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学习题和答案(1)

金融学习题和答案(1)

2020-09-29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流通速度 2. 无限法偿 3. 有限法偿 4. 信用卡 5. 纸币 6. 金本位制 7. 货币购买力 8. 辅币 二、单项选择题

1. 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2.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4、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三、多项选择题

1.黄金之所以能作为货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 A.同质可分; B.体积小价值大;

C.便于携带; D.便于保存。 2.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

A.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3.信用货币包括( )。

A.政府债券; B.现钞; C.存款货币; D.商业票据 4.金属本位货币制度可分为( )。

A.银本位制; B.铜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 四、判断题

1.秤量货币在使用时需要验成色秤重量。

2.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时,其价值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

5.国家货币制度由一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是该国货币主权的体现。 五、简答题

1.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属性?

3.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流通速度: 在一定期间货币可实现几次买或卖的行为。

2. 无限法偿:是主币具有的无限支付能力,无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人们都不能拒

绝接受。

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虽赋予它流 通的权力,但当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4.信用卡: 是银行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支取现金且具有消费 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

5. 纸币:广义的纸币,泛指纸制的货币。典型的纸币是指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 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6. 金本位制:国家规定用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 7. 货币购买力: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数。

8.辅币:本位币以下的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的小额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 1-4 D D A C 三、多项选择题

1-4 ABCD ABCD BCD ACD 四、判断题

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 五、简单题

1.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属性? 答: 货币是从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首先,货币是商品,它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次,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3.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 金币本位制是金铸币作为实际交换媒介在流通中发挥货币功能的金本位制,其基本内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由于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的面值就可以与其所含的黄金的实际价值保持一致,流通中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

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价值符号就能稳定地代表金币进行流通,不会发生通货贬值;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外汇汇率就可以保持稳定。金币本位制的稳定性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信用

一、名词解释 1.信用 2.实物借贷 3.商业信用 4.民间信用 5.直接融资 6.间接融资 7.消费信用 8.信用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3.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 发行政府债券; B. 向商业银行短期借款; C. 向商业银行长期借款; D. 自愿捐助。 4.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 )。

A. 信用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使用; B. 经济中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

C. 企业间的赊销活动; D. 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 三、多项选择题

1.信用产生的原因是( ) 。

A.利息的出现; B.私有制的出现; C.人们对利益的追求; D. 财富占有不均。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是( )。

A. 具有较高的利率; B.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 D. 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3、下面对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最初出现的是实物借贷的形式; B. 货币借贷比实物借贷更方便灵活;

C. 当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实物借贷逐渐减少,货币借贷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D. 在现代经济中,已经不存在实物借贷的形式。 4、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四、判断题

1. 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在社会大分工的基础上产生。

2. 高利贷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是一种信用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货币借贷逐渐取代实物借贷成为主要的借贷形式。因此,在现代经济中,只存在货币借贷这一种借贷形式。 4.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活动中最主要信用形式。 5.个人信用主要是指个人作为债权人的信用活动。 五、简答题

1.我们平时提到的“信用缺失”、“消费信用”,所指的“信用”含义是否相同?若不同,如何理解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

2.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3.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有何区别?

第二章 信用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条件的取得是其特征 2.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

3.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4.民间信用:指在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之外进行的借贷活动。

5.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6.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7.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信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的行为规则。 二、单项选择题 1-4 D C A D 三、多项选择题

1-4 BD AC ABC AC 四、判断题

1.错 2. 错 3.错 4. 错 5. 错 五、简答题

1. 我们平时提到的“信用缺失”、“消费信用”,所指的“信用”含义是否相同?若不同,如何理解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

答: 二者所指的“信用”含义不同。“信用缺失”中的“信用”指的是道德范畴,即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消费信用”中的“信用”指的是经济范畴,即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进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 2. 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答: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1)银行通过存款活动,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汇集成大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2)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使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3.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有哪些区别?

答: 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存在的基础看,高利贷信用存在的基础是小生产占优势的旧生产方式。现代信用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经济中广泛存在盈余或赤字单位;(2)从借贷的目的看,高利贷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与生产没有密切联系。现代信用主要用于生产,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从对经济的作用看,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它的主要借贷对象——小生产者仅用于维持简单生产活动,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现代信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节约了流通费用,保证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金融

一、名词解释

1. 银行信用 2. 信用货币 3.金融机构

4.价值尺度 5.铸币 6.货币制度 7.商业票据 8.金银复本位 二、单项选择题

1.金属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

A.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 B.辅币限制铸造; C.主币无限法偿; D.辅币无限法偿。 2.信用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主币集中发行; B.辅币集中发行;

C.信用货币在流通中使用; D.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 3.1933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废止了我国实行多年的(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汇兑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4.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国家惟一法定货币的时间是( )。

A.1998年1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三、多项选择题

1. 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贵金属存在于( )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2.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以下性质( )。

A.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B.国家法定价格标准;

C. 足值货币; D.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 3.流通中使用银行券存在于( )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4.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具有以下性质( )。

A.足值货币 B.不足值货币 C.无限法偿 D.有限法偿 四、判断题

1.任何信用活动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

2.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 3.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4.中文的“金融”与英文的相同。

5.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五、简答题

1. 如何对金融范畴进行界定? 2. 现代金融体系有哪些构成要素? 3. 简述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金融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2.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3.金融机构:充当信用中介、媒介以及从事种种金融服务的组织。

4.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 职能。

5.铸币:铸造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6.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7.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关系下产生的表明债权和债务的书面凭证。

8.金银复本位:是国家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DDBD

三、多项选择题

ABC ABD ABCD BD 四、判断题

1. 对 2. 对 3. 错 4. 错 5. 错 五、简答题

1. 如何对金融范畴进行界定?

