中心6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信函,信函提示这幢大楼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提请注意。落款为这幢大楼当年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封来函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责任。责任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消蚀,不因生物体的代谢而作废。对这家设计事务所来说,责任就是生命,责任就是品牌,责任就是信念,责任就是一座山,沉重而又崇高。
九、习惯:
名言:1、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决定。——富兰克林
2、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敌人。——爱蒙斯
3、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王尔德
4、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一位病人长期腹痛,最后,开膛破肚,发现是几年前动手术时,一块纱布没有取出来,在肚子里溃烂生脓了。由于护士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病人吃尽了苦头。因此,一般在医院里,手术室的护士,在手术结束后要清点器具,这成了一种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后来也就成了一种制度。
一场森林大火,往往源于一个随手乱扔烟头的习惯;一场官司,也往往由于一句习惯的粗话“口头禅”。一场瘟疫,也许起因于随地吐痰的习惯。(以上两则事例可用与“小”与“大”之
类的命题上)
中国数千来的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也许和遇到新鲜事物首先要到老祖宗那里去寻找依据成例,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遇事观望,不作可否的中庸之道形成了思维定势有关,这种习惯,成了民族前进道路上的羁绊。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在前人划定的范围里绕圈,这让我们失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失去了生机活力,给人的感觉是“垂垂老矣”!
议论:习惯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用,一个不良的习惯也能让人遗憾无穷。
凡事提早5分钟的习惯,避免了匆忙的尴尬;事毕后整理归档的习惯,使工作生活变得有序;养成事前订计划的习惯,使做事目标明确;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尽可能地给自己提供回味、反思的素材,使生活变得更加耐人咀嚼。
个人也好,国家民族也好,都应该培养一些与自己特质相吻合的良好的习惯,让这些优良习惯成为自己的骄傲,民族的骄傲,成为受用终身的东西。
十、气节:
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4、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
苏武持汉节牧羊,在匈奴被扣19年。其间,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卫律曾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诱降苏武;以不然的话“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打击苏武;用“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来动摇苏武,但苏武表示对朝廷、对国家“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的赤胆忠心。“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浩然正气,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杨靖宇:1940年初,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40万日寇作战,顽强抵抗,身负重伤,宁死不屈,壮烈牺牲。死后,日本人剖开杨靖宇的遗体,想看看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上支撑什么让抗日联军顽强抵抗、不屈不挠的。结果,他们在杨靖宇的胃里看到的是野草、树皮和棉絮。其实,他们还看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气节。
徐悲鸿:1935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国内,蒋介石想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徐悲鸿以“我对委员长没有兴趣,只对人民大众感兴趣”拒绝了这一要求。即使遭到威胁恐吓,他都不改初衷。在权贵面前不低眉弯腰,这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气节。
民族的潇洒:
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事业去奋斗,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绩,这才是潇洒:周恩来代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风度翩翩地出现在万隆会议的演讲台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同;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周文雍、陈铁军从容不迫地举行刑场上的婚礼;中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用长征火箭,将自己的通讯卫星送入同步轨道;许海峰登上洛杉矶奥运会领奖台,实现零的突破……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十一、位置:
名言:1、宝物放错地方就是废物。——富兰克林
2、 一面镜子摔成许多碎片,镜中的世界就会错位。——培根
3、 是光就有光的辐射,是星就有星的位置。——无名氏
天空中,不但有太阳,有月亮,更有数不清、叫不出名的繁星;舞台上,不但有主角,有配角,更有许多不能算“角”的“龙套”;庭院中,不但有大树,有鲜花,更多的是绿叶,是小草……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在于你是什么,而在于你是否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许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焦于红花,但是,总会有人倾情于绿叶;绿叶完全有资格这样想,自己同样也是美的,是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你仅仅是一段朽木,能当柴火,却硬是要充房梁,一根锈铁,能当烧火棍,却硬要去造桥梁,那么你的错就大了,等待着你的无疑是屋毁桥垮,遗臭于万年。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曾发出同一感慨,叫做“怀才不遇”。其实,从大道理上说,“是金子总会闪光”,有时候,只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是块怎样的“金子”,该放在哪一个合适的“位置”(哪里)上而已。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唐玄宗似乎比他清醒,认为李白“非廊庙器”,不是经邦济世之才,最终让李白回归于“诗仙”、“酒仙”;同样,如果柳永官运亨通,也许中国历史上就多了一个平庸的官员,在文学史上却少了一个极其出色的词人。宋徽宗感慨不幸生于帝王家,李煜不知道有没有相同的感慨,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是他们所不能胜任的,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你有才能,你应该尽量争取做元帅,做拿破仑;如果你才能不足,不妨做元帅、拿破仑身边的传令兵,在拿破仑的功绩之中也包含着你的努力。
有人说,“是光就有光的辐射,是星就有星的位置。”一台机器,有千万颗齿轮和螺丝钉;一条大道,有无数块铺路石。雷锋把自己定位在“革命机器上的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上,朋友,你呢?
