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中考优秀作文赏析
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蒋宗智
一、写作思考与感悟
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如陈望道、叶圣陶,认为应该并重。梁启超则认为,在所有作文能力培养的环节之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他开了“以思维为中心”的先河。美国教育家海伯说:“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立意,往往可以看作是作文的灵魂。因为它不仅是一篇作文价值取向的重要所在,而且还蕴涵了作者对作文文题的感悟、理解、处理和表现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融会了作者在生活阅历、知识范围、哲学思想、情感世界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在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时,有的比较擅长旧事新说——在陈旧的故事或资料中提炼出新意,把那些看似平淡无奇或早已被人们淡忘的往事,又挖掘出新的意义或赋予新的生命;有的却善于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擅长对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还有的则喜好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或人生的要义方面去探究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主客观的作用以及生命的价值、人生的使命等方面的问题;另外,有的却热衷于在想象世界中去尽情遨游,并借助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去探访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去探求广漠宇
宙中万物的无穷奥秘,去尽情抒发自己远大的理想,去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也还有的特别善于用自己敏锐的视觉和特有的心灵,去向人们描绘大自然奇丽多姿的美景,去展示人世间的万种风情,尤其是去叙述自己身边的那些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作文立意的要求:
1. 意必求深——作文的主题必须有透视社会生活的功能,能发现事物带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反映事物最本质、最深刻的意义。
2. 意必求新——作文的主题最好能做到“自己心中有,别人脑中无”。立意要新,就要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立意要新,就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出其不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优秀作文赏析
我发现了合作之美(一)
每次放学回家,都要独自背着书包经过那幽静曲折的小径。在小径的深处,有一堵残墙。经常我都会来到这堵残墙前,思索许久,想发现些什么……
这一堵又苍老又破旧的墙,是用暗红色砖块砌成的,在饱经沧桑的脸上,仿佛镌刻着它多磨难、多曲折的生命印痕。任凭风吹雨打,岁月流逝,它依然独自伫立在那里……墙的不远处是一座花园,花园中孤傲的花朵绽开着,它们在篱笆的围绕之中,在人类的呵护、爱怜之下才得以生存,这些花儿们瞧不起园外的野花杂草,瞧不起周围的藤蔓植物,更瞧不起附近那堵又老又丑的残墙。它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这小径图画中最美丽、最高贵的……(有交代)
可是有一天,这里的一切却因一株小小的紫藤萝而改变了。一缕紫色的,带有无限生机的紫藤萝爬上了那堵又老又丑的残墙,残墙在花儿的包裹之中挺得更直了,它用自己宽阔的身躯来包容并呵护着这株小生命;而紫藤萝也友好地用自己仅有的绿色来装点这堵残墙。一天夜里,狂风呼啸,电闪雷鸣,一会儿暴雨骤降,小径的幽静和深邃被打破了,这时我真担心那一段残墙的存亡,尤其是那一株紫藤萝娇嫩的小生命,是否还能迎接翌日的朝阳。第二天清晨,等我醒来便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而当我跑到残墙前,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藤萝与残墙居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就在此时,站在残墙前的我欣然顿悟:紫藤萝以它的枝叶遮挡住残墙免受风雨的侵蚀,而伟岸的残墙却用自己宽阔的胸怀保护了紫藤萝柔弱的身枝免遭摧残。而当我转过头去看看那些花园中骄傲的花朵时,它们早已面目全非并在泥水中抱怨着命运的不公了。(有照应)这时我发现了,我终于发现了这弱小与高大;年轻与衰老;美丽与普通相互合作,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特殊美。(形象的对比,精练的语言)不论是在晴空丽日的天气,还是风雨交织的时刻,都一样的美。这是一种包容之美;一种谦虚之美;一种乐观之美;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之美。是的,事物之间只有以诚相待,相互合作,彼此互补,才能使自己的美得以更好地呈现,才能使自己的美得以保持永恒。
