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粉丝经济”的讨论都是站在营销层面的,仅仅考虑将“粉丝经济”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时会对所涉及的企业造成何种影响,而至于“粉丝经济”到底对经济发展有何作用(或者说“粉丝经济”是否能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的言论少之又少。这是不是因为“粉丝经济”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根本不值得讨论?我们组探讨“粉丝经济”是从哪个层面入手?是不是仅仅考虑将“粉丝经济”作为营销手段的利与弊(从企业效益方面)?还是要考虑“粉丝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粉丝经济”为何“热”
“粉丝经济”已是大势所趋,究其原因就是它有“硬枪”。能完美实现低成本高效营销就是粉丝经济的“硬枪”。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用户的时间更加碎片化,而其滑动习惯的养成,则让便捷的移动互联成为生活时尚,用户的自主性因此得以进一步扩大,自媒体、粉丝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苹果与小米都是典型的粉丝经济的案例,不可否认,粉丝经济为小米与苹果带来了极大的利润收获。每当这两家公司发布新产品时,无数粉丝开始疯狂追捧,为其创造了极高的粉丝收益。
二.“粉丝经济”的弊端(从企业效益方面谈)
“粉丝经济”也有小小的“软肋”。弱关系就是粉丝经济的“软肋”。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线上的关系,情感驱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目前依然是传统经济为主体的情况下,粉丝经济作为一种新兴而时尚的经济存在,其社交本质在大多数时间属于一种非理性状态,
一旦失去了信任驱动,它将会烟消云散。例如:如果企业只是利用粉丝资源来进行重复刺激、强行灌输,则很容易引起粉丝的反感。一般情况下,粉丝经济与交易无关,却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商业本能的赋予也会让本来便捷的人性化社交平台变得功利而冗杂。
案例一.
2014年1月,汉堡王推出了一款鉴别真伪粉丝的应用。此应用会给出两个选项,分别是真粉丝和僵尸粉,若是选择后者就会得到一个免费的汉堡,但是会收到汉堡王的绝交信以及拉黑的通知。这次的结果已在意料之内,果不其然,82%的粉丝选择了后者,只有18%的铁杆粉丝选择了真粉的选项,也不知道汉堡王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铁杆粉丝因明星产品而来,可是同样的,也会因为明星产品的功能与情感体验等因素的不足而离去。
案例二.
开心网就是这么一个例子。相信不少人一定还记得之前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吧,多少人凌晨不睡觉就是为了去偷那么一两颗“菜”。作为明星应用的背后平台,开心网可谓是红极一时,同样聚齐了大量的粉丝。可是,并没有过多久,开心网就遭遇了粉丝的抛弃,逐渐低落尘埃。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明星产品的性质出现了问题。“偷菜”只属于一时新鲜感的产物,一旦新鲜感过了之后,粉丝就会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淡而厌弃。而开心网又没有其他可以接班的应用产品,粉丝们弃之离去其实也不难理解。
三.如何正确对待“粉丝经济”(从企业方面谈)
“越成熟的品牌,其由明星粉丝带动的消费人群占的比例就越小;相反则比例越大。”韩虎表示,由于明星效应,明星所推出或由明星代言的产品,在品牌创 始初期与其他新品牌相比,减少了传播成本,减少了与消费者品牌沟通的障碍,可能更占据优势,但品牌及产品要可持续发展,必须精进产品,持续满足消费者需 求,树立真正的品牌,而不是依赖和透支消费明星的知名度与粉丝的信任,否则不可长久。
案例一.
2013年5月,各界对胶原蛋白的质疑便不曾停歇,林志颖爱碧丽品牌的出现,使质疑声再次攀至顶峰,业内意外于他选择在这个不算太好的时间节点进入,而或许粉丝经济会是最“好”的解释。
粉丝的支持可以带来首次购买,但重复购买率与长期经营或不能单靠粉丝的“非理性”来支撑。尽管已有购买者表示会“再购入”,但处在争议期的爱碧丽,其产品销售量已大不如前。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认为,胶原蛋白未来发展是一个行业的整体调控,一个知名艺人想在短期解决基本不可能,林志颖可以依靠个人魅力影响一部分粉丝,但不可能影响众多理性的消费者,而且知名艺人在娱乐方面或者引领服饰潮流方面可能起作用,但在健康领域不及一个医生的发言权重要。
案例二.
虽然苹果公司的粉丝众多,也同样不能保证粉丝的“牢固性”。为什么呢?因为苹果公司的粉丝群体相对来说忠诚度很高,相应的,粉丝对苹果公司的预期也非常高。一旦苹果公司不能推出符合或者超过粉丝们预期的产品,那么,地位崩塌的概率也非常高。
苹果公司在去年的9月份,就曾推出过iPhone 5C这款产品,可是其销量和评价却和苹果公司所预期的截然相反。粉丝们认为使用苹果手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iPhone 5C过于“Cheap”,实在不敢恭维。iPhone 5C的推出带来的更多是负面的作用,不仅降低了品牌的定位,还让不少铁杆粉丝对其忠诚度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粉丝经济”其实并不稳固。尽管粉丝经济可能让你一时风光无限,可花无百日好,总有一日会出现大厦将倾的局面。众多伪粉丝的出现,也为粉丝经济带来了很多的不可预测性。
对于粉丝们来说,大部分都是因为最优的性价比而来,而真的只是迷恋于一款产品或者是品牌的实在非常罕见。故而与其用尽心思去营造粉丝经济,还不如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品牌想要长久的发展,应该对自身的产品苦下功夫,在产品身上挖掘出亮点,来吸引消费者,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