十二、理解:
名言:1、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以理解。——曹禺
2、 最卓越的东西也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3、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4、 理解别人就是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外国民谚
达尔文的想象力:年幼的达尔文在泥土中挖到一枚硬币,兴奋异常地跑到姐姐面前献宝似的对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时代的硬币。其实只是一枚因锈蚀而显得有些古旧的普通钱币而已。姐姐认为达尔文说谎,便告诉父亲,要求惩罚达尔文。可是父亲却慈爱地对达尔文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这便市是理解。因为父亲知道,孩子没有撒谎的故意,只是对古钱币有着异常的兴趣。(可用于“想象力”)
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合伙做生意,观众本钱不多,分红却拿得不少,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认为注意不错只是时机不倒;管仲曾经作了三次官,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
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没有赏识他的人;管仲作战,临阵脱逃,鲍叔牙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放不下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司马迁最后写道“天下不重管仲之贤,而重 鲍叔能识人也。”这“识人”其实就是对人才的一种“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理解万岁,我们常常需要别人理解我们,但我们往往缺少换位思考,忽略了对别人的理解。
十三、机遇:
1、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2、 机遇造访每一个人,能够活学活用的人少之又少。——李顿
没有买不出去的豆子:犹太人有句名言,叫做“没有买不出去的豆子。”豆子如果卖不出去,可以加点水,发豆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出去,可以放上泥土让它长叶,过几天可以卖豆秒;豆苗如果生意不好,可以种在盆里,长上一段日子,卖盆景;盆景如果没有全部卖完,那么,新的豆子又长出来了,原来的一颗豆子就成了千千万万颗豆子……法国化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狄更斯说:“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给自己创造一些机遇吧,相信“没有买不出去的豆子”,关键是你是否做好了抓住机遇的准备。
一位美国大学毕业生求职时,问加州报馆的经理:“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我们现在什么孔雀都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它了——”大学生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结果,这位年轻人被留下来干报馆的宣传工作。他为自己创造了机会。
泰国许多地方盛产椰子,而椰树高达十几米,且树干光滑没有枝丫,采摘椰子难度非常大,
每年上树摘椰子都要出一些安全事故。一位高中毕业的椰农设立了一个驯猴学校,主要是训练猴子摘椰子的技术。然后把这些训练有素的猴子卖给那些园主或者是想以出租猴子为业的农民。因为猴子摘椰子的工效比人高了三四倍。结果,他训练的猴子供不应求。短短几年这位农民就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那个泰国农民如果不了解椰农摘椰子的艰辛,没有一双善于寻找的眼睛,机会永远也不会来到他的面前。
十四、革新:
1814年,英国斯蒂芬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辆马车同它赛跑,火车远远落在后面。然而斯蒂芬逊并没有灰心,他不断地改进机车,坚信火车会有宽广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轮子,而火车能以最高280公里的时速前进。而且这个记录也许已经被打破。(新生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具有广阔的前途和无限的生命力,它必将战胜旧事物)
宽容:
1、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失败这正是硅谷成功的关键所在。——比尔·盖茨
2、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3、 有时宽容引起得到的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一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7个可怜的孩子。他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出狱以后,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代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但是雨果用他的《悲惨世界》在另一层面也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充满宽容的社会。主教用慈爱对待偷窃的冉阿让,冉阿让用宽容对待要抓捕他的沙威警官,用宽容对待曾经骂他的佛修鲁班,用爱拯救了一名叫柯赛特的少女。而冉阿让走投无路的时候佛修鲁班回报了他。一个曾经被宽容的人,在他今后的一生当中无时无刻不在散播着宽容和爱。(可用于“爱”、“读经典”“经典告诉我们的”的题目)
十五、幸福:
1、 我为失去一双鞋而懊恼,走在大街上,我发现有人失去了一双脚仍在拄着拐杖欢乐的歌唱。——西放谚语。
2、 那些为大多数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
3、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艰辛有人爱我们。——雨果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在葛朗台看来,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金子就是幸福;在马克思看来,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快乐就是幸福;在医生看来解除痛苦就是幸福;在教师看来,桃李满天下,学生健康成长就是幸福……我认为,一个职位自己着想的人是不会有幸福的。这里有一个关于天堂和地域的故事很说明问题:
你知道天堂和地域的区别吗?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地狱里,所有的人都拿着长柄勺在吃饭。手柄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个个伸长脖子,龇牙咧嘴,显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天堂里,同样用的是长柄勺吃饭,担人人把勺子喂向对方的嘴里,个个享受美味,显出一副幸福的神情。(题目也适用“爱”)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反抗宙斯德
意志,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大怒,把普罗米修斯邦在高加索山上,并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普罗米修斯从未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看到了人类幸福的生活,他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1907年,高尔基的儿子去高尔基疗养的卡普里岛上看他时,在窗前栽了一些花。后来,高尔基给儿子写信说:你走了,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我看着它们,愉快地想,我的儿子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就将是幸福的。
十六、爱国: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贫穷的祖国啊,我永远恋着你。——肖邦
十七、爱与溺爱
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两方面的内容都要照顾到(跟上文一样)
“爱”与“溺爱”的区别:多一点、少一点?“度”?