赏析:本文的作者善于从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来感悟合作的意义,来发现人生的真谛:“事物之间只有以诚相待,相互合作,彼此互补,才能使自己的美得以更好地呈现,才能使自己的美得以保持永恒。”文章按照时间发展和事物变化的逻辑顺序,以清新的口吻、质朴的语言、紧扣人心的悬念、对比衬托的手法、严谨完美的结构以及卒章显志的点睛之笔,向人们诉说了一则平中见奇、平中有味的生活见闻,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独具慧眼的精彩发现。
文章一事一议,有感而发,生活里的顿悟,人生中的启迪,小小的一个素材,谈吐的却是重要的哲学命题——只有唇齿相依,才能共生共荣。选材新颖,写法别致,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有交代,有照应,语言质朴而清新,有很浓的生活味及一定的哲理性。
沉醉于汉字的世界(二)
你从神话中来,那个叫仓颉的人模仿鸟兽的飞舞爬行姿势,化成了你的点横撇捺,建造了你无尽幽邃、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沉醉其中。
我们沉醉在你的世界里。在中国璀璨的文化星河中,你注定要去履行书写、记载、铭刻这瑰丽恢宏文明的职责。祭司们将你刻在兽骨龟壳上,占卜天下,你成了破解涽沌未知空间的金色钥匙;匠人们将你刻在铜鼎彝器上,你又成了歌颂历史,咏唱帝王将相丰功伟绩的华丽篇章。
终于有一天,你脱离了这沉重的刻印,变成了墨汁横飞的豪情,你的世界里开始有了灵动的歌谣、昂扬的朗诵,如行云流水,飞过森林、淌过原野。你将美丽的想像、沉痛的呐喊,在竹简上、在木牍上、在丝帛上、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恣意挥洒。那些迁客的哀叹、骚人的落寞、将军的壮志、征夫的离愁,都被你一一捕捉、一一定格、一一沉淀。在你的世界里,他们被谱成一幅幅完美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沉醉其中,沉醉于你点横撇捺、姿态万千而又韵味无穷的精彩世界中。
我们沉醉在你的世界里,每一个黄皮肤的孩子都精心描摹着你的轮廓,用芦苇在沙地上,用狼毫在白纸上,甚至用手指在空中。我们一直沉醉在你的世界里,细细品味你那只有黑眼睛的人才能知晓的秘密,细细品味你那只有黑眼睛的人才
能领悟的真谛,细细品味你那只有黑眼睛的人才能用歌喉咏唱的美妙诗篇。
没有一种文字能如你一般瑰丽、华美与博大。在你的世界里,你宛如一个绝世的舞者,不同的舞步演绎着先秦散文的朴素、汉代辞赋的绚丽、唐宋诗词的绝美、明清小说的灿烂……在你的世界里,有太多无法名状的华美与辉煌,让我们沉醉其中,沉醉于这汉字的世界,品味着这华夏祖先留下的不朽图腾。
赏析:
1.紧扣汉字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2.作者因“美”而“醉”,全文情感的抒发,紧扣“沉醉”而生, 顺势流淌,越来越浓,情感的宣泄,引人共鸣。
3.所选择的内容典型、凝练——汉字的起源、发展、形式特点、深远的影响等,充分展示作者对汉字的深刻理解,深深的情结,更抒发了作者对汉字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4.开篇点题,卒章明志,一路扣题,一路呼应。
5.谴词造句之准确,骈散句的巧妙结合,语言的流畅,神韵的飞扬,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文章大气、典雅,书卷气浓,文化品位高;选材立意求异思维,另辟蹊径,不跟风求同,不落入俗套。
你从神话中来,那个叫仓颉的人模仿鸟兽的飞舞爬行姿势,化成了你的点横撇捺,建造了你无尽幽邃、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沉醉其中。
我们沉醉在你的世界里。在中国璀璨的文化星河中,你注定要去履行书写、
记载、铭刻这瑰丽恢宏文明的职责。祭司们将你刻在兽骨龟壳上,占卜天下,你成了破解涽沌未知空间的金色钥匙;匠人们将你刻在铜鼎彝器上,你又成了歌颂历史,咏唱帝王将相丰功伟绩的华丽篇章。
终于有一天,你脱离了这沉重的刻印,变成了墨汁横飞的豪情,你的世界里开始有了灵动的歌谣、昂扬的朗诵,如行云流水,飞过森林、淌过原野。你将美丽的想像、沉痛的呐喊,在竹简上、在木牍上、在丝帛上、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恣意挥洒。那些迁客的哀叹、骚人的落寞、将军的壮志、征夫的离愁,都被你一一捕捉、一一定格、一一沉淀(互文)。在你的世界里,他们被谱成一幅幅完美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沉醉其中,沉醉于你那点横撇捺、姿态万千而又韵味无穷的精彩世界中。
我们沉醉在你的世界里,每一个黄皮肤的孩子都精心描摹着你的轮廓,用芦苇在沙地上,用狼毫在白纸上,甚至用手指在空中。我们一直沉醉在你的世界里,细细品味你那只有黑眼睛的人才能知晓的秘密,细细品味你那只有黑眼睛的人才能领悟的真谛,细细品味你那只有黑眼睛的人才能用歌喉咏唱的美妙诗篇。
没有一种文字能如你一般瑰丽、华美与博大。在你的世界里,你宛如一个绝世的舞者,不同的舞步演绎着先秦散文的朴素、汉代辞赋的绚丽、唐宋诗词的绝美、明清小说的灿烂……在你的世界里,有太多无法名状的华美与辉煌,让我们沉醉其中,沉醉于这汉字的世界,品味着这华夏祖先留下的不朽图腾。
1.点题 2.热情讴歌
沉醉于文字的世界(比较作文)
翻开书本的扉页,反射出文字的光芒,这个书写汉字的民族,五千年来,积
淀着令人沉醉的迷人气息。
