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溶液中趋磁微生物体吸附Ni 2+的模拟研究

水溶液中趋磁微生物体吸附Ni 2+的模拟研究

2022-09-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离子交换与吸附,2011,27(5):392~399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文章编号:1001—5493(2011)05.0392—08 水溶液中趋磁微生物体吸附Ni2+的模拟研究 宋慧平成怀刚 程芳琴 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Y-程研究所,太原030006 摘要:为了探索趋磁微生物体对水溶液中Ni 的吸附机理,考察微观作用力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本文通过酸碱滴定实验确定了趋磁微生物体具有吸附作用的表面功能基团,建立了由体内磁小 体Fe3o4和表面功能基团-PO3H,。OH,.COOH构成的趋磁生物体模型,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 拟方法从静电作用、分子间作用、热运动等方面研究了磁小体和功能基团对Ni2+的吸附过程的 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证明对Ni 的吸附过程是基团的静电吸引力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 果,不同基团的静电引力强弱是有区别的。模拟结果还表明,Ni 对.PO H的趋聚倾向最大, 对.OH的趋聚倾向次之,而对.COOH和Fe3o4的趋聚作用较弱。采用化学修饰法分别掩蔽菌 体表面基团,并做了吸附实验,吸附效果与模拟结果完全吻合。这些结论将对生物磁选的开发 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趋聚;生物吸附;库仑力;范德华力 中图分类号:TQ085+.413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年来,生物吸附及累积研究因其在环境保护和废液贵重金属回收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而逐渐受到重视。其中的趋磁细菌方法不仅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还因为 其体内存在纳米级Fe。O4磁小体颗粒而呈现出独特的趋磁性,能够借助高梯度磁场使附着 重金属离子的生物体从溶液中快速地脱除【l一2J,从而巧妙地回避常规微生物治污过程中离子 被吸附后不易从水中直接分离出来的难题。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3-5]表明,采用高梯度磁 场 趋磁生物复合工艺处理含Ni2+、Au3+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 大的特点。同时,其他一些研究者对该菌种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潜力也都给予了肯定性 的评述 】。 微生物对金属离子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亲和性,这来源于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需求, 因此微生物可以用来吸附金属离子。而趋磁细菌对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很强的选择特 性【4_ ,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了细菌自身的生化特性是导致吸附的主要原因之外,菌体与重金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24日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906053)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09BQ002) 作者简介:宋 ̄aTz(1979~),女,山西省人,讲师.songh ̄l@sxu.edu.cn } 通讯联系人,E-mail:huaigangcheng@yahoo.tom.cn 第27卷第5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93・ 属微粒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和粒子热运动也是促进吸附的重要因素L6 j,但促进的 机理尚不明确。对于趋磁微生物体处理多组分矿化废水技术的实用化而言,掌握这种吸附 选择性的机理非常重要,据此本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借助分子模拟方法,在微观层次上分析Ni 与趋磁生物(MTB一3)[81表面功能基团 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离子受力及运动的角度比较离子向趋磁微生物体发生趋向性聚集(趋 聚)的倾向,考察其吸附的规律,为趋磁生物治污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实验及模拟方法 首先通过实验方法确定菌体具有吸附作用的功能基团,然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考察各基团对Ni 的吸附倾向。 