材料涉及的面不够广:①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发展到溺爱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以至于孩子失去生存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拓展材料,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
②动物界,鸟类训练下一代学飞行,父母把子女推出窝去;兽类让小兽自行
觅食
“溺爱”反映在许多方面,本题强调的是哪一方面?读材料(材料的暗示必须关注):
“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
“溺爱”,替孩子做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使孩子失去竞争能力,这只是文章的第一层面;另一层意思在于:替孩子跨越了命运中本该属于自己的“艰难”,让他的“道路”变得“一帆风顺”,而这些“艰难”正是可以提升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必要的台阶。
牛虻、保尔·柯察金、海燕,都是在疾风暴雨中、在烈火炼狱中才铸就自己坚毅的翅膀、百折不挠的意志的。父母的羽翼是庇护,也是削弱斗志的温床,有志青年应该像海燕,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需要的爱,是岳母的“精忠报国”,是毛泽东、斯大林把儿子送上卫国战争的疆场,让生命与祖国山河共存,而不是老母鸡,把小鸡看护在自己的羽翼底下,只为自己的五斗米蝇营狗苟……
十八、勤学苦练:
王羲之临池: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草圣”,据说他每天练习书法,练完后就在屋前的池塘中洗涮笔砚,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被洗黑了。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很为后人赏识,“临池”之说就源于此。
韦编三绝:
孔子是春秋时的儒学创始人,也是那个时代的学问泰斗。《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到了晚年开始攻读《易》,而该书是一部艰深的上古之作。孔子废寝忘食地勤读,一遍不懂就两遍三遍,
甚至七遍,成语“韦编三绝”就源于此。通过苦读,孔子不但读懂了《易》,而且还写了十篇读后札记,是为《十翼》,后人将其与《易》合编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易经》。
十九、传统·现代
传统的山水写意画与现代的动画音像的结合,就有了《小蝌蚪找妈妈》;传统的古典乐器与现代的演奏形式交汇,诞生了女子十二乐坊;传统的爱情故事用西洋乐器——小提琴加以表现,《梁祝》的缠绵哀婉的旋律便成了经典。西安市古都,以地下宝藏闻名于世,乾陵、阿房宫、兵马俑,一个比一个声名显赫;但是,如今你走在西安街头,肯德基、麦当劳与陕西泡馍、兰州拉面共存,高高的古城墙衬托下随处可见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游客身穿龙袍摆好姿势在摄影留念。你同样会感到这景象使古都独有的,这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好。
二十、融合、发展、创新
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它能够存在,就说明有特色,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命力。然而,人有求新好奇的本能,追求发展、创新,是永远的主题。而不同事物、不同文化的冲击,组合,像万花筒一样展示了自己独具的魅力。思想的自由驰骋,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驴和马可以结合,于是有了骡子,体型高大,食物不论,吃苦耐劳,这是杂交带来的优势;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演出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在德国迷倒了一大片观众,这是用东方杂技艺术诠释西方芭蕾经典的成功范例;新天地是石库门与西方文化、现代与旧时代文化的整合的经典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多元文化]
二十一、继承、发展、创新:
旗袍,是中国的民族服装。在《花样年华》、《色戒》中都可以看到穿着旗袍的身材婀娜的
美丽的身姿。旗袍原是满族服装,它的立领,端庄、典雅;贴身,能勾勒女性曲线美。但如今的旗袍,比起当时的原创,又有了变化:喇叭袖改成无袖、短袖,与精致的大身更加吻合,又适合现代女性工作、生活的快节奏。
不仅仅是服饰,就我们的汉语来说,它也是在不断地融合外来文化,不断变化、发展的。比如啤酒、吉普车、沙发椅,都是来源于英语,但是,这些词语有中西兼容的特色,让人一看就明白,已经成为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相比时下直接把APEC、GDP、CEO等外来语运用到文章中去,不仅造成了阅读的不便,而且破坏了语言的整体美感。我们在语言的融合上不能太急功近利,还是要多花一些功夫才好。二十二、和谐:
1、“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张贤亮。
2、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世上最完善的美。——柏拉图
胡锦涛: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果你学音乐,你就会知道,有一些音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听起来是那么的婉转悠扬,悦耳动听,这些音是“谐音”,也就是“乐音”;而有些音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是那么的聒噪刺耳,让人烦躁不安,这些音是“不和谐音”,是“噪音”。高明的大师,是要想办法让不同音高的音在曲调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与周边的音符形成合理的搭配,共同唱响优美的曲调。
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
