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20-04-04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周安冬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 要: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且以技术创新和政府扶持为支撑,对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进行了革新。低碳经济给环境和气候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比较新颖的前瞻理念与热点问题。现如今,低碳经济已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将引领全球发生深刻的变革,必将成为第五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对它的指标体系完备是必不可少的,简要回顾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的引导型治理机制将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低碳经济 指标体系 能源消耗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能源技术的创新、制度结构的创新和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与日俱增,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肆意破坏,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出现了相对较严重的生态危机,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不断加速了全球变暖,使得全球灾难性气候频频发生。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各领域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的探究,而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则显得甚少,且国际社会上至今还未出台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我国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也才刚起步,所以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这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可追溯到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是广义上的低碳经济的定义。它的目标是控制碳排放;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2.低碳经济的特性。经济性含两层意义:一是它应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要求来发展;二是它的发展不应致使人们生活状况的明显下降。技术性即通过技术革新,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目标性也就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发展。

3.低碳经济的研究。其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探究、政策规划、实验试点等方面。追究根本,实质上人类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不是来源于技术上的也非经济上的,其根本却是在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治上的。实现全球共荣,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在理论探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发展性和作为工具的理论基础,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和本质。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现实状况

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国家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法国的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且核能一直以来都是法国能源政策的重点和支柱。德国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其政策主要包括六大板块: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能源的有效利用战略;可再生能源的扩大使用;生物智能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保教育的实行等。美国则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要目标,核心是新能源的开发。低碳经济已日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发展趋势,是一种更为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带动经济的发展、减少贫困和解决就业等仍是当下最大的任务要求,向低碳经济转型还受到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加强,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政策安排。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二产业在今时今日仍显示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必需。所以,基于国情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化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趋势所向,我国也做出了积极回响,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这些全都表明了中国的态度,我们也慢慢步入了不可逆转的低碳经济时代。 四、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部因素

1.资源禀赋。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是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内生动因。我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主要特征的进程当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持续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根据我国资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构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我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必须实施低碳经济转型,推广清洁碳排放技术,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赢。

2.经济利益。低碳经济通常被称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级,是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长久之计。从数据上得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消费状况基本上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能源消费的增加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传统发展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费走势基本是一致的。 3.政治博弈。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中,当全世界200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气候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气候问题已逐渐演变为低碳政治层面的博弈,气候与低碳问题本质上已成为争夺全球利益的一种手段。由此而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问题的关键是减排和出资,而发展中国家则是减缓和适应,而它们的共性是资金和技术。但是,以欧盟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的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导者,严格限制低碳技术的共享,实质上也成为低碳政治的先行者,企图剥夺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的权利。在这种高压的外交情形之下,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社会低碳发展的政治思想和观念,在市场、技术、投资方面不断推出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经济和社会等手段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积极参与碳排放相关的国际政策制定,进而在全球低碳政治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尚不完备。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费模式的改变等都应是纳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规划。据研究,更清洁的能源结构能够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碳产出效率,倡导绿色消费模式能够从终端遏制对能源的需求,减少人均消费的碳排放。但上述途径都离不开制度环境的配套与政策工具的推动。因此,是否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否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体系,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如何,以及是否具有非商品能源的激励措施和力度等,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

2.能源的高污染消耗未根除。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严峻现实使环保与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燃煤火电、核电,都存在着“高碳”(本质)、“高污染”(环境)、“高毒”(人)、“高辐射”、“超高的隐形社会成本”、“高电价”(含纳税人额外的成本支付)、“高度僵化的应变能力”、“高度垄断”、“高投资”、“高风险”、“高冲突”,让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电网都背着“五毒电网” 的骂名。“五毒电网”,不光危害民生利益让老百姓变得贫穷,而且还透支“国力”,让爆发“金融危机”的内因在体制内生根发芽。低碳微排电网新体制,不仅利民,且能富国。 3.产业污染监管不统一。政策法令的颁布,法律法规的健全,对犯法违规者,严加处理,加大措施予以惩戒。“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力度将持续加大,污染物减排和治理不断强化,污水处理指标将增加氨氮的检测。《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 针对目前的政策形势,结合国内的废水处理现状和重金属污染事件,《水工业市场》杂志进行了工业废水及重金属污染的专题访谈,就形势分析、政策监管、技术案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技术攻关的突破有限。科学技术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倡导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加以对低碳经济技术的创新与改革,攻关低碳经济技术的革新。对传统产业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但是,受制于现实的局限,技术革新和突破仍处在一个瓶颈期。 六、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见

1.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创建。开发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结合是推动“一高三低”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动EMC模式的机制创新。一则,政府要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节能模式的拓展;另一则,政府需规范机构节能改造市场的资质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求,实行准入制度。同时,节能法规的建立、政策体系的支持、管理体系的监督和节能信息的发布,都要跟上步伐。

2.监管力度的大力加强。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保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促进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加大政府的管理力度,合理安排资源,建设好质量检查工作,提升质管部门的工作能力,各方统一、协调合作,稳步求进。

3.行业与产业的技术革新。走低碳之路,创建产业分工机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方针,正确引导各地投资方向;建立共享利益和补偿损失机制;运用信贷、财税等政策,发展“两型”产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用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扶持资金,支持中小型企业产品研制、质量攻关。鼓励企业积极竞争,激励质量劳动者争创业务佳绩。 七、结语

我国的发展目标与低碳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代服务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具有能源消耗低、综合效益高、附加值高等特点。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快服务业的低碳化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转型,培养服务业柔性能力,建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让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低碳经济所要求的环境管理是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是管理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而低碳经济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市场和规制的不确定性。此外,低碳经济还将迫使中国企业担起社会责任。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引起各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已投身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并建立了很多低碳经济的实验点。然而目前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很少有定量分析。所以应不断修改完善低碳经济指标的评价,创建更为可合理实施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宗杰,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2.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3]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4]周权熊,周任重,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J].商业时代,2009. [5]王家庭,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 [6]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

[7]王仰东,李亭等,低碳经济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韩玉玲,低碳经济背景下利用政府采购促进服务业创新[J]. 山东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周安冬(1988—)男,安徽安庆人。职称:硕士。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