2.1表面功能基团表征 分析菌体表面的功能基团种类及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酸碱滴定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 在200mL锥形瓶中装入10mL菌液(菌液浓度2.5g/L)和90mL双蒸水,先用稀HNO3调 节pH值为2.0,用胶塞封口,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调节温度为25℃。通入N2排除空 气中及水中溶解的CO2,吹扫约1h达到平衡,用NaOH标准溶液(0.1mol/L)进行滴定, 同时用数字酸度计记录溶液的实时pH值。实验期间通入N2保护。对酸碱滴定曲线进行模 拟分析,采用表面络合模型进行拟合,得出各种基团的功能基团的解离常数 值,可换算 出菌体上各种功能基团的总量。 2.2模拟方法 通过库仑力和范德华力考察静电作用和分子间力对溶液中粒子运动的影响。模拟过程 中假设: (1)Ni2+溶液是强电解质,是完全离解的。 (2)粒子问以库仑力和范德华力为主,其它分子间力可忽略。 (3)粒子是球形的。 根据上述基本假定,将金属离子理解为硬球,忽略离子的杂化等因素,只考虑其大小 和电荷多少。采用结构化语言编程进行模拟计算,在含有1个Ni 和1000个H20的系统 中分别放入一个R.COOH、R—PO3H、R OH(其中R代替一CH3)以及代表磁小体的Fe3O4, 采用NvT系综及CVFF力场,库仑长程作用采用EWALD求和方法进行计算;温度调节 采用Andersen方法,在298K环境下先进行5000步的能量最小化,以及20x10 S的驰豫, 达到平衡之后进行50x10 S分子动力学模拟,统计Ni 的移动轨迹及向各种基团趋聚之后 的平衡位置。 ・394・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201 1年1 O月 2.3模拟验证试验 2.3.1 菌体表面基团的化学修饰实验方法 将MTB一3菌株进行液体大规模培养约24h后,于7000r/min转速下离心,得到的浓缩 菌再用去离子水洗两遍,离心后的浓缩菌体在4℃下保存为吸附实验备用。 为了考察生物细胞壁上的各种化学基团对吸附的作用,采用化学方法对菌体细胞壁上 的一PO3H、一OH和一COOH进行掩蔽处理,然后比较处理前后菌体的吸附性能来说明这些基 团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甲醇一浓HC1处理一COOH 130mL甲醇溶液中加入1.2mL浓HC1,再加入8mL新鲜浓缩菌液,加热回流6h。用 去离子水洗净后,稀释至8mL备用。目的是使细胞壁成分中的羧基与甲醇形成酯,从而 掩蔽羧基,该反应式为: RCOOH+CH3OH,,HC1>RCOOCH+H20 3(2)乙酸酐处理一0H 向100mL乙酸酐中加入8mL新鲜浓缩菌液,加热回流12h,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稀 释至8mL备用。羟基同时与乙酸酐反应生成酰胺和酯化物,从而掩盖胺基和羟基,该反 应式为: RCH2OH+(CH3co)2 O RCH2OCOCH ̄+CH3COOH (3)亚磷酸三乙酯一硝基甲烷处理一POsH 40mL亚磷酸三乙酯和30mL硝基甲烷混合液中加入8mL新鲜浓缩菌液,加热回流6h。 用去离子水洗3遍后,稀释至8mL备用。菌体细胞中的磷酸基与亚磷酸三乙酯和硝基甲 烷发生反应,形成酯化物,使磷酸基被掩蔽,其反应式为: 3RCH2PO4H+(CH3CH20)3P— 2.3.2吸附买验方法 !旦 3RCH2PO4CH2CH3+H3PO3 配制100mL Ni 离子浓度为80m#L的Ni(NO3)2・6It20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mol/L 的HC1和0.1mol/L的NaOH调节pH值为5,用棉塞塞住瓶El,固定于恒温冷冻摇床 (HQL150B,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中,室温条件下,快速加入菌(10mg/L),进行 恒温振荡(150r/min),达到吸附平衡时,取上清液经孔径为0.22 ̄tm的混合纤维树脂微孔 滤膜(标准号Q/IEFJ01—1997,上海兴亚净化器材厂)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TAS一99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并做空白实验进行 对照,实验数据均取重复3次后的平均值。 第27卷第5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95・ 3结果与讨论 3.1基团的确定和MTB建模 对酸碱滴定曲线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求得的模拟参数见表1,其中相关系数 R2=09984t81。 .Table 1 Regression Results of 3-site 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 注:M为菌体上第i种功能基团的总量;^ 为第i种功能基团的解离常数 由表面络合模型得知,MTB.3菌体细胞表面的主要基团为一COOH、 PO3H和一OH,与 文献报道[11,14-15]一致。依据酸碱滴定实验结果换算菌体上各类基团的数量,例如.COOH: 在2.5g/L的菌液中,每升大约有lxlO”个细胞l1 ,即每克菌含有lxlO¨/2.5=4x10 个细胞; 每克菌细胞含有一COOH的数量为:NixNA ̄.3325x10一x6.03xlO =2.O05xlO2o个(其中^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所以每个菌细胞含有一COOH的数量为:2.O05xlO  ̄/4xlo =5.012xl07 个。本文中用到的MTB一3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呈对称的圆柱体,菌长约3gin,菌 体直径约lgm 】,可算出其表面积为9.424x10 m2/cell=9.424x10 nm2/ce1l。最后,可以算 出细胞壁表面每平方纳米上有5.012x10 /9.424x10。=5.3l7个.COOH基团。