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2022-02-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动态生成的课堂流光溢彩,姹紫嫣红,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间、生生间互动(对话、合作、沟通)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近年来,笔者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动态生成”教学的尝试,有效地激活了课堂,使生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1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

现以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人教版)为例,简要阐述这一模式的运用。

1.1 开放式导入,开发“原始资源”

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合作、碰撞,形成个性化的理解,生成各自新的认识,如新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观点、认识、情感等等,从而实现对原始资源的有效开发。在本课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如下开放式问题情境: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可用哪些育种方式培育得到优良品种(ddTr)?问题情境创设后,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个人自主学习,在阅读课本的同时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自主构建答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发动学生在各自的互助学习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把探究

得到的育种方案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记录在纸上。最后,让各小组推出一代表将本组的成果投影到大屏幕上并向全班作汇报。各小组代表文台交流发言时,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从而获得了育种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小组代表汇报以上方案时,班内个别学生发出了“不同声音”:能不能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案”、“多倍体育种方案”呢?

1.2 生成新问题“生长元”

教师在初步汇集这些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及时挖掘、判断、捕捉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实现对学生“原始资源”的有效利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将教学的重心下放,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予了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中的问题和差异暴露出来。教师面向每个学生进行信息采集,努力发现和关注学生的问题和差异,理智对待每个学生生成的资源,从而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激发学生资源的生成。这些生成性资源中,“杂交育种方案”和“诱变育种方案”是在教师教学预设范围之内的,教师可按预先设计的对策教学;但“单倍体育种方案”、“多倍体育种方案”则是出现在教师预料之外的情况,教师要思考这些生成的学生资源是否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发展,如果是有益的,那么即使它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也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生长元”。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单倍体育种方案”、“多倍体育种方案”,就是本课生成的新问题“生长元”。

1.3 生成新的教学思路,形成“方案性资源”

教师根据已开发的“生长元”重组课堂教学,在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调整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顺序等。针对新的有价值的新问题进行转化与利用,通过网络式的师

生、生生以及内容和环境的变化等多元互动形成对“生长元”多解的“方案性资源”。本课在出现新问题“生长元”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染色体变异”的知识,并填写表1。

在正确填写完上表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话”进行合作学习与社会性建构,各组写出单倍体育种方案的遗传图解,并通过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经讨论分析,发现是不能用多倍体育种方案来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种的。而单倍体育种方案主要绘出了以下几种遗传图解(图3)。

1.4 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教师汇集不同的方案性资源,组织学生一起作讨论、比较、互补、修正,形成比单个方案性资源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产生新的主题。对于学生绘出的单倍体育种方案的2种遗传图解,教师不急于指出其中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单倍体育种中优良品种的筛选应在育种进程中还是育种结束后进行?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明白了B图错误的原因。在本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分析:在解决问题情境的三种育种方式中,最快速的方法是什么?最简易的方法是什么?创造新性状的方法是什么?若有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植物作为育种材料,要培育出具有两者遗传特性的植物新品种,又该如何育种呢?从而在本课结束时又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可用图4表示。

2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

2.1 动态生成教学需要树立学生资源意识

教学不仅要将学生看作是“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构者和生成者。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等。学生就好像是一个个资源开发者,教师只需要发布“资源信息”,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涌来。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智力、情感等因素,构成了学生内在的“资源”,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资源意识,将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真正关注学生,用心去感受学生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这样,课堂也会因此更加灵动、更加和谐、更加富有生命力。

2.2 动态生成教学需要精心策划弹性方案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而要实现师生的真正互动,就要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强调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也就是说,生成性教学的预案应以“弹性设计”为取向,进行软设计。

(1)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钻研教材和学生。教师吃透教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将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合理取舍,向目标集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学设计并保留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预想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做出的回答,并制订应对策略。

(2)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弹性。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构建开放的三维目标体系,把学生看作整体的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应在于关注生命,重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向学生的行为实践,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目 标设计一开始,教师

必须意识到学生存在,设计灵活的教学概要。要注意的是,这个概要应在教学现场伴随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等多边互动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发展。

(3)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有动态性。为了在课堂上把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应灵活多变,力求最大限度地适应课堂教学的动态需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展现个性化的情感表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进发智慧的火花;设计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促进动态生成的实现。

(5)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在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

2.3 动态生成教学需要灵活驾驭实施过程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系统,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甚至国情等密切相关,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综合作用的过程,它本身是人为的、流动的、系统的。而包涵在这个过程体系之中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都会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即便教师作了充分预设,期间必然还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

习的指导者、学生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教师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