答: 金融范畴的形成需从货币和信用的发展溯源,大体包括两方面:(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金融商品国际化,以及金融交易越发独立化的趋势极为强劲,不断创新的金融实践活动使得经济学家不得不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考察这一范畴。金融可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2. 现代金融体系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 现代金融体系有五个构成要素:(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2)金融机构;(3)金融市场;(4)金融工具;(5)制度和调控机制。

3.简述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答: 我国金融学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对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2)对金融的微观分析;(3)对金融的宏观分析。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一、名词解释 1.利息 2. 利率 3. 单利法 4. 复利法 5. 收益资本化 6. 名义利率 7. 实际利率 8.基准利率 二、单项选择题

1.利息是( )的价格。

A. 货币资本; B .借贷资本; C . 外来资本; D .银行资本。 2. 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额与( )之比。 A. 汇款额; B.借款额 ; C. 承兑额; D.资本额 。

3. 在( )情况下,利率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 A. 通货膨胀; B .经济危机; C .金融危机; D .社会动荡 。

4.收益资本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土地的价格,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 A.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低,其价格越高; B.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高,土地的价格越高; C.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高,其价格越高;

D.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低,土地的价格越低。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

C.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D.利息是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部分

2.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收益资本化规律日益显示出作用,如在( )中,它们的价格形成都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 A.土地的买卖 B.工资体系的调整 C.有价证券的买卖活动 D.人力资本的价格。

3.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出现三种情况:( )。 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B.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D.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4.在下面各种因素中,能够对利息率水平产生决定或影响作用的有:( )。 A.最高利润水平 B.平均利润率水平 C.物价水平 D.借贷资本的供求 四、判断题

1.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有利。

2.当一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危机阶段时,利率会不断下跌,处于较低水平。 3.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决定利率。 4.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求状况决定。

5.利率管制严重制约了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对经济毫无益处。 五、简答题

1.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2.要充分发挥利率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在现实经济中,哪些因素限制了利率作用的发挥? 六、计算题

1.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贷款额为100万元,期限为4年,年利率为6%,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息和。

2.有一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200元,假定月利率为1%,则这块土地会以多少元的价格买卖才合算?若一条公路从它旁边通过,使得预期收益上升为3600元,如果利率不变,这块土地的价格又会是多少?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利息: 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2. 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本金额的比率。 3. 单利法:只按本金计算利息的方法。

4. 复利法: 将利息额计入本金计算利息的方法。

5. 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来算出其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6. 名义利率: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7. 实际利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8.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二、单项选择题 BBAC

三、多项选择题

BC ABCD ACD BCD 四、判断题

1. 对 2. 错 3. 对 4. 错 5. 错 五、简答题

1.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为: 在宏观经济方面:(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在微观经济方面:(1)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2)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2.要充分发挥利率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须具备以下条件:(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以真实灵敏的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在利率体系中,一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真实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4)合理的利率结构,包括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 3.在现实经济中,哪些因素限制了利率作用的发挥?

答: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为因素或非经济因素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主要有:(1)利率管制,即国家制定各种利率,规定各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它有可能因制定的利率水平不当或调整不及时,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2)授信限量,包括授信配给制和授信条件。它可能导致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利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扭曲,阻碍利率机制正常发挥作用;(3)经济开放程度,取决于资金流动度与市场分割。经济开放程度低会使整个利率体系失去有机联系和弹性,利率作用的发挥就有很大局限性;(4)利率弹性。某一经济变量的弹性高,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就灵敏,因此利率变动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就大,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六、计算题

1.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贷款额为100万元,期限为4年,年利率为6%,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息和。 答: 单利法: I=P·r·n=100*6%*4=24, S=P+I=100+24=124万元 复利法: S= P(1+r) n =100(1+6%) 4 =126万元

2.有一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200元,假定月利率为1%,则这块土地会以多少元的价格买卖才合算?若一条公路从它旁边通过,使得预期收益上升为3600元,如果利率不变,这块土地的价格又会是多少?

答: P 1 =B 1 /r=1200/(1%*12)=10000元 P 2 =B 2 /r=3600/(1%*12)=30000元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一、名词解释

1. 外汇

2. 外汇管理 3. 汇率 4. 直接标价法

5. 复汇率

6. 市场汇率 7. 管理浮动 8. 铸币平价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将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 )。

A.上涨 B.下跌 C.平价 D.无法判定

2. 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是:( )。

A.银监会 B.国家外汇管理局 C.财政部 D.中国银行 3. 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面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4. 目前,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 ( )。

A.固定汇率制 B.弹性汇率制 C.有管理浮动汇率制 D.钉住汇率制 5. 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外汇是指( )。

A.外国货币 B.外币支付凭证 C.外币有价证券 D.其他外汇资产 6. 下列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汇率( )。

A.一国的利率水平

B.一国的财政状况与经济生产状况国际收支 C.重大国际政治因素 D.外汇供求

7. 下列国家中实行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8.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 B.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不可兑换 C.经常项目不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 D.经常项目不可兑换、资本项目不可兑换

三、判断题

1. 非钞票和硬币形态的外汇是外汇存在的主要形态。( ) 2. 我国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美国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

3. 一国若实行完全可兑换的外汇制度,意味着该国政府将不实施外汇管理。( ) 4.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获得的利息、红利可以自行汇出,但利润不能。( ) 5. 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汇率下浮则意味着该国货币法定贬值。( )

四、简答题

1. 简述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 2.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3.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汇率波动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外汇:以外币标示的债权债务证明。

2. 外汇管理:政府对外汇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 3. 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

4. 直接标价法:对一定基数(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于多少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的汇率标价方法。

5. 复汇率:也叫多重汇率,是指外汇管理当局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制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6. 市场汇率:由市场机制形成的汇率称为市场汇率。