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细胞表面基团 PO3H和一OH的数量。表2列出了细胞表面主要 基团一COOH、一PO3}王和 OH的数量。 Table 2 The Contents of the Main Groups in the Cell Surface 根据表2中数据来构建MTB一3的简化单元模型图,中心部位的基团为Fe3O4,代表趋 磁生物体内的磁小体,环绕在Fe3O4外围的基团分别为一COOH、.PO3H和.OH,如图1所 示。本文将依据该模型对水溶液中Ni 的吸附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 ・396・ Ion Exchange andAdsorption 2011年10月 3.2基团对离子迁移倾向的影响 根据动力学模拟数据计算金属Ni 在不同基团作用下的均方位移,如图1所示。 g 。苫 0 一 凸 ∽ ▲:。PO3H;・:一OH;△:一COOH;:一Fe304;o.-H20 Fig.1 The Ilustration of MTB一3 Fig.2 Mean Square Displacement fMSD)of Ni“ 在模拟过程中只考察了溶液中Ni 受到的两种作用力:库仑力与范德华力。从图2中 可以看到Ni.Fe3O4和Ni—H2O体系中N 均有位移倾向,而此两种体系中均不存在电荷作 用力,说明范德华力及热运动对粒子的均方位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其它的体系中,Ni 的移动倾向是不一样的。与Ni.Fe3O4和Ni—H2O体系相比,有功能基团参与的体系中,Ni 的均方位移量普遍较大。由于热运动在每种体 系中都存在,所以不同体系中位移的差别标明 了生物表面基团的静电弓l力和范德华力对Ni2 迁移的影响。另外,.COOH、 PO3H和一OH等 不同功能基团参与的体系中,N 的位移量也 不一致,说明不同基团的静电引力强弱是有区 别的。 一 三' 鲁 嘎 0 0 3.3基团对离子的趋聚倾向的影响 图2中的均方位移仅仅是表征了各种功能 基团对N 的作用大小,但是没有表征出对 Ni2+究竟是吸引还是排斥,抑或只是在围绕基 团做等距圆弧迁移而没有靠近基团。 (d) a:一PO3H;b:-OH;c:一COOH;d:一Fe304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统计Ni2+向基团趋 聚过程中粒子稳定的平衡位置及其在附近区域 内的趋聚波动几率,并以此为标准判断Ni 向 Fig.3 Collective Tendency Probability of Ni 各基团运动的倾向,如图3所示。其中粒子所受的静电引力促使粒子向基团运动,而热运 第27卷第5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97・ 动促使粒子摆脱引力约束并远离,当体系达到平衡时,粒子就会在平衡位置波动。平衡位 置的远近和波动区域的大小可表明这两种力的综合作用的强弱。 从图3可以看出,几种基团中,.PO H对Ni 的吸引作用是最大的,Ni2+的波动轨迹 区间(7.5x10-1 ̄ ̄11.5x10-10In)最靠近.PO3H,并且.PO3H与Ni 的最大几率(23.8%)的平 衡距离(9.0xl0J0m)也是最短的。其次,.OH对Ni 的吸引作用也比较强,其波动轨迹区 间为9.5x10-1 ̄_11.0 ̄10。0m,其最大几率的平衡距离(10.5 ̄10 。m)也比较靠近.OH。而 一COOH和Fe3O4对Ni2+的最大几率(23.8%和33.3%)的平衡距离比较接近,均约为 16.5x10~om。由此得出结论:Ni 对一PO3H的趋聚倾向是最大的,对一OH的趋聚倾向次之, 而 COOH和Fe3O4对N 的吸引作用较弱。 3.4吸附实验结果 经不同化学方法处理后,菌体对Ni 的吸附效果有了变化,具体如表3所示。可以看 出,对于Ni 的吸附,3种基团。PO3H,.OH和.COOH都发挥了作用,但对.PO3H和.OH 进行化学修饰后的菌体其吸附率下降更加明显,因此这两种基团是吸附Ni 的主要基团。 这一实验结论与本文3_3节中模拟结果完全一致。 Table 3 The Biosorption Capacity of Chemical Treated Strain 4结 论 1用酸碱滴定方法,明确了趋磁生物表面具有吸附作用的功能基团,并且建立了MTB一3 代表物单元模型;当考察体系中的范德华力和库伦力时,MTB一3可以用.PO3H, OH, 一COOH和Fe304来表征。 2采用趋聚的方法,也就是平衡位置波动迁移区域的统计和比较,分析了Ni 向菌体基团 靠近的可能性。考察了电荷静电吸引力和范德华力对Niz+趋聚的影响,证明了基团的静 电吸引作用和热运动对Ni2+的迁移确实存在影响,且不同带电基团的静电引力强弱是有 区别的。 3通过统计稳定的平衡位置附近波动区域内离子对于基团的趋聚几率,发现Ni 对不同基 团的趋聚倾向大小各不相同,其中,Njz+对一PO H的趋聚倾向最大,对一OH的趋聚倾向 次之,而对一COOH和Fe3o4的趋聚作用较弱。 4采用化学修饰法分别掩蔽菌体表面基团,其吸附实验结果与模拟实验结果一致。 ・398・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2011年10月 参考文献 【1】Bahai A S,James P A B,Moeschler F D.Journal ofMagnetism andMagnetic Materials[J]. 1998,177-181(2):1453—1454. 【2】Merissa S Marius,Patrick A B James,AbuBakr S Bahai.et a1.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J].2005,293(1):567.571. [3】舒浩华,王艳红,孙津生,等.离子交换与吸附[J1.2005,21(4):365—369. 【4]Huiping Song,Xingang Li,Jinsheng Sun,et a1.Chemosphere[J].2008,72(4):6 1 6—62 1. [5】Huiping Song,Xingang Li,Jinsheng Sun.