这黑色文字的背后,是力道,是苍劲,是端庄,是隐藏着几千年来文人墨客深邃的思想,是记载着浩瀚的情感苦乐。(佳句)没有了文字,一切都是荒芜,而心灵的荒野是可怕的。
如果说书本是心灵的壁炉,那文字便是其中的柴薪,字与词、词与句的碰撞和邂逅,激起一串璀璨的火花,燃烧出一团炽热的心灵火焰。(佳句)
将一本本载刻着文字的书本轻放于行李箱的一角,人生的旅途中细细品味,于是车箱之外,放眼望去,有了青山斜阳,有了楼台烟雨,有了平凡的世态生活,也有了铁马兵戈。而我,便深深地沉醉其中。
读李白,我沉醉于阵阵酒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下的既是一种豪情,又是一份哀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道出的是壮志未酬的一片惆怅。诗仙与酒,便成为一对互诉愁肠的密友,一点诗词中浪漫的点缀。
读老舍,我沉醉于一片他精心描绘的老北京景象,有卖饼人浑厚的叫卖,有报童清脆的吆喝,更有祥子车后留下的一片叮当……
读冰心,我沉醉于一片海风的轻抚,那略带湿咸的暖风轻轻地触碰,亦如这位百岁老人温馨童贞的文学,温暖人心,那片漂浮在海面的小舟,盛着她的爱和祝愿渐渐远去……
一杯水的洒落,无法拾回,一本书的落下,拾起后却一字未少。那洒下的水,是我们的生命,那拾起来的书,是我们的思想。
(是赞美文学,还是颂扬文字?没有紧扣文字的特点,经不住推敲!上面那些描述所产生的美,并不全是文字带来的,更多的却是文学所散发出来的。)
沉醉于文字的世界,因为它的不朽,它的传奇,它的多彩,那将会是我生生
世世的追寻。
(本文是颂扬文字,还是汉字?如果是文字,题目过大,作者不好掌控,其特点也难以界定。)
成长,也需要俯首(三)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瞬间,而是在俯首的时刻.‛ —— 题记
‚人这一生,总该仰望点什么。‛这被人们口口相传的 ‚至理名言‛真的应贯穿我们的一生吗?我不否认其正确性;但成长,也需要俯首。首先肯定‚人生应该有追求,有仰望‛,接着突出强调‚但成长,也需要俯首‛,提出论点,准确地诠释了‚也‛字。
俯首令人脚踏实地。(俯首的内涵一)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浮躁的狂风时常将我们吹起,我们难道就这样飘飘然,不思进取了吗?如果没有越王勾践的俯首甘为马前卒,就不会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神话;如果没有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就不会有‚鲁迅前驱笔作剑,腥风血雨几经年;历代文章齐退后,千秋笔墨独当先‛的美名。(用事实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成长,也需要我们时而俯首,望望脚下的土地,避免‚在云端跳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俯首令人谦卑。(俯首的内涵二)谦卑,并不意味着盲目的顺从,并不代表着懦弱无能,并不等于不自信。相反的,谦卑是一种清醒的磨砺和忍耐,是有绝对的实力却不事张扬,是一种不显露的自信,却在其它自高者的夸夸其谈之时默默凝聚力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太多太多需要去
学习,去借鉴,然而若我们自高自大,自骄自满,又怎能发现成长所需的经验呢?只有当我们恭敬地低下原本高傲的头颅,谦虚地向过来人请教,我们成长的路途上才能多一分平坦,少一点坎坷。(用道理来进行论证)
俯首令人谨慎。(俯首的内涵三)成长中的不如意十有八九,而只有在我们俯首的时候,所有的阴谋陷阱才会原形毕露,试想我们一味地幻想到达成长的彼岸,而因此落入生活的陷阱,情况会如何呢?所谓‚动必三省,言必再思‛。范蠡功高慎归;长孙皇后位尊守慎。所以成长,也需要俯首(点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荆棘遍布的人生中清晰地寻见前进的方向。(用事实和道理来进行论证)
俯首,并不意味着地位低下,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成长的智慧。 是的,所有人的成长都需要有座引领方向的灯塔,但是当所有人急切地奔向彼岸时,最需要的就是俯首,帮助我们脚踏实地,谦卑虚心,谨慎注意。(对‚俯首‛内涵的高度概括)成长需要的实在太多,但再多的精神也不能冲淡俯首的味道,它真的不可缺失。
所以说,俯首的高度,非任何其他精神所能及。成长的道路上,我等着与同样俯首的你结伴而行!(真诚的期望)
赏析:
这是一篇章法严明,议论深刻,语言隽永,写法上寻求创新的佳作。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巧用题记,锁定文章题目,提笔就点题,入题快捷,可谓“凤头”赢得“百媚生”。以下三段的首句恰似三个小标题,或是三个分论点,每段的内容就是通过对名言含义的理解和名人事迹的评述,准确诠释了“俯首”的内涵和本质。这种切分式结构的文章,规范谨严,而又不落窠臼,加之深刻议论中凸显的
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强的语言表现能力以及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反问句,带动了读者的情感之舟,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
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思路清晰,内容求异。