家庭、国家、天下等系统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和气等内涵。不但音乐讲究和谐,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离不开和谐二字。家庭的各个成员、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各得其所,合理搭配,才能形成家庭和睦,国家繁荣的景象。
刘邦协调好了手下的一帮人,让张良“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让韩信“攻必克,守必固”,让萧何“镇国家、抚百姓”,刘邦就取得了战胜项羽的优势地位;红楼梦一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轰轰烈烈,但由于内部倾轧,个个像“乌眼鸡”似的,你容不得我,我容不得你,最后分崩离析,“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和谐不等于是简单的整齐划一,不等于是抹杀个性,不等于是不能鹤立鸡群。和谐是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能力,形成最佳组合,使整台机器更加精密,各个部件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真善美的最佳统一 。在今天的社会中,和谐意味着双赢、互利,和谐意味着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地域宽广,民族众多的国家。少不了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少不了互通有无,互助合作,少不了规划运筹,协调发展……和谐社会不但在于“硬件”和谐,还在于“软件”和谐。和谐社会,更少不了微笑,少不了赞美,少不了倾听,少不了换位思考……孔子在2500年前为我们描述过他心目中的和谐社会,那便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让我们为和谐社会描绘一幅画吧,那么,应该是天蓝水清,鸟儿在枝头啼唱,马儿在林中撒欢,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唱,激情四射,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人人向往的和谐社会了。
二十三、过程与结果
一位老人静坐一整天,才钓到一条大鱼。临走时却将鱼儿全部放回了河里。他的解释是:“我钓的是一整天的轻松与宁静。”
过程与结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追求功利,往往只关注结果,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去体会过程的美好上。读书,只希望从文凭上得到肯定,弹琴,目的是拿到考级证书。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心灵与大师沟通,如何在乐曲声中去感受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把握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你就失去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经历。可能你已到过黄山,但是你没有体会过登山时的激动;可能你已成为大师,但是你没有享受到在一级级台阶上取得进步的喜悦;可能你是个高人,但你不会有对小人物的同情、恻隐之心……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要让生命在不同的阶段上处处精彩,而不是只有结局辉煌,那么,你必须注重生命的过程。当然,如果生命的过程处处有精彩,那么结局一定的是精彩的。因为,那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时间问题。
二十四、经典
经典并非想象中的晦涩难懂,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艺术家乃至一个时代的积淀,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最优秀的作品,它们沉重的外表下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西游记》唐僧的形象:为理想而不懈追求、普渡众生;孙悟空:疾恶如仇;《悲惨世界》爱、闪耀人性光芒《热爱生命》对生命的热爱)
流行文化不会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会孕育出新的经典。《水浒》、《三国》都孕育于当时的流行文化——说书。
二十五、风流人物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四方奔走 孔子、行吟泽畔的屈原、发愤著书的司马迁、寄情山水的欧阳修、啸傲不羁的苏东坡,还有那沿街乞讨的阿柄……都化成了历史的烟云。然而,山东曲阜的孔庙、长江北畔的屈原祠、黄河西岸的太史公墓、滁洲的醉翁亭、黄冈的赤壁矶……这些江山胜迹却始终诉说着他们伟大的业绩,无不寄予着后人永远的缅怀。
瞎子阿柄,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的民间艺术家。他生前沿街乞讨,身后遗产丰赡。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
荷马是一个双目失明、到处行吟的歌者。他有点像到处卖唱的老人,飘游四方,把自己的诗朗诵给大家听来换取食宿。人们非常喜欢听他的吟唱,记住了那些锦绣一般的诗句。在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流浪的生命旅途中,荷马为我们留下了《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它们作为古希腊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浪淘沙的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