7. 管理浮动: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外汇市场对汇率进行适度调节的方式称为管理浮动。

8. 铸币平价:在金本位制下将两种铸币的含金量加以比较得出的比例称为铸币平价。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C 5. ABCD 6.ABCD 7. BC 8.BCD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

四、简答题

1. 〖答〗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在这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固定了汇率,并按这一水平进行外汇的买卖。当外汇市场上供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国家有义务加以干涉,以维持固定的汇率。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也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交往的稳定,减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风险。但是,实行固定汇率要求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否则,必然出现外汇黑市,黑市的汇率要远远高于官方汇率,这样反而会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外

汇管理。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兑换比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的决定。实行浮动汇率有利于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经济,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尤其在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储备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对经济较为有利,同时也能取缔非法的外汇黑市交易。但浮动汇率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会加剧经济波动。

2. 〖答〗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汇率实际上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主要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3. 〖答〗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

⑴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这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收付外汇而因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 ⑵外汇储备风险,是指一国为应付日常外汇支付以及平衡国际收支而拥有的外汇储备遭受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⑶外债风险,这是指对外举债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损失。

五、论述题 略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 2.名义收益率 3货币市场 4.资本市场

5.回购协议 6.金融衍生工具 7.期权 8.投资基金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间接融资方式的有( )。

A发行股票 B发行债券 C银行存贷款 D发行优先股 2.一商业票据面额为10万元,还有6个月到期,银行贴现率为8%,则该票据的贴息为( )元。

A 3000 B 4000 C 5000 D 6000

3.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属于( )。

A场外交易市场 B柜台交易市场 C场内交易市场 D店头交易市场

4.某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10年,该债券现在的市场价格为960元,则它的现时收益率为( )。

A 5.8% B 6.2% C 6.25% D 6.85%

5.下列属于货币市场的子市场的有( )。

A票据贴现市场 B银行间拆借市场 C短期债券市场 D长期债券市场

6.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 )。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各类金融机构

7.股票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是( )。

A发行市场是基础,是前提 B流通市场是基础,是前提

C没有发行市场,就不会有流通市场 D流通市场决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它对发行市场有着重要的促进或推动作

8.按照基金的组织形式分,可以将基金分为( )。

A公募基金 B私募基金 C契约型基金 D公司型基金

三、判断题

1.只要金融资产能够变现为货币,这种金融资产就具有流动性。( ) 2.目前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交易形式以回购方式为主。( ) 3.所有的商业票据都应该具有商业交易背景。( ) 4.收益型基金主要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证券。( )

5.证券公司与证券交易所同为银行金融机构,因此二者的性质并无本质区别。( )

四、简答题

1.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2.简述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

3.什么是风险资本?风险资本的退出途径有那些?

五、论述题

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随着中国经济开放步伐的加快正在不断加快,请问这将对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资金融通或金融资产交易,实现金融资源的配置,最终帮助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场所。

2.名义收益率: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称为名义收益率。 3.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

5.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6.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

7.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

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力。

8.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投资基金集中投资者

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专门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C 2. B 3. C 4.C 5.ABC 6.ABCD 7.ACD 8.CD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

四、简答题

1. 〖答〗⑴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 ⑵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⑶确定金融工具价格。

⑷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⑸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2. 〖答〗⑴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交易通过信息网络进行。

⑵交易对象主要是没有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

⑶证券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 ⑷由交易双方协商商定价格。

3. 〖答〗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资本退出的途径主要有:公司上市、兼并收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转卖、亏损清偿、注销等,其中股票发行上市被称为风险资本的黄金收获方式。

五、论述题 略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有价证券 2.证券价格指数

3.资本市场有效性 4.市盈率

5.市场风险

6.系统风险 7.有效资产组合 8.期权的内在价值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 )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信息。

A弱有效市场 B中度有效市场 C较强有效市场 D强有效市场

2.某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10%,标准差为4.5%,那么投资收益率在5.5%—14.5%之间变化的可能性是( )。

A 66% B 68% C 82% D 95%

3.标准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越小,风险( )。

A越大 B越小 C不相关 D以上都不对

4.某种股票的系数( ),说明其风险等于整个市场的风险。

A =1 B 〉1 C〈1 D =0

5.下列证券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有( )。

A股票 B信用证 C债券 D商业票据

6.证券价格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A期限 B市场利率 C经济周期 D政治军事

7.下列现象中属于系统风险的是( )。

A整体经济衰退 B某公司工人罢工 C税率的提高 D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

8.债券的理论价格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A债券期值 B债券期限 C信用水平 D利率水平

三、判断题

1.证券的价格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信息。( )

2.对于投资者来说,强有效市场的获利空间很大,弱有效市场的获利空间很小。( 3.投资风险可以看作是各种未来投资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 ) 4.资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就越能够通过组合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5.在美式期权中,随着期权有效期限的加长,期权的价值会随之加大。( )

四、简答题

1.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哪些?

2.简述金融市场套利均衡机制与一般商品市场供需均衡机制的不同之处。 3.简述在我国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五、论述题

) 如何理解无套利均衡分析在金融市场均衡研究中的作用?

六、计算题

1. 下面哪种证券具有较高的实际年利率?

