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 B.吸收其合理思想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6.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7.“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8.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D】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
10.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1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2.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13.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B】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14.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C】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15、有人认为,地球上产生生命是纯粹偶然的,没有任何必然性,就像一个人偶然得到一笔 巨款成为百万富翁一样。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B】 A.宿命论观点 B.非决定论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16、“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属于D A.神学历史观 B.唯心主义历史观 C.自然主义历史观 D.唯物史观
1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 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19、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是指D
2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斗争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2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C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至五个你
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多选题答案的表格中,否则不算分数。多选、少选或错选均无分)
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DE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D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
3、属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的有ABCD A.西方古代的影像说 B.西方古代的流射说 C.西方古代的蜡块说 D.西方近代的白板说 E.西方古代的回忆说
4、属于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的有ABC A.手工工具 B.现代的机器系统 C.现代的动力能源系统 D.望远镜、显微镜 E.电子计算机
5、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CDE 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6、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ABCDE ) A、才能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事物 C、才能理解事物的分化有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3
E、才能理解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
7、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ABcde)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D、人类社会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bc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9、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BC )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 B、审时度势 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火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10、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的作用,这是因为(ABCDE ) A、劳动使人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B、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 C、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D、劳动使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E、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愈来愈多样化 辨析题: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同层次的真理,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真理的两种属性。 2.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错误。社会规律固然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但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总是同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密切相联,并建立在这些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基础之上,因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4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同时,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形成了成熟的革命主观条件。通过武装斗争,经济落后的国家率先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产物。 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但是由于广泛的国家交往,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产生类似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在生产关系不变更,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特殊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历史状况的反映。
4.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因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是指他们在基本立场、思想路线、基本原则、根本任务上的一致性,即: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其最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所以,我们在坚持基本立场、原则、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必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对于某些个别过时的结论和论断必须抛弃,不要拘泥于它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表明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
(1)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积极推行福利政策来缓解阶级矛盾。实际上,多项社会福利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减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却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2)垄断资产阶级还打着“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工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企业大权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大资本家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看,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一、[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题:
[材料1]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5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2]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二.[材料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华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此,虽然孔子是以“和而不同”当做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但后人以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内涵就远远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正是中国哲学精髓“和而不同”思想的精彩运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而不同”思想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
6
(2)结合矛盾学说,分析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辩证法原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