苏格拉底原为雕刻匠,后来倾心于教育研究,并以培养青年的完善道德为己任。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强调“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一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却被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判处死刑。罪名一是不信雅典的神,二是蛊惑青年。黑格尔说,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
荷马与阿柄,同为盲人,都以乞讨为生,经历苦难与坎坷。苏格拉底与孔子,东西方两大思想巨人,生前却饱受非议责难。他们的一生都是不幸的,然而,他们的作品被永世传唱,他们的思想熠熠生辉,这又是幸运的。
“幸”与“不幸”从来都是对立统一的。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经历
磨难的“打磨”,智慧才能够闪耀出璀璨夺目的光辉。(也可以运用到“幸”与“不幸”、“逆境出人才”之类的题目中去)
二十六、生与死[向生命鞠躬]
“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向自己、也向世人提出的一个命题。千百年来,无数人在自己生命的紧要关头认真思考过这一命题,并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他们在不能按自己意愿求生的时候,便很重视死之权利,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士可杀,不可辱。
屈原选择了死。文天祥选择了死。 谭嗣同选择了死。布鲁诺选择了死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司马迁忍辱负重,留下了《史记》 鲁迅国民党通缉他,逃到租界“韧的战斗”
二十七、自然
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是依靠自然的伟力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休戚相关。远古先民崇天尚鬼、慑服于自然,后世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现在讲求天人和谐,人类是在一次次浩劫中,逐渐领悟与自然相处之道——自然不是我们欲望的函数,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
体。
从凌驾于万物之上号令自然,到师法自然、善待自然,这时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人类角色的重大转换。实现这种转换不仅要靠外在的法律制裁,更需要来自于人类内在的良知和道德的力量。“风物长宜放眼量”,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十八、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许多东西对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剂、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气、席梦思……生活在其中,人们心理上常常感到压力、紧张,产生逃出去的冲动。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竹林里的野鸡蘑菇,在吸引着我们,在召唤着我们。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人性其实更接近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野餐、篝火、帐篷,这些最原始也是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了现代都市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二十九、公德:
1、 懂得什么是正义的东西,感受什么是美妙的东西,渴求什么是美好的东西,这便是生活的价值所。
——普拉顿
2、 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
为美化环境而忙碌:瑞士人下班后,会全家出动,去整理美化社区环境,他们总把保持整洁
的环境,看作是应尽的职责;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国的美称,走在新加坡街上,你可以看到连幼儿园的小孩也主动上街捡瓜皮纸屑,而且这里也是世界上犯罪率低的国度。
公用设施最容易遭到破坏,如公用电话、公共厕所、公园的花木、公路边的护道树等等。这些行为中,有些是为了肥私,有些只是为了逞性,损公利己也好,损公不利己也好,都反映了一个文明素质、社会公德问题。由是得出论题:应讲点社会公德。
三十、。诚实: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最近在全球32座城市进行一项考验城市居民诚实度的测试——测试者故意把手机“遗失”在街头,看看哪些城市的居民在捡到手机后会诚实地把手机交还给失主。测试的结果,68%的手机物归原主。
三十一、差别:
材料:有些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贫与富,美与丑,卑鄙与高尚,聪明与愚钝,苦难与幸福……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没有差别将变成一潭死水;也有人认为,富有、健美、高尚、聪慧、幸福……这是人人所期盼与追求的,只有消灭了差别,世界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事例:
数学上两数相减的绝对值称为差,那人亦是如此。两人一减一比较,差别(距:这种地方用此要当心。扣题)就显现出来了。
“龙生九种,种种不同”,这指的就是差别。……为什么现代社会有通过识别指纹来判案呢?为什么你能在一群人中一眼就发现你的朋友呢?这就是因为有差别即使科技再发达,差别也总是
存在的,不可能为零。正如真品永远是真品,而你模仿得再好,终究贴在头上的标记。
俗话说,一只手上有五个指头,伸直,手指有长有短,各不相同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标准化生产的东西,比如我有一双鞋,别人可能会有一双同样的鞋等等。即使这样,相同的东西不同使用,也就会显出不同的差别。比如说,核能如果用来制武器,它的威力该让多少人害怕呢?但如果用来发电,通过核裂变、核聚变之后放出的巨大能量,可以点亮多少户人家的灯火?