⑴票面金额为100 000元,售价为97 645元的3个月期限的国库券。 ⑵售价为票面金额,每半年付息一次,息票率为10%的债券。 2. 某公司发行5年到期的债券,票面面额为1000元,售价为960元,年息票面利率为7%,

半年付息一次。试计算: ⑴当期受益率 ⑵到期受益率

⑶持有3年后,将该债券以992元的价格出售,则该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是一种具有一定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券证书。

2.证券价格指数:描述证券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主要有股票价格指数和债券价格指数。

3.资本市场有效性:资本市场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 4.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值。

5.市场风险:是指由基础金融变量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变动所引起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6.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无法通过增加持有资产的种类数量而消除的风险。 7.有效资产组合:是风险相同但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

8.期权的内在价值:期权的内在价值是指期权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D 2. B 3. B 4. A 5. ACD 6. ABCD 7. AC 8. AB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四、简答题

1. 〖答〗金融市场的风险主要有:

⑴市场风险,是指由基础金融变量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变动所引起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⑵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履行契约的责任导致另一方资产损失的风险。

⑶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持有人无法及时变现证券而出现损失的风险,或指为应对现金流方面的困难持券人不得不提前将金融资产低价变现带来损失的风险。

⑷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技术操作系统不完善、管理控制缺陷、欺诈或其他人为错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⑸法律风险,是指签署的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⑹政策风险,是指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政治、外交、军事等政策的变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⑺道德风险,是指当人们将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时变得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从一般涵义上讲,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2. 〖答〗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在金融市场套利均衡机制下,对于价格被低估的证券,套利者将建立现金空头大量购入,从而产生巨大的需求,反之将建立证券空头大量抛售,从而产生巨大的供给。这会产生巨大的供需压力使失衡的价格迅速复位。第二,在一般的商品市场中价格出现失衡时,每位供给者和需求者都只能少量的调整自己的供求量,只有通过市场集结他们的行为供需量才会有大的调整,从而推动价格复位,在金融市场套利均衡机制下,可以利用空头机制建立巨大的套利头寸来推动失衡的价格复位。因此,套利重建均衡的速度远高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供需缺口的调整。

3. 〖答〗市场效率的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是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的,高度有效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所有相关的真实信息,使价格反映其内在价值,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而在弱有效的市场中,信息高度不对称,掌握内部信息的投资人可以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程度的情况下获得超常利润。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处在一个弱有效市场时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不利于实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因此,研究市场效率以及如何推动有效市场的形成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论述题 略

六、计算题 1. ⑴ 97 645=

⑵ 1=

1000001r14 r1=10%

1.051r12 r2 =10.25%

第二种情况的实际利率 2. ⑴

⑵ 960=

10007%=7.3%

9601rt11035t +

10001r10 i =8%

⑶ 960=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

一、名词解释

1.金融中介

2.政策性银行 3.投资银行 4.储蓄银行

5.不动产抵押银行 6.信用合作社 7.财务公司 8.世界银行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金融机构中处于一国金融中介机构中心地位的是( )。

A政策性银行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金融公司

2.收购、管理和处置从中国农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 )。

A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B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C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D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3.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是由( )与摩根斯坦利公司等五家金融机构合资组建而成。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银行

4.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是附属于( )的附属机构。

A国际清算银行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洲开发银行

5.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 )。

A中国工商银行 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6.目前我国的投资基金有以下( )几种。

A封闭式基金 B开放式基金 C契约型基金 D公司型基金

7.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有( )。

A财政拨款 B发行股票 C发行金融债券 D向中央银行借款

8.世界银行贷款( )。

A主要是短期贷款 B主要是中长期贷款

C需经会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担保 D主要是项目贷款

1rt1635t +

9921r6 i =8.3%

三、判断题

1.目前我国邮政储蓄网点吸收的储蓄应全部缴存中国人民银行。( )

2.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资本性货物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是国家开发银行。( )

3.我国的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

4.我国经纪类证券公司不能从事证券自营买卖业务。( ) 5.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证券类业务。( )

四、简答题

1.简述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之处。 2.简述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特点。 3.简述我国现行的金融中介体系格局。

五、论述题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存在民间借贷现象。请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中介: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统称为金融中介。

2.政策性银行: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3.投资银行:指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各项有关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 4.储蓄银行:指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5.不动产抵押银行:指专门经营以土地、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 6.信用合作社:指依据“合作社”理念和规范建立的互助合作性的金融组织。

7.财务公司: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促进其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而建立的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主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都限定在集团内部。

8.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项目贷款、提供技术援助、提供国际联合贷款团的组织工作以及协调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关系的国际金融机构。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B 5. BCD 6. ABC 7. ACD 8.BC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四、简答题

1. 〖答〗⑴金融服务业的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有极高的比率。

⑵金融服务业的营运资本规模是其自有权益资本的十几、几十倍,甚至更高。 ⑶金融服务业的风险性很高,同时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强的联动作用。

⑷金融中介机构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⑸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同样是追求利润。

2. 〖答〗⑴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既有现代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又有传统的非现代型的金

融中介。⑵现代型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普遍沿袭了中央银行模式,金融中介结构一般较为单一。

⑶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利率和汇率实行管制和干预,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并干预他们的业务活动。

3. 〖答〗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格局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五、论述题 略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一、名词解释 1、存款货币银行 2、活期存款 3、贴现 4、通知贷款 5、同业拆借 6、不良贷款 7、网上银行 8、五级分类法 二、选择题 1、( )是最早出现的股份制银行,它的成立是现代银行制度建立的标志。 A威尼斯银行 B米兰银行 C瑞典银行 D英格兰银行 2、中国国内资本自办的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A中国银行 B中国通商银行 C交通银行 D丽如银行 3、存款货币银行负债存款业务包括( )

A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定期存款 D在央行存款 4、( )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路

A负债管理 B资产管理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5、我国现行存款货币银行包括( )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信用合作社 D财务公司 6、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有( )。

A盈利性 B安全性 C风险性 D流动性 三、判断题

1、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在经营模式上属职能分工型,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 )

2、银行与其它普通工商企业组织相比,其自有资本占全部资金比重较大。 ] ( )

3、中间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中无风险业务。 ( )

4、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对象主要是企业债券。 ( )

5、信用卡具有“先付款、后消费”特点。 ( ) 四、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2、存款货币银行外来的资金来源形式有哪些? 3、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我国现行分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第十章 中央银行

