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2021-02-14 来源:爱问旅游网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清平乐·村居》原文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除草,二儿子忙着编鸡笼。 最喜欢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草丛里,剥着刚摘下来的荷花。

《清平乐·村居》注释

⑴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今吴语)。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同“无”。

⑻卧:趴。

《清平乐·村居》翻译

草堂的茅檐低矮小巧,溪水绿草如茵。

略带醉意的吴语,听起来温柔动听。白发老人是谁的? 大儿子在小溪东侧的豆田里除草,二儿子在忙着编鸡笼。 最喜欢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溪头的草地上剥新摘的荷花。 《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村居》赏析

上阙前两句,写这一家五口。有一个小茅草房,房子旁边有一条流淌清澈的小溪。这条小溪覆盖着绿草。在这里,一个由茅屋、溪流、草地组成的清新优美的环境,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勾勒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话在整个第一句话中也有明确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下面四句话,我用白描的手法,把整个故事讲出来,把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讲出来。长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肩负着董熙豆田除草的重担。二儿子还小,只能做店员,就在家里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人情世故,只知道随便调皮,看他躺在溪边剥莲花吃的样子就知道了。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比“坐”“躺”“趴”等用得更妙。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从对乡村清新、优美、古朴、典雅、宁静的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翁爱及其三个儿子的刻画,表现出诗人对乡村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清平乐·村居》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一生都力主抗金,希望国家可以恢复统一,但是由于他的词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因此被弹劾落职,最后选择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如今还存在于世的词有六百多首,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戏题村舍》、《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