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语文《梦回繁华》学案

新课标语文《梦回繁华》学案

2020-08-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梦回繁华》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 ) 题跋.( ) 绢.本( ) 翰.林( ) 田畴.( ) 料峭.( ) 漕.运( ) 舳舻..( ) 沉檀.( ) 摄.取( ) 遒.劲( ) 摩肩接踵.( )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田畴: (2)春寒料峭: (3)跋涉: (4)内忧外患: (5)络绎不绝: (6)遒劲: (7)摩肩接踵: (8)细致入微: 3.介绍出处。

【课堂探究】

4.通读课文后,说一说“梦回繁华”这个题目的含义?

5.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写作顺序是什么?

簇.拥( ) 络绎.不绝

6.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呢?有何作用?

7.课文写《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内容时,说“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并由衷赞叹道“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作者为何要将画作喻为乐章,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作者在第二部分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内容时按开卷、中段、后段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9.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0.《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共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

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交通工具、树木、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思考: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上面的评价语。谈谈你对《清明上河图》这幅杰出画作的认识。

11.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同根同源,将共同迎来600岁生日。两岸故宫近年来都在致力于最大限度将文化资源融人社会生活,精细保管文化产品。台北故宫文化产品创意较多,实用性较强,对北京故宫有很大启发。

目前故宫正在用新技术让国宝《清明上河图》动起来,观众走进模拟空间,就可穿越时光穿梭于北宋市井。“800多个人物,20多条船,图在动人物也在动,从清晨到傍晚,有音乐有表演……” 这是引自2017年3月25日“中国广播网”的一则新闻。你对600岁故宫正在用新技术让国宝《清明上河图》动起来的做法赞同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iàn bá juàn hàn chóu qiào cù cáo zhú lú tán shè qiú zhǒnɡ yì

2.(1)田地,田野。(2)形容初春微寒。 (3)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4)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5)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6)雄健有力。 (7)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8)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3.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该书选取中外著名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4.这幅画作完成于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打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实质。《清明上河图》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5.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构图内容,艺术表现形式等。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结构:总-分-总。

6.(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3)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7.示例一:从下文可知,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画面后段描绘的内容不同,有的疏,有的密,有繁华,有风俗,有早春风光,也有繁忙景象,行人、街道、拱桥、城楼,无所不备。所以画作中叶似有节奏,慢板、柔板、快板、紧板等,起起伏伏,如同一部乐章,令人回味无穷。

示例二:我认为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虽然绘画着眼于色彩、构图,重于视觉,而音乐着眼于节奏、旋律,重于听觉,但是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却有共同点。作者对画面的描述既注重写实,又带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历史是一幅画,也是一首歌,人生亦是如此。当繁多的人物、复杂的场景再现眼前的时候,让人感受这幅巨作,如同感受一部乐章,跌宕起伏,震撼人心。

8.《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长卷。将画作分成三部分,按方位顺序逐步介绍,这样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介绍随着画作行进错落而有致,同时又兼具情趣。

9.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10.略。

1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国宝级画作,抒发了对绘画精品及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期望名画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出不朽的艺术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