一、名词解释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4、支付清算系统 5、全额实际结算 二、选择题

1、最早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是( )

A威尼斯银行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美联储 2、各国中央银行类型可归分为以下类型( )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跨国央行制 D准央行制

3、作为银行的银行,央行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发行银行券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组织全国清算 4、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交换所于1773年在( )成立。 A纽约 B伦敦 C巴黎 D柏林

5、中国银行业最早的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成立于( )。 A北平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6、我国央行对老少边穷地区专项贷款体现在下列哪项资产负债表项目中 ( )

A国外资产 B对政府债权 C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D对非货币机构债权 三、判断题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是单一的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 )

2、欧洲中央银行是典型的跨国中央银行。 ( )

3、我国香港实行的是跨国中央银行制。 ( )

4、美国实行的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 ( )

5、票据交换所是最早的支付清算组织。 ( ) 四、简答题

1、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体现哪些方面?

2、票据交换所工作所依据原理是怎样的? 五、你如何看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十一章、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一、判断题

1、如果MM定理成立,则经济中所有金融工具都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 )

2、美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 ( )

3、德国是欧洲大陆模式即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 ( ) 4、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资本证券化,银行能较好解决贷款资金长期占用与保持流动矛盾。

( )

5、银行从事衍生品交易主要源于传统利息性收入明显下降的压力。 ( ) 二、简答题

1、MM定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金融市场强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

1、比较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试分析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前景会是怎样?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名词解释 1、派生存款 2、现金漏损 3、超额储备 4、货币乘数 5、法定准备金率 6、存款货币

性的 二、判断题

1、现金发行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央行提取的现金少于存入的现金。 ( )

2、我国现行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口径是一致的。 ( )

3、持有银行券意味着对中央银行的债务。 ( )

4、银行信用文书比之其它形式各异的债务债权文书适合充当货币形态的原因在于其可接受性,即被社会所普遍认可。 ( )

5、派生存款的扩张倍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 ) 三、简答题

1、影响和决定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哪些? 2、现代信用制度的节约性表现在哪里? 四、计算题

1、如果原始存款为1000万,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为10%,现金漏损率为6%,超额准备率为4%,派生存款增加额是多少? 答案

第九章

一、

1、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

2、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业务 3、银行买入未到期票据

4、对贷款不规定具体期限,随时由银行通知收回 5、银行间相互短期性资金融通

6、客户不能按时按量归还本息贷款款

7、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传递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 8、根据风险分为正常、次级、关注、可疑、损失五个等级

二、1、D 2、B 3、ABC 4、B 5、ACD 6、ABD 三、 1对

2错,改为:银行与普通工商企业组织相比,其自有资本占全部资金比重较小。 3对

4错,改为: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和金融债券。

5错,改为:信用卡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特点。 四、 1、(1)充当企业间信用中介(2)充当企业间支付中介(3)变社会各阶层积蓄和 收入为资本(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2、(1)吸收存款(2)向央行借款(3)向同业拆借(4)向国际市场借款(5)发

行金融债券(6)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

3、 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的存款数量,按规定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

保,当该机构破产无法满足存款人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 保险金责任。 五、(略)

第十章

一、

1、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现钞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经办金融业务

3、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 4、一国或一地对交易者之间债务债权关系进行清算的系统 5、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进行交割

二、1、C 2、ABCD 3、ACD 4、B 5、D 6、D 三、

1、错,改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是单一的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对

3、错,改为:我国香港实行的是准中央银行制。 4、错,改为:美国实行的是单一中央银行制。 5、对 四、 1、(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必要(2)全国统一的清算业务的需要(3)金融机构对 最后贷款人的需要(4)专司金融业监管的需要

2、 任一银行应收款项一定是其它银行应付款项,各行应收差额总和一定等于各行应付差额总和,则所有参加交换银行分别汇轧出本行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即可据以结清全部债权债务。 五(略)

第十一章

一、 1、对

2、错,改为:美国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

3、错,改为:德国是欧洲大陆模式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 4、对。 5、对。 二、

1、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 2、(1)信息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金融体系效率,降低了融资交易(信息)成本。 (2)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导致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产生发展。 (3)金融管制的放松。

(4)银行各级参与市场交易。 三(略)

第十二章

一、

1、在原始存入银行存款基础上扩大的存款 2、因客户从银行提出现金而使现金流出银行 3、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超出法定准备的部分 4、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5、国家所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与该银行所吸收存款总额的比例 6、除钞票和硬币外的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 二、

1、错,改为:现金发行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央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 2、错,改为:我国现行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口径是不一致的。 3、错,改为:持有银行券意味着对中央银行的债权。 4、对。

5、错,改为:派生存款的扩张倍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 1、(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现金漏损率(3)超额准备金率(4)定期存款与 活期存款比 2、(1)节约货币材料(2)节约货币流通费用(3)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可减少货 币流通量。 四、

1、1000万/(10%+6%+4%)—1000万=4000万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需求 2. 费雪交易方程式 3. 预防动机 4. 流动性陷阱 5. 流动性偏好 6. 货币需求函数 7. 恒久性收入

8.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二、不定项选择

1.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2.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

3. M=KPY是属于( )的理论。

A、现金交易说 B、现金余额说 C、可贷资金说 D、流动性偏好说 4. 以下( )属于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

A、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 B、人们资产选择的原则是效用极大化。 C、“恒久性收入”概念是一个不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纯物质化的概念。 D、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5. 凯恩斯在其货币需求分析中,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投资动机 6. 下列属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的有:( )。

A、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B、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C、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D、货币本身的收益率 7. 下列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是( )

A、费雪方程式 B、剑桥方程式

C、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 D、费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8. 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总财富分为( )。