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J】. 2007,l5(6):847—854. [6]刘瑶,周培国.环境科技[J].2008,21(6):60.63,66. 【7]代群威,董发勤,王媛.生物磁学[J].2004,4(4):33—36. 【8]宋慧平.趋磁细菌对贵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行为及溶液中金的回收研究[D】.博士 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8. 【9】Fourest E,Volesky B.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1996,3O(1):277—282. [10]Yee N,Benning L G Phoenix V R,et a1.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2004, 38(3):775—782. 【1 1]Bevefidge T J,Murray R G E.Journal fBactoeriology【J].1980,141(2):876—887. [12】Xu Han,Yuk Shan Wong,Nora Fung Yee Tama.Journal ofColloid and hTterface Science [J1.2006,303(2):365—37 1. [13]王镜岩,朱圣庚,徐长发,等.生物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P131. 【14]Seki H,Suzuki A,Mitsueda S I.Journal of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1994,197(2): 185 I90. 【15]Yun Y S,Volesky B.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2003,37(16):3601—3608. [1 6]Jeremy B F Christopher J D,Nathan Y et a1.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1 997, 61(16):3319—3328. 第27卷第5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99・ SIMUL IoN oN BIOSoRPTIoN oF Ni2+ BY MAGNEToTACTIC MICRooRGANISM IN AQUEoUS SoLUTIoN SONG Huiping CHENG Huaigang CHENG Fangqin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o3ooo6 Institute of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bstract:For exploring the biosorption mechanism of magnetotactic microorganism in aqueous solution on microscope level,the spec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mass were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The abstracted physical model of magnetotactic microorganism was built as the group composed of—PO3H,一0H,一COOH and Fe304.The adsorption characters of this group were examin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rom the angles of Coulomb force and Van der als for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ostatics and thermal motion had effects on the motion of Ni .and the electrostatic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was dissimilar.Collective tendency probability of-PO3H toward Ni was the largest,and that of—COOH and Fe304 were small comparatively.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mass were modified using different chemical reagent,respectively.Then,chemical modified biomass was used as adsorbent for adsorb Ni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simulating results.All above could provide new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io—magnetic separation. KeY words:Collective tendency;Biosorpfion;Coulomb force;场刀der鼢als orf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