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画龙点睛》原文
南北朝时期,江南有一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极好。他在吴兴等地当太守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官职,但提起他的画,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传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寺院游玩,临走时在墙上画了一只鹰。因为画得十分逼真,吓得那些原先在寺院里垒了窝的小鸟纷纷逃走,再也不敢飞回来了。
更神奇的是,有一次,一个朋友特意请他在新房子的影壁上作画。张僧繇想了想,决定画一条 龙。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等到全部画完后,龙简直像是要抬起头,离开墙壁飞到天上去似的。张僧繇也有点紧张起来,连忙拿起笔,在龙身上画了一条铁链把它锁住,龙才安分下来。
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马上传开了。很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画家是怎样画龙的。
这天,张僧繇又应邀到一个寺庙画龙。人们得知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画家作画。张僧繇研墨挥毫,飞快地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儿,人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四条龙,它们张牙舞爪,腾飞翻滚,活灵活现。奇怪的是,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就问:“您为什么不画眼睛呢?”张僧繇笑笑说:“眼睛是龙身上最重要的东西,画上了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人们以为画家在说笑话,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有几个人催画家点上眼睛试试。张僧繇见大家都不信,就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忽然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这两条龙舞动起来了。一阵大风吹过,它们腾空而起,一齐飞上了天空。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点眼睛的龙。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画龙点睛》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4、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画龙点睛》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研墨挥毫”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有个小问题:咱班的小朋友有属龙的吗?(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多同学都属龙呀,那你们见过龙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喜欢龙吗?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他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也因为他画龙这件事有了这么一则成语——(板书: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生字新词。
1、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
读通课文,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
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词,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文中的句子。
(生字词只要是学生认为陌生的就能够教,不一定是课后规定的) 3、教师出示生字词,巩固生字新词。
4、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质疑生词,共同理解生词。 (随文解决,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画龙点睛”让学生说意思,估计孩子们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关键是引申的意思,可让学生查字典,然后造句。
“半信半疑”这个词可从“信”字和“疑”字理解,也让学生造句。
“张牙舞爪”可让学生看龙的图片理解。 “活灵活现”可参照图片理解。
“研墨挥毫”可从字义理解,并让学生做动作。 5、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疑”和“迹”字。 学生抄写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张僧繇的画画得非常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龙点睛》。 二、品读课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提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学2——6自然段。
都说张僧繇的画好,耳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可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2)重点学习3、5、6自然段。
A、张僧繇第一次画龙出现了什么样的奇迹呢? 学生找出相关自然段,品读。 指导读出新鲜,神奇,紧张的语气。 (插入雷雨视频协助理解)
过渡: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情引起了轰动,很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画龙的,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B、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张僧繇害怕了吗?他怎么作画的? 学生找出表示张僧繇动作的词语,体会从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的胸有成竹。
C、张僧繇的龙为什么没有眼睛?试想没有眼睛的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画家是怎么回答的?(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D、当画家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答案。)
为什么两条龙会腾空而去呢?(因为点上了眼睛)
E、如果你们就是飞上天的那两条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点题《画龙点睛》 三、体会寓意。
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所以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找寓言故事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画龙点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同学们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字。又在同桌的互读中理解了生字,在学生的汇报中,学生积累了词语,“赞不绝口、奇怪、惊呼、张牙舞爪、腾空而去,”并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了词语,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整堂课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亮点,那是孩子们在理解“赞不绝口”这个词语时采用了表演的方式,不用多说一句话,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很快理解了赞不绝口的意思。我领悟到表演活动是孩子们的天赋,即能增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达到理解词语的效果。再有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在实行对比时这样问道:假如你是有眼睛的龙,你想什么?说什么?有个孩子这样说:“啊!我看到了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我看到了房屋,我还看到了高山,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美丽的世界,课后我仔细想了想,如果我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孩子们即掌握了字词,又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认真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对比,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