水果有甜、酸、涩之分,这是味道上的差别,这是这种微妙的差别,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美味;尺和寸有长与短之分,这是用途上的差别,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
议论:古往今来,消灭差别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的构想,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世人都将富有、和睦、高尚,没有贫穷、苦难、邪恶……
观点:由不同事物本质方面的特殊性、多样性造成的差别,是不能消除的,也是消除不了的(否则就是灭种);由人为的主观上的、制度上的原因造成的不公正的、落后的差别,是要努力消除的(全面—部分)
错例:审题:未抓住关键词:差别——差距——距离
角度:差别产生美:文章的内容写的是:没有差别就不美
选材:方方面面举例,不要只限于某一方面:中国差距
没有观点:举例说明世上有差别,这只是第一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面对大海
多少年前,自大的河伯在海神若面前,望洋兴叹;多少年后,我伫立于海滨,面对大海,不胜感慨。
多多少少年前,大海中出现了第一个细胞;又是多多少少年前,鱼征服了陆地;不只又是多少春夏秋冬,我立于海边,凝视着这一片诞生我的海水,而她,依旧是如此广阔,如此安静,如此深邃。
海,深不可测。在我眼中,大海是如此之深,表面上却又是如此平静。也许,经过了46亿年的沧海桑田,大海已经宠辱不惊,淡然地看着世间万物,斗转星移。
海,厚积而薄发。百川灌海,尾闾泻之,十年大涝,九年大旱……这些都不能改变大海一丝一毫。大海默默地积累着,但她永远是静默的,宛如洞悉世事的智者。
海,心胸开阔。在海之中,可以行驶巨轮,可以容纳一叶扁舟;可以让鲸鱼遨游其中,也可以让小鱼小虾取得安身之所;甚至可以让我的脚泡在海中,感受大海。
上善若水。面对大海,总是会引起许多感慨。除了太空的星,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一汪水更持久的呢?她心如静水,胸如深潭,宽厚下物,这些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俯身坐在沙滩上,我凝视着大海。东方有海神若,西方有波赛冬,显然,是海超越了平常的特性,让人们赋予了她神性。现代社会,人们内心普遍比较浮躁,已经很少再会有人去听一听鸟鸣蝉噪,去闻一闻花香,品一杯下午茶。能沉下心来认真做事、厚积薄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类的生活几近机械化。转头看看诞生我们的
大海,在各种时代都依然固我。在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深邃,看到了深沉,看到了宽广的胸怀,看到了……
曾在一本杂志上见到过一篇纪念楚之三闾大夫屈原的文章,名叫《葬我于水》。而我此刻正站在大海旁,我俯下身去,脸贴近海面,海面一如既往地安静,永恒。刹那间,我顿寤了:海既是我们最本真的状态,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至理,学到一切。
生我于海,葬我于海……
柏杨: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病逝(08·4·29)。生前痛斥“丑陋的中国人”,曾引发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柏杨曾因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批判华人集体文化和性格上的缺陷而闻名。
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在书中说,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是因为被“千年酱缸”酱成了“干屎橛”。该书强烈批判中国人“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柏杨的“酱缸文化”的基本精神“国民性批判”,向我们提出了文化反思的课题,掀起了正反两方面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思辨之潮。
精彩语录:
就鲁迅而言,他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看过鲁迅的小说,你会感受到一种精神压力,你要思考,不会愉快,手鲁迅影响,我创作小说,也是出于爱心和使命感,不考虑有没有世俗利益。
我们盼望的是,每个中国人都应有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的教养。珍惜友情,爱护自己所爱的人。(《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
要别人看得起,就要具备被看得起的条件。要别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现。只怪别人掩鼻,却不医治自己的口臭,结果只有更增加别人的厌恶。(《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
一个人如果是强者,如果上进,如果努力,他就不容易嫉妒,至少不至于妒得一发不可收拾。而这有赖于读书、思考。(《权势·官崽哲学的流弊》)
自傲,是一种自己欺骗自己,兼欺骗别人的伎俩,结果飞到云端,一团虚骄,高估自己的分量……自卑同样是自己欺骗自己,兼欺骗别人的伎俩,盖自傲和自卑是一个物体的两面。自傲是顾影自喜,自悲是顾影自惭。(《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三十二、惜时:
一日,朱熹立在庭院中,看到梧桐树叶片片飘落下来,联想到自己,虽已鬓染秋霜,却还诸事无成。可巧耳边传来庭外儿童嬉闹之声,于是慨叹道:“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的可贵呀!”立马回家写下惜时小诗一首: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街前梧叶已秋声。”据说从这天起,他开始为四书集注,十年乃成。
胡适说麻将:本世纪初叶,胡适留学欧美,发现中国的麻将传到西方后,一度风靡整个欧美。酒吧、饭馆、游乐场,到处都是搓麻将的人。而时隔十多年,胡适再次去欧美时,竟看不到一桌搓麻将的,麻将已被冷落到古玩架上去了。究其原因,是西方人视时间为金钱,远不如我们中国人那么潇洒自在。为此胡适先生曾感慨系之:麻将只能是那些不懂得珍惜光阴民族的专利。
人生经不起空耗:有个年轻人看到一个老者在凛冽的寒风中趟过一条宽阔的河面,他告诉老
人说:“不要趟水,上游有桥。”老人说:“我知道。”“下游也有渡。”“这个我也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寒冷中趟河呢?”“孩子,生命经不起空耗,那些年轻人就是在这无数次的绕道后,才发现自己也老了。人生应该珍惜,时光不能耗费。”
对商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将军来说,时间是胜利;对农夫来说,时间是收获;对学者来说,时间是知识。——约翰·孟德
三十三、克服自满:
荀子《宥坐》篇中曾讲过孔子参观欹器的故事:欹器是一种形体略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是歪的,水装得不空不满时是端端正正,一旦满了就要倾覆。所以,古人将它放在座位右边以为警戒之物。孔子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乃喟然叹道:“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三十四、包容:
蚌被外界沙粒侵入后,它感到极不舒服却无法排除,于是蚌就用体内分泌物逐步将其裹住,使之变成光泽圆润的珍珠。对一切不如意之事,人也应该像蚌那样予以包容,并渐渐转化为财富。
三十五、翻过这座山头: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山,而这样的山组成了我们人生的旅途。我们都相信,翻过这座山头,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生活中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也可以相信,困难的背面一定有绚烂的风景。这座山的确很巍峨,但是,你不想去看这座山背后更美丽的风景了吗?