我最喜欢朴实无华这个成语(四) ①开篇“寻”“觅”“拈”“嗅寻一处质朴地,觅一觅朴实人;拈一朵野幽兰,嗅几个动词的使用摄人心魄,无华气。(整齐的骈句)若到此处,觅到此人,尝到此味点题自然,语言颇具文言到此气,便是怎的也离不开朴实之风,无华之味。此。 吾之最爱也。(寻质朴之地,觅朴实之人,嗅无华之气 朴实之景,抒热爱之情。这是全文写作的主要线索) 如不经万般苦觅,却又怎可觅到今天人们所向往的②开始论述。分析了侗胜地——铜仁呢!正是这般朴实之风引我到此,非但梵净山”“侗家人民”“侗家独绝之山‚梵净山‛,更具有勤劳侗家人民淳朴的民风”“侗家美肴”之朴实,同采用递进句式来强调突出‚淳朴‛)因此,此地不但具勒了随阿爸耕田,享受“带一览众山小‛之势,也充满了朴实无华之风。侗家鼓锄归”的生活情趣,突显了着和谐之风,风雨桥载着质朴之情,若此生居于此地便是怎的也不愿离去。 无华之风。 晨起,欣享一桌侗家美肴,整个一天都精神抖擞, 爸共赴农家耕田,午间歇于田坎之上,田野上空,回 婉转歌声也便使得炎日中多了一丝凉意,如此的沁人 。掺杂着田野气息,一直漫于心田。暮临时,与渊明
带月荷锄归‛也未尝不是心间一畅。田间,无角不漫③由幽兰之魅力,到把幽之气、质朴之风。‚朴实无华‛唯有我心独享。(描绘家兰、牡丹、世人作比,所幅幅令人神往的田园诗画) 朴实无华,允我畅游幽涧处。 的朴实之气,彰显了心之,进而升华了文章主旨。
身处幽涧地,心会朴实无华。瀑布飞溅处便由我一 感幽兰独秀之魅力。并和幽香共舞,(佳句)涧间幽兰 之朴实之味,古人道:居我心不移者,深涧幽兰也。 之野不与家兰同妖,不与牡丹同艳,不与世人同俗,( 之精当,可圈可点)此之为乐之极也。到此地,我方 会到这不为何人所赞的朴实无华之风。我如同饮了鸩 般,沉沦于此了,‚朴实无华‛唯其渗我心者。(如果 些有关深谷、流水等朴实无华而又韵味无穷的实景描写④结尾呼应开篇,流露出写两句感慨抒怀之类的句子,则更为理想。) 者对这种朴实无华之景、若此生与朴实相交,无华相契,则无憾矣!吾之最、之心的向往和喜爱。 实也,吾之最喜无华之乐也,吾感就此沉溺于其中, 醒来。‚朴实无华‛一成语,早居我心,为吾之最喜欢也 赏析:
短短六百字,小作者泼洒笔墨,细写铜仁“朴实无华”之气,文章中小作者善于调动自己的积累,运用简练又准确的个性化语言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让我们深切感受了那片朴实无华之地——铜仁:朴实无华的侗家人,朴
实无华的幽兰花,尤其是随阿爸走进田间地头,似渊明兄“带月荷锄归”的描写,更是淳朴至极,沁人心脾,意境美而韵味长,多么令人神往,实为处处是妙语,处处是佳句,处处扣题而作。文章语言的运用很是老到,善于运用骈散语句交互出现的形式,大量的排比,对仗句式,使得文章语势丰沛,文采熠熠,富有文化底蕴。
但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较单薄,而稍显重复雷同的感悟抒怀较多。质朴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联想: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那曾经使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明月、清风、山林、溪流、野径、地头、还有花香、鸟语等等,都会刹那间涌进脑海,浮现在眼前。我总难以忘怀那些曾伴随着自己走过青春,感受初恋的歌谣;忘不掉当年那座曾召唤着自己奔向远方的小桥;忘不掉多少个月朗星稀的夏夜,我常常以天作被,以地为床,让蟋蟀与萤火虫来为我点缀。我还忘不掉那无数个日落黄昏的时光,每一个落叶纷飞的日子;忘不掉在炎炎的午后,当我走进那绿荫如盖的林间小径,立刻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快意。只觉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顿时成了清凉的世界。许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小鸟飞入林间,飞溅出的啼鸣也是清清的,脆脆的。
都市虽然繁华,但到处都充满了喧嚣。眼前高楼林立,毕竟听不见鸟鸣。远离大自然的我,置身灯红酒绿的城市,身边偶尔还会闪现出一些市侩的面孔,处处也会散发出一些让人深感压抑、难受的怪味„„许多时候我凭空会徒生出许多的无奈和烦躁。这个时候,我多么渴望有一管袅袅的笛音,把我的灵魂引向故乡的竹林„„
我多么怀念那田园的生活啊!哪怕是一座土丘、一片草地、一棵古树、一只小鸟、一阵花香„„如果什么东西能拨动我的情思,能让我心之所向,神之所往,我就会感到多么的欣慰和欢悦。
我最喜欢超凡脱俗这个成语(五) 你听,那涓涓流淌的江水清澈叮咚;你闻,那雨后滋润的泥土芳馨;你看,那雾宁静与优雅。我迷恋凤凰之景的美丽,亦是最喜欢超凡脱俗这个成语。 似一方喧闹繁华都市之外的净土,古朴的城墙,石板铺成的老路,湿漉漉的古巷散发着超凡脱俗的韵味。梦里,凤凰振翅的水,是独特性灵的水,韵致生动,恬静里,凤凰栖息的山,是独标奇蔚的山,拨开层层绿浪,生动盎然。烟雨迷蒙中,穿沱江水,那水里的油绿水草,如一匹匹柔软的绸缎,随波卷舒,好似超凡脱俗的仙脆的佩环声中翠袖拂尘,眼前尽是超凡于红尘之外的宁静与淡泊。 是凤凰的山水孕育了这人间仙境般的超凡脱俗。 江边的老妇、村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敲打着衣服。捣衣声、欢笑声、孩童的处传来的袅袅歌声,此起彼伏,仿佛延续着《边城》中那未完结的故事,是沈从文的湘西之水孕育了天真无邪的翠翠和那不沾一丝俗气的纯真爱情。 (《边城》写的是一个凄美的恋爱故事,情节简朴优美,虽历经沧桑岁月,读后感到激动并神往。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了繁华,却看不穿繁华后的萧索与凄凉;我们身处于质朴,质朴中的清丽与欢悦。 人们为什么总是向往农村那种清静、自然、美好、惬空间?文章能否激起读者的共鸣?)