A、人力财富 B、非人力财富 C、现金财富 D、资产财富

三、判断题

1. 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持有货币。( ) 2. 在现金余额说中,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与财富占总收入与总财富的比例。( ) 3. 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将会下降。( )

4. 弗里德曼认为,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越小。( )

5.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 )

四、简答题

1. 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2. 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 试简要分析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2. 费雪交易方程式:假设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 PT或P=MV/T。 3.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4.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5. 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周转灵活的货币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6. 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将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而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式。

7. 恒久性收入: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8.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不得不放弃的、持有其他资产所能取得的收益。

二、不定项选择

1. B 2. A 3. B 4. D 5.ABC 6.ABCD 7.BCD 8.AB

三、判断题

1. 错 2. 对 3. 对 4. 错 5. 对

四、简答题

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答:二者从形式上看,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变形。但是,从公式内涵的经济意义角度来看,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①对货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强调货币是交易手段,而剑桥方程则视货币为一种资产;②前者将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不易确定,而后者将货币看作是全部财富的一部分,是一个存量指标,比较易于确定;③两个方程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费雪的理论着重于制度上的结构,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学派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不仅仅局限于交易的需要,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隐含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

2. 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答: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由人们的收入Y决定的,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由利率r决定的。以M表示货币需求,L1(Y)表示由收入决定的货币交易需求和货币谨慎需求,L2(r)表示由利率决定的投机需求,则M= L1(Y)+ L2(r)。

3. 试简要分析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1)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①收入的高低制约着货币需求的数量且通常决定着支出的数量。 ②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也成正比。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①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②市场利率影响人们对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 公开市场操作 2. 贴现政策 3. 通货比

4. 存款准备金 5. 基础货币 6. 货币乘数

7.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8.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二、不定项选择

1.流通中的货币量一部分是以现金形式存在,大部分是以( )形式存在。

A、债券 B、存款货币 C、货币资金 D、钞票 2.在我国划分的货币层次中,MO是指( )。

A、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定期存款 D、流通中现金 3. 假设银行体系的原始存款为500亿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率为5%,提现率为2%,超额准备率1%,则派生存款总额为( )。

A、6250 B、5750 C、9500 D、10000 4.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确定 5. 在我国将货币划分为若干层次,它们分别是( )。

A、M0 B、M1 C、M2 D、M3 6. 货币当局通常运用( )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A、货币存量 B、公开市场业务 C、贴现政策 D、法定存款准备率

7. 影响通货比的因素主要有( )

A、财富效应 B、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 C、居民对银行的信心 D、非法经济活动的规模 8. 以下能够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超额准备金率 C、通货比率 D、定期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

1. 货币供给即现金的发行。( )

2. 一般地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

3. 如果认为货币供给为内生变量,则货币当局是无法通过货币政策来决定货币供给,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调控和调节。( )

4.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 5. 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 )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2.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金融当局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3.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优点有哪些?

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 公开市场操作: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2. 贴现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

3. 通货比:现金持有量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与货币供给量是负相关的关系。

4. 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5. 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6. 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7.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货币供给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8.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当局的操作不能对货币供给的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二、不定项选择

1. B 2. D 3. A 4.A 5. ABC 6. BCD 7. ABCD 8. ABCD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 对 5.错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答: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的规模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同方向的成倍变动。

2.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金融当局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答: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基础货币和乘数。金融当局只能通过调控这两者来间接地调控货币供给数量,而不能直接调控。一般来说,通常运用三大政策性工具:①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②贴现政策。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贴现率影响货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③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提高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当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

3.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优点有哪些?

答:⑴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作用与货币供应量。⑵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⑶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⑷公开市场业务的灵活性使中央银行可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收支

2. 国际收支平衡表 3. 经常项目 4. 经常转移 5. 自主性交易 6. 调节行交易 7. 国际资本流动 8. 外债

二、不定项选择

1.( )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A、国际收支 B、国际借贷 C、贸易收支 D、资本收支

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基本差额计算是根据( )。 A、商品的进口和出口 B、经常项目

C、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收支 3. 资本流出是指本国资本流到外国,它表示( )。

A、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 B、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 C、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 D、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 4. 通过减少国民收入,使用于进口的支出下降,这一对策是 。

A、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B、支出减少政策

C、国际收支的融资手段 D、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5. 经常项目可细分为( )项目。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收益 D、经常转移 6. 短期资本流动可按照其动机分为两大类:( )

A、实物资本 B、贸易资本 C、投资资本 D、投机资本 7.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 )

A、经济周期 B、国民收入 C、货币价值 D、经济结构 8. 一国的官方储备主要包括( )。

A、黄金 B、外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三、判断题

1. 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并且其含义无很大的差异。( ) 2. 随着个人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其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相对降低。( ) 3. 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资本收支项目。( ) 4. 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 5. 中央银行外汇资产的增减会等量地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减,从而对货币供给的增减有压力。( )

四、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2. 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有哪些?

3. 简述外汇收支对市场总供求的调节作用。

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它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

2.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全面系统地纪录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3. 经常项目: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纪录的账户。

4. 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性行为进行纪录的账户。

5.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以个人或企业的预定经济活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商品劳务输出输入与资本交易。

6. 调节行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 7.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的移动过程。

8. 外债:外债是指一切本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契约性的、以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还义务的负债。

二、不定项选择

1. B 2. D 3. D 4. B 5. ABCD 6. BD 7. ABCD 8. ABCD

三、判断题

1. 错 2. 对 3. 错 4. 错 5. 对

四、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答:通常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和净误差与遗漏。⑴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项目、服务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⑵资本项目纪录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卖、卖断。金融项目纪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⑶储备资产指的是由央行或财政部门持有并可以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⑷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主要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的差额。

2. 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有哪些?