平地上有了山,就有了风景;山背后有什么,就产生了遐想;翻过这座山头,到那边去看看,
就形成了憧憬。人生的路,就是在这翻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头之间延伸、拓展的。翻过这座山头,就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三十六、风的遐想:
风无处不在。你看不见它的姿态,却能感受它的存在。 风无处不在。古老的文明间有它匆匆飘拂的剪影,迁客骚人将它的姿态化作方正的汉字留于笔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又或是“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些个风儿。代表着春日,代表着生命。 “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雄心壮志,拥有伟大的目标及信心之人的风。“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而这又是一种淡泊之风,她吹散了名利。
站在风口,深呼吸,任风卷过你每寸肌肤,每根发丝,涌入你的心灵。学习、工作的劳累与烦恼,就让他们随风去吧。生活不再受形式的局限,无论如微风一样送来清爽,还是像暴风一样张狂,这都是风的个性,都是生活的多姿的体现。 我爱风,我爱在风中遐想。
风,是无形的,但无数文人骚客将它灌入自己的情感,自此,风便有了血,有了魂。“吹面不寒杨柳风”,风一定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风又像是师长;“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十七、谦卑——伟大
达·芬奇讲过这样一则寓言:山顶的岩石上有一小撮白雪。这撮白雪想:其他的雪都在我下面,我怎么能高高在上呢?而况太阳一出来,我离开了众人的庇护,不消一顿饭工夫立刻就会融化。
我应该躲到更适合卑微的我停留的地方去。于是,这撮白雪就从岩石顶上自动滚落下来,一直滚到山脚。但它却越滚越大,最后竟滚成一个雪山包。
三十八、朋友
朋友是夏天的树阴,为你送来一片清凉;朋友是人生中的风景,没有他旅途便黯然失色。朋友是你失意时无言地安抚你的人,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朋友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
攀登是一种姿态,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爬山虎从落地生根的那一刻起,便把攀登作为今生的使命,不管前面是墙、是树,还是山,它都尽力向上,将大片的绿色展示给人间。即使秋冬叶子枯萎,那藤仍然保持昂扬向上的姿势,只等来年春回,再一次启程......
神秘的天空中,有蓝天白云、日月星辉,也有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浩瀚的宇宙蕴 藏着无限玄机。当你抬头望天,是否也曾被那一份神秘和生动吸引过?震撼过?感动过?