是凤凰的纯朴成就了人民的超凡脱俗之美。 凤凰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没有喧嚣,没有尔虞我诈。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纷扰。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的内心清澈美好,向往宁静的生活。处在这物欲横,有多少人在银风瀚雨中迷失了自己,在浮华和喧嚣中轻抛了善良的性情,这样,法回归超凡脱俗的心灵之境。 是凤凰人民诠释了超凡脱俗的意义。 听了,闻了,看了,是否感觉身心两乏,力不从心?来吧,来到这个超凡脱俗初,涤净铅华,寻到那片灵魂的净土。我所喜爱的不仅是超凡脱俗这个成语,更是那的心灵深潭!
赏析:
全篇紧扣“超凡脱俗”这一中心来行文,着力写出了这个让人魂牵梦萦之地——凤凰的清新、淳朴、雅致、美丽的特点。考生在文中饱含感情娓娓道来,写了清澈的江水、芳馨的泥土、古朴的城墙、湿漉漉的古巷;写了江边洗衣村姑的欢笑声、远处传来的袅袅歌声;写了翠翠的爱情传说、桃源的自然遗风;写了独标奇蔚的凤凰山、烟雨迷蒙中的沱江水;尤其是写了凤凰人宁静的生活风情、人们清澈美好的心境„„这一切都是缘于“超凡脱俗”。
凤凰的“超凡脱俗”,既表现在自然山水、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更彰显于社会祥和的氛围、人们善良的性情和清澈美好的心灵等方面。这里真是一片让人涤净铅华、完善灵魂的净土。小作者脚到、眼到、心也到,用他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凤凰古城超凡脱俗的人文画面。
作者情感的自然流淌,文章选材的凝练,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交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情景相生、正反相衬、虚实相间的写法,读后使人心灵震荡,情感燃烧,思想升华;禁不住让人思考,让人联想,让人心动,更让人顿生神往之情。
那齐唱天籁的一幕 (六)
面对黔东连绵起伏的山脉,总觉得像是一曲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雄浑壮丽的调子。也许是为了给它填上更美的词藻。于是,大山深处,侗家人用最质朴的嗓音,唱出真正的天籁。
绕上山坡,穿过竹林,侗民们的歌声便随着织布机的响动与稻米的清香缓缓而来。歌声在侗家的天空回荡,阳光下是一首,细雨中又是一首,微风里还是一首。真的,这是一个为歌而生的民族。无论是在开满油菜花的梯田里,还是在洒下一地浓荫的古榕下;无论是放牛归来的小童,还是河边洗衣的老妇。他们走下田垄,站在河边,一开口,就是柔美而和谐的音响。
一个人,是绝妙的独唱,两个人,是精彩的二重奏,而三个、四个、成百上千个侗民聚在一起,便有了那天衣无缝的侗族大歌,便有了那千万人在大山深处,齐唱天籁的一幕。
这一幕如此壮美。侗民们立于林中,唱起荷叶饭,唱起牛拉手,唱起喜怒哀乐,唱起悲欢离合,唱起他们田间一堆堆的麦垛。摒弃了一切或繁琐或精巧的乐器,只用山民们最质朴的嗓音,他们用歌喉书写历史,用音符传承古朴的灵魂。他们把大歌演绎成大山的心跳,在大山深处回响,成为贵州,这片神奇的大地舞台上,无法抹去的一幕。
我无法像那些西装革履的权威们一般,赐予他们镀金的奖杯与虚无的荣耀,也无法用吉他为大歌配上和弦,用鼓槌为大歌打上节奏。面对这将被喧嚣淹没的天籁,我只愿作他们一个最普通的听众。用最纯粹的嗓音洗涤嘈杂,用最质朴的和声扫净繁华,让大歌永远回响。
我无法预见,贵州,这片神奇的大地舞台上今后将上演何种剧本,只愿这侗
家人齐唱天籁的一幕,永不退场。
赏析:连绵起伏的山脉——浑然大气、心潮澎湃的视觉冲击;真正的天籁——质朴凝动、雄浑悠扬的听觉冲击。他们在山路上、竹林里、田垄间、溪水边都会尽情漫歌,就是在耕作、织布、放牧、洗衣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弹奏心曲。尤其是齐唱天籁的一幕,真可谓动人心弦,撼人心魄。