答:⑴采取财政手段。⑵调整汇率,以调节进出口。⑶调整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出入。⑷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⑸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⑹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贷款支持,以应付

短期内的国际收支失衡。

3. 简述外汇收支对市场总供求的调节作用。

答:外汇收支作为沟通内外的渠道,对总供求和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⑴调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总额及其在分配使用方面的矛盾。⑵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⑶转化资源。⑷提高国民收入增加财源。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2、通货紧缩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5、开放型通货膨胀6、抑制型通货膨胀7、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8、滞胀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

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进论 C、开放型通货膨胀 D、隐蔽型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

A、控制需求 B、改善供给 C、收入指数化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3、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 A、改善供给 B、紧缩性收入政策 C、收入指数化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4、通货膨胀对策中,冻结工资和物价属于 。 A、控制需求 B、改善供给 C、收入指数化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多项选择题

5、下列 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削减政府支出 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

C、增加税收 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 E、增加利率 6、下列 属于通货紧缩有害的方面。 A、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

B、实际利率上升,债务人负担加重 C、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吸引力下降

D、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占领市场分额而运用降价促销战略。 E、通货紧缩对消费的价格效应 7、下列 是通货膨胀的成因。

A、银行信用膨胀 B、财政赤字

C、经常项目顺差 D、资本项目逆差 E、工资的大幅度提高 8、下列 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C、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D、通货紧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E、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正相关关系

第四部分 是非判断题

1、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暂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

2、需求拉上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产品成本的提高,因而推动着物价上涨。( ) 3、采用向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发行债券的方法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扩大货币总量,引发通货膨胀。( )

4、信用膨胀必将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信用膨胀实质上就是通货膨胀的同义语。( )

5、供应学派主张通过降低税率促进生产发展,治理通货紧缩。( )

第五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2、什么是通货紧缩?简述通货紧缩的类型。 3、简述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六部分 论述题

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第七部分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紧缩: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5、开放型通货膨胀:又叫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6、抑制型通货膨胀:又叫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7、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实际收入水平下降,而有些人实际收入水平反而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8、滞胀:经济过程中所呈现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相伴随的一种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A 三、多项选择题

5、DE 6、ABC 7、ABCE 8、BE 三、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 、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

度通货膨胀);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答案要点:通货紧缩:

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通货紧缩按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按它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可分为货币紧缩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还可按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伴随经济增长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上升的通货紧缩。

3、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1) 银行信用膨胀。 (2) 财政赤字。 (3) 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4) 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5) 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6) 经济效益低下。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一)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

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1)银行信用膨胀; (2)财政赤字; (3)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4)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5)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6)经济效益低下。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

(1) 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

(2)改善供给: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政策主张:降低税率;实施适度融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

(3) 入指数化政策: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目标 3、充分就业 4、相机抉择 5、货币政策工具 6、存款准备金政策 7、公开市场业务 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3、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

中 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5、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 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A、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B、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利率政策 D、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6、下列 是指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A、统筹兼顾 B、相机抉择 C、政策搭配 D、单一规则

第三部分多项选择

2、下列 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E、国际收支平衡 8、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E、税收政策

9、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E、增加外汇储备 10、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 。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物价稳定 E、超额准备金

第四部分 是非判断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属于摩擦性失业。( ) 2、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

3、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货币政策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财政政策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

4、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是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的方法。( ) 5、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 )

第五部分 简答题

1、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2、 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3、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第六部分 论述题

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七部分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4、相机抉择: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具体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应当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5、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在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具体的操作方式。

6、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7、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

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

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A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 3、CE 4、ABCE 第四、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

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

联性。

2、答案要点: 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相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3)经济增长即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3、答案要点: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

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等。

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银行还可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间接的信用控制。直接的信用控制具包括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等;间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 超额准备金增加 可贷资金增加 货币供应量增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 超额准备金减少 可贷资金减少 货币供应量降低 (3)效果: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二)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再贴现率降低 市场利率降低

商业银行向中央 信贷规模扩张 货币供应增加

银行融资成本降低

再贴现率提高 市场利率提高 商业银行向中央 信贷规模收缩 货币供应减少

银行融资成本增加

(3)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如何调控:

中央银行买入证券 基础货币投放 信贷规模增加 货币供应成倍扩张

中央银行出售证券 基础货币回笼 信贷规模收缩 货币供应成倍紧缩 (3)效果: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a、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b、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c、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金融监管 2、自律 3、金融监管失灵 4、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 5、金融竞争 6、监管套利 7、多头监管体制 8、单一监管体制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

1、《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化比率为 A、8% B、10% C、4% D、6% 2、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

A、单一监管体制 B、分权多头式监管体制 C、集权多头式监管体制 D、以上都不正确 3、下列不属于隐形成本的有

A、 执法成本 B、效率损失 C、守法成本 D、道德风险 4、不属于单一监管体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巴西 D、中国

第三部分 多项选择

1、 金融业协会作为金融业自律组织的形式,主要功能有

A、 协调 B、服务 C、沟通 D、监督 E、管理 2、《新巴塞儿资本协议》计算总的风险加权资本涉及到的风险有那三种 A、 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利率风险 D、市场风险 E、操作风险

3、《新巴塞儿资本协议》的背景主要有

A、 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对银行业的破坏日趋显现 B、 金融衍生商品交易风险频频发生

C、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的蔓延所引发的金融动荡 D、 现代风险量化模型的出现 E、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的需要 4、《新巴塞儿资本协议》中核心资本包括

A、 股本B、公开准备金C、未公开准备金D、普通准备金E、资产重估准备金

第四部分 判断题

1、道德风险属于金融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 ) 2、《新巴塞儿资本协议》与《巴塞儿资本协议》相比,有关资本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 3、《新巴塞儿资本协议》有关资本对风险加权资本的标准比率为10%( ) 4、场纪律的核心是信念披露( )