环境,可以是自然的,比如山水田园、城市乡村;也可以是人文的,或宽松或严酷,或文明或野蛮。总之,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而且会受环境的影响,正如古人所说:居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悟: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三十九、人格与文化
一、 文化好比是土壤,人格好比是树上的果子,土壤不同,果子的品质也就不一样。
二、 中华文化:
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做人要堂堂正正)
屈原: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于右任:临终哀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爱国之情缠绵悱恻,挥之不去)
《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与妻书》: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泪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对天下人的责任心、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这些都是中华的主流文化
三、优秀文化造就大写人格
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下,“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发的人,……虽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语)”
再举一些现当代人的例子
三、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正受到物质第一、功利主义的冲击,不少人在物欲面前迷失了本性。
比如:举反例。
四、 “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补充;是对高尚人格的塑造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位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点到即可)
五、 再次强调在当前形势下传承优秀文化对塑造高尚人格的意义。(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大多数人的人格高尚,那么,他们的文化品质也一定是上乘的。)
另外,也可以横向举例:
美国的鸡尾酒文化
德国的勤劳务实等
四十、自我与道德
一、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1、封建社会只有“天意”,只有统治者的意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像陶渊明这样具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3、“文艺复兴”带来了人性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张扬又是现代人的标志
4、自我意识高扬的好处。
二、 现代社会又是一个“自我”与“道德”并存的社会,这同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且是人类走向高级阶段的标志
1、 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肯定;
用道德来规范每一个人的言行,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肯定。道德观念的提出,使人类社会与动物界拉开了距离
2、 社会是一个群体概念,现代社会,个人离开了群体,将无法生存。作为一个群体,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它的底线是法律条文,更高的层次就是要符合为公众认可的道德标准。
3、 所谓的“和谐社会”正是自然与人类的统一,自我意志与道德标准的统一
4、 一个人如果把“自我”凌驾于“道德”之上,那就意味着他走向了和谐社会的反面
三、 联系现实,再次确立,只有在符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自我意识的大旗才能高扬
四十一、远去的习俗:
过去中秋节,上海人最喜欢蘸糖桂花吃芋艿,还有家人同聚赏桂、中秋插桂花的习惯。不过近年来,这些习俗渐渐消失了。诸如此类逐渐在人们心目中淡漠的习俗还有: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吃冷食,清明节吃青团、红藕,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吃蒸糕,饮菊花酒,腊月吃腊八粥,过生日吃长寿面等等。
请以“远去的习俗”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审题:
题干:
请以“远去的习俗”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材料:可以认为是参考。
远去的习俗:
“习俗”是论述的“对象”,“远去的习俗”是“现象、现状”,不是论述的观点,观点应该是“不要让承载民族优秀文化的习俗远去,呼唤习俗回来”。
第三篇文章把对“习俗”的展示落到实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悟。文章正面立论,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一般思路:
1、 对习俗的描摹、展示
(讲“习俗”的文章里要有“习俗”)
2、 目前的现状:习俗正在远去
(有了第一段的基础,这里只要一句话即可,但语气要强——题目)
3、 这些远去的习俗同时带走了什么?
(答案十分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是全文的展示部分,结论或观点由此得出)
寒食节:介子推:忠诚、付出、同患难而不求同富贵:做人的道德
清明节:祭祖,对先人的缅怀、追思,饮水思源,感恩
踏青:亲近土地、与自然紧密接触、感受自然美
上巳节:水边饮宴,郊外踏青
端午节:纪念屈原:忠君爱国,志向高洁,为理想而献身
活动:赛龙舟、粽子、佩香囊……:庆典、才艺展示:联络感情、释放心情
重阳节:登高望远、游子思乡:亲情、故乡之情
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腊八粥、长寿面:祈望五谷丰登,祈盼健康长寿: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尊重,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这样的民俗活动,又是中华民族群体意识的积淀,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4、 由此得出结论(也是观点):
优秀的习俗不能远去
正面表达:习俗归来
如果字数有多,还可以结合生活现状,从反面论述:
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为物质奔忙,造成了情感的空虚、人情的冷漠
语段:
1、过去中秋节,上海人喜欢吃蘸糖桂花迟芋艿,清明节喜欢踏青、扫墓、吃青团,端午节喜欢赛龙舟品粽子,元宵节喜欢猜灯谜尝元宵……可是,今天的我们呢?热衷于情人节吃巧克力,万圣节南瓜灯,圣诞节吃匹萨……不止一次的听到老人说现在的新年越来越缺少年味了,更不止一次的听到年轻人高喊,“过年只是古老的形式,早就落伍了”
2、看着这一切,我不禁要问:“今天的我们是怎么了?难道传统真的不堪一击吗?”……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从今年开始,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已被定为法定的假日,人们在过年期间可以放鞭炮表达喜悦之情;中国人有自己传统的娱乐项目,有自己的特定表达情感的节日和方式。
3、懂得这个道理的我们不应再一次让失落的文明躲在角落里哭泣,不应再一次让远去的习俗藏在黑洞中流泪,相信孟婆的浓汤不会颠覆传统的记忆,全球化的进程无法阻挡习俗的魅力。
4、当春节时没有了“爆竹声中一岁除”,当中秋时人们不再“举头望明月”,当重阳时没有人想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时,人们似乎忽略了生活中看似平凡的日子都隐藏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底蕴。那些远去的习俗啊!正悄悄地带走我们的文化。
5、传统和习俗的丢失,往小里说或许只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已,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失落。
没有了这些习俗,还有几个人能领会“前门万户曈曈日”的妙处,还有几个人能理解“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的心境,没有了这些习俗,再好的诗。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了民族情感的填补,任诗句再动人,也只会徒显老成,什么妙诗美文,也都没有了真心去吟诵的人。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 我国的扇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春秋、战国时就有了扇子。中国的扇仅从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传统的扇多为圆形,故称“团扇”。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扇文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 扇面上采用书法,以“羲之书扇”流传最早。唐代已在扇面上绘画,山水、人物,不一而足。了解中华文化,扇子就是一扇无可替代的窗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