歌声与生活齐飞,旋律共生态一色。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物、美丽的环境、美妙的歌声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展现了田园音诗特有的韵味,描绘了大山儿女人生的彩卷。
这是多么悦耳的声音,多么诱人的氛围,多么动人的场景啊!如果能身临其境,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洗去浮华,收敛张扬,忘却那散发着铜臭味的物质私欲,而只想用心去静静地感受这些真的、善的、美的一切。
文章紧扣“侗族大歌”来铺陈,不枝不蔓,写作角度和写法也富于变化:既有聚焦的点,也有散射的面;既有绝妙的独唱;也有多人的合唱;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深情的描写,更有精辟的议论;既写了所见所闻,也写了所思所感„„
这些悠扬的旋律犹如山野吹来的一阵清新的春风,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带着淳厚的泥土芬芳,尤其是带着对侗乡的挚爱,对生活的憧憬,对人生的期盼„„这些醉人的情愫,仿佛是从高原的石缝间淌出,从金黄的田野中渗出,从竹海森林中飘出,从侗家儿女的心灵深处流出。读后,真让人感慨良多,心旷神怡。
附:
完美的去处——七里山塘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唐人贾岛的诗句。
学生应加强对生活的感悟,有了真切的感悟,语言自然就有了意蕴,有了灵性,有了品位。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运用得妙,能使文章的表述精确、鲜明、生动,令人耳目一新;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强文章的气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题记 语言表达(练句)
号称姑苏‚古迹元老‛的七里山塘已在岁月轮回里静默了一千一百余年,仅有案可查之处只有二三,《红楼梦》里就有一言,说之‚最是风流红尘一二等去处‛。
漫步七里山塘,民居的灯一盏盏地次第亮了,仿佛一扇扇古老的窗户打开了。(独特的视角,贴切的比喻,精美的表达,醇厚的韵味,勾起读者的许多遐想。)林立的古房与新耸的高楼并存,熟悉又陌生得如梦境一般。住户是否一户未迁,商铺是否一间未加,街道依旧如惜吗?疑问杂多飘忽。人都言:今风古韵。然而,今风实盛,古韵几何?看着渐行渐远的历史,心头闪过一丝痛楚。(精美的历史画页和珍贵的传统文化已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远去…… 它们就这样伤心地向我们挥手作别,走得是那样的仓促,那样的无奈,那样的不舍,那样的哀怨欲绝。我多想拽住它们的衣角,尽情将其挽留,但是,天不遂我愿,所以我的‚痛楚‛又此而生。)这个世界举杯邀月或对酒当歌已晚,今日的清风抚不尽昨夜的忧愁。岁月就这样走过!今朝,昨日已无法回头。
情趣最难寻觅,情趣最难形容啊!夜一深,昏黄的灯光立马笼罩掩映着七里山塘。在这片浓得化不开的静谧里,不敢肆意呼吸,怕惊搅了一席好梦。微微亲吻这般朦胧的,只是这夜行的的游船。(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
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都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山塘则是淡雅的美。想象奇特,手法别致,写得灵动多姿,栩栩如生;既让人回味体验,更使人心驰神往。真可谓情趣盎然!)
不说石艺斋的碑,也不说江南衣馆的旗袍刺绣,更无须论吴拓斋的拓碑手艺,单是石芳斋的江南甜糕就能让你享尽鱼米之乡的恬美、宁静。(这种‚不说……也不说……更无须……单是……‛荡开其它,突出重点的句式值得学习借鉴)此刻的七里山塘只容你品一壶茶,捧一本书,享尽这姑苏悠闲啊!