5、监管竞争一般会导致产品市场上的所带来的均衡状态( )

第五部分 简答题

1、 简述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2、 简单阐述《新巴塞儿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3、 简述金融业自律的作用

第六部分 论述

不同的金融监管理论在论证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时,既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又有交叉之处,试分析比较

第七部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的授权

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他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广义的是指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

2、 自律;它是指同一行业的从业者组织,基于共同利益,制定规则,自我约束,实现不本

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管,以保护自身利益并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3、 金融监管失灵:指政府在进行金融监管是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制。

4、 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任何一国针对本国金融机构所做出的监管决策将影响机构的经营

行为,进而会波及该机构在国际金融机构市场上的经营行为,而各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联系使得这种行为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到该机构的合作者或对手,进而会对他国的金融机构产生影响。

5、 监管竞争:指各国监管者之间为了吸引金融资源而进行的放松挂职的竞争。 6、 监管套利:指被监管机构利用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获利。

7、 多头监管体制:它是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

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

8、 单一监管体制:这是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 二、单项选择

1、A 2、C 3、A 4、D 三、多项选择

1、 ABCD 2、ADE 3、ABCDE 4、AB 四、判断题

1、 对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依法管理的原则;(2)合理适度竞争的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结合的原则;(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2、《新巴塞儿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1)最低资本金要求 (2)监管当局的监管 (3)市场纪律

3、融业自律的作用:协调功能 ;服务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有关金融监管理论依据多种多样,但无非是论证监管之必要性、必然性。社会利益论观点:市场缺陷的存在,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制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

金融风险论主要关注金融风险的角度,论述了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必要性。

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在设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可以反映所有的信息。但现实中,大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第二十章 几个金融理论问题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金融发展 2、金融相关率 3、金融压抑 4、国际直接投资 5、国际游资 6、国际金融危机 7、羊群效应 8、国际融资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亚当.斯密持 。 A、激进观点 B、自由市场观点 C、实用观点 D、民族观点

2、通过在国际间不断转移的方式以获取较高的短期收益的资金称为 A、业务性资本流动 B、保值性资本流动 C、投机性资本流动 D、国际游资 3、 是欧洲货币市场最大的交易中心。

A、巴黎 B、苏黎士 C、伦敦 D、纽约

4、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又称为资本外逃。 A、业务性资本流动 B、保值性资本流动 C、投机性资本流动 D、国际游资

第三部分 多项选择题

1、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有

A、放松利率管制 B、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实施范围 C、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 D、发行直接金融工具 E、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有

A、货币化率 B、金融相关率 C、分层比率 D、利率 E、通货膨胀率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如果货币因素不能改变实际资源配置,则货币是中性的 B、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 C、金融压抑会导致银行借款人投资于资本密集的项目 D、金融脆弱等价于金融危机 E、商品经济越发展,货币化率越高。 4、 属于金融压抑的现象有

A、金融资产单调 B、金融机构形式单一 C、过渡的金融管制 D、金融效率低下 E、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发挥

第四部分 是非判断题

1、国际直接投资使东道国既可以利用外资,又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所以国际直接投资有利而无害的。( )

2、大卫.李嘉图对国际直接投资持实用观点。( ) 3、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投资国都是利弊兼有。( ) 4、武士债券为外国居民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 )

5、 洲货币市场的交易几乎完全不受官方的限制。( )

第五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 2、什么是国际金融危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3、简述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第六部分 论述题

试述国际游资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七部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的变化。

2、金融相关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1、 金融压抑:是指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过多金融管

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 2、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

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5、国际游资:通过在国际间不断转移的方式以获取较高的短期收益的资金称为国际游资。

6、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所造成的金融危机。

7、羊群效应:或称“跟风效应”,一种货币在受到投机冲击时,大量的资金会加入这种投机行列,即是非投机性资金,甚至本国居民也会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而参与资本外逃,形成羊群效应。

8、国际融资:是指不同国家居民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E 4、ABCDE 四、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对国际投资的态度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一个是对所有的国际直接投资都存有敌意的、教条的激进观点;另一个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学原理的自由市场观点;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实用观点。

2、答案要点: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所造成的金融危机。

一般由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面临大规模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持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则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而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3、答案要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有:

⑴ 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使得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厂商利润减少甚至产生亏损,无力偿还贷款,以至于银行不能及时收回贷款,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要。

⑵ 贸易收支巨额逆差,使得外汇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本币汇率面临巨大下浮压力,大大增加了政府维持钉住汇率制度的困难。

⑶ 外资的过度流入,对经济过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外资短期内的大量流入和撤出,更易引发金融危机。

⑷ 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货币汇率的高估且无法通过灵活的汇率制度得到调整时发生货币危机的必要条件。

⑸ 过早的金融开放。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形成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过早开放国内金融体系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国际游资是指通过在国际间不断转移的方式以获取较高的短期收益的资金。 国际游资造成金融危机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条途径是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若一种货币的汇率被高估幅度较大,国际游资就会大量借入这种货币,并在较高汇率水平上抛售这种货币,使其汇率大幅下挫,而后在较低汇率水平上购回这种货币,从中获取差价收益。国际游资的这种外汇投机活动会使一国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汇率自由浮动,造成本币汇率大幅下跌,引发金融危机。

国际游资造成金融危机的另一条途径是资产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当大量国际游资涌入一国股票市场时,会使股票价格猛涨。而当国际游资集中撤离抛售股票,并将资金兑换成外汇转移到国外时,会使该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都大幅下跌,引发货币危机。并能使外汇市场形成贬值预期,导致其他资金大量流出该国,加剧货币危机。

总的来说,国际游资在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方面举足轻重,但它必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产生影响。因此,一国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应注重消除内部成因,实行稳定的经济政策,确保内外经济均衡,防止过度外债,采用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合适的汇率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