人都道:‚人死千年成土成佛‛。七里山塘的街面上可筑有司马迁的土,李白的土,苏轼的土?将来可会有我的土?不觉矣,自留姓名于一青石台阶上,希望万年后我也能成佛。
吹着太平洋的海风,喝着长江的甜水,七里山塘悄悄地站在了时空交界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匆匆离去的时间,低声唱道:‚为名乎?为利乎?缓缓而行命也是运也,坐坐再去。‛
今古碰撞,历史纽结,气质独特的七里山塘,确乎是完美的去处。(呈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读后确实令人为之向往,有一种迫切亲临的冲动。)
贵州省“祖国好,家乡美”征文一等奖
茶 乡 情
贵阳市云岩区致和实验中学初二九班 何冰雪
清明节,我和爸爸回到了故乡湄潭。
故乡,座落在黔北高原上。这是一个三面傍水,一面依山的小城镇。因四乡偏布茶树,茶叶又具有色翠、香清、叶鲜、形美的特点,远近闻名,被誉为‚茶乡‛。
茶乡的风光绚丽多彩。那条闪着粼粼波光的湄江河,碧澄凝润,清澈见底,在习习春风中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象是谁在悄悄抖动着碧绿的绸子。城北有座古朴的石拱桥,名叫‚七星桥‛。七个桥拱在水中的倒映形成七个园孔,鱼儿从孔中嬉戏游过,妙趣横生。紧挨着河岸的是一大片织锦般的田野:金灿灿的油菜花、青油油的麦苗儿,还有那一簇簇半紫半白的豌豆花,在春天的阳光下生机盎然……
茶乡的清晨,更荡人心弦。天空燃烧着一片片溢光流彩的朝霞,碧绿的河水染上了一层胭脂红,河两岸的翠竹绿柳一下给镀上一层金,光彩夺目地随风摇曳。三两只灰色的麻雀特别神气,在金色的枝头跳跳蹦蹦地啾鸣,耸肩拱背的七星桥,容光焕发,披起了朝霞制的彩衣。桥顶上,七八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打着太极拳。桥畔有一片小茶馆,上了年纪的人,悠闲地一边品着‚盖碗茶‛,一边在那里谈天说地,讲茶经。
茶乡的山水使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四乡的一座座茶山。一行行绿色的茶树随着逶迤的山势蜿蜒起伏,从山脚到山顶,一株连着一株,一行高过一行,绵亘数十里,一直延伸到天边,好似一幅绿色的壁毯直垂下来。风一吹,宛如一望无涯的大海,一行行茶树犹如排排波浪,风吹浪起,一浪高过一浪,直抵云天,甚是壮观。
但茶山真正动人心扉的日子,还是阳春三月的茶汛。那时一株株茶树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丫梢上冒出了一对对绿茸茸的新芽,几经风雨,见风飞长。那些万
头攒动的新芽,带着笑,发着光,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光彩夺目。采茶也成了我回故乡最愉快、最惬意的趣事。
清明节前的拂晓,太阳还来不及爬上城东的山坡,就把一束束白的、橘黄的、玫瑰红的光彩抛洒到高空的云层里,一座座茶山沐浴在万道霞光之中,一派生机勃勃。我和爸爸肩挎着茶篓,踏着晨曦,向茶山奔去。
我们登上茶山,茶丛前后已站满了采茶的人们,个个肩挎茶篓,晨光把每个人的脸照得绯红绯红的。面对一派丰收景象,人人喜上眉梢。他们采得欢,笑得也欢,洒下满山的笑语欢歌。我立即沉浸在这欢快的劳动气氛中,禁不住也苯手苯脚的采起茶来。爸爸一边采茶,一边津津乐道地告诉我,有这样一句话:种田人喜在秋后,种茶人笑在春中。每当看到茶叶吐青,茶乡的每个人都像喝了蜂蜜水,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故乡在大力倡导‚四在农家‛,人更勤,茶愈青,故乡的茶叶已经远销海内外,茶山的面貌也变得更加美丽了。我好奇的问:‚什么是 ‘四在农家’ 呢?‛爸爸耐心的说:‚就是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我若有所思。
此时,一曲婉转悠扬的采茶山歌穿破淡蓝色的晨雾,飘进我们耳里,我循着歌声飘来的方向望去,对面山腰飘着一团薄雾,歌声自雾中飞出。清风一撩,竟透出一群身着五颜六色春装的姑娘。就像一只只瑰丽的彩蝶,在茶树丛中上下飞舞。其中一个穿红衣的姑娘,在这万绿丛中格外引人注目,她正领着身旁的姑娘,唱着采茶山歌,飞快的采着茶。
‚她是谁呢?‛我正想问,同行的叔叔已笑着开了口:‚她叫茶花,我们茶场有名的采茶能手。在上月的采茶竞赛中,她一天就采茶一百五十多斤,在几百人中遥遥领先,获得了‘采茶能手’的光荣称号。‛呵,真不简单,我赞叹着,向对
面山腰奔去。(材料的逻辑联系,时空转换自然。)
茶树丛中,茶花的双手在茶梢上飞快地跳动,十分准确地掐下一芽又一芽,几个手指配合得那样默契,那样巧妙。只见一片片嫩芽,飞一般的从茶树尖到她的手中,又飞一般的从手中到茶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十几个采茶的小姐姐围在她的身边,一个扎小辫的姑娘对我们说:‚茶花姐采起茶来,就像鸡啄米一样,又快又准。我总想把她双手采茶的窍门学过来,就是学不会,不是顾了左手,就是忘了右手,眼睛和手老闹别扭。唉!真是看人家吃豆腐牙齿快,轮到自己就傻了眼。‛一席话把大家给逗乐了。茶花用手背擦了擦额上的汗珠,走过去拉着姑娘的手,亲热的说:‚小妹子,只要你肯学,我包教会你。‛说着就一边讲要领,一边作示范。
看到这一群青春焕发、勤劳好学的姑娘,我恍惚看见了一朵朵晶莹洁白的茶花,正迎着灿烂的朝阳,竞相怒放在这绿色的世界里,白绿相间,把茶山装扮得多么旖旎多姿。
从茶山下来,已是遍地余晖了。爸爸在山脚遇到了从前的乡邻张大爷。他那满面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他告诉我们,现在他已经离开茶山在家休息了,前不久,还和老伴到杭州去旅游,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接着又以几分眷念之情说道,人虽然离开了茶山,可那颗心老往茶山跑,每天傍晚总要到茶山下走走,摸摸‚共处‛了几十年的茶树,就像来会会老朋友。最后,他兴奋地说:‚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农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我希望能多活些日子,看看茶乡富庶美好的明天,好好享受幸福的晚年。‛我想,张大爷的愿望是会实现的。
蓦然,我想起了爸爸给我说的‚四在农家‛,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巨大力量,农家求富、求学、求乐、求美激发了农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去创造无穷无尽的物资和精神财富,去改变社会和自然的面貌,同时,也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注:“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评语:小作者在文章中主要从绚丽多彩的茶乡风光,荡人心弦的茶乡清晨,难以忘怀的茶乡山丘,动人心扉的三月茶汛,清明节前的采茶经历,与张大爷的欣然邂逅等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了茶乡的美,刻画了茶乡的人,抒发了自己对茶乡....浓浓的感情。本文的主次详略安排精当,既有铺垫,也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如:阳春三月的茶汛,既有视觉上的色彩渲染,影像变化;也有听觉上的笑语欢歌,人物对白;更有和谐自然并富有浓郁生活情调的劳动氛围,这一切是那么的芳香,那么的美妙,真可谓沁人心脾,令人心驰神往,热爱之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
本文在结尾部分以画龙点睛的笔触写到了‚四在农家‛,从一个侧面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广大农民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可喜变化,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生活味很浓
乡恋
贵阳市南明区贵阳十八中初一(5)班 肖西蓼
我坐在台阶上,看到操场边的一排树木摇曳着绿叶,她们的影子被柔和的阳
光照在地面,印出一片片斑驳,仿若水墨画。此时微风正吹拂我的脸,清新凉爽——已经进入夏季,贵阳还是一如既往,没有焦灼的热度,气候宜人,温润如玉。
这座城市,是家乡,是港湾,是亲人,是伙伴。
我的小学生活在甲秀楼旁缓缓流过。它像精致的盆景,连带着南明河、翠微园、浮玉桥和涵碧亭一起嵌入画中,记录着贵阳的历史。我每天看着甲秀楼,她总是站在那儿,母亲般地望着我,听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听我讲烦恼。她看着我一点点成长,直到我到了上初中的年纪,不能每天来看她了,她仍然温柔地给予我力量,让我一直走下去。然而周末的时候,我还会来走走。我看到前来游览赞叹不已的游客,看到玩着陀螺技巧娴熟的老大爷,看到嬉闹玩耍有说有笑的孩子,一切都没有变呢。夜晚的甲秀楼明亮璀璨,她在黑夜中闪耀着,我知道我想念她的时候,她也想念着我。凉风习习,我的发丝被吹得有点乱,仿佛回到了在这里与妹妹玩游戏的日子。于是我慢慢走着,像从前那样,渐渐融进这幅画里,希望时间就此沉淀。
可生活仍继续着。上初中,我所在的校区在一座山上。上学时总要和同学们从山脚登上山腰,路上时常飞来斑斓的蝴蝶,向我们问早安,路两旁树排成行,桂花、夹竹桃的清香萦绕。我们沿树荫走着,像在一个好大好大的花园里散步,里面种的都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未来。这路,通向灿烂美好的明天。
昨天住在外地的姐姐打电话来,说暑假想来贵阳看看我,我欣然应允。可她似乎有些担心:‚大夏天的,你们那边不太热吧?‛‚岂止是‘不太热’,你不要小瞧避暑之都的实力好不好?这里凉快着呢,七月份都不会好热的哦,而且好吃的东西成千上万,小吃超辣超爽,到时候你来了啊,我带你吃遍大街小巷不带重样!还有还有,贵阳人很热情好客的哟,你在这里绝对不会想回去的啦……‛我对着
话筒,越说越起劲,音调和嘴角都快乐的上扬着,炫耀着满满的自豪感——我就是在这么棒的地方长大的呢!
我依赖这座城市生活了十三年,我不知道如果不是出生在这里,我会怎么样,只是心中始终清晰着:我所眷恋的,是那一朵像棉花糖似的白云,是那一缕掀起我衣角的微风,是那一只翱翔在蓝天的风筝,是那一个温暖明媚,绚丽盛开的家乡。
评语:在小作者充满童真的眼光里,她以自己浅浅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贵阳,来描绘家乡——温润如玉的气候,明亮璀璨的甲秀楼,清香萦绕的城市,崇善淳朴的民风,赞叹不已的游客,丰盛美味的小吃——来抒发自己对“母亲”、对“港湾”的一片恋情。文章清新自然,不善雕饰,一切都来得那么纯真,那么亲切。作者尽管还处在青少年时期,然而面对社会人生却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她的形象思维活跃,视角新颖独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如:“甲秀楼总是站在那儿,母亲般地望着我,听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听我讲烦恼。”
“路上时常飞来斑斓的蝴蝶,向我们问早安。”
“我们沿树荫走着,像在一个好大好大的花园里散步,里面种的都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未来。” 清新自然
建议: 1. 2. 3.
开篇简洁,不枝不蔓。
结尾有力,善于关照全文,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重点内容突出,详略分明。
4. 5. 6. 7.
写作思路(顺序)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少选“大路货”的素材。
文与题一定要相符,不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184356080 加群注